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上小學開始,我們便開始接觸作文,從組詞,到寫句子,到寫段落,再到寫一篇作文,經歷了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最近想要寫點東西,奈何寫作水平不高。看到網上強烈推薦《文心》這本有關於寫作的書籍,為了能夠提高寫作能力,我下手買了一本。看過之後,我只想說,這不愧是一本學習語文的好書!
《文心》是葉聖陶和夏丏尊兩位先生合作撰寫的一本書。這兩位作者都做過多年的教師,有鑑於中學語文教學(當時叫國文課)有不少問題,這對兒女親家商量寫了這本專講讀和寫的書。這本書不同於一般同類教科書,是用故事穿插來經營全書的,具有戲劇性和情景教學的特點,比那些論文式提綱挈領的著作會讓人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印象也更為深刻。
朱自清先生曾說:「這本書不獨是中學生的書,也是中學教師的書。」
《文心》這本書囊括的範圍非常廣,包括字、詞彙、語感、修辭,另外詩詞、戲劇、信、日記、敘事文和小說、讀書和文章等等都有涉及到。讀了這本書,我才發現關於語文的知識,我太匱乏了。
作文是從小學開始就要開始寫的,接下來,我將分享在這本書裡學到的關於寫作的內容。
一、收集素材——觸發
在讀書的時候,語文老師經常跟我們說,要多閱讀課外書,這樣可以提高寫作能力,也可以把讀到的一些故事寫入作文裡。閱讀,確實是收集素材的一種好方法。
長期堅持寫作,如果不收集素材,寫久了就會覺得無話可寫,所以源源不斷輸入更多的素材是非常重要的。有足夠可用的素材,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不會空洞乏味,才能言之有物。那我們應該怎樣收集素材呢?
在《文心》一書裡,提到「觸發」兩個字。所謂「觸發」,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對於目前你所經驗著的事物,發現旁的意思,也是觸發。觸發就是作文的好材料。書裡還說,觸發要是自己的新鮮的才好。如果一味說人家說過的話,那就沒有什麼新意了。
對於觸發,很好理解。書上說到,如果你讀書時對於書中某一句話,覺到與平日所讀過的書中某處有關係,這就是觸發。只要在生活中,我們處處留心,無論是在讀書、看報、聽別人談話、獨自散步或者聽音樂的時候,都可以觸發出很多的新材料來。而這些新材料就可以成為我們寫作的素材。
這就需要我們提升自己的觀察能力,並且隨時記錄自己的靈感。
二、寫作過程
在《文心》裡,說到我們的心的作用,普通心理學家分為知,情,意三種。其中對於一事物明了它是什麼,與別的事物有什麼關係,這就是知的作用。對於一事物,發生喜怒哀樂,這就是情的作用。對於一事物,要想把它怎樣處置,這是意的作用。
在這裡,我歸為以下幾個方面。
1.認清目標,確定作文方向在開始寫作之前,首先我們要清楚我們寫作的目的,明白作文的方向,即我們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這是篇什麼樣的文章,確定好體裁,這就是知。例如,要寫的這篇文章是宣傳文,是乾貨文,還是一篇散文或者其它,這是要在寫作之前就確定好的。確定好行文方向,才能確定寫作方式,因為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寫作手法。
就像《文心》裡講「知與情與意」那節說到,學生們要寫的是抗日的文字,那這篇文章的體裁就一篇宣傳文。
2. 了解讀者我們寫的任何作品都有特定的讀者,即這篇文章是寫給誰看的。確定了讀者,就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他們希望通過我們的這篇文章看到什麼內容,由此來引起讀者的共鳴。
就像《文心》裡講「知與情與意」那節說到,我們的抗日文字是宣傳文,是寫給大眾看的,大眾就是讀者。所以要以熱烈的感情激動大眾,以堅強的意志鼓勵大眾,叫大眾也起來和我們一起抗日。
3. 組織文章《文心》裡說,一篇文章是一個獨立的單位,可以比作一個團體,每一節就同團體中的每個人一樣,都應該擔任相當的職務。所以,寫作文章必得講究「組織」。而組織文章的原則只有三項:秩序、聯絡和統一。把所有的材料排列成適應的次第,就是秩序;從頭至尾順當地連續下去,沒有勉強接筍的處所,就是聯絡;通體維持著一致的一件、同樣的情調,就是統一。
在組織文章的時候,我們應該列個大綱,確定文章的結構以及文章應該分幾個部分,每個部分寫什麼內容。
接下來就開始填文章,把收集好的素材寫入文章裡去。在填素材的時候,要排列好素材,先寫什麼,後寫什麼,素材的秩序要得當。否則,再好的素材,排列不當,要麼說了一大堆,寫了一大篇,太過累贅,成了廢話;要麼寫的太少,就變成了意義不全。
另外句子與句子之間,段落與段落之間也要銜接好,在文章的中心主旨上也要做到統一。意義上的不連貫或者欠照應,也是常見的毛病。
在《文心》裡,就提到了文章中易犯的三種毛病:用詞、用語不當;意義的欠缺和累贅;意義不連貫、欠照應。我們應該避免這幾種毛病的出現,所以在平時寫作的時候,要留意思想上和語言上的習慣。
4. 寫初稿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就可以動筆開始寫作了,寫初稿的時候,要快速的寫,寫完了再修改。
對於初稿的寫法,《從零開始學寫作》一書裡提到:要快速的寫,要忘記刪除鍵,一路向前,先把初稿寫好。要把寫和修改分開來,不要一邊寫一邊修改,寫完之後再來修改。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不修改,不重讀。這樣寫作就會變得輕鬆很多。
我曾經寫初稿的時候,就是一邊寫一邊改,一天都寫不出來一篇文章,不僅寫的非常慢,而且效率還很低。所以寫初稿一定要快。
5. 修改修改是寫作中的重中之重。寫完初稿,必須要修改。
在《文心》裡說到,有一句話、一個字覺得不妥當就得改,改到無可再改才罷手。這個習慣必須養成,做不論什麼事情能夠這樣認真,成功是很有把握的。
由此可見,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前面說到寫初稿要快,那麼修改就要細嚼慢咽認真地改了。如果你還沒有修改文章的習慣,那就要把這個培養起來了!
三、一篇文章好壞評價的標準
對於一篇文章的好壞,《文心》裡說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觀察:一是文法上有無毛病;二是用詞適當與否;三是思想的新鮮、正確、豐富與否。
文法上有無毛病,指的就是病句了,常見的病句,有成分殘缺,搭配不當,重複囉嗦,前後矛盾,詞序不當等等。
用詞不當,是我們常犯的錯誤,之所以犯這樣的錯誤,就是對詞的意義一知半解,了解的不夠確切。不管是在讀書的時候,還是寫作的時候,不懂得就得詢問,或者查字典,弄個明白,這樣才不會含糊、運用起來才不會詞不達意。(關於詞的認識,《文心》裡有特地講到)
思想的新鮮,就是指題材的新鮮。在寫作的時候,有新鮮意味的題材才值得選擇。世間的事物,原都是現成的、平凡的、舊有的,所謂新鮮的意味,就需要我們自己去發現,而這也需要我們處處留心。
《文心》裡說作文是生活,不是生活的點綴。那麼就讓我們好好的享受這種生活,好好的享受作文生活帶來的樂趣吧!
<文/玖月施 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