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文物講故事|金沙太陽神鳥: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

2020-12-14 新華社新媒體

它來自三千年前的古蜀,從泥土中一波三折地被翻找出來,它被選定為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它就是成都金沙遺址出土的商周太陽神鳥金飾。

成都金沙遺址是21世紀我國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太陽神鳥金飾就是從金沙遺址出土的「國寶重器」,被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同時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只有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才能欣賞到這件獨一無二的國寶。它不過手掌大小,整體呈圓形,上面的圖案分為內外兩層,外層由四隻首尾相連的飛鳥構成,朝逆時針方向飛行。被這四隻飛鳥環繞著的,是12條弧形齒狀芒飾,像是順時針旋轉著的太陽。兩層圖案均採用鏤空的方式呈現,如同一幅技巧精妙的現代剪紙作品,令人聯想起「金烏負日」的美麗傳說。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館長朱章義介紹,對太陽和太陽鳥的崇拜是古蜀千百年傳承的習俗,太陽神鳥是古蜀人早期部落的圖騰,太陽神鳥金飾極有可能是古蜀王舉行盛大祭祀典禮遺存下來的寶物。「神鳥繞日」表達了中華先民嚮往太陽、崇尚光明的飛天夢想。2005年10月12日,太陽神鳥圖案的蜀繡作品搭乘「神舟六號」遨遊太空五天。

太陽神鳥金飾為什麼能從眾多國寶中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呢?朱章義介紹,太陽神鳥金飾造型精練,線條流暢,構圖嚴謹,極富美感,具有較好的徽識特徵。它有追求光明,團結奮進,和諧包容的精神寓意,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是豐富的想像力,非凡的藝術創造力和精湛的工藝水平的完美結合。

太陽神鳥金飾的重量僅20克,外徑12.5釐米,內徑5.29釐米,厚0.02釐米,含金量高達94.2%。這麼一個小器物發現它真可謂一波三折。

2001年2月8日下午,一家房地產開發公司在成都金沙村施工,發現了成堆的象牙、玉片、青銅器,這就是金沙遺址的發現。考古隊員很快來了,起初誰也不知道「太陽神鳥」就被裹在旁邊的泥土裡。金沙遺址發現以後,人們把那堆土回填到坑道裡,再用機器把這一小塊地面進行夯實打平。來回「折騰」中,「太陽神鳥」依然沒有被發現。直到2月25日,一位工作人員在清理現場時,發現一個拳頭大小的泥塊一端,露出了一隻金光閃閃的小角,這件稀世寶物才真正為人所知。(記者童芳)

相關焦點

  • 金沙太陽神鳥: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
    &nbsp&nbsp&nbsp&nbsp金沙太陽神鳥: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nbsp&nbsp&nbsp&nbsp新華社成都8月3日電題:金沙太陽神鳥: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nbsp&nbsp
  • 金沙遺址中的太陽神鳥金飾,為何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
    前言:中國文化遺產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為保護保存在中國境內的珍貴的歷史文物、歷史遺址、藝術形式而啟動的計劃。如果熟悉的人,或許能夠記得它的標誌的造型,其中間的太陽神鳥,讓人的印象深刻。這個圖案是誰設計的,有著怎樣的含義,又有著怎樣的前世今生呢?
  • 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太陽神鳥金箔:照耀古今的光芒
    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件文物,就與祖國的文化遺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2005年,她從1600餘件候選圖案中脫穎而出,被選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成為數以萬計的中國文化遺產的代表和象徵。她,就是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太陽神鳥金箔!
  • 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或許能告訴你答案!
    商周太陽神鳥金飾整體為圓形薄片,外徑12.5釐米,內徑5.29釐米,厚度0.02釐米,重20克。圖案分內外兩層,內層等距分布有十二條旋轉的齒狀光芒;外層由四隻相同的逆時針飛行的鳥組成。商周太陽神鳥金飾圖案目前被國家文物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同時其本身亦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聽說最近金價又上漲了。
  • 「太陽神鳥」為何如此珍貴,它背後蘊含了一種什麼文化?
    這張小小的金箔一出土,便成為了考古學者們十分珍視的文物,不僅成為了中國文化遺產標誌,「太陽神鳥」的蜀繡製品還曾搭載神舟六號飛船遨遊太空,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的「中國記憶——5000年文明瑰寶展」中也有它的身影。為何這小小的太陽神鳥金箔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 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太陽神鳥,有什麼象徵意義?
    華夏民族有著五千年的文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那麼中國文化遺產的標誌是什麼樣子的呢?又有什麼象徵意義呢?圖片來自網絡圖案的正中描繪的是順時針旋轉的太陽,一共放射出12道光芒,象徵12個月;周圍逆時針飛翔的四隻鳥,象徵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個季節,也象徵東南西北四個方向,鳥的腳為三趾,即所謂「三足烏」,或許與「金烏負日」的傳說有關
  • 這件商周時期的「太陽神鳥」金飾,代表了古代哪些歷史文化?
    這件古代蜀人的金飾——「太陽神鳥」金飾,不是嚴格意義上的考古發掘品,而是由建築工地渣土中揀選出的,所以金飾埋藏的層位天系和準確用途等信息已不可獲得。金飾經鑑定是用「自然砂金址鍛為金箔」,再用尖硬物刻畫切割製成。 太陽神馬的製作使用時代只能依據整個遺址的性質被籠統定為商周時期。
  • 創新金沙③|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問號,成都為何有個金太陽?
    還有成都地鐵7號線「金沙專列」,東安湖體育場屋頂懸浮的圖案,甚至檢票閘機口……太陽神鳥那耀眼的金,是成都閃爍著亮眼的光芒。2001年2月25日出土於成都金沙遺址的太陽神鳥金箔,後來不僅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誌,更是成都這座城市最為獨特的記號。
  • 了解成都,來天府廣場看「太陽神鳥」!
    從太陽神鳥到太極圖在天府廣場的中央有一個呈圓柱形的太陽神鳥雕塑主體。據說,金沙遺址出土的「太陽神鳥」是中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標誌,是追求光明理想,和諧,智慧,生機勃勃,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象徵。廣場景觀建設上,太陽神鳥全身金色位於廣場的中心位置,和廣場東西兩側太極圖中的陰陽魚相互協調。如今在夜晚這個圓形的太陽神鳥雕塑還散發出七彩光芒成為廣場夜景的一個中心。
  • 太陽神鳥、摩訶池、蜀王府……成都考古20年,竟有這麼多成果!
    提到成都考古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被作為成都城市標誌的太陽神鳥成都博物館的網紅石犀和陶俑……這些文物都是近20年裡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土的成都考古成果一次次拓展了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的廣度與深度不斷豐富天府文化的內涵
  • 太陽神鳥、網紅石犀、經穴漆人、摩訶池、蜀王府……成都考古20年...
    靳小沛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鈴提到成都考古,人們往往會第一時間想到被作為成都城市標誌的太陽神鳥,以及成都博物館的網紅石犀。這些文物,都是近20年裡,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考古工作中發掘出土的。成都考古成果一次次拓展了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內涵的廣度與深度,傳承了巴蜀文明,不斷拓展著天府文化豐富內涵。黃金20年 成都考古碩果纍纍「成都考古近20年,在全院考古人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努力下,取得了豐碩成果。」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顏勁松直言。2001年,成都金沙遺址的發掘成為古蜀文明研究繼三星堆之後又一重大成果。
  • 金沙遺址——撥開古蜀文明的迷霧
    ,飽覽金沙珍貴文物,盡情感受金沙文明帶來的震撼。毫無疑問,金沙遺址是繼三星堆遺址之後又一個非常重要的考古發現,對揭示撲朔迷離的古蜀歷史文化之謎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消息經新聞媒體報導後,立即引起了海內外的廣泛關注,此後毫無爭議地被評為了「2001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1世紀第一個春天,在考古發現中出土的一件文物,如今成為了成都光芒四射的城市標誌。
  • 一說起太陽神首先想起阿波羅,但我們中國的太陽神您知道嗎?
    我們熟悉阿波羅,現在也都知道了赫利俄斯是西方的太陽神,但作為一個中國人,你知道在中國神話中,代表太陽的是誰嗎?這個問題,我曾經問過很多人,但答案也是五花八門。中國古代的神話,說到太陽,人們總是會想到后羿或者夸父,畢竟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聽。雖然他們都和太陽有點關係,但畢竟不是太陽神。
  • 聽文物講故事①千秋無價寶 文化同心圓
    聽文物講故事①千秋無價寶 文化同心圓 2020-12-22 12: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三星堆特展來到上海大學博物館,帶來的國家一級文物多達8件
    展覽以16件(套)文物概覽式展示長江上遊地區先秦時期古蜀文明成就的傑出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璀璨與輝煌,其中國家一級文物多達8件,也有5件三星堆出土典型器物的複製品。這些展品包括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出土的青銅器、玉器、金器及石器,其中三星堆博物館藏的青銅戴冠縱目面具、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以及金沙遺址博物館藏的太陽神鳥金飾都難得一見。
  • 太空衣、鞋拔子、火鍋盆……金沙遺址的文物有多「穿越」?
    2001年初,金沙遺址的驚世發現開啟了成都考古發現的「黃金時代」,金面具、太陽神鳥金箔、各類玉器……構建了一個神奇、充滿想像力、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被譽為本世紀初中國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網絡時代,這些數千年前就存在的文物也有成為「網紅」的潛質,前有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太陽輪「撞臉」大巴車方向盤,後有安徽博物院內的雲紋銅五柱器酷似路由器,現在金沙遺址博物館也有三件神器,仿佛古蜀人穿越製造的太空服、鞋拔子、火鍋盆!今(7)日,紅星新聞記者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金牌講解員姚凱的帶領下,見到了這三件文物。
  • 堅定文化自信 講好文化遺產保護的中國故事
    作者:鄭麗琦(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福建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文化遺產是先人創造並遺留下來的文化成就、寶貴財富,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文明延續、生生不息的內在脈絡與創新創造的動力源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牢牢把握「兩個鞏固」根本任務,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大力推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
  • 加強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講好中國歷史故事
    而各地不時發生的破壞、偷盜文物的案件也在警示著,要樹立正確的態度、運用科學的手段、專業的方法,開展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知識普及,並依法對歷史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合理利用。  加強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能更好探尋中華文明之源。伴隨著考古工作的開展,我們確認了中國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作為人類起源地和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很多器物和技術都最早在中國出現和使用。
  • 箏哥藝述丨遊曉林之古蜀畫魂__神鳥鳳凰太陽祭
    北京全球華人筆墨丹青藝術創作中心常務理事,北京巴蜀書畫藝術院特聘理事,四川水利書畫院顧問,主要以古蜀文化為背景創作《古蜀頌繫列》《三星堆魂系列》《金沙遺夢系列》《漢風蜀韻系列》古蜀藝術繪畫。形成了融合中西方藝術語言,獨具個人特色的繪畫風格。
  • 太空服、火鍋盆……金沙遺址這三件文物自帶網紅特質
    2001年初,金沙遺址的驚世發現開啟了成都考古發現的「黃金時代」,金面具、太陽神鳥金箔、各類玉器……構建了一個神奇、充滿想像力、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被譽為本世紀初中國第一個重大考古發現。網絡時代,這些數千年前就存在的文物也有成為「網紅」的潛質,前有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太陽輪「撞臉」大巴車方向盤,後有安徽博物院內的雲紋銅五柱器酷似路由器,現在金沙遺址博物館也有三件神器,仿佛古蜀人穿越製造的太空服、鞋拔子、火鍋盆!7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在金沙遺址博物館金牌講解員姚凱的帶領下,見到了這三件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