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十二大道場

2021-02-19 佛教知識


觀音是最富有中國特色的菩薩,是我國眾多民間傳說的重要角色,民間對她的崇信度較高,並深深地根植於民間習俗中。觀音所代表的那種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與人為善的信仰是中國深厚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體現。在民眾廣泛信仰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最為知名的中國觀音道場,海內外信眾、遊客紛紛前往朝覲。

觀音菩薩道場:
1. 浙江普陀山

2. 西藏布達拉宮

3. 海南南山寺

4. 廣東觀音山

5. 四川廣德寺

6. 福建南普陀

7. 貴州西普陀

8. 溫州中普陀

9. 香港東普陀

10. 遼寧北普陀

11. 河南香山寺

12. 上杭西普陀


   1   浙江普陀山

普陀山,與山西五臺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華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全國最著名最靈異的觀音道場,佛教聖地,寺院無論大小,都供奉觀音大士。可以說是「觀音之鄉」了。每逢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誕辰、出家、得道三大香會期,全山人山人海,寺院香菸繚繞,一派海天佛國景象。


普陀山是東海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南北狹長,面積約12.5平方公裡。島上風光旖旎,洞幽巖奇,古剎琳宮,雲霧繚繞。普陀山與九華山、峨嵋山、五臺山合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而且又以山、水二美著稱的名山,普陀山這座海山,充分顯示著海和山的大自然之美,山海相連,顯得更加秀麗雄偉。

普陀山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同時也是著名的海島風景旅遊勝地。

普陀山位於舟山群島東部海域,與世界著名漁港沈家門隔海相望,在浙江省舟山島東側,屬於舟山市。浙江沿海漁民早就來此捕魚,最早寺廟建於858年,由日僧慧鍔主持其事。現有普濟寺、法雨寺、盤陀庵、靈石庵等寺廟和潮音洞、梵音洞等名勝。

普陀山四面環海,風光旖旎,幽幻獨特,被譽為「第一人間清淨地」。山石林木、寺塔崖刻、梵音濤聲,皆充滿佛國神秘色彩。

 

島上樹木豐茂,古樟遍野,鳥語花香,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稱。全山共有66種百年以上的樹木1221株。除千年古樟,還有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物種普陀鵝耳櫪。島四周金沙綿亙、白浪環繞,漁帆競發,青峰翠巒、銀濤金沙環繞著大批古剎精舍,構成了一幅幅絢麗多姿的畫卷。巖壑奇秀,磐陀石、二龜聽法石、心字石、梵音洞、潮音洞、朝陽洞等。大多名勝古蹟,都與觀音結下了不解之緣,流傳著美妙動人的傳說。它們各呈奇姿,引人入勝。普陀十二景,或險峻、或幽幻、或奇特,給人以無限遐想。

從地理上說,普陀山是東海舟山群島中的一個小島,南北狹長,面積約12.5平方公裡。

   2   西藏布達拉宮

西藏布達拉宮——布達拉,是梵語「Potalaka」的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  或譯「普陀珞珈」,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山」。

布達拉宮屹立在西藏首府拉薩市區西北的紅山上,是一座規模宏大的宮堡式建築群。最初是松贊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而興建的,17世紀重建後,布達拉宮成為歷代達賴喇嘛的冬宮居所,也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整座宮殿具有鮮明的藏式風格,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布達拉宮中還收藏了無數的珍寶,堪稱是一座藝術的殿堂。1961年,布達拉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4年,布達拉宮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布達拉宮,坐落於拉薩市區西北瑪布日山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也是西藏最龐大、最完整的古代宮堡建築群。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是藏式古建築的傑出代表,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幣50元紙幣背面的風景圖案 。主體建築分為白宮和紅宮兩部分。宮殿高200餘米,外觀13層,內為9層。布達拉宮前闢有布達拉宮廣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廣場。


布達拉宮最初為吐蕃王朝贊普松贊幹布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興建。1645年(清順治二年)五世達賴洛桑嘉措重建布達拉宮之後,成為歷代達賴喇嘛冬宮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儀式舉辦地,也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之地,舊時西藏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

 


   3   海南南山寺

海上觀音位於海南三亞市南山風景區,1993年中國國務院宗教局和海南人民政府批准興建南山寺,並在寺前的海中塑108米高之觀音聖像。此像由海南三亞南海海上觀音功德基金會發心敬建,三尊化一體,巍峨壯觀,實乃世界造像之最。敬造工程因其規模宏偉、意義殊勝、佛理底蘊豐富,被譽為「世界級、世紀級」的佛事工程。中國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欣然為聖像題名——「南海海上觀音」。1999年,農曆九月十九日,南山隆重舉行了「南山海上觀音」敬造工程開工典禮。工程歷時6載,於2005年4月15日建成,2005年4月24日(農曆三月十六日,準提菩薩誕辰日)舉行盛大開光儀式。

  

海上觀音由觀音金身、佛光、千葉寶蓮、紫檀木雕須彌底座四部分組成,高度108米,耗用黃金100多公斤、120多克拉南非鑽石、數千粒紅藍寶石、祖母綠、珊瑚、松石、珍珠及100多公斤翠玉等奇珍異寶,採用中國傳統「宮廷金細工」手工藝製造。觀音金身由200多片平均厚度1.2毫米的金片經手工敲打成型,再焊接而成。由於運用了不同的工藝處理方法,從而使金像產生了不同的色彩與質感。

  

海上觀音比自由女神還要高15米,所以海上觀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像了。觀音聖像一面是手拿蓮花,另一面是手拿金書,還有一面是手拿佛珠。為正觀音的一體化三尊造型,寶相莊嚴,腳踏一百零八瓣蓮花寶座,蓮花座下為金剛臺,金剛臺內是面積達15000平方米的圓通寶殿。金剛洲由長280米的普濟橋與陸岸相連,並與面積達60000平方米的觀音廣場及廣場兩側主題公園,共同組成佔地面積近30萬平方米的「觀音淨苑」景區。


   4   廣東觀音山

廣東觀音山是觀音菩薩幻化三十六法身之所,始建於盛唐。

在妙善公主的故鄉遂寧,從有史記載以來,廣德寺和靈泉寺就是享譽全國的中國觀音妙善的著名道場。其中,廣德寺更是因受歷朝皇帝的11次敕封而成為全國絕無僅有的皇家禪林。

觀音寺

廣東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林業局批准成立的全國首家民營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東莞市樟木頭鎮境內,園區總面積18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99%以上,是集生態觀光、娛樂健身和宗教文化為一體的國家級AAAA旅遊景區,被譽為「南天聖地、百粵秘境」。

 

觀音山歷史悠久,環境清幽,風景秀麗,空氣清新,珍禽異獸時有出沒,奇花異草漫山遍野。公園內景點林立,一步一景,主要景點有:慈雲閣、國際會展中心、蔡子培將軍像、八仙過海、觀音廣場、財神殿、大悲殿、感恩湖、三十六級瀑布等。

  

相傳,觀音山為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初入中土時首處停留之所,其山頂觀音古寺,始建於盛唐,古寺因有觀音菩薩幻化三十六法身之說,故千百年來,青燈不熄,香火不斷……

  

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建成時,擇極具靈氣的花崗巖,靠人工雕琢,歷時三載,終請成淨高三十三米、重達三千多噸的世界最大花崗巖觀世音菩薩聖像。聖像雄踞觀音山頂,端坐須彌蓮座之上,頭戴寶冠,身著天衣,肩披帔帛,胸飾瓔珞,左手持淨瓶,右手結無畏金剛印,古樸典雅,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極具盛唐風採的石雕藝術精品。目前,觀音寺已初現百年前古寺景象,大悲殿、財神殿、古鼓樓、古鐘樓等已建成,於觀音山間小徑漫步,經常可以遇到身穿袈裟的僧人,美麗的自然風光和濃鬱的佛境氣氛,使它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5   四川廣德寺

廣德寺、靈泉寺同屬四川省遂寧市城郊兩大寺廟,相距僅3公裡,都為著名的觀音道場。遂寧市自古流傳著「觀音菩薩三姐妹,同鍋吃飯各修行,大姐修在靈泉寺,二姐修行在廣德寺,唯有三姐修得遠,修在南海普陀山」的傳說。廣德寺、靈泉寺作為觀音的道場,香火興旺,聲名遠播,被民間譽為「中國觀音故裡」。 每年觀音菩薩的生日(2月19日)、得道日(6月19日)、出家日(9月19日),廣德寺和靈泉寺都有大批信眾自發組織開展以觀音民俗文化為主題的香會,其規模全國罕見。周圍數省及周邊六七十個縣,甚至部分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信眾慕名前來朝山進香,人數近百萬人。

  

廣德寺,始建於唐開元年間(公元713-741年 ),距今已有1280多年歷史。唐大曆十三年(778),敕封為「禪林寺」,明武宗正德年間(1506-1521),敕封為「廣德寺」。 
  
在遂寧城西2公裡處松柏掩映的臥龍山麓,千年古剎廣德寺森然肅立。古詩云:「翠柏森森掩臥龍,梵宮寶剎奪天工。」寺院森林面積330餘畝,廟宇建設規模宏大,以「大雄寶殿」為軸心,呈三列縱向分布。從山麓至山頂,共有殿宇九重,亭榭二十六處,大小殿舍二十餘幢。主次分明,左右對稱,是目前國內尚存規模最大的盛唐風格的建築群。 
  
唐代著名高僧克幽禪師在此出家。民間相傳,克幽禪師便是觀音的化身。自唐代宗永泰元年(765)高僧克幽禪師開山闡教後,該寺高僧輩出,香火興盛,聞名遐邇。特別是因受唐、宋、明皇帝十一次敕封,更是聲名大震,明代極盛,僧人千餘,曾主領川、黔、滇三百餘山,被尊為「西來第一禪林」。克幽禪師兩度被引入宮廷講經說法,被封為護國禪師,唐代宗賜名「克幽」,並賜予紫衣袈裟。 

  
一千多年來,廣德寺歷盡滄桑,幾經更名,幾度被毀,又數次重建,但它的香火併沒有因此衰敗。自1985年報經省政府批准為開放寺廟以來,經過近20年的維修、改建、擴建,寺容更是煥然一新,道場分外興盛,國內外乃至東南亞各國的朝山進香者、覽勝旅遊者絡繹不絕,年逾百萬人次。 
  
廣德寺歷久不衰,屢受帝王器重,除了高僧克幽禪師的德行外,還與他的身世密切相關。克幽乃唐王朝宗室,是唐中宗的孫子、唐玄宗的侄子。也許正是因為克幽與李世民家族的血緣關係,以及民間相傳克幽乃觀音化身的原因,唐、宋、明幾代帝王才賜予了它格外的恩寵,它的皇家禪林氣象在國內首屈一指。 



遂寧是中國「觀音故裡」,更得到了中國佛教界認可。廣德寺前山門的牌匾「西來第一禪林」、靈泉寺前山門巖壁上的「觀音故裡」是中國佛教協會前任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廣德寺蓮花廣場入口牌坊所書的「觀音道場」四個禪味十足的大字是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大和尚所題。2008年,中國文聯、中國民協命名遂寧為「中國觀音文化之鄉」。


   6   福建南普陀

南普陀寺位於福建省廈門市東南五老峰下,面臨碧澄海港,該寺佔地面積25.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1270萬平方米。始建於唐朝末年,稱為泗洲寺,宋治平年間改名為普照寺,明朝初年,寺院荒蕪,直到清朝康熙年間才得到重建。因其供奉觀世音菩薩,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類似,又在普陀山以南而得名「南普陀寺」,為閩南佛教勝地之一。寺內明萬曆年間血書《妙法蓮華經》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觀音等最為名貴。

南普隨寺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兩旁有鐘鼓樓、禪堂、客堂、庫房,另有閩南佛學院,佛教養正院,寺前有放生池,寺後近年新建「太虛大師紀念塔」。整座寺院氣勢宏偉,錯落有序。


大悲殿始建於明代,原為木結構,民國十九年(1930年)太虛法師重修,八角形三層飛簷躥角式亭閣單層建築。1962年,主體改用鋼筋水泥,保持木構鬥拱作裝飾用。殿宇高20米,屹立在石砌臺基上,八角三層飛簷。殿內祀奉觀音菩薩,正面為雙手觀音,其餘三面為48臂觀音。殿內的穹形藻井全部用木料鬥拱,不用一根鐵釘,別致美觀,為國內同類建築之精華。

大悲殿是寺院的另一主殿,奉千手觀音。清初施琅始建,稱大悲閣 為南普陀改稱之由來。殿立於大雄寶殿後石砌多角形高臺上,中隔兩段石階近三十級。主殿呈八角形三重飛簷,中間藻井由鬥拱層層迭架而成,造型巧妙,結構嚴密,俗稱蜘蛛結網。閩南信眾崇奉觀音菩薩,香火鼎盛。

大雄寶殿建於民國15年(1926年),為歇山頂重簷躥角式單層磚石、木構建築,闊為八間,綠瓦石柱,雕梁畫棟,集中體現閩南古建築的傳統工藝。殿前兩座報恩塔是由妙湛法師監製的。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主體中心,崇宏雄偉,殿前石庭平舒寬展,正中寶鼎香爐巍立,兩側白石寶塔高矗,更顯廣庭崇殿的莊嚴肅穆。大殿兩側羅漢堂朝拱主殿。主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塑像。殿後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大殿是寺院僧眾早晚課誦和法會朝拜參修的殿堂,也是佛門鐘磬長鳴、法燈不滅的心臟。大雄寶殿石柱上有副對聯 "經始溯唐朝與開元而並古,普光被夏島對太武以增輝。"這副對聯將寺廟開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說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說寺廟在唐朝就有了


   7   貴州西普陀


西普陀寺

寺院一角

貴陽西普陀寺,原名白雲寺,始建於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以前,迄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

  

史載,臨濟正宗密雲圓悟大師,嗣法弟子靈藥慧安禪師傳黔中,度化甚廣,其法嗣西識老和尚開山創建貴陽白雲寺,而密雲圓悟大師法嗣破山海明禪師之再傳弟子赤松老和尚開山創建了貴陽黔靈山弘福寺,成為康熙年間貴州弘法的兩段佳話。清末民初,白雲寺毀於戰火。

  

公元2005年秋,藏青法師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以及十方大德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動工恢復這一著名的古寺。藏青法師系當代第一比丘尼上隆下蓮上人之學法弟子,亦嗣上本下煥恩師臨濟宗法,為禪宗臨濟正宗第四十五代傳人,也嗣上佛下源恩師雲門宗法,為禪宗雲門正宗第十四代傳人。為彰顯觀音菩薩之大慈大悲,使觀音菩薩東、南、西、北四大道場得以圓滿,徵得政府領導及廣大信眾同意,將白雲古剎定為觀音菩薩道場——並定名為西普陀寺,黔中四眾踴躍歡喜。

  


西普陀寺的設計與修建,充分體現了園林藝術與佛教文化建築藝術,寺院座北朝南,前有廣場、牌坊,後依青山綠水而建造的天然石壁雕刻塑像,中軸線上主建築有天王殿、大悲殿、大雄寶殿、藏經樓、臥佛殿,左右兩側鐘樓、鼓樓、地藏殿、伽藍殿、藥師殿、彌陀殿、禪堂、佛學研究所、方丈院、貴賓樓、荷花池、菩提橋、辦公樓、龍井瀑布、普陀花園、送子觀音閣、石窟滴水觀音洞、石窟財神洞、齋堂、素齋樓、弘法樓、吃茶坊、園林古樹建築藝術群。殿堂內供奉有紅木、樟木、楠木、玉石精雕釋迦牟尼佛、迦葉、阿難、六百羅漢、臥佛、文殊、普賢、地藏、伽藍、西方三聖、東方三聖、千手觀音、三十二應、十二緣覺、十二藥叉大將、四大天王、天觀彌勒、韋馱、哼哈二將、五子彌勒、大佛足等。

  

西普陀寺位於貴州省貴陽市白雲區雲峰大道龍井路8號,總規劃面積39111.2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9797.88平方米。西普陀寺的建成,將以殿堂的巍峨、道場的清淨、佛法的慈悲,為社會和諧、淨化人心、啟迪智慧、學法修行的人間佛教道場。

   8   溫州中普陀


中普陀位於寧波普陀山和廈門南普陀之間,東海之濱,溫州東頭縣本島之上,離溫州市區33海裡。寺院依山而建,高低錯落,前後層迭。山門正對著素有「神州第一屏」美譽的半屏山主峰,左右群山環抱,綿綿密密。使整個區域形成了一片天然的避風港。置身於其中,藍天、碧海、青山、寶剎、晨鐘、暮鼓、香菸、梵唄、經咒、都能啟人幽思,淨化心靈。溶入持戒修行的隊伍,感沐佛菩薩光明,領略菩薩精神,體念菩薩道服務,所有的人我是非、榮辱得失、甘苦辛酸、恩怨仇結,都化為無際的浮雲,隨風而逝。留下的是你對生命真諦的領悟。這種覺悟,就如一盞永不熄滅的慧燈,照亮你的人生旅程,無論何時何地,不再迷茫。   

中普陀寺規劃佔地111052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17083平方米,綠化佔有率76%。寺院分為弘法、修行及綜合服務三個區。即將全面落成的弘法區內的鐘樓、鼓樓、圓通殿、長廊、山門、齋堂、念佛堂、上客堂、佛學院等建築,仿明清建築風格,是一座莊嚴、精美、究竟的人生教育博物館。規劃設計的修行區內的祖師殿、廚房、五觀堂、梵行堂、禪堂、金剛殿、拜亭、光普明殿、法堂、寶塔、伽藍殿、圊房、雲水堂、戒堂、觀堂、講堂等建築,仿唐代建築風格,實現以精進禪修、持戒念佛為家風,以引導四眾弟子如法修行為職守,立意於探究佛法真諦,成就菩提道業,使眾生獲得現實利益和究竟解脫。綜合服務區內的賓館、素食館、安養院等服務性設施,服從寺院弘法、修行的總體目標。   

普願天下有情,同發勝願,同植勝因,同建普陀,同結蓮緣,同證菩提,同成正覺。



   9   香港東普陀

東普陀講寺位於香港荃灣千佛山山麓的老圍村,是一所仿照中國的浙江省之杭州市的普陀寺建造的寺院。它在1932年由茂峰法師所創辦。講寺一直都由寺院的僧人營辦,由於過去一直很少人知道這所寺院,所以環境非常清幽。直到回歸之前,由於經營困難,為免講寺結束,所以交由華人廟宇管理委員會接手承辦。之後,經過大力宣傳,現時前來觀光的遊人非常多,而寺院內外亦都裝修過,但已失去了昔日清幽之美。


東普陀講寺在1932年由茂峰法師所創辦。茂峰是廣西博白人,生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29歲在南京寶華山慧居寺(今稱隆昌寺)受戒。1924年茂峰應邀赴臺灣靈泉寺講經,1927年自臺灣到香港弘揚佛法,途經老圍村,登千石山,遊大水坑,以其氣象宏闊,為建佛寺的理想地方,乃集資建寺。於1930年開始興建,歷兩年而成。茂峰因見千石山一帶景物與普陀山有些類近,故名之為「東普陀」,更把千石山改名為千佛山,又把大水坑名為三疊潭。


   10   遼寧北普陀


錦州北普陀山,佔地數萬頃。集奇奇洞、妙佛、聖泉、寶樹於一體。南望滄海,北觀太極,紫氣東來,福蔭無邊。它是觀音菩薩顯化的道場,實為洞天福地,人間聖境。她共有九大景區五十多處景點,被定為國家AAA級風景名勝區,每年接待海內外遊人達百萬人次。

  

滴水觀音:是矗立遼西地區最大的觀音站像,高達二十五米,人稱遼西第一大佛。觀音潔白如玉,臨風楊枝,盡撒聖水,向善向美。真是「在天在淵,遙望四時雲似海;為霖為雨,揚枝一灑物皆春」。


   11   河南香山寺

河南香山寺

香山寺,又名火珠山,位於河南省寶豐縣城東十五公裡處大、小龍山之間。古今馳名的香山大普門禪寺(俗稱香山寺),便座落在火珠山巔,系古代佛教寺院,原稱「香山十方大普門禪寺」。唐時寺塔並存,宋、金、元、明歷代均有修葺或重建。

  

原規模宏大,寺內殿宇亭閣,寶塔銅鐘,其甚為壯觀,為河南省佛教名剎這一。後來,寺廟殿宇毀圮。明末,香山寺遭之兵火,殿宇皆盡。清順治初年重建,至康熙年間歷時五十餘年。清末,香山寺又逐漸頹敗,到解放初期,已是年久失修,僅存觀音大士塔和幾通碑刻。解放後,香山寺被列入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政府撥款對香山寺塔及附屬文物進行了修葺加固。一九八二年以後,有關部門對香山寺塔及附近現存文物進行了修葺加固。



   12   上杭西普陀



上杭西普陀具有歷史悠久的文化古蹟和佛教特色,西普陀建於宋盛於明,歷史悠長, "向極壯麗",四周"岡巒回互,磅礴無際",寺中"荊花灼耀於內,榕樹檬密於外",自然資源豐厚,植被沃土寬廣,四季溫和如春,風光秀麗多嬌,景觀丰姿迷人,被譽為杭川"樂土寶地"。西普陀山普陀寺與上圓山雲峰寺、七峰山大佛寺三座名山古剎,早在明代已形成閩、粵、贛邊區最大佛教聖地之一。"僧眾千餘,農禪兩旺。晨鐘暮鼓和鳴,香火青燈輝映,朝山進香者摩肩接踵,絡繹不絕。西普陀具有悠久歷史的文物古蹟和佛教特色。"自清乾隆間兩遭圓祿" ,後又幾經興廢 ,至今還遺有香林塔、金玉頂、普陀寺、雲峰寺、一天門、雨花樓、古牌坊等二十幾處名勝文物古蹟。

西普陀不僅歷史悠久,宗教文化厚澤,且環境優美、「向極壯麗」,四周「岡巒回互,磅礴無際,寺中荊花灼耀於內,榕樹檬密於外」,堪稱「天下名勝之境」。西普陀開發保護協會致力於弘揚佛教文化,發展旅遊事業,在上杭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支持下,籌巨資重建光復西普陀,並開發禪林文化中心、禪林農業觀光園、客家民俗風情村、禪林頤壽山莊、上圓山森林公園,為廣大禪學、旅遊愛好者闢出一處極付佳天地。請到西普陀來,這裡是一方人間淨土;請到西普陀來,這裡有優越異常的自然生態;請到西普陀來,怡心養性,飽覽純真。

(圖文來源網絡,義工編輯整理)


   長按下面二維碼關注:fojiaozhishi


    清水居士微信號:fozi989


相關焦點

  • 千手觀音菩薩像
    準提觀音菩薩像明代晚期  金銅  146釐米北京首都博物館密教中的觀音菩薩像有一首多臂或多首多臂,有慈悲相或忿怒相,手中執持不同的法器聖物,來協助信眾解除種種災難,離苦而得安樂。千手觀音菩薩像唐末  大足北山石刻千手觀菩薩像大足寶頂山  南宋高720釐米  寬1250釐米千手觀音菩薩立像寄木造(檜)漆箔   高520.5釐米鎌倉時代(13世紀)日本奈良興福寺千手觀音菩薩像木  高535.7釐米奈良時代(710-794)唐招提寺
  • 四大菩薩之首為什麼不是觀音菩薩,而是他?
    《法華經》記載,佛教有八萬菩薩,其中最出名的有四個,分別是觀音、文殊、普賢以及地藏王菩薩,世稱四大菩薩。受《西遊記》以及其他神魔小說的影響,很多人以為四大菩薩之首是觀音,畢竟知名度以及人氣擺在這裡。其實,文殊才是四大菩薩之首,今天筆者為您分析一下原因。
  • 圖文細說六大觀音菩薩
    亦有合臺密、東密二說,而稱之為『七觀音』者。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六觀音,指教化六道之六種觀世音菩薩。六觀音之說有兩種,一種是天台教觀中的立義,即大悲、大慈、師子無畏、大光普照、天人丈夫、大梵深遠。
  • 一文看懂所有的觀音菩薩像
    四世紀末,謝敷(活動於371–396)集錄了我國佛教史上最早的一部觀音靈驗集—《觀世音應驗記》,足見當時觀音菩薩的信仰已十分流行。至唐宋以後,觀音傳說,靈驗故事,層出不窮。元明清時期,觀音題材的戲曲、寶卷、小說更是豐富多彩,這些文學著作對觀音信仰的傳播更有著推波助瀾的作用。如今,在浙江舟山的普陀山觀音道場,作為中國四大名山之一,聲名遠播。
  • 在農曆六月,禮拜、供養觀音菩薩,會得到更大的利益
    除蓋障菩薩詢問其中原因,佛陀說這是觀音菩薩正在度化三惡趣的可憐眾生,然後講了很多觀音菩薩勝過佛陀的威力和功德。除蓋障菩薩不了解為什麼說觀音菩薩超勝於佛。觀世音菩薩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功德佛陀還說,觀音菩薩的一個毛孔住一百位如來,普賢菩薩有次去觀察觀音菩薩一個毛孔的距離,十二年都沒有找到邊際……觀音菩薩很多不可思議的功德。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施藥觀音)
    〝施藥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九尊。〝應身相〞為施藥觀音的〝化身相〞既是〝毗沙門身〞!菩薩坐於池邊,右手託頰,倚於膝上,凝視著面前的蓮花。表示菩薩無時不在惦念世間疾苦,考慮拯救眾生。又常施予良藥,除治眾生身心兩面病苦。施藥觀音因能施予良藥,除治眾生身心病苦而得名。
  • 觀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的因緣與特點
    1、觀音菩薩  據《悲華經》記載,觀音菩薩乃西方極樂世界之一生補處法身大士,是一位即將繼承阿彌陀佛之位的大菩薩
  • 拜觀音菩薩,牢記這兩個字,福報無量!
    從中便可看出這兩尊佛菩薩,在民間受到了普遍崇信。尤其是觀世音菩薩,因其慈母般端莊、慈祥的形象,以及眾多開示觀音法門的經籍,使得觀音成為受世人頂禮膜拜最多的菩薩之一。《法華經》云:「若人散亂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共成佛道。」禮拜、稱念諸佛菩薩名號,為將來種下善因好緣,又能乘彼願力,成就稀有功德。拜觀音菩薩時,若能牢記下面兩個字,如法修行,福報無量。其一,悲。
  • 拜觀音菩薩時,心裡默念這三句話,菩薩自然保佑
    每當人們遇到倒黴的事情或不順時,都會去寺廟拜一拜觀音菩薩,經常拜菩薩的人,還是覺得生活一點變化都沒有,拜了觀音菩薩後,還是諸事不順,有些時候想起來,還不如不拜。其實,我們在拜菩薩時,千萬不要開口就求菩薩保佑自己升官發財,也不要盲目去求平安、求財富、求健康等等。
  • 100尊觀音菩薩聖像,見者富貴吉祥!
    為感恩觀音菩薩救護之恩,特收集了100張莊嚴的觀世音菩薩聖像。大家可以收藏或發給親朋好友,一起頂禮供養觀音菩薩!見者得福,能消災延壽,增福開慧,功德無量!慈悲即觀音,在中國婦孺皆知,深入人心。觀世音菩薩象徵泛在的真理,無形而無所不在,有「人類仁慈保護者」之稱。
  • 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求智慧找這位菩薩
    簡單的說國人對佛教的崇拜,集中反映在對菩薩的崇拜上,從印度的繁雜的菩薩中選出了四大最具代表意義的菩薩,建立了一套完整信仰體系。有趣的是,印度佛教從頭到尾都沒系統準確指出到底有多少菩薩,即便常說的八大菩薩也有很多版本,其原因在於印度文化內部的分歧差異,導致印度佛教也具有多元性和雜亂性,不同的典籍中對菩薩的名字也都存在重大的分歧。
  • 念地藏菩薩名號,相當於念阿彌陀佛、觀音菩薩
    有位道友繞完地藏塔跑來問,為什麼有一位師父不是念地藏菩薩名號,而是念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像前段時間,也有道友問,為什麼當著觀世音菩薩的像念地藏菩薩,觀音菩薩就成地藏菩薩了?所以,並不是像有些道友想的,在地藏殿念觀音、彌陀名號就不如法、不恭敬。還有一個原因,很多人只注意到地藏菩薩地獄救苦,卻忽略了地藏菩薩是冥陽兩利。
  • 觀音聖誕 | 菩薩有形變 慈悲無界限
    無論淨土、禪、密各宗,任何拔苦濟樂的法門,都離不開觀世音菩薩。慈悲即觀音,在中國婦孺皆知,深入人心。觀世音菩薩象徵泛在的真理,無形而無所不在,有「人類仁慈保護者」之稱。農曆二月十九日恭逢觀世音菩薩誕辰紀念日,讓我們重溫觀音信仰、觀音文化,祈願觀世音菩薩慈悲護佑,眾生永離苦痛,長得安樂。
  • 佛教:拜觀音菩薩時,牢牢記住二句話
    以為菩薩無私所以我們喜歡,當我們去拜菩薩時牢記兩句話,福報自然就來了。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 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 觀世音菩薩行大悲,也教眾生修大悲。他在大悲行中自利利他,積集無量功德而得究竟解脫。
  • 香期供花|感恩觀音菩薩普門示現,巧度眾生於苦海
    普門示現 慈航普渡藍花作品花材:楊梅樹、珍珠李、芍藥、重瓣百合、大麗花、白色小雛菊,綠色洋桔梗、紫色洋桔梗、蘭盆花、朱焦、黃色小菊、龜背葉、高山羊齒花器:宮廷籃使用象徵隆盛的宮廷籃在芒種節氣為觀音殿黑觀音獻花
  • 貴州石雕觀音菩薩像廠家——泗縣新聞
    貴州石雕觀音菩薩像廠家——泗縣新聞雖遍召名醫仍然無效,後多蒙尊者之助,以三昧法水洗瘡而癒。(三昧水能為人解冤釋結,滌除罪業。)水─體性柔軟無色、無臭,透明液體,具有潤澤大地,使萬物生長,一切藥樹穀果,經水滋溉增長而繁茂結實。水對自然界有功勞也有破壞,沒有水不能過活,大地動物、植物無法生存。
  • 拜觀音菩薩時,注意這一點,會越來越幸運!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不順心的事情,都會去普陀山參拜觀音菩薩,很多人都迷信這個,特別是有錢人,想通過參拜觀音菩薩,得到菩薩的庇護。不過,卻有很多人懷疑,參拜觀音菩薩是否有用,為什麼自己的生活沒有改變呢?其實,我心中曾經也有這樣的疑惑,我也是一個佛教信徒,有空或者遇到不順的事情,都回去普陀山參拜觀音菩薩,希望因此能夠改變自己的現狀。
  • 拜觀音菩薩時,心中默念兩個字,福報自然來!
    觀世音菩薩證果的法門,恰是耳根圓通,所以觀音法門與娑婆眾生根性極為相應,觀音菩薩也與此間眾生也極為有緣。《楞嚴經》中,文殊菩薩盛讚耳根圓通為第一圓通,「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實際上,經文中關於菩薩以「慈悲」化度眾生的典故,可謂不勝枚舉。譬如,《華嚴經》中所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參訪的第二十位善知識,即住於補怛洛迦山的觀音菩薩。
  • 拜觀音菩薩時,牢牢記住二句話,福報自然來!
    拜觀音菩薩時,牢牢記住二句話,福報自然來! 老話說: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第一句話:拜觀音不如學觀音。很多人去寺廟拜觀世音菩薩,只是想要讓菩薩幫助自己遠離痛苦,卻很少有人真正知道拜菩薩的原理。第二句話:拜觀音不如做觀音。
  • 觀世音菩薩三十三化身之十四:青頸觀音
    形象特點是頸為青色,傳為觀音降魔解救眾生,為不使毒藥傳世害人而吞食,致使頸呈現青色。又稱青頭觀音。青頸觀音,其像為三面四臂,所持之物為杖、蓮花、輪、螺四種,身色為紅白,頸為青色。傳為觀音降魔解救眾生,為不使毒藥傳世害人而呑食,致使頸呈現青色。或釋為表三十三身中佛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