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楚君主列表,木匠立國延續6王,前面小心翼翼,後面自相殘殺

2020-12-16 三匠畫片

唐末亂世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凡是手裡有些軍權的都想著置辦點兒自己的「產業」,一開始名義上都是大唐旗下的某某節度使,後來梁、唐、晉、漢、周五代時,又都做名義上的中原王朝冊封的王。但從始至終他們都是處於自治狀態,除了需要每年向中原王朝上貢之外,再無其他。

其中有位木匠出身的馬殷,先做士兵,後一步步升遷,直到擁有了武安軍,佔領湖南全境,也建立了自己的割據範圍。唐朝馬上要滅亡的時候,他就被朝廷封為武安軍節度使,朱溫滅唐後也是為了穩住像他這樣的將領,封給他一個楚王,馬殷算是正式有了自己的王國楚,史書上為了區分眾多的楚國,稱其為南楚。南楚的國都定在潭州,也就是今天的長沙。

馬殷立國後對當時天下的時局看得很明白,自己的地盤並不具備像閩國、南漢那樣,地處邊疆不被包圍的優勢,也不具備像南唐、北漢那樣,雖與中原五代王朝接壤,但實力雄厚,能夠站得住腳。所以馬殷一開始就奉行"誰也不惹,踏踏實實向中原五代稱臣"的策略。沒想到這一點還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起碼在馬殷在位期間,因與民休息、戰事少,湖南的經濟得以發展繁榮。

他的兒子馬希聲繼位後,別看名字不太吉利,但他比馬殷更加小心謹慎,乾脆不稱王,只稱節度使。當時的五代已經到了第二個後唐,後唐皇帝對於馬希聲的做法自然很是高興,你越是低調就越要重視你。於是除了給他加封武安軍節度使外,還外加了一個靜江軍節度使。二使合一再加上在朝中掛一個中書令的職,十國中也沒誰敢拿南楚怎麼樣。

公元932年馬希聲去世,把位子傳給了弟弟馬希範,從他開始又恢復了稱王。當然作為弟弟,也不忘追封哥哥一個王號叫衡陽王。馬希範在位期間南楚是如何自處的,以及治下的經濟發展狀況如何都顯得像是小事。只因他幹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與當地土家族領袖彭士愁歃血為盟,結束了自唐末以來土家族分裂出去的局面,而且彭士愁的治下在南楚具備相當高的自治權。

可是馬希範死後,南楚上演了一幕兄弟之間"相愛相殺"的戲碼。本身從開國君主馬殷往下開始,一直是在馬殷的兒子們中輪流坐莊,這本身在五代十國就不多見。馬希範的兩個弟弟馬希萼和馬希廣又表現出了少見的寬容與記恨。"相愛相殺"指的是馬希廣對馬希萼有兄弟之愛,馬希萼卻始終要置馬希廣於死地。

事情是這樣的,馬希範死後本來是該輪到馬希萼的,可是他人在封地,朝中的馬希廣為人寬厚,更得大臣們的心。其實說白了,大臣是想要一個"聽話"的君主而已。被擁立的馬希廣本來就沒有做楚王的心,被趕鴨子上架後兄長馬希萼正好趕到都城奔喪來了。大臣們勸馬希廣將其殺掉以除後患,但馬希廣心軟,本來就覺得搶了兄長的位子而過意不去,讓他殺他哪裡下得去手。

後來馬希萼回到封地整備軍隊南下討伐,結果大敗,這次又是馬希廣下令不要追。馬希萼還是不死心,四處遊走集結起一支蠻族軍隊又來討伐,這次成功拿下了都城潭州。馬希廣此前雖三番五次不殺兄長,但被擒後立馬就被馬希萼判了死刑。馬希萼做國君後沒多久,南楚就被南唐給滅了。

相關焦點

  • 西周6 率六師親徵伐楚,全軍覆沒身亡的周昭王
    西周自第三代君主周康王后,康王之子姬瑕繼位,是為周昭王。歷史記載周昭王「南巡不返」,實則率六師伐楚,落水身亡,軍隊全軍覆沒,那麼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今天來說一說周昭王及其南徵楚蠻的故事。「東徵西討」從周昭王在位時的作為來看,他並不是一個昏庸的君主。由於與周朝接壤的東夷、淮夷等夷國時降時叛,昭王繼位後延續周初的軍事策略,多次出兵徵伐東夷和淮夷等國,一方面保護了周朝邊境,另一方面也擴張了周朝領地。據史料記載,從昭王繼位到第一次伐楚,有20多個夷國前來朝拜。
  • 秦國歷代君主及姓名列表
    秦國歷代君主及姓名列表  秦仲 (前845年—前822) 周宣王五年(前823年)以秦仲為大夫,令攻西戎,次年秦仲戰敗而死。其長子贏也繼位。  秦莊公  嬴也(前821年-前778年 在位44年)周宣王七年(前821年),秦莊公率兄弟五人以及周朝兵馬七千人,擊敗西戎,周宣王封莊公為西垂大夫,封大駱犬丘(甘肅天水市西南禮縣一帶)之地。
  • 閒話南楚——史上唯一以湖南為中心的王朝
    他一聽說朱溫稱帝,便屁顛屁顛派出使臣,稱臣納貢,貢品其實就是湖南特產——茶葉,名義是納貢,實際上南楚獲利更多,這個後面我再說。朱溫一看,雖然大家心理清楚,只是名義的君臣關係,但是有人服軟,依然高興,立即任命馬殷侍中兼中書令,進封楚王。馬殷終於正式當王了。
  • 歷史上的五位獨眼君主
    不過,少一扇窗戶並不影響個人事業發展,歷史上就有五個獨眼君主,雖說有礙觀瞻,但人家是老大,誰要是敢在人家面前說「兩人雙流淚,三行」,肯定小命不保。第一位獨眼君主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君主楚共王熊審。熊審的爸爸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楚莊王,爸爸是春秋五霸之一,兒子也雄心勃勃,對外戰爭接二連三。楚共王的眼睛本來是好的,就是在戰爭中被敵人用弓箭射瞎的。
  • 「春秋五霸」之「一鳴驚人」楚莊王
    —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羋姓熊氏,名侶,諡號莊。楚穆王之子,春秋時期楚國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之前,楚國一直被排除在華夏文化之外,自莊王稱霸中原,不僅使楚國強大,威名遠揚,也為華夏文化的傳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發揮了一定的作用。
  • 戰國七雄中,各國在位最久的君主是多長時間,秦國56年
    秦國:56年秦國在位最久的君主為56年,這個時間在我國歷史上都是非常久的。可以說整個古代社會在位時間比56年長的寥寥無幾,秦國創造這個歷史的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繼位,一直到公元前251年去世。
  • 「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有何意義
    範增在加入項梁起義軍時曾說:「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那麼範增所說「秦滅六國,楚最無罪」還有楚南公所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到底是為何?
  • 一鳴驚人這個成語,在歷史上到底是指楚莊王,還是指齊威王?
    有的人說講的是楚莊王,有的人卻說是齊威王。那麼,這個故事到底講的是誰呢? 楚莊王也明白伍舉是在指桑罵槐,於是便回答道:此鳥雖三年不飛,但飛將沖天,雖三年不鳴,但鳴將驚人。我懂你伍舉的意思,可以退下了。後來楚莊王展露心志,逐漸收復王權,鏟滅權臣、問鼎中原,致使楚國春秋稱霸。此外,《韓非子·喻老》中,也講了楚莊王這個故事,內容大同小異。
  • 楚國的一位君主:稱霸中原,消滅10多個諸侯國!
    對於楚成王來說,原本不是楚國君主的人選。公元前675年,《史記》誤作楚文王十三年),楚文王去世,熊惲的哥哥熊艱繼位,史稱楚堵敖(一作楚莊敖)。楚堵敖三年(魯莊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72年),楚堵敖想殺害弟弟熊惲,熊惲於是逃到隨國(今湖北隨州西北)。熊惲在得到隨國人的支持後,便聯合隨國人襲擊、殺死楚堵敖,奪得國君之位,是為楚成王。
  • 楚國的一位君主:稱霸中原,消滅10多個諸侯國
    對於楚成王來說,原本不是楚國君主的人選。公元前675年,《史記》誤作楚文王十三年),楚文王去世,熊惲的哥哥熊艱繼位,史稱楚堵敖(一作楚莊敖)。楚堵敖三年(魯莊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72年),楚堵敖想殺害弟弟熊惲,熊惲於是逃到隨國(今湖北隨州西北)。熊惲在得到隨國人的支持後,便聯合隨國人襲擊、殺死楚堵敖,奪得國君之位,是為楚成王。
  • 中國歷代皇帝列表(十二)
    五代皇帝列表朝代都城統治年代開國皇帝滅亡後梁汴州(今河南開封)
  • 南楚君主馬希聲酷愛吃雞,即使居喪期間也未停止
    當時南楚的國君馬希聲就是這樣,他的嗜好與吃有關,竟然還是因為崇拜才開始吃的,而他吃的就是雞。 馬希聲是一代梟雄馬殷的愛子,因為母親袁夫人得寵,馬殷遂越過嫡長子馬希振,指定庶子馬希聲為繼承人。天成五年(930年),「楚王殷寢疾,遣使詣闕,請傳位於其子希聲。朝廷疑殷已死,辛亥,以希聲為起復武安節度使兼侍中。」
  • 戰國策|莊辛謂楚襄王曰
    臣聽說過去商湯王和周武王,依靠百裡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紂王,雖然擁有天下,到頭來終不免身死亡國。現在楚國土地雖然狹小,然而如果截長補短,還能有數千裡,豈止100裡而已?大王難道沒有見過蜻蜓嗎?長著6隻腳和四隻翅膀,在天地之間飛翔,低下頭來啄食蚊蟲,抬頭起來喝甘美的露水,自以為無憂無患,又和人沒有爭執。
  • 木匠也瘋狂:他棄木從戎,最後割據一方,卻因為太能生而內鬥亡國
    馬殷家裡窮,為了混口飯吃,他從學徒做起,慢慢學會了木工活,成了一名木匠。但是這名木匠是不甘平凡的,他不甘心一輩子都跟這些木頭打交道,他在等待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中和四年(884年),秦宗權佔據蔡州(今河南汝南)叛亂,想叛亂首先得有足夠的軍隊不是?秦宗權就下令擴軍,馬殷認為男人就要去軍隊混個功名,這就是他的機會,於是他去應募從軍,成為忠武決勝指揮使孫儒的部下。
  • 火神祝融的後裔-以鳳凰為圖騰的八百年南土大國-楚國
    受新建立的商王朝的壓迫,楚人被迫南遷遠走他鄉。在隨後的幾百年裡,楚人先民沿著下圖的遷徙路線,不斷停下來定居,又不斷被商朝驅逐,不得不再次南遷。直到現在湖北荊山一帶,定居下來。此處四塞之地,安全有保證;河流縱橫,土地肥沃。楚國先民伐木建屋,開墾農田,默默積累力量。
  • 滅國十二的楚成王,為什麼沒能接替齊桓公的霸主之位?
    但楚成王還是晚了一步,中原地區已經有人自告奮勇站起來主持大局了。這個人就是宋國的君主,宋襄公。公元前639年的年初,宋襄公召集諸侯會盟,赴約的只有齊國和楚國,這場會盟的地點在鹿上,今安徽西北部的阜南縣一帶,稱作「鹿上之盟」。宋襄公之所以敢挑這個頭,一是因為在當時,宋國的實力不弱,與齊楚比不了,與鄭魯還是可以比的。
  • 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滅庸國打敗晉國
    戰國時代的楚莊王熊旅也是如此的一代君主,整天沉迷於歌舞昇平,和後宮三千佳麗生活奢侈,不問朝政,文臣武將和老百姓意見很大,但是他善於納諫,在忠臣不斷的規勸下,決定改過自新,重新做人,整頓吏治,勤於國事,對外作戰取得大勝,攻滅蕭國和庸國,降服鄭國和宋國,打敗強大的晉國。
  • 秦國歷史上真正偉大的5位君主,至少有兩人的重要性超過秦始皇!
    秦王政掌權後,任用尉繚和李斯等人,積極推行統一戰略;以絕對的信任姿態任用名將王翦、內史騰、李信、王賁等人攻伐六國,尤其是滅楚之戰的時候,秦王政派王翦帶60萬大軍出徵,大破楚軍於蘄,迫使楚將項燕自殺,這是何等的信任和魄力?
  • 秦國歷代君主年表
    秦國歷代國君,從秦非子建秦國到秦始皇稱帝,秦國列代國君共有38位。秦國在列代國君的共同努力下,勵精圖治,最終成就了大秦帝國。秦朝皇帝列表,看秦國如何消滅六國。秦國歷代國君在位年表約公元前900年東周孝王封嬴非子於秦邑(今甘肅省清水縣東北),始建秦國。
  • 淺析: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 當時,楚秦勝負未決,諸侯軍畏秦如虎,都在戰場周圍作「壁上觀」 。觀戰的諸侯軍但見「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   最終,鉅鹿之戰中,楚軍全殲王離率領的秦國二十萬訓練有素的「長城兵團」 。項王挾鉅鹿之威,於八個月後迫使秦將章邯率領秦軍最後約二十萬主力降楚,秦帝國遂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