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太陽神鳥金飾為商州時期的金器。2001年出土於金沙村,現收藏於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商周太陽神鳥金飾整體為圓形薄片,外徑12.5釐米,內徑5.29釐米,厚度0.02釐米,重20克。圖案分內外兩層,內層等距分布有十二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由四隻相同的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
商周太陽神鳥金飾圖案目前被國家文物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同時其本身亦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聽說最近金價又上漲了。看著玻璃罩中的金沙國寶,不禁想伸手觸摸!就見保潔阿姨跟著後面一頓擦……話說這3000多年前的古蜀金飾,造型奇美,工藝精湛,更是透著無盡的神秘氣息。喜愛文物歷史的旅友,來成都一定要給金沙遺址博物館留足一天的時間,因為這裡的文物魔力太重,讓人挪不動步!可以說太陽神鳥是我心中的逆天文物。
金沙遺址和三星堆一脈相承,都是古蜀國文明的輝煌象徵。古蜀國大約也延續到商周時期了,所以工藝水準不低,太陽神鳥金箔堪稱中國文物中最美的設計圖形,令人意外的是,金沙遺址的石器玉器選料相當講究,不看設計,光看石質,就覺得賞心悅目。金沙還有良渚的玉琮,不知是交流過來的,還是戰利品,又或者這裡也是良渚的延續。
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首先,從直觀上就形象地顯示出古蜀人崇拜太陽等宗教崇拜的象徵意義和神話色彩。圖案內層的中心是一個順時針定轉的漩渦狀造型,並且帶有12條弧形齒狀物,中心的這個漩渦既象一個旋轉的火球,又象一個正在運轉著的太陽;它的12條弧形齒狀物,既象12道燃燒著的火苗,也象太陽發出的12道光芒。「太陽神鳥」的中心噴射出一道道火苗旋轉著的太陽,表現的正是古蜀人對太陽和太陽神的崇拜和謳歌。
從「太陽神鳥」的造型上看,「太陽神鳥」外層的4隻飛鳥,一方面是三星堆文化中古蜀人「鳥圖騰崇拜」的延續,「鳥」的造型和圖案在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出土的考古材料比比皆是,尤其是其中數目眾多、形態各異的「青銅鳥」,都是古蜀人崇拜鳥的遺蹟。另一方面,也與《山海經》等文獻中記載的「使四鳥」等神話傳說以及太陽神鳥的崇拜有關。結合文獻和考古發現,說明「太陽神鳥」所反映的鳥崇拜是三星堆文化中古蜀人的鳥圖騰崇拜的繼承和發展。
可以說太陽神鳥的出土坐實了三星堆文化的存在。
在成都,除了到處可見的熊貓標誌,太陽神鳥的標誌更是滲透到成都社會的各個角落了。
或許,在那時,古蜀國都是高高的樹,樹上的每一朵花裡都站著一隻會唱歌的鳥。古蜀人會靜靜地站在村口的一棵大樹下,聆聽著世界所有的天籟之音與夢境。 中國自古崇拜月亮與太陽,金沙遺址有太陽神鳥,三星堆遺址有石蟾蜍。我們可以想像,那時候,古蜀國的人們相信自己的靈魂可以像一隻只鳥一樣飛向太陽,可以像一隻只蟾蜍一樣仰望月亮。他們活得自由而舒展,他們可以在一片片草堆上輕輕地做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