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威生前身後巨大反差 是什麼擊中了大眾?

2021-01-09 觀點中國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李德威去世近半月,有關他的輿論熱潮一直高漲。

幾天前,他的同事、中國地大智慧財產權與成果轉化處羅林波發表署名文章《李德威教授生前無名,死時信息爆炸,只因身上有種時代奇缺的東西》,再度刷屏。——誠如斯言,李德威生前身後聲名的巨大反差,值得觀察。

網絡爆紅不是刻意而為

是人們自發分享和傳播

這些天來,李德威事跡在網上廣泛傳播,許多機構媒體進行推送,每一條推送下面,跟帖評論都超過萬條。至今,在搜尋引擎裡輸入「李德威」三個關鍵字,得到的搜索結果為19萬多條。

在大眾層面,李德威生前默默無聞。用同事羅林波的話說,「李教授只是一千多名地大教師和全國數十萬地質工作者中的普通的一員」。

然而,正是這種「默默無聞」,人們雖然不認識李德威,卻會對他很眼熟。他就像我們身邊的老師、同事、熟人,像我們身邊常常看到的,懷抱理想,為事業而奮力的工作者。

然而為何身故近半個月,卻在網絡爆紅呢?擊中人心的,大約是這樣一個細節——

生命最後兩天,李德威在已經不能說話時,用筆寫下歪歪斜斜的十個字: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連寫了兩遍。不久就撒手人寰。

很難揣摩李德威在寫下這十個字時的心境。但在生命盡頭,念茲在茲的東西,必是他畢生的牽掛和追求。

新媒體傳播,是分享式傳播。李德威在網絡上的「信息爆炸」,表明人們願意把他的事跡以及從中感受到的心靈震撼,自發分享和傳遞給更多人。這種分享和傳遞,既是心靈共振、精神共鳴,也是價值的認同與播撒。

不浮躁不流俗

他活出了普通人的更高境界

隨著媒體報導的展開,一個科學家的精神世界呈現於人們面前。

它們一點兒也不高深,雖然板塊學說並沒有幾個普通人能懂,但這不妨礙人們讀懂他。

比如熱情。李德威30多年來,每年都要在青藏高原考察四五個月,歷經艱險,可謂九死一生。聽上去很艱辛,然而,在李德威眼裡,這些卻是幸福。李德威的遺言當中,要把一半骨灰撒向高原。

正如常識告訴我們,如果熱愛一樣東西,你會看到她的魅力,而不是艱辛。對科學的熱愛,探問真理的熱情,讓李德威作為科學家,獲得了超越尋常的快樂與滿足。

因為熱愛,他毫不在意論文和學術名聲,同樣因為熱愛,他年過半百,理想的光芒毫不減退。他雖然生前默默無聞,卻達到了職業的更高精神境界。能為摯愛事業付出一生的人,是幸福的人,也是值得尊敬的人。

再比如,勇氣。科學理論創新從來不是坦途,李德威敢於挑戰科學定見、敢於挑戰權威,不僅意味著將成為眾矢之的,還可能與師長背道而馳。李德威的挑戰並不高調,但從不妥協。

挑戰的勇氣,來自對真理的堅定。因為堅定,所以30年如一日去反覆求證。因此,這種勇氣,就不是意氣用事,而是嚴謹的科學精神。

「他是少有的為了單純的科學夢想而勇於探索的人。」李德威的導師、構造專家楊巍然教授這樣評價他。

李德威的職業境界,超出了科學共同體範圍,而對人們有普遍的啟示。

家國情懷是擊中人心的巨大力量

正如羅林波提出的,李德威身上有什麼是時代之缺?

如果有,那並不是一件新東西。熱情也好,勇氣也好,最終匯成一種擊中人心的力量,那就是深沉的家國情懷。這是一種超越個人的更高精神境界,正因為被更多人認同,所以有如此巨大共鳴。

開發和利用新型清潔能源,是每個國家的戰略問題,也一直是科學家們的重要研究課題。有一種能源,它清潔環保,且儲量巨大,它就是李德威一直致力研究,直到臨終仍然所惦記的「固熱能」。

他積極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積極為地熱基礎研究的產業化做工作,甚至他自己也申請了不少專利。就在他逝世前半年,他主持的項目在海南瓊北打出「中國東部第一井」,在地下深處獲得了高溫地熱,這是基礎研究向實際運用裡程碑式的事件。

此時再回頭來看他臨終前寫下的「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就會明白用生命寫成的情懷多麼動人。

中華傳統文化歷來有「為天下蒼生謀福祉」的理想情懷。新中國70年徵程中,從「百廢待興」到「新興強國」,上天入海,國家崛起,有多少科技工作者像李德威這樣,為國家富強嘔心瀝血、奉獻畢生?

「思問題所急,想國家所需」,這是李德威的QQ籤名。去年去世的地球物理學家黃大年,寫過「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這些並非大話,李德威、黃大年們,都在終生踐行。

他們並不是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他們的「小我」與「大我」水乳交融。家國情懷升華了他們的精神世界,他們的生命因此更幸福,更充實,更有意義。

是這樣生命的崇高性和豐富性,打動了人們,是李德威這樣的生動的人生,打動了人們。在社會劇烈轉型的時期,如果說時代有缺,缺的正是這些不因浮躁風氣沉浮的生命重量。

相關焦點

  • 追記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
    親友拋灑李德威教授骨灰記者李子云攝親友拋灑李德威教授骨灰記者李子云攝李德威教授的骨灰同花瓣一起,隨拉薩河水流淌,魂歸青藏高原。記者李子云攝長江日報融媒體9月27日訊(記者楊佳峰張皓練)「李老師,我們把你帶到青藏高原了。
  • 中華民族的脊梁,致敬李德威教授,林俊德院士
    文/紀布「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李德威教授被總書記點讚李德威教授在病危的時候,已經說不出話了,他顫抖地拿起筆寫下來十個字:「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在2018年的9月14日,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病逝,年僅56歲(李德威教授1962年6月1日出生)。
  • 學習李德威,無私貢獻譜寫青春華章
    9月15日中午,在武昌一居民小區,30多名地質學界專家學者和學生擁擠在恩師李德威教授靈位前,重溫李德威生前留下的這10個字,心潮起伏,情難自已。「他是少有的為了單純的科學夢想而勇於探索的人。」李德威的導師、構造專家楊巍然教授說。(9月16日荊楚網)李德威32歲被破格提升為中國地質大學教授,提出「層流構造假說」,被譽為挑戰「板塊構造假說」的第一人。
  • 迸發生命的無限熾熱——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的赤子之歌
    他是構造地質學家、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李德威。 李德威在青海湖考察(2017年8月31日攝)。 新華社發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供圖] 從礦產找尋到構造假說,從地震預測到地熱勘探,李德威畢生的研究,無不深深紮根大地,無不緊緊圍繞國家和人民所需。
  • 教育部追授李德威同志「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
    日前,教育部追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李德威教授「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號召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向李德威同志學習,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李德威同志生前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授、博士生導師,我國構造地質學家。
  • 榜樣| 地大追授李德威「新時代教師楷模」榮譽稱號
    日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決定追授李德威教授「新時代教師楷模」榮譽稱號,要求全校深入開展向李德威教授學習活動。李德威教授生前在野外進行地質考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供圖李德威教授是構造地質學家,生前任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調查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18年9月14日,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在重症監護室用顫抖的手寫下「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十個字,體現了他對偉大祖國的滿腔赤誠和對30餘年奮鬥事業的深情厚愛。長江日報連續6天大篇幅報導李德威事跡,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 赤子李德威:科學蒼穹裡,有他的光亮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陳聰)12月20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赤子李德威:科學蒼穹裡,有他的光亮》的報導。採訪李德威,讓我難忘的是這一串數據——終年56歲;40年潛心地質學研究,發表論文100多篇;25年奔走在世界屋脊,用腳丈量冰原荒漠,行程8萬多公裡;臨終前留下10個大字:「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
  • 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骨灰今歸西藏,拉薩河水永淌科學忠魂
    昨日,抵達拉薩的李德威的大弟子劉德民說。李德威的埋骨地選擇在拉薩河,這是大家反覆討論的結果。今日,一座簡單的碑也將在拉薩河邊豎立,除了李德威的名字和生卒日,只有44個字:「覓真知創新說赴遠道,高原三十載嘔心血力竭意不悔; 探地熱求減災育桃李,科研終一生利國家方慰平生志」。這是李德威之子李喆為父親擬的,凝練了他短暫又光輝的一生。他將痛惜留給了親人師友英年早逝的李德威,將無盡的痛惜留給了親人、師生和友人。
  • 真正的中國脊梁李德威教授走了:病危寫下「開發固熱能,中國能崛起」
    據《科技日報》9月15日消息,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9月14日該校知名構造地質學家李德威教授因病逝世,享年56歲。他提出的地球系統動力學理論,已成為目前國際地學界的熱點。他在病床上仍然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李德威教授研究青藏高原近30年,行程超8萬公裡。
  • 愛國女儔楊令茀的生前身後事
    她的生前及身後事,精彩紛呈且曲折離奇,值得回顧。壹一幅照片的機緣巧合我最先接觸楊令茀的資料,源自一次誤會。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2015年舉辦了一場全市性的上海統一戰線歷史圖片展,作為工作人員,我參與了籌備工作。
  • 隨筆陳璸的生前身後名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我校教師唐有伯教授撰寫的文章《陳璸的生前身後名》,跟隨唐教授的筆墨走近陳璸。陳璸畫像美國哈佛燕京圖書館珍藏的陳清端文集。古人把立德立功立言,看做人生三不朽。康熙皇帝稱陳璸清廉第一,他的品德、政績、文章,天下稱頌、敬仰,是所謂三不朽矣。樹碑立傳,立廟祭祀,是古人對不朽者的肯定標誌。
  • 小妹妹夜晚遛巨大狗保鏢,畫面另類反差萌,好像牽了一隻馬!
    體態高壯、身高至少180公分的高山犬,雖然外表超巨大,但內心可是「貼心小暖哥」。記得那天,饅頭的牽繩突然不見,剛好鄰居小妹的爸爸送了一條牽繩,這時妹妹突然說「她要牽」,於是湊成了可愛畫面。從照片中可見,妹妹往前走一步,饅頭緩慢跟在身後。其中妹妹不想走路,饅頭還會回頭等妹妹。對此饅頭的主人有點吃醋笑說,自己之前遛饅頭,常常被當成風箏放,「摔下來可是好痛啊啊啊。」溫馴的饅頭深受小朋友喜歡,大家好愛黏在它身上。
  • 每日詩詞 | 宋·辛棄疾《​破陣子》: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可憐已成了白髮人!
  • 那些手持巨大鐮刀的妹子,拿著鐮刀當抱枕,令人意外的反差萌!
    「死神鐮刀」是動漫或者是電影中出現的一種架空型巨大武器,傳說中死神就是用著這把巨大的鐮刀在收割這世界上的生命。而在二次元中,巨大的鐮刀可以給動漫角色帶來不一樣的萌點,身高的和武器的巨大反差會給我們漫迷們帶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
  • 泰國健身女神,戲裡戲外反差巨大,附帶潛水遊泳視頻
    泰國知名女星,戲裡戲外反差巨大,附帶潛水遊泳視頻導語:說起電視劇來,原先的中國人不是看國產劇,就是看韓國劇。但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國人,喜歡看泰國電視劇。而下面就來說說,泰劇裡面的當紅女星的健身趣事。楠迪她追求狂野的激情到什麼程度呢?簡單說就是,追求「力量與野性」。
  • 假面騎士:變身後反差巨大的4位主角,除了良太郎,你還知道誰?
    當初看完《假面騎士電王》之後,真的是覺得發現了新大陸,主角良太郎變身前後巨大反差真的是看點十足,實力和性格都有巨大變化,怪不得當初這部作品上映後收視率一直都比較不錯,也不難想像東映對他如此厚愛了。變身後反差巨大的主角裡,絕對不止良太郎一個人,老李回憶了一下所看過的假面騎士,列出了這4位前後反差巨大的主角。
  • 反差萌男友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反差萌男友是你的菜嗎?
    反差萌男友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反差萌男友是你的菜嗎?時間:2019-09-07 16:52   來源:火爆閣小卿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反差萌男友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反差萌男友是你的菜嗎?
  •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夢裡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身後:死後。可憐:可惜「夢」了些什麼,也沒有明說,卻迅速地換上新的鏡頭:「夢回吹角連營。」壯士好夢初醒,天已破曉,一個軍營連著一個軍營,響起一片號角聲。這號角聲,富有催人勇往無前的力量。而那位壯士,也正好是統領這些軍營的將軍。於是,他一躍而起,全副披掛,要把他「醉裡」、「夢裡」所想的一切統統變為現實。三、四兩句,可以不講對仗,詞人也用了偶句。偶句太多,容易顯得呆板;可是在這裡恰恰相反。
  • 英學者感嘆中英鐵路巨大反差:我太喜歡中國高鐵了
    原標題:英學者感嘆中英鐵路巨大反差:「我太喜歡從上海到北京的高鐵了」參考消息網10月29日報導 英國赫裡奧特-瓦特大學愛丁堡商學院執行院長希瑟·麥格雷戈10月27日在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網站發文感嘆中英鐵路巨大反差。
  • iPhone11系列又曝鬼影門,一款口碑和銷量反差巨大的手機
    今天又有了關於iPhone11的消息,同樣的對蘋果來說並不是什麼好消息。有大量的用戶開始反饋iPhone11系列的一個新問題,照相機出現嚴重的「鬼影」!有不少用戶表示,自己的iPhone11系列在拍攝強光物體時候,會出現莫名其妙的光斑,有時候看起來就像是「鬼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