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片界併購狂人!六年投1000億巨資:打造中國最大晶片巨頭

2021-01-19 數碼人科技

眾所周知,隨著國產晶片經過十多年的不斷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國產晶片被研發並大量投入市場,國內也是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國產芯企業,例如華為海思、兆芯、龍芯、寒武紀等等,但根據最新的信息顯示,目前紫光集團已經正式成為了國內最大的半導體企業,大大領先於華為海思、龍芯等,目前紫光更是全球第三大手機晶片廠商,紫光集團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讓人驕傲的成就,這也與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所離不開關心,這到底是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1967年出生的趙偉國,在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原無線電電子學系)學習,並且在獲得了碩士學位,就直接進入到了紫光集團,雖然期間一度離開創業,並創辦了健坤集團,但很快健坤集團就被紫光集團全資收購,此時的趙國偉也是再次回到了老東家,並擔任集團總裁、董事長職位,「二進宮」的趙國偉,很快就採用了獨特的資金換技術的做法,在2013年,紫光集團斥120億元巨資,直接併購了一家國產晶片巨頭—展訊,快速的縮小了與其他晶片廠商的差距,而紫光集團也是憑藉展訊在手機晶片領域的技術積累,不斷地增強研發實力,隨後,紫光集團又再次斥資9億元,再次併購了有一家國產芯研發企業—銳迪科,而紫光集團如此快速的拿下兩大國產晶片廠商後,也是正式進入到了發展的快車道,成為了國產芯第一大廠。

隨後,他先後擔任集團總裁、董事長職務。也正是在他主政的這段時間,紫光集團進入了高速發展期。為了縮小同先進晶片廠商的差距,趙偉國採取了用資金換技術的做法。2013年,紫光斥資超過122億元,收購了國內另一家晶片企業展訊。憑藉展訊在手機晶片領域的技術積累,紫光本身的晶片研發實力進一步增強。隨後,紫光又宣布斥資超過9億元,收購國產晶片研發企業銳迪科。在先後拿下兩大國產晶片廠商後,紫光已經毫無疑問是國內晶片第一企業了。

但面對紫光集團目前所取得的成就,趙偉國並不滿足,其中更是一度打起了美國科技巨頭—威騰電子、鎂光科技的主意,雖然計劃也都相繼流產了,但趙偉國已經被譽為了國產晶片屆的「併購狂人」。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趙偉國的帶領下,紫光集團在短短的6年時間裡,就投入了超過1000億元巨資,先後收購了20多家企業,其中晶片企業就高達13家,而如今紫光集團早已經成長為最大的國產晶片巨頭,毫無疑問,趙偉國利用以資金換技術的做法,確實是非常成功的。

寫在最後,雖然紫光集團在成長的道路上花費了近千億巨資,但如今紫光不僅僅成為了最大的國產晶片巨頭,同時也更是成長為國際晶片巨頭,重點是,在晶片領域所積累的技術,都是無價之寶,在關鍵時刻,這些都是用再多的錢都換不來的,而在未來,紫光集團也將會不斷地向全球頂端的晶片領域靠近,對此,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中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晶片巨頭紫光集團折戟,「併購狂人」趙偉國退居幕後?
    萬增至45億元,此後,他又回到紫光開始了晶片行業的瘋狂併購。第一場震驚市場的併購是收購展訊。展訊的創立可追溯至21世紀初,離開祖國11年之久的陳大同回國創業,但是苦於沒有資金,最後帶著華人團隊在矽谷創立了展訊,並成為優秀的手機晶片設計公司,公司幾年後於納斯納克上市。2013年,紫光集團斥資17.8億美元對展訊通信實施收購。
  • 博通千億美元強娶高通幕後推手:華裔併購狂人和他的中國友軍
    美國晶片巨頭高通的董事會,果然拒絕了博通(Broadcom)的千億美元併購提議。11月13日,高通官方發布聲明,拒絕了博通於11月6日提出的以價值1300億美元現金和股票收購高通的提案。高通董事會主席Paul Jacobs稱:「董事會一致認為,博通的提議嚴重低估了高通在移動科技行業內的領導地位,也低估了高通未來的發展前景。」
  • 中國資本遊獵海外半導體:十二大經典併購和五次敗北
    早在2016年10月,也就是恩智浦收購美國飛思卡爾的第二年,美國高通弄出個震驚業界的大新聞:計劃花440億美元收購恩智浦。這一數目當時是晶片史上最大的併購案,一旦收購成功,不僅高通直接飛升車用半導體龍頭,而且也會成為一個更強大的超級全球性晶片巨頭。不過這一收購案最後因反壟斷在2018年以失敗而告終。
  • 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為5G投巨資
    來源:參考消息【《日本經濟新聞》3月25日報導】題: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將為5G投巨資(記者 多部田俊輔 發自北京)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24日公布了2020年的投資計劃,涉及5G相關業務的總投資額高達1800
  • 中國晶片巨頭趁熱打鐵,推出廉價5G晶片,與高通爭奪美國市場
    據悉,聯發科有望成為此後華為手機晶片的供應商,還有消息稱,聯發科計劃基於5nm工藝開發高端平臺,來解決華為高端晶片問題。藉助華為的品牌知名度,聯發科將提升自身形象。但美國8月份新禁令的出臺,卻打破了聯發科的計劃。業界人士透露,受此影響聯發科面臨晶片積壓難題,希望其他手機廠商,能幫忙消化掉為華為備的3000萬套手機晶片。
  • 中國晶片界「黑馬」!擊敗高通成世界第一,或成華為「接班人」?
    好在如今中國晶片界多了一匹「黑馬」,不僅擊敗高通成世界第一,還或將成為華為的「接班人」!  擊敗高通的聯發科  這匹「黑馬」就是晶片巨頭聯發科,雖然前幾年一度走向了沒落,但是最近兩年憑藉5G晶片的火熱,聯發科又重振旗鼓,呈現出一股崛起之勢。
  • 6213億!亞洲最大晶片巨頭,尋求和華為合作!
    除了谷歌之外,美國的英特爾、高通等業務也是很依賴中國市場。就拿聯想電腦來說,已經是世界第一的PC巨頭了,但其採用的晶片還是AMD和英特爾的,其使用的系統都是微軟提供的,而晶片和系統提供商並沒有獨立打造電腦的能力!華為著手研發作業系統很顯然,目前全球科技公已經被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確是做到了術業有專攻。
  • 中國院士說的沒錯,美巨頭400億併購或將泡湯
    其實如果將晶片行業進行更加細化的區分,可以發現華為要解決的不只是晶片的製造和代工問題,在一些技術專利上,華為也沒有任何主動權。去年9月份,美企晶片巨頭英偉達讓整個晶片業都為之一振,企業宣布將耗資400億去併購英國晶片架構巨頭ARM。
  • 晶片界再傳好消息,華為這次有了更多選擇,美國也無可奈何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世界最大半導體收購案 晶片生產和製造是一項非常複雜的過程,在所有的環節中,到底哪一個最重要呢?實際上每一個環節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如果沒有初始環節晶片設計的話,那麼後續也就不會有晶片製造,以及晶片封裝了。
  • 連續17年全球第一,這家中國晶片巨頭,造出10億顆7nm晶片
    根據臺積電發布的數據,臺積電11月總營收1248.65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89.65億,同比增長15.7%,創數據新高。除了營收成績亮眼外,據臺媒報導,臺積電已經累計造出超10億顆7nm晶片,並獲得「IEEE企業創新獎」的肯定。
  • 中國晶片代工巨頭崛起:中芯搶下華為晶片訂單
    、國產PC廠商,也是更加青睞於進口晶片、進口作業系統,對此,我國每年僅僅在進口晶片這一項的開銷,每年的花費就高達3000億美金,而自產晶片僅僅只有380億美元,晶片自給自足率僅僅只有12%。但隨著中興、華為事件之後,也是讓國內眾多科技企業都紛紛意思到了「自研晶片」的重要性,唯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夠在關鍵時刻,成為自己的「免死金牌」,對於華為而言,便是如此,在遭受到了一系列的「晶片、作業系統」的斷供之後,華為也是強勢將「備胎晶片」轉正,目前華為海思晶片性能也是堪比國際晶片巨頭,同時華為還推出了華為鴻蒙OS系統以及華為HMS服務,以讓華為全面擺脫
  • 中國晶片巨頭崛起,294億收購德國矽片企業,一躍成為全球第二
    眾所周知,隨著技術的迅速發展,整個技術領域對半導體晶片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這使得很多晶片巨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據悉,我國臺積電目前的市值持續上升,甚至達到3.6萬億元人民幣,是茅臺市值的1.5倍。這使得臺積電也成為美國市值第九大企業。
  • 2020年中國AI晶片融資全景圖:京滬爭霸,四城搶人
    這六座城市見證了中國AI晶片的成長,從五六年前人工智慧產業化與集成電路國產化趨勢的匯攏交織,打開AI晶片創業潮的閥門,到2017-2019年集中發布首枚自研晶片,再到如今「落地」成為核心議題,AI晶片產業正持續講述著新的故事。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2020年都是一個值得載入AI晶片史冊的關鍵節點。
  • 浙江台州最知名富豪:掌舵中國第一大汽車集團,身價1067億
    浙江台州最知名富豪:掌舵中國第一大汽車集團,身價1067億推薦語: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汽車消費的最大市場之一。資料顯示,通過23年的攻堅克難,目前吉利集團累計銷量突破1000萬輛,吉利也因此成為中國品牌當中首個實現乘用車產銷破1000萬輛的汽車企業。而吉利能有今天的地位,自然離不開它的創始人,此人名字叫做李書福,最新身價高達1067億,在全球汽車行業都是響噹噹的存在。
  • 294億收購德國矽片巨頭,中國巨頭有望躍居全球第二
    前不久,環球晶圓宣布對德國矽片巨頭Siltronic進行收購,交易金額為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4億)。一旦環球晶圓成功完成收購,那麼這家中國晶片企業將更加強大,可能成為全球第二大矽片製造商。
  • 2020年,一個680億美元晶片巨無霸被迫誕生
    就在昨天,2020年半導體市場的最大併購案誕生——市值高達432億美元的美國模擬晶片巨頭亞諾德(ADI)正式宣布,將以每股0.63美元、總價近2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其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的美信公司(Maxim),這個價格要比Maxim 周五收盤價高出22% 。
  • 中芯國際巨資購買晶片機器:加速量產14nm晶片
    相信大家都知道,近日,美國再次加碼限制華為晶片業務的發展,試圖通過對臺積電施壓,來進一步達到全面「斷供」華為的目的,如此可見,在這樣的「大環境背景」中,國產晶片全面替代無疑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而目前整個國產晶片產業鏈最薄弱的環節,無疑就是在晶片製造領域,雖然目前國內最大的晶片代工企業
  • 歐美上演模擬晶片「吞併」大PK
    要聞 歐美上演模擬晶片「吞併」大PK 2020年7月15日 09:40:00 半導體行業觀察當今的全球晶片市場,如果按照地理位置劃分的話,大體可以歸為六大地區,這也是知名機構IC Insights的劃分方式,具體包括: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然而,最近幾年,以色列成為了既以上這六大地區之後,冉冉升起的第七大晶片產業板塊。
  • 日媒:中國晶片行業急需頂尖人才
    來源:環球網日本《日經亞洲評論》8月12日文章,原題為「中國招聘了100多名前臺積電工程師以力爭獲得晶片(產業)領軍地位」。在行業以外,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QXIC)和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HSMC)鮮為人知。
  • 中國晶片巨頭悄然崛起,5G晶片年銷量有望達1.2億,高通要難受了
    提及晶片企業,大家可能一時間想到的會是臺積電,高通,像聯發科,紫光展銳存在感相對弱很多。不過隨5G技術飛速發展,進一步推動國內晶片行業的發展,聯發科近期表現就讓人眼前一亮:天璣5G晶片銷量創下歷史新高,出貨量預計達到4500萬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