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努爾哈赤親自率領後金八旗兵攻打明王朝遼東重鎮——開原,開原城失陷。
後金八旗兵在開原城住了三天,殺害搶掠了開原城內兩衛一州的十幾萬男子和婦女。
等到後金八旗兵離開開原城的時候,藏匿獲生和逃出者不足千人。
城中財物、金銀、牲畜、婦女、少量男奴等皆被掠奪去。這些物資牲馱車載,三天都沒有被運完。
朝鮮《柵中日錄》記載一名在後金八旗兵做文書工作的朝鮮人的記錄:「十六日,奴酋陷開原,屠害人民亡慮六七萬口,子女財帛之搶來者,連絡五六日。」
一個月後,努爾哈赤再次統帥五萬八旗兵攻向另一個遼東重鎮——鐵嶺。
鐵嶺在明朝為鐵嶺衛指揮使司。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明王朝正式設衛,在奉集縣(今遼寧瀋陽市東南奉集堡)設治所,二十六年(1393年)牽徙治所到瀋陽、開原兩界古嚚州之地,這就是現在的鐵嶺。
古代遼東地區不發達,何以開原和鐵嶺人口眾多,地區富庶?
就比如開原城,現在的開原市也就幾十萬人,在幾百年前,遼東地區還未經過大規模開發,怎麼一個極地邊城能有十幾萬人口和如此多的金銀財寶?
主要原因是鐵嶺和開原都是所謂的「明季極邊」,也就是說這是明王朝管理遼東地區的主要城鎮,也是明王朝遼東邊防的兩大重鎮,這兩個地方明王朝特意調撥重兵戍守。
萬曆初年,遼東地區的人口達到全盛,單單鐵嶺一衛的記錄在冊的世襲職位就有數百人之多,其中就包括著名的遼東名將李成梁,李成梁祖祖輩輩居住在此,而且到了李成梁這一代,父子五人先後相繼掌一方兵權,成為一方諸侯一樣的存在,史籍記載「勁卒數萬,雄視絕塞」。
清朝康熙時期在遼東地區任職的王一元曾經考察過鐵嶺的遺蹟,當地百姓對晚明時期鐵嶺的繁華景象極其嚮往。
王一元《遼左見聞錄》描述:鐵嶺城鎮和周圍的十餘裡都屬於鐵嶺地界,城鎮內都是官員們的府第家宅,士兵的住宅因為人太多了,鐵嶺衛城太窄隘,都分到城外居住。百姓的房舍,編戶鱗次,樹色障天,不見城郭,連城鎮的城牆都看不到。城內蓄養來自各個地方的青樓女子高達二千餘人,她們每日「以香囊數十綴以襪帶,兩端貫以珠寶,一帶之費至三四十金,數步外即香氣襲人,窮奢極麗,每至傍晚夾道皆弦管聲」,奢靡景象不遜色於江南除南京、揚州、蘇州、杭州以外的任何一座一般的城鎮。
王一元為此感嘆道:「蓋承平日久,極天下之功,以充遼餉,將吏以驕奢相尚,軍民效之,繁華反勝內地」。
特別是世代鎮守遼東的李家一族(李成梁家族),人丁興盛,實力雄厚,府第器用奢侈,奴僕婢女眾多,已然成為一方土皇帝。在鐵嶺城東門外李家還另外建造了別墅,稱之為「萬花樓」,各種古玩、書畫、藝伎、珍石、奇樹、異寶應有盡有,被描述為「臺榭之勝,甲於一時」。
然而當明王朝失掉開原之後,遼東大地一片驚慌,從開原到瀋陽,「見沿途逃兵及居民避賊(八旗兵)者相率而走,而將官有先示怯形為兵倡者,馱載行李,躲避民房」。
特別是與開原唇齒相依的鐵嶺衛,更是慌亂無比。
當時李成梁已經去世,但是大家都認為李家就是鐵嶺人,李家繼承者李如柏必然死守鐵嶺,可等到李如柏撤職回京,其弟侄子男、同族姻黨,如梃、如榛、如梓等上百名李家族人,皆與如柏同行,連李如柏手下兵卒有房屋、田產的,也變賣拋棄一空,人心頓時就涼了,也就是說實際上李如柏回京之日,鐵嶺衛已經被李家放棄了。
雖然在鐵嶺城在後金八旗兵攻打過來之前,城中的大部分軍人家屬、百姓也被李家勉勉強強的轉移出去了,但是鐵嶺的失守李家要負主要責任。
這時候的鐵嶺衛剩下的主要是守城的大明將士和其他遼東地區逃難到此的軍民們。
兵貴神速,七月二十五日天還沒亮,努爾哈赤統率的後金八旗兵進攻鐵嶺衛的先頭部隊就已經逼近城下。
這時候的明王朝在鐵嶺衛外各處碉堡的大明守軍,大多數還沒有來得及入城,他們被後金八旗兵分段攔截在城外,戰心全無,剛剛交戰就被擊潰,被後金八旗兵一一拔除。
然後後金八旗兵從北面向鐵嶺衛發起進攻。
經過長期徵戰的後金八旗兵不僅慣於野戰,也開始逐漸適應攻城戰役,充分發揮戰車、雲梯甚至火炮等的運用。
儘管守城形勢不利,守城的鐵嶺遊擊喻成名、史鳳鳴、李克泰等將領依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後金八旗兵悍不畏死,頂著守城將士的炮火弓箭,放置雲梯,守軍奮力抵抗,放炮開槍,投擲石塊,開弓射箭,守軍本就是一些老弱病殘,此時更是寡不敵眾,後金八旗兵最終攻破城池,越過城牆,闖入城內,千總盧孔時手持鐵棍,殺十數賊,與遊擊吳貢卿、喻成名、史鳳鳴、李克泰等將領皆陣亡,大明將士全部殉城。鐵嶺城內剩餘及開原、各屯逃難來的人口二萬餘,也被屠戮一空。
鐵嶺城成了後金八旗兵的戰利品。
後金八旗兵這次作戰是一場血腥的殺戮。鐵嶺「一城皆忠義」,全城所有抵抗者都死於後金八旗兵的刀下。
大部分李家族人都撤退了,然而依然有一些血性的李家族人參與了這場戰役,最終殉城。比如李成梁的從侄李如梓和兒子李一忠、李存忠等十餘人被殺。
當時李成梁第三子李如楨為遼東總兵官,對於自己的老家依然見死不救。
忠骨埋於北國,至清朝康熙年間,還有人看到「掘土數寸,即有刀鏃、甲冑、髑髏諸物,處處皆然」。
後金大汗努爾哈赤一直在鐵嶺城外東南的山上指揮調度,攻城的戰鬥勝利之後,待後金八旗兵將城內外搜殺殆盡,俘獲收聚完畢,努爾哈赤才進城,駐於兵備道的衙門內。
明王朝先後失掉開原、鐵嶺,這不僅僅是丟掉了遼東的兩處邊防重鎮,而且影響到了整個遼東地區的全面布局。
果不其然,一直臣服依靠明王朝的喀爾喀蒙古部落和葉赫女真部落很快被後金打敗,歸降後金政權。
比如後金八旗兵向鐵嶺進發的時候,喀爾喀蒙古部落的貝勒宰賽、巴克、巴雅爾圖、色本等首領曾經率領萬餘蒙古騎兵前往鐵嶺衛增援,攻殺大量的後金八旗兵。努爾哈赤對宰賽咬牙切齒。後來努爾哈赤親自率軍追擊宰賽,不死不休,喀爾喀蒙古部落騎兵全軍覆沒,只有宰賽和手下的一百五十餘親衛被擒獲。
更可怕的是,努爾哈赤的冷靜,他並沒有殺害宰賽,而是把他囚禁長達兩年,一直在爭取和這個桀驁不馴的蒙古貝勒聯姻結盟,因為努爾哈赤明白只有和蒙古部落合作,自己才能真正的成為一方霸主,努爾哈赤沒有被仇恨衝破自己的理智。
明王朝最害怕的「夷虜合流」(女真和蒙古結盟),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然而明王朝統治者卻依然毫無反應。
而且隨著開原、鐵嶺被後金八旗兵攻破,海西女真僅存的葉赫女真部落(烏拉、輝發、哈達不是被努爾哈赤吞併就是臣服於努爾哈赤)無法再倚靠明王朝,葉赫首領金臺石、布揚古惶恐不安。
同年八月十九日,努爾哈赤統帥後金八旗兵發兵攻打葉赫女真部落,後金八旗兵直逼東西二城。葉赫首領金臺石所居的東城,被後金八旗軍層層包圍,努爾哈赤派四貝勒皇太極勸說自己這位舅舅投降,金臺石拒不投降,以放火自焚來回答皇太極的逼問,未燒死,被後金捉住,努爾哈赤將其勒死,死之前留下著名的葉赫詛咒:「吾子孫雖存一女子亦必覆滿洲!」
另外一位葉赫部落首領布揚古見大勢已去,率領葉赫殘餘部落在西城投降。
自此,努爾哈赤終於完成統一女真部落的大業。以女真族為主建立的後金政權真正開始崛起。
史料記載:「滿洲國自東海至遼邊,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鮮鴨綠江,同一音語者俱徵服。是年諸部始合為一。」
陳子帥菌曰:開原鐵嶺的失守對後金政權來說,雖然搶奪的百姓牲口和金銀財物豐厚,但是真正的收穫卻是看不見的東西。
那就是促進了後金與蒙古的聯合和完成了女真各部落的統一,這時候的後金政權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的雛形,明王朝面對的敵人不再是一群流寇,搶劫犯,而是一個有著自己獨特體系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