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進入拐點,來看看產學研大佬們的渡河之道 | 2019 AI+智能...

2021-01-09 雷鋒網

自動駕駛走過十年,正處於一個拐點。

從2009年開始,我們一起看著科技巨頭谷歌自動駕駛(Waymo)一路凱歌,通用、福特、大眾等傳統主機廠積極擁抱人工智慧,一批批雷射雷達、高精度地圖、晶片等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疊起,限定場景中的自動駕駛車輛開通,智能汽車慢慢走進消費端。智能化、數位化、網聯化已是未來出行終局。

2019年前後,行業陷入轉型迷局:一方面,L5級自動駕駛唱衰,已實現商業化落地的矽谷初創公司Drive.ai走向「賣身」,國內Roadstar.ai內鬥升級,雷射雷達成本仍居高不下,高級別自動駕駛量產落地依舊是難題;另一邊,Aurora、Nuro、圖森科技、地平線相繼獲得幾筆大規模融資,獨角獸頻頻出現。

站在行業發展拐點,智能汽車發展何去何從?今年 4 月 18 日,上海車展期間,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新智駕聯合上海市國際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國展)共同舉辦的「AI+智能汽車創新峰會」,將回答上述問題。

一如既往,C-Level 級別演講嘉賓,涵蓋智能汽車產業發展趨勢、技術研發、基礎設施、行業求索、中國機會、未來展望等熱點話題。我們希望從多方面來講述「AI+智能汽車」的前世今生,以及對智能汽車技術商業化落地的渴望與顧慮。

在往屆CCF-GAIR智能駕駛分會場、2018全球智能駕駛峰會上,雷鋒網新智駕曾邀請到數十位自動駕駛企業領頭人以及業內學者作大會報告,深度講述他們對自動駕駛技術與業務的理解與思考。

本文節選了「產、學、研、用」等多位行業大牛的獨到見解,讓更多人了解引領者遇到的智能駕駛難題與解決方法。

「產、學、研、用」眼中的智能駕駛專家學者

中科院自動化所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

目前交通正在走向交通5.0。

最初,交通5.0是指城市交通、公共運輸、靜態交通、物流交通,以及社會交通一體化。但後來IEEE專委會討論認為,應該從以前的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網絡化,進入到平行化,平行化就是智能化的技術途徑。

智能只是一個概念,如何實現虛實互動的平行智能,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鄧志東

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需要跨界融合,科技企業與車企共同發力。

科技企業的使命是進行智能化、無人化;傳統車企、新車企以及Tier 1的主要使命是發展信息化汽車平臺;車企的發力點包括開放線控,完成執行機構的冗餘,開發OTA空中下載、雲平臺以及軟體定義升級(SDU)。

同濟大學教授馬萬經

自動駕駛車輛誕生以後,未來的的出行方式也會發生重要的變化。共享將會分為兩個層次:

一是汽車本身的共享;另一個層次是出行方式將會重要的變化。

未來具有車路協同功能的汽車將可以以0.1秒的速度進行信息的廣播,未來車輛信息的利用方式也是交通系統裡最為關鍵的方向之一。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赫炎

目前智能汽車產業發展存在六大矛盾:

迅速增長的上路測試需求和法規標準體系尚未完善;日益提升的自動駕駛水平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日益壯大的社會資本力量和核心技術研發速度較慢;日益加快的量產落地的速度和行業跨界融合的程度欠缺;日益增長出行市場的需求和高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日益增長的產業發展速度和智能汽車人才培育的缺失。

主機廠

廣汽研究院郭繼舜

供應商做出來的產品必須達到車規級別,ROS的安全性能必須達標,產品一致性以及完成足夠的測試裡程和覆蓋所有可能的場景測試等等。在這些也是確保汽車安全的最低門檻。 

廣汽目前已經測試了國內的多種雷射雷達,表現都還不錯,可以滿足組建L4車隊進行示範運營的要求。但是,如果想要推向量產,又會因為安全性、魯棒性等原因,造成無法量產和大規模鋪貨。

比亞迪汽車智慧生態研究院副院長焦海濤

從來沒有一個行業像智能車這樣,跨多學科、跨各項技術。智車時代,需要開發者、開放平臺、數位化汽車和廣泛的合作夥伴攜手共同努力創造。現在汽車領域任何一家車廠已經不能單獨應對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

在下一代新的技術浪潮中,比亞迪主要的目標就是作為智能汽車硬體標準平臺提供商,任務是把車輛基礎打造好,包括計算力,乙太網,OTA以及相應的感應系統,從而把車輛的可靠性做好。

沃爾沃自動駕駛技術開發張立存博士

汽車發展到今天已經不單純是從A點到B點的交通工具,事實上汽車還增加了很多其他的屬性。

沃爾沃提出一個長遠的商業模式的改變,爭取在下一個十年中期從傳統的汽車製造商轉型為消費者出行服務商,具體涉及三方面的規劃:

第一,50%量產車會是純電動車;第二,50%的車會採用合約購車模式;第三,1/3是自動駕駛的汽車。

投資機構

辰韜資本合夥管理人舒亮

2015年無人駕駛公司創業潮至今已三年有餘,我們將其劃歸為無人駕駛上半場。2019年開始,無人駕駛將進入下半場。

上半場結束臨近,如果有人問:「有沒有中場休息」,我覺得,這麼惡劣就不要休息了,直接準備下半場。

一級供應商

博世汽車部件(蘇州)自動駕駛系統高級經理、駕駛員輔助系統專家王佳佳

在切入自動駕駛這個領域當中,博世按照客戶端的需求以及應用場景的不同,博世將其分為了三大塊:

第一塊是「綠色世界」主要集中在共享經濟、自動駕駛的機型上,主要以需求運營為導向;

第二塊是「藍海世界」,是在私家車和長途運輸卡車上運用的一些技術,主要以價格區間的驅動作為主導;

最後一塊是封閉區域的一些場景化的落地,即碼頭機場。

採埃孚工程技術中心總監綦平

傳統汽車剎車、轉向兩者之間獨立,但進入到自動控制過程中,汽車主要核心是以汽車動態學原理為導向,從行駛方向,如縱向和橫向的動態作為控制基礎。

我們要將車控制到什麼狀態,同時要兼顧執行器的動態,給汽車一定的指令,彼此之間要進行相互的關聯。這時就需要強大的「大腦」進行處理,原來由駕駛員單獨控制的這些子系統的工作,需要由採埃孚的「協調員」—cubiX綜合管理。

法雷奧中國區 CTO 顧劍民

雷射雷達性能好,並不意味著其一定能夠搭載上車。汽車作為一個系統,需要考慮各方面約束。例如,體積在保證探測距的情況下如何增大水平視角;數據刷新率;改進目標跟蹤算法等等諸多問題。

總結來看,一款雷射雷達從方案設計到最終實現車規級量產,需要花費五年或者七年的時間。

安波福電氣分配系統亞太中心產品工程總監餘寧

未來的電子電氣架構如何支持 L4 自動駕駛汽車所需要增加的功能?如果我們在整車裡增加傳感器、中央處理器以及各種 L4 自動駕駛所需要的元器件之後,整個車輛電子電氣架構會發生什麼?

答案是接近於崩潰。在這種情況下,安波福創造性地提出了未來的智能電子電氣架構——「大腦」與「神經」結合的方案,以適應自動駕駛的需求。

科技初創公司

Velodyne的高級副總裁兼CQO Mircea Gradu

雷射雷達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能夠提高數據的準確性以及自動駕駛的質量。雷達和攝像頭做不到的,雷射雷達都能做到,因此雷射雷達是有優勢的。

3D雷射雷達已經有了非常好的性能,並且得到了L3-L5自動駕駛市場大量的應用。當然這個領域也出現了非常多新的技術,呈指數級增長,像SAE這樣的專業學會也在推動自動駕駛的改革。

馭勢科技 CEO 吳甘沙

滿足高頻、剛需、可量產三大條件,才為真正的商業化。無人駕駛商業化之路是選擇一條相對並不直觀的道路,不僅是輕飄飄的玩算法,還有許多重東西。

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發力垂直細分領域,無法在數據上形成競爭力,同主機廠合作時是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必經之路。自動駕駛公司需要對汽車產業基本規律有敬畏之心,最好的方法即同主機廠協同創新。

地平線(上海)晶片研發總經理吳徵

一款晶片從晶片定義,設計,流片,測試和驗證,到獲得車規級認證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另一方面,汽車晶片進入供應商或主機廠,從導入設計到設計採納,一輪輪測試與驗證,一款晶片與OEM磨合成功,並實現真正量產至少需要3-5年。這是一筆很大的投入。而且,汽車上的MCU、信息娛樂等晶片目前並沒有中國品牌的身影。

Momenta聯合創始人夏炎

Momenta的產品思路是:第一步打造深度學習基礎平臺,第二步打磨核心技術(環境感知和高精度語義地圖),第三步落地產品(面向運營車隊的後裝駕駛安全管理方案、面向高速公路和城市環路的L3級自動駕駛方案、L4級自動泊車解決方案)。

安智汽車董事長兼 CEO 郭健

做了這麼多年的無人駕駛,發現還是卡在幾個關鍵點上,主要就是兩個字——量產。而且現在業界最大的問題在於步子邁得太大,直接跨過了 L1、L2 級駕駛員輔助系統和核心傳感器的研發。

Drive.ai 聯合創始人王弢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新科技興起之初,通常是全棧式整合供應商能夠一步步發展壯大,原因是新技術興起時,技術本身不夠成熟,需要經過多輪迭代和優化。

而全棧式解決方案供應商對整個供應鏈以及各個子系統都有非常深入的理解,既能進行全局優化,又能對每個子系統進行優化。因此,對於全棧式解決方案供應商來說,能夠對整體和子系統分別進行優化,是一大優勢。

智加科技研發副總裁、蘇州智加副總經理王磊

物流是一個超過萬億級人民幣的一個市場。但是在這個市場中長期存在幾個突出的問題和痛點,第一是安全性、第二是是人力成本和人力資源的短缺。第三是勞動力的短缺、第四個油耗問題。

智加科技關注超級高速公路運輸,它是一種倉對倉的運營模式它從貨物的集散地,上高速經過高速之間的中途和長途的運輸,以及高速公路之間的切換,下高速最終達到我們目的地的貨物集散地。

2019 AI+智能汽車創新峰會

今年 4 月 18 日,上海車展期間,雷鋒網新智駕聯合上海市國際展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國展),共同舉辦「AI+智能汽車創新峰會」。

官網:https://gair.leiphone.com/gair/iv2019 

主辦方:雷鋒網新智駕&上海國展 

規模:500 人 

時間:2019.4.18

地點:上海·國家會展中心

計劃擬邀的部分嘉賓:

王飛躍,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複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監事長

 Ljubo Vlacic,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教授,IEEE智能交通系統雜誌總編輯、澳洲工程師學院董事會主席、昆士蘭IET網絡主席、2019 IEEE智能交通系統會議、ITSC2019總主席

 Alberto Broggi,義大利帕爾馬大學教授,VisLab的創始人兼CEO、IEEE Fellow

鄧志東,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中國自動化學會智能自動化專業委員會主任

餘凱,地平線創始人兼 CEO,前百度 IDL 常務副院長,百度研究院副院長,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

Anand Gopalan,Velodyne CTO 

Markus Schupfner,偉世通 CTO

Cepton 創始人兼 CEO,裴軍

多位智能汽車產業鏈公司創始人、CEO

如想提前獲得峰會免費門票,掃描上方圖片二維碼報名,審核通過後即可獲取 2019 AI+智能汽車創新峰會門票。

另外,本次峰會商務及媒體/票務合作已全面展開,敬請聯絡垂詢。

商務合作:湖海(微信:xqxq_xq;郵箱:liangxiaoqing@leiphone.com)

媒體/票務合作:沐沐(微信:mumudidi;郵箱:zhumu@leiphone.com)

雷鋒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情見轉載須知。

相關焦點

  • Drive.ai 王弢:自動駕駛的賽道上,如何與時間賽跑 | 2018 全球智能...
    、雷鋒網新智駕和數域承辦,邀請到來自主機廠、科技公司、資本機構和產業研究機構等領域的多位專家,共同打造了一場智能汽車和自動駕駛領域的頂級峰會。當汽車行業趨於成熟時,汽車巨頭們才會分化出一級供應商,例如德爾福是由汽車巨頭分化出的部門,後來形成了一級供應商。同時這些一級供應商又會繼續分化,形成數量重大的二級和三級供應商。自動駕駛正處在興起之初的階段,所以Drive.ai在確定技術路線時就強調,投入自動駕駛軟體智能系統以及包含的子系統,包括模擬仿真、地圖定位、感知認知、決策規劃、線控執行等。
  • 大佬們搶著生產的智能汽車,到底智能在哪裡?
    2021年開年,智能汽車市場就硝煙四起,小鵬聯姻 Livox,剛剛搶佔雷射雷達的量產車高地,特斯拉國產版Model Y就宣布降價瓜分市場,降價風波未平,續航超1000公裡的蔚來eT7就「粉墨登場」了……短兵相接後,讓本就四郊多壘的智能汽車市場更加互爭雄長。
  • 威盛電子唐亮:產學研整合-推動下一代智能駕駛人才培養 | CCF-GAIR 2020
    本次峰會智能駕駛專場上,威盛電子高級技術總監唐亮,為與會者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產學研整合-推動下一代智能駕駛人才培養」報告。實際上,威盛電子在車載領域,憑藉嵌入式及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研究成果做了大量關於智能駕駛方面的工作,主要針對商用車隊、礦卡、巴士等車型,以車載AI系統及車載AI雙鏡頭監控儀為硬體基礎,配套DMS駕駛員監控、ADAS輔助駕駛、SVS全景環視、傳感器融合等軟體算法,並針對學校發展有威盛任我行智駕科研平臺。
  • 「最慘的李斌」現身2019 T-EDGE,依舊對智能電動汽車和自動駕駛的...
    來源:鈦媒體摘要: 蔚來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斌,在現場分享了他對自動駕駛與全球汽車產業的變局之思考。12月6日,2019T-EDGE全球創新大會在北京大興星光視界中心正式開幕,在第一天的科技全球化論壇上,蔚來汽車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斌,在現場分享了他對自動駕駛與全球汽車產業的變局之思考。
  • L2智能駕駛+AI語音+小排量渦輪=2019款風神奕炫
    如今配置L2智能駕駛,已經成為2019年國內轎車市場的趨勢。
  • Pony.ai將與現代合作,在加州推出自動駕駛打車服務
    2019 年 10 月 25 日,小馬智行(Pony.ai)宣布與現代汽車集團合作,在美國加州推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 BotRide。BotRide 將是加州首個面向普通公眾的 Robotaxi 常態化服務(此前 Waymo 推出的 Waymo One 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運營)。
  • 無人駕駛服務助力打造智能駕駛之城
    坐在駕駛位的安全員曹佳傑說。  作為中國第一個向公眾開放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阿波羅自動駕駛計程車在長沙向市民全面開放,助力長沙打造「智能駕駛之城」。它由百度與一汽紅旗聯合研發,由湖南阿波羅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阿波羅智行」)負責落地運營。
  • 當車聯網迎來諾基亞拐點,百度 Apollo 智能車聯要扮演什麼角色?
    如今,用戶對於智能化的需求延伸到了汽車這個重要的生活場景,汽車產業迎來了類似當年手機行業的諾基亞拐點,車企推出智能化的汽車迫在眉睫。 但按照以往的汽車開發周期來看,傳統車廠暫時還沒辦法以一己之力快速將智能的能力引入車內,這時候善於用前瞻科技定義用戶體驗的網際網路巨頭站了出來,助力車廠將以前封閉的功能車逐漸進化為新時代的智能車。
  • 打開汽車智能新紀元大門:黑芝麻智能投身自動駕駛晶片設計的這幾年
    談到對於自動駕駛晶片的具體要求時,單記章對記者說道,「其次,自動駕駛晶片本身是一個平衡的系統級晶片,需要具備多個功能,由此來支撐汽車做出更精準的判斷及決策。」 單記章創立黑芝麻智能之初,吸納了幾十位業內資深人士加入,而且都是自願降薪來做的,「志同道合」是形容黑芝麻智能初建團隊最貼切的詞彙。單記章帶領著這樣一群人,毅然回國發展,想要研發出領先業界的國產自動駕駛晶片。「我自己在圖像視覺領域摸爬滾打了20多年,本身對行業理解很深,知道變化的過程,對車的理解特別深刻。」
  • 助推綠色智能製造!青科大聯手企業共建產學研合作聯盟
    青島智能綠色製造技術與裝備、青島綠色與智慧化工兩個產學研合作聯盟日前成立。兩個聯盟均是依託青島科技大學機械工程和化工兩個傳統優勢學科而建,推進青島製造向「青島綠色智能製造」轉型升級。
  • 上海計算機行業領導專家調研嗨普智能 深化產學研合作
    (HYPERS),就人工智慧技術發展狀況以及相關領域中產學研融合情況開展調研。嗨普智能董事長袁國瑋向來訪成員全面介紹了公司成長曆程、創新模式、發展規劃、產學研合作情況等內容,並在現場演示了相關的技術成果和智能化產品,參訪成員對公司的發展和成績表示肯定,並對今後發展提出諸多積極建議。  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對全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路徑產生了深遠影響,越來越多的企業向數位化、智能化轉型升級。
  • AI生態鏈:百度、獵豹移動、商湯們背後的智能版圖
    對中國人工智慧在「前紀元」的成績進行整理,我們可以發現:「智能+」元年並非憑空出現,而是經由大量累積而來的時代跨越。從AI產品創新能力來看,在CB Insights最近發布的2019全球Top 100 AI創業公司年度榜單中,十一家獨角獸企業中有五家都來自中國,橫跨人臉識別、自動駕駛、金融風控等多個領域。
  • 百度智能駕駛生態的「珍瓏棋局」
    百度CarNet在2015年更名為CarLife,擁有導航、新聞、音樂等車載智能應用,這是百度Apollo智能車聯的起點,百度是最先「上車」的網際網路巨頭。2019年12月百度Apollo調整組織架構,在將自動駕駛、智能車聯兩大業務組升級的同時,新增智能交通業務組,至此形成智能車聯、智能交通和自動駕駛的「三駕馬車」陣型。
  • 上汽大通賴傑:打造智能駕駛「護城河」
    作為上汽大通軟體與智能中心自動駕駛負責人,賴傑認為,大通智能駕駛部門已形成的一套完整的智能駕駛開發體系,便是自家的護城河。因5G商用牌照的發放,2019年被廣泛定義為5G商用元年。通信基礎設施的完善大力賦能汽車的數位化轉型,與高性能處理器和數位化的發展相伴而生的,是「軟體定義汽車」時代的降臨。
  • Drive.ai宣布在克薩斯州為行人提供自動駕駛打車服務
    5月7日晚間,創業邦獲悉,位於加利福尼亞的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宣布了一項試點計劃:將於2018年7據了解,該試點項目是在公共場合部署一種自動駕駛車輛乘坐模式,是德克薩斯州的一個裡程碑,標誌著公眾首次可以在公共道路上使用自動駕駛車乘坐服務,也是該國首創的自動駕駛車輛使用形式之一,以及成為自動駕駛行業邁出的重要一步。
  • 智能駕駛的關鍵利器是什麼?
    當車輛「看」到這些信息時並做出合理反應時,人們才有足夠的信心將駕駛權交給車輛。可以說,環境感知是當下智能駕駛最最關鍵利器。目前特斯拉、ARCFOX、蔚來等主流車型超聲波雷達都達12個之多,這也是幾款產品在智能駕駛自動泊車功能的強大所在。
  • MEET2021智能未來大會:李開復、崔寶秋、清華唐傑,AI大佬聊了啥?
    12月16日,量子位在北京召開了MEET 2021智能未來大會,眾多AI行業大佬齊聚一堂。自動駕駛的大幕剛剛拉開,大家快來做,越早越好。在Robotaxi方面,百度現在已經落戶到了廣州、滄州、北京、長沙這些城市,明年會落地更多的城市,並提升這些城市的運營效率。對於未來的展望,百度的目標是,在未來的3年將Robotaxi落戶30個城市,在未來的5年裡面將Apollo智能駕駛安裝到百萬輛車以上。
  • 公司之間的競爭也進入白熱化階段
    人工智慧領域發展到現在,人工智慧比較成熟,學術界(美國、英國、德國、日本)大佬們對人工智慧領域進行劃分,列舉了未來10年內ai領域內產業化機會和發展前景比較廣闊的領域。圖片來源:網絡把一個領域在10年內成熟度劃分成如下10個梯隊。
  • 李開復談20年後的AI,崔寶秋論開源之道 MEET2021智能未來大會
    12月16日,量子位在北京召開了MEET 2021智能未來大會,眾多AI行業大佬齊聚一堂。包括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小米公司副總裁崔寶秋、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唐傑等AI產業界、學術界的知名人物現場分享了過去一年的成果、經驗,碰撞出思辨的火花。
  • 【極道智能數據系統】直擊AI訓練痛點,助力自動駕駛
    【極道智能數據系統】直擊AI訓練痛點,助力自動駕駛 來源:壹點網 • 2020-12-15 16:14:55 智能汽車終極遠景是自動駕駛和互聯生態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