農村有老人說「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是什麼意思?

2020-12-12 農田

在人類還沒有實現科技信息化的以前,社會生產力是相對落後的,大部分行業的生產效率都對傳統手工業有較大的依賴性。沒有高科技設備、沒有自動化程序,那個時候的工業發展是怎樣的狀況呢?其實也遠遠沒有猜想的這麼不堪,畢竟那個時候的木匠、鐵匠和石匠等手工業技術也發展的程度比較高。

不管是木匠、鐵匠,或是石匠、泥瓦匠等職業,在當時都堪稱一門技術活,相當於現在高新技術職業資格證,在那個時候的農村地區都是非常受歡迎。以前的農民並不像現在有這麼多打工、做買賣或者搞副業的渠道,要麼就是種地、養殖,要麼就是學一門好的手藝。學什麼呢?這可得根據個人的大致情況而定,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師傅願意收。要學得一門好手藝,與師傅的品行也有很大關係。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接受過一些傳統手藝人,他們那種一絲不苟的敬業精神,確實很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我曾問過村裡的老木匠這樣一個問題:又不是建房子,為什麼有的工匠都會自己畫好圖紙呢?他表揚我觀察入微,因為很多師傅、工匠都是不畫圖的,就算有一學人畫了草圖也很少會讓別人看到。

老木匠告訴我這麼一句話「長木匠、短鐵匠,不長不短是石匠」,我聽得一頭霧水,什麼長的、短的,又是不長不短的。我記得在學習古漢語的時候都往往會將長短用以形容一個人的衣標體態,相當於現在我們常說的高和矮,難道是學木匠、鐵匠和石匠哪些對身高、體重有要求嗎?木匠笑著搖了搖頭。

關於「長木匠、短鐵匠」

工匠們要將各種各樣大小、長短和形狀不同的原料加工成日常使用的家具、產品,都需要備料、選料、計算和開料的過程,再到一點一滴的製作加工,將零散的部件全部組合起來、最後就是拋光和刷漆等美化處理。長木匠就是指的木材、木方等原料都是比較長,打造木器家具的時候也不宜預留的太少,要為邊角損耗、磨邊等預留的多一些長度。到最後用刨子處理以後表面也是很光滑的。短鐵匠則恰恰相反,有經驗的打鐵匠都會在原有的基礎上適當的減少一些尺寸,因為生鐵燒製成熟鐵、再到鑄造的時候,鐵的體積大小都可能有發生比較大的變化;打鐵師傅們的用料也就遵照了「宜少不宜多」的方法,打造的鐵器也更小巧精緻。

關於「不長不短是石匠」

通過前面半句話,我們大概了解木匠和鐵匠的用料慣例;那麼「不長不短是石匠」又是指的什麼意思呢?和木匠、鐵匠一樣,石匠也是一門非常古老的手藝,通過鑿子、錘子等最簡單的工具將大山深處的石頭開採出來,並按照不同的形狀、以不同的手法加工成不同的物品。石頭也是非常堅硬的物質,相比木器和鐵器,石頭也更不容易發生理化反應;加工製作的時候就要把握準確的角度、尺寸等,才能夠把相應的石器製作的更加標準和美觀。現在的農村地區也很少有石匠、鐵匠哪些古老職業了,對這些流傳下來的古話,大家認為有道理嗎?

#帶你看三農#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鐵匠短,木匠長,石匠是個巧手郎」,是啥意思?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時聽老農說了這麼一句俗語:「鐵匠短,木匠長,石匠是個巧手郎」。當我聽老農說了這麼一句俗語後,著實是仔細思忖了好久,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鐵匠短,木匠長鐵匠是指那些打鐵或鍛造鐵器的工匠。在我國,鐵匠是一門古老的職業。
  • 農村俗語:「木匠不做齊頭料,屠夫不殺五爪豬」,有道理嗎?
    老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雖然現在很多老手藝都被淘汰了,但也有一些手藝人在農村依然存在,比如木匠和屠夫,在農村依然很常見。有句話叫「木匠不做齊頭料,屠夫不宰五爪豬」,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
  • 又到一年殺年豬時,俗語「屠夫不殺五爪豬」啥意思?下半句更經典
    但是在2020年不僅有兩個立春,年初和年尾都有立春,而且還有兩個閏月,公曆年的2月是閏月有29天,同時農曆年中還多了一個閏四月,如此一來在2020年就要多上一個月的班了哦!臨近春節了,農村裡這個時候也正在忙著殺年豬了。雖然現在和過去相比農村養豬的少了很多,但是依然有一部分人養豬,並且不是為了賣錢,而是為了吃上正宗的土豬肉。
  • 農村老輩常說「屠夫不殺五爪豬」是什麼意思?真有「五爪豬」嗎?
    看見這句話很多人都會覺得莫名其妙,但作為屠夫天天宰殺生靈,在以前他們總是被認為是有損陰德的。因此,屠夫為了累積一些陰德,若碰上了五爪豬是絕對不能殺的,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農村老輩常說「屠夫不殺五爪豬」是什麼意思?真有「五爪豬」嗎?其實,我們通過細想就知道,在自然界中長有五爪的是什麼動物呢?恐怕只是有生靈的靈長類動物了,而靈長類的動物就包括我們人類。
  • 農村老人說「一旋橫,二旋擰」什麼意思?頭上長旋啥含義
    頭上長弦是一種自然生理現象,它能有什麼意思,農村有俗語「一旋橫,二旋擰」,不知大家聽沒聽說過,看這字面意思應該是,頭上長一個旋兒的人比較豪橫,頭上長兩個旋的人比較擰巴。不過我倒沒有聽說過這句老話,大多數人應該都是長一個旋的,總沒有那種一個都不長的吧,難道只要頭上長旋的就豪橫擰巴?
  • 農村俗語「二拇腳趾頭長,長大了不養娘」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相信很很多人聽過一句農村老話,那就是「二拇腳趾頭長,長大了不養娘」,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腳上的二拇指比腳大拇指還長的話,那麼這個人以後是指望不了給家裡老人養老的。那麼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而這句話又是從哪裡出來的呢?老張就給大家說道說道。
  • 農村俗語「家有老人星,晚輩必短折」這話啥意思?真的有道理嗎?
    但是對於養老來說,城市的老人就有一定的優勢,比如城市的老人在退休後可以享受到每月的退休金,其次就是養老金,可是作為農民來說就顯得有點困難了,農村老人主要是沒有退休金嗎,其次養老金要比城市的老人拿的少,所以說農村的老人也是注意自己的身體,這幾年很多的老人通過各種養生方法對身體進行改善,這樣一來,農村的老人壽命也是變得長了,也是咱們所說的「壽星」,但是在農村就有句俗語叫
  • 為何在農村老人說「有柴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什麼意思
    歡迎大家來到《三農老頭頻道》,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為何在農村老人說「有柴不燒敞口鍋,有女不嫁無公婆」什麼意思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人在自己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雖然這些話聽上去很簡短,但是每句話都有著很深刻的道理。有些俗語流傳到現在也還被人們熟知,人們更是用這些俗語來教育自己的小孩。
  • 農村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究竟啥意思?
    我習慣每周給農村的外婆打一個電話,一般是在周末的時候。而我們電話總是能聊最少一個小時,半個小時問家常,半個小時聽外婆說古老的農村俗語。這不,昨天周末,我打電話給外婆,又聽到了一個新的俗語。歡迎圍觀,農村俗語:「小指短,丟飯碗;中指長,小霸王」,究竟是啥意思呢?答案是,在農村的老人,認為孩子生出來,會先去觀察一下孩子的手指頭,要是小指頭非常的短,就會丟飯碗;而中指要是比較長,就是一個小霸王。
  • 「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到底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是什麼意思?說得有道理嗎?老祖宗的智慧不可不知。有些俗語在農村很流行,特別是有關娶妻生子、房屋風水方面的俗語,更是廣為流傳。在一些偏遠地區,還存在著老的想法,重男輕女的觀念仍然很重,誰家要是沒有兒子,就像犯多大錯誤似的,在親戚鄰居面前都抬不起頭來。一是因為在農村傳宗接代的思想根深蒂固;二是男孩是勞動力,幹活還得靠男孩;三是有男孩父母就像有了依靠,有了主心骨,外人不敢欺負;四是沒有男孩,家族的遺產就得外姓人來繼承。這是老人不願看到的。
  • 農村俗語「春脖長,春臉短,少有倒春寒」是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二十四節氣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春脖長,春臉短,少有倒春寒」,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老人說「幹磚不上牆,溼木不做門」,這是為啥?有沒有道理?
    在與自然界長期的相處過程中,經過不斷的農業生產實踐,農民朋友也總結出了不少很有參考借鑑作用的經驗。不一定有多麼深厚的理論基礎,但是很多農村老人也可以說出不少很有指導意義的話語,這就是勞動者們智慧的傳承。
  • 「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有什麼意思?和木匠有很大關係!
    農村留著非常多的俗語,這些俗語有些是先輩們總結出來的生活經驗,有些是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待。在農村至今都流傳著一句俗語「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究竟想表達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必要遵守嗎
    導讀:農村老人常說的俗語「羊不姜,牛不韭」是什麼意思?有必要遵守嗎?最簡單的肯定是來一壺白酒,特別是放一些橘子什麼的用火煮起來。若有青梅,用來煮酒應該也很不錯。但喝酒,特別是白酒,還是少部分人喜歡的事情。一家五口,可能喝酒的也就一兩個,更多的人,需要一些溫補的東西。比如牛肉,羊肉!但,吃牛肉或者羊肉,在民間可是有所講究的,農村老人常說一句俗語,叫做:「羊不姜,牛不韭!」
  • 什麼叫長周年短百日?
    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態,家人去世的大家都會留有遺憾,但這是不可逆的事實,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為老人辦喪事,諮詢過瀋陽墓地小編的瀋陽市民可能都聽說過「長周年短百日」,這是什麼意思呢?根據的又是什麼呢?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下面的瀋陽墓地小編告訴你什麼是長周年短百日日。
  • 古語云「只說別人眉毛短,不說別人頭髮長」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說「只說別人眉毛短,不說別人頭髮長」。這種說法,到底有什麼講究呢?我們都知道無論是頭髮,還是眉毛都是人的毛髮。只不過它們長得位置不一樣,因此,人們也賦予了它們不同的意義。有一句我們經常說的話叫做「頭髮長見識短」,事實上這句話就是「不說別人頭髮長」的原因。一般在農村裡,你說人家頭髮長,人家就會以為你是在罵人家。所以,很多人對這樣的話都是不愛聽的。因此,才有了「不說別人頭髮長」這樣的話。
  • 農村俗語:「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總結出來的,有些俗語雖然久遠,但放到現在依然很很有道理,不過有些農村俗語卻早已過時了,比如這句「有兒貧不久,無子富不長」,這句話放到現在似乎已經不太準確了。有兒貧不久這句話如果放到80年代以前的農村,還是很有道理的,遠的不說,就說80年代以前,當時的農村還是生產隊,那時候講究人多力量大,而家裡的人多也可以多掙工分,那時候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加一隻公雞,多二兩氣力」,這句話就是描述在乾重活的時候,哪怕是多一個小男孩,也會增加不少力氣。就好比拔河,加一個人就能更加有力量。
  • 農村老人常說的:「6人不做烏龜席」,是什麼意思?
    農村流傳著許多俗語,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飯桌文化的俗語,什麼叫「六人不做烏龜席」?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吃飯也是一件很講究的事情,我們有自己傳統的吃飯禮儀,在飯桌上也能體現一個人的修養。「6人不做烏龜席」這句話說的就是在飯桌上的文化。
  • 年底了,農村老人說「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啥意思
    你別看農民在家裡喝酒不幹啥,但是農民聊天起來都是帶有「學問」,比如一些老人聚在一起就會聊一些俗語,有的俗語也是意義比較深刻,帶有很多的警示意思。雖然說有的俗語比較短,但是從細節上來看,是屬於短小精湛的話語,這個也是咱們說的通俗易懂,其實在農村裡上到老人,下到小孩,基本都會說上幾句俗語,但是有的人會說俗語,但是裡面的意思就很難懂了,就比如這句俗語「七不出,八不歸,逢九出門惹是非」,有的人就是不太明白其中的意思,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句俗語的意思。
  • 農村老人說2021年是「甲田四分、十一日得辛」,是什麼意思?
    雖然距離2021年還有一段時間,但是農村老人們坐在一起,聊的最多的事情便是關於新一年的事情。聽農村的老人說,明年將是「甲田四分,十一日得辛」,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個說法又反映了什麼事情呢?在農村生活或長大的人,應該都見過貼在農村土灶臺旁邊的灶馬頭,雖然現在很多農村家庭中已經沒有了土灶臺,但是每到春節臨近時,農村的大集上依然會出現賣灶馬頭的商販,不過光顧生意的通常都是上了歲數的老人,農村老人說2021年是「甲田四分、十一日得辛」便是從灶馬頭中知道的。根據「灶馬頭」上的說法,從春節開始,第幾天出現甲日,便是甲田幾分,第幾日出現辛日,便是幾人得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