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來教給你如何讀那些讀不懂的書

2020-12-27 陽光慧靜呀

《文心》是夏丐尊和葉聖陶兩人合著的「讀寫故事」。這是一本不單單教中學生的書,也是一中學教師的書。朱自清高度讚譽此書,「將讀法與作法法打成一片,而又能近取譬,切實易行。」

書中解決了我們讀書過程中的許多實際問題。比如遇到讀不懂的書怎麼辦?中學生樂華和爸爸枚叔就有一段精彩的對話。

樂華問枚叔,為什麼書上每個字都認識,但放在一起卻看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

這也是我們現在讀書經常遇到問題。我在讀《童年的秘密》的時候,就真的遇到這個問題,字都認識,就是讀不下去。看看枚叔怎麼解答吧。

枚叔說,象魯迅的《秋夜》,姚鼐的《登泰山記》都是寫作者自己的經驗和感受,象樂華這種初中生當然理解不了成年人的思想。

我也懂了。《童年的秘密》是蒙特索利的專業著作,就象我這種教育學、心理學小白,看不懂是正常的了。那肯定是枚叔有好的解決辦法了。

枚叔又說,魯迅寫的秋夜,文中表現出蕭瑟的秋意,有凋落的棗樹,有枯萎的花草,這些都是實在的景物描寫。他把自己的感想融入景物之中,就成了文章。實在的外部景物,是作者的外部經驗,而對景物的感想是作者對人生的經驗,每人的經驗不同,理解能力自然也不同。

枚叔說,經驗可以分為外面的經驗和內部的經驗。外面的經驗是對景物描寫,內部的經驗是作者對景物的感想。

外面的經驗大家都差不多,比如秋葉看到的都是成熟的果實掛在枝頭,蕭瑟的秋風掃落葉。

內部經驗卻是每個人對事物的感受,心境因人而異,純粹的內部經驗,這種大約只有作者本人知道自己在表達什麼了。

總結:

一、作者在寫作的時候寫的是自己的內外經驗,而讀的人只要能懂多少,就懂多少,從文字裡去感受經驗,學習經驗的方法。這種比較適合學習知識類的書籍。

二、記得我們參加讀書變現課程時,曾經提到費曼讀書法,教給我們,從頭讀,儘量往下讀,直到你一竅不通時再從頭開始。這樣堅持往下讀,直到你完全讀懂為止。這算是一種方法,我個人覺得更適合理論性的學習書籍。

三、對於一些難於理解的文學作品遇到這種讀不懂的情況。我個人推薦,放下不讀。找你這個年齡能讀懂的書來讀。讀書有時候和學習一個道理。

你想沒想過學習興趣是怎麼產生的?就是你學習的時候,你懂一點,又有點不懂,正是這種似懂非懂吸引著你去尋找答案,引起更大興趣。如果你完全不懂很容易放棄不學。

讀書也是這個道理。你20歲讀不懂的書,放下,如果你一直在讀書的路上,那麼40歲你就讀懂了。

讀書這件事不急。只要讀,一直讀,總有一天會懂得。

相關焦點

  • 《文心》:還想讀不用文字寫的書
    「還想讀不用文字寫的書」「還想讀不用文字寫的書」這句話是《文心》中的一句。我第一次看到文字組成的這句話時,給我的震撼是巨大的。我們每個人都要「讀不用文字寫的書」,並且終身適用的。我第一篇文章寫的就是《文心》讀後感,當時寫的是第一章到第十四章的讀後感。今天看到的是十九章,讓我生出很多感慨,於是我單獨寫就這篇讀後感來和大家說說。
  • 很多朋友讀不懂《劍來》,應該怎麼讀《劍來》?《劍來》只是網文
    與幾個朋友一起探討《劍來》,但是有一個朋友卻說,根本就讀不懂《劍來》,《劍來》的情節和人物給人的感覺都有些飄忽,甚至找這本小說烽火戲諸侯的寫作線索。可很多朋友又都說《劍來》是一本好書,應該怎麼讀《劍來》呢?
  • 碎片化閱讀的時代,書要怎麼讀?達到三種層次,才把書讀通透了
    讀書大致有三種層次,第一層是讀書裡的人,第二層是讀寫書的人,第三層是讀讀書的人。這個道理怎麼理解呢?第一層次的閱讀是讀懂書,就是讀書讀字,讀懂書裡的故事和人物。被書中的故事所感動,理解人物的情感,對人生的體驗加深,拓寬知識面,通過讀書增長知識和才幹,擴充自己的閱歷。
  • 品《文心雕龍》:千年以前,32歲小夥寫了一本書,教你寫出好文章
    於是,想到了一本叫做《文心雕龍》的書,隱約記得它是教人如何寫作的,於是我找出來讀它,希望通過認真的閱讀,來解開心中困惑,文字更精準、有力。《文心雕龍》成書於1500年前的南朝時期,是一部內容豐富的文學理論著作。
  • 強力研讀:怎麼才算把書讀進去了?
    02你是在讀書,還是在被書讀?最近在堂主組織的讀書,大家都在讀《系統之美》這本書。堂主前段時間針對群裡,如何讀硬核書出現的問題進行了解答,並在群裡屢次地告誡大家如何讀書的思路,也提醒大家如果因意外耽擱了讀書,不要想太多,找時間補上了即可。
  • 《文心》:不會讀書,這本民國語文書一定要看!
    現如今有很多人把讀書當作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徑,但是真正要讀的時候才發現,想讀和會讀根本不是一回事,一來是自己不知道讀什麼書,二來有的書讀了之後不能理解作者的意思,讀了等於白讀。對於有這樣顧慮的人來說,讀一讀《文心》必不可少,這本書裡有關於讀和寫的基礎知識,不但指點方法,並且著重訓練。
  • 《寫你想讀的文章》,一本薄書,教你如何下筆寫自己想讀的文章
    作為一個喜歡看書、碼字的人,人生的願望之一大概就是寫一本自己的書。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看過很多如何寫作、如何尋找素材、如何把身邊事變為身邊故事的書籍,雖然理論看了很多,但是下筆還是一片空白。前兩天,某平臺有一個線上課程——教會小白創作故事的套路。我記得那位老師告訴我們,寫故事,文筆不重要,是不是有經驗不重要,只要你學會套路,啥都不是問題。
  • 親愛的同學,老師讀你千遍不厭倦!
    當你深入沉醉其間,又總是感覺無論如何也讀不完它。即使合上書、品一杯香茗,書中的世界還會一直縈繞在你的心中。就像的那些學生一樣,當我面對著這一張張天真而又熟悉的面孔時,總是想把學生一口氣讀完。因為,一個孩子就是一個世界,就是一個將來!有時候,我和孩子們在一起時,熟悉他們、喜歡他們、沉迷他們,也慢慢地找不到自己了。
  •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讀了這本書後才知道,以前的書都白讀了
    至今為止,讀過那麼多書,基本都只有一個模糊的影響,大多數都忘記了,以前讀過的書對於現在的自己就好像沒有讀過一樣。如果有人問你最喜歡哪本書,你也許能回答對方一個書名,說「我還是學生的時候讀過這本書,它對我有很大的幫助」,而當對方問起下面的問題:·這本書講了什麼內容?
  • 《文心》|一本寫給中學生,也寫給中學老師的書
    看到網上強烈推薦《文心》這本有關於寫作的書籍,為了能夠提高寫作能力,我下手買了一本。看過之後,我只想說,這不愧是一本學習語文的好書!《文心》是葉聖陶和夏丏尊兩位先生合作撰寫的一本書。這兩位作者都做過多年的教師,有鑑於中學語文教學(當時叫國文課)有不少問題,這對兒女親家商量寫了這本專講讀和寫的書。
  • 寫文章不知道如何下筆?讀讀寫作人的「武林秘籍」——《文心》
    夏丏尊與葉聖陶先生的《文心》一書,是不可多得的學作文的上品,本應該是寫給小學初中生讀的,然而深入淺出,無論是苦於不知如何下筆,還是無可奈於滿腔幽怨難以抒情,都可以從這本書裡獲得解答。曹雪芹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 《文心》五 小小的書櫃 閱讀筆記整理
    書籍名稱:文心作者:夏丐尊,葉聖陶閱讀日期:2020-10-09本篇以小小的書櫃為題目,講的是如何挑書,選擇合適的書籍來進行閱讀。古舊而寬廣的書房中,四壁都是書。大文常常瞞過了母親,好奇地把架上的書抽來翻看,見有看去略能懂得的,就放在自己的案頭,案頭堆得滿滿地,除校中所用的各科教本外,雜亂地擺著許多舊書。以至於枚叔踏進書房,看見書案上雜亂的書籍,不禁皺眉苦笑著說:「了不得,這哪裡像個初中一年級學生的書案!」
  • 這本民國的初中語文課本,我為什麼要推薦給你——《文心》
    你可能會抱怨,初中語文課本好無聊的,這種書有什麼可讀的。那我推薦給你,一定是有原因的,因為這本書是我國兩位著名教育學家和語文學家合著的,專門為了培養中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說句私心話,就算你不讀,拿來教教家裡的小孩學學也好的,中考高考中的閱讀理解和寫作,你要是學透了,那都不是事。
  • 史識與文心——讀陳橋生《唐前嶺南文明的進程》
    史識與文心——讀陳橋生《唐前嶺南文明的進程》金羊網  作者:林崗  2020-03-31 陳橋生所研究的嶺南固然是歷史上的嶺南,但他的眼光卻很現代
  • 選什麼書來讀好?學生莫成教輔書的奴隸
    市教委基教處副處長顏慧芬指出,讀書習慣是很個性化的東西,各人有各人的方式,作為學生要增強讀書的意識,並在閱讀中建立自己完備的知識結構和閱讀方法,讓讀書成為生活的重心。選什麼書來讀為好?讀書的益處,許多學生都懂得。不過,究竟選什麼樣的書來讀更有意義,不是一道簡單的題目。新古北中學的一位女生問道:「書浩如煙海,作為學生如何選擇?」
  • 讀萬卷書,不如悟經一部!
    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裡路;行千裡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高人指路,或悟經一部。意思是:書讀得再多,也不如外出闖蕩,社會大學得來的知識和經驗更直觀,更有效;出去見到的世面再多,也不如與人廣泛交往,學會為人處世;學會為人處世,不如得到高明的老師指點,大道至簡,人生的重大轉折點往往就只是一念之差。
  • 父母說:「你書讀多了吧?」
    在自己成長最快的那些年,與家裡親戚也少了很多的相處時間。於是,逐漸疏離。溝通越來越少,矛盾也越來越多。父母們每次生氣的時候就喜歡說,你現在這樣就是讀書讀多了。讓我無法反駁,但內心總是不服氣的。仔細想想,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
  • 四川大學商學院副教授名師薦書,與你共讀 | 楊鑫:讀無為而為之書...
    但事實並非如此,那些經歷時間考驗的好書永遠存在。培根曾說過:「讀書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 書讀百遍,真的能其義自見麼?
    附近的讀書人請他講學,他不肯教,卻對人家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書讀百遍,真的能其義自見麼?今天,世界讀書日,身邊君就想和你分享在日本教授外山滋比古眼中,究竟什麼才是真的的閱讀。以下,Enjoy:外山滋比古 | 作者01會讀不等於能解其意二戰前的日本小學沒有「國語」課,教的是「讀法」。「讀法」指發聲讀字,進而再默讀文章。與之相應的還有「寫法」課。
  • 讀不懂書,是因為你沒有用對方法,這3個方法助你一臂之力
    你一般買書,不就是心裡想看這本書才買嗎?那為什麼買來不看,這個問題值得你深思。沒時間純粹只是藉口,除了沒時間,難道沒有其他藉口了嗎?當你買來書,讀了幾頁,卻發現讀不懂,或者看了一半,不知道這本書在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