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發生了:在上海能欣賞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作品真跡

2021-01-15 上觀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當這些藝術「男神」同時來到你面前,是不是一場「奇蹟」?「奇蹟:貝利尼家族與文藝復興特展」9月28日起在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對公眾開放。這個國慶,上海市民足不出「滬」就可以欣賞重量級的世界經典藝術。

 

展現文藝復興三傑代表風格

 

「以前都是為了考試背書,現在才發現文藝復興的故事那麼有趣。」「奇蹟:貝利尼家族與文藝復興特展」的首批觀眾在走出展廳時禁不住讚嘆。展覽首次將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與拉斐爾的真跡同時帶到中國,從三傑及其追隨者的作品、到巴洛克早期代表人物魯本斯的作品,再到現當代藝術大家安迪·沃霍爾、博伊斯、達利、杜尚等向文藝復興致敬的作品,以橫跨6個世紀的459件藝術真跡回望文藝復興的輝煌歷史。

達·文西追隨者的《蒙娜·麗莎》

米開朗基羅《耶穌下十字架》

拉斐爾《自畫像》

展覽以來自貝利尼家族的收藏和達文西理想博物的收藏為兩條主線,分為三大板塊,由七個獨立的展廳組成。其中,8件組三傑真跡最為引人注目,包括達·文西的《自畫像》《騎士》,拉斐爾《自畫像》《聖母子像》《施洗者聖約翰布道》《聖凱薩琳的神秘婚禮》,米開朗基羅的《耶穌下十字架》《朗弗蘭奇的磨刀工人》等。

拉斐爾的《聖母子》

此前,不少經典大師展空有大師,卻無大師代表作而受人詬病,這些作品能否代表三傑成就?展覽中方策展人、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理事會理事長沈其斌介紹,這些作品都能體現藝術家的代表風格。「要看代表作很難,比如達·文西《最後的晚餐》,米開朗基羅的《西斯廷壁畫》無法拿下來展出,但這次展出的達·文西的素描、油畫都是他的典型風格,包括米開朗基羅的浮雕、拉斐爾的聖母像等都很有代表性,這樣的作品已經屬於稀世珍寶了。」

 

值得一提的是,展覽中還有一件《蒙娜·麗莎》,不同於此前在上海亮相的《早期蒙娜麗莎》,它是在同時代一位不知姓名的達·文西追隨者所作的,幾乎與羅浮宮的《蒙娜·麗莎》一模一樣。「就像《蘭亭序》摹本一樣,這幅是《蒙娜·麗莎》的摹本。而且,在那個年代,藝術家畫畫多是出於私人定製,而不是單純的藝術創作,因此同樣的作品常常有好幾件。像是拉斐爾的《聖母像》就有多件收藏於不同的博物館。」沈其斌說。展覽還展出了文藝復興以來以《蒙娜·麗莎》為主題創作的作品系列,包括薩萊的《裸體喬康達》、馬歇爾·杜尚的《L.H.O.O.Q》(俗稱「帶鬍鬚的蒙娜·麗莎」)、皮耶羅·馬費索裡的《瑪利亞·阿布拉莫維奇和中國的長城》、安迪·沃霍爾的《蒙娜·麗莎》以及薩爾瓦多·達利以蒙娜·麗莎原作創作的《達利的鬍鬚》等。除了欣賞畫不盡的蒙娜·麗莎,也可以看出文藝復興對後世的影響。

安迪·沃霍爾的《蒙娜·麗莎》

除了畫作展示外,來自達·文西理想博物館的一系列收藏則還原一個去掉光環後真實的達·文西。比如達文西是個發明家,一件手稿作品上有他設計的風扇轉動生火的烤肉架,可見他非常愛吃烤肉。達文西頭腦中充滿了各種奇思妙想,除了科學發明外,他對地理、水利、甚至軍事都有興趣和研究,在為故鄉芬奇鎮畫的地圖上,他畫出了自己設計的河流改道工程,在《託斯卡納的海事圖》上,他還布局了用最低成本的方式打下對面比薩城的戰略。從這些展品中,觀眾可以了解到藝術大師極其複雜的多面性。

 

文藝復興和絲綢之路有關

 

「文藝復興」一詞的原意是指「古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重生」。這一場發生在14世紀至17世紀的文化運動表面上是推動古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實質上是在思想和文化領域裡的反封建反宗教神學鬥爭。其中主要的表現是「人文主義」的興起,其影響遍及文學、哲學、藝術、政治、科學、宗教等知識探索的各個方面。

 

在展覽中,還有一條來自六百年貝利尼家族收藏的主線,五個展廳分別還原貝利尼家族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客廳、餐廳、起居室、私人禱告廳以及收藏廳。沈其斌認為,展覽最難的部分是如何更好地呈現這一段文藝復興的歷史。「我們想讓觀眾來到文藝復興的現場,通過貝利尼家族的鏡子了解文藝復興歷史。」

 

在展覽中,也有不少和中國相關的作品,比如藍白配色的陶瓷畫被認為是受到中國青花瓷的影響,達文西所畫的繩結裡,也有中國藝術的影子。沈其斌介紹,義大利文藝復興和中國的絲綢之路有密切關係。馬可·波羅的《東方見聞錄》(《馬可·波羅遊記》)1298年出版時,曾是被歐洲貴族嘲諷的對象,但後來證明,東方的神秘古國是存在的,這引發了歐洲人對東方航海探險的熱潮。中國的指南針傳到歐洲後,更大大拓展了航海半徑。「文藝復興和中國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文藝復興能夠開始,離不開從絲綢之路傳來的印刷術、火藥等中國發明。文藝復興看上去好像離我們很遠,其實也逐漸影響到中國,東西兩個文明同時發生對話,互相影響彼此。」

 

值得一提的是,在《倫勃朗、維米爾、哈爾斯:萊頓收藏荷蘭黃金時代名作展》中,也能看到17世紀的中國和荷蘭借著無處不在的全球貿易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彼此而生活,比如展覽中一幅雅各布·弗雷爾創作的《室內火爐旁生病的婦女》。畫面中,火爐上方擺了很多中國瓷器,通過這幅繪畫可以了解,17世紀的荷蘭人非常喜歡中國的瓷器。龍美術館館長王薇認為,從展覽中可以了解,中國一直在參與著世界貿易、文化交流,隨著中國大眾審美趣味的提高和藝術鑑賞視角的日趨多元化,世界歷史的某一時段與中國的交匯,都會在中國的藝術界和普通觀眾中引起極大的興趣和反響。

 

不是照搬西方文明,而是尋找和中國對話的可能是這兩個展覽的共同特點。沈其斌表示:「這次展覽不只是展示文藝復興,還希望能通過這面鏡子,尋找到在中國掀起新的文藝復興的可能。」他認為,義大利文藝復興對於生產力的解放、回到人本身的關懷,以及創新精神等,在我們當下同樣具有借鑑意義。「我們的文藝復興,必須建立在中國傳統基礎上,我們一方面要吸收西方的經典,一方面要紮根自己文化土壤,結合當下,掀起新的文藝復興。」

 

「奇蹟:貝利尼家族與文藝復興特展」展覽由上海喜瑪拉雅美術館、義大利貝利尼博物館和達文西理想博物館聯合呈現,將延續至12月23日。據悉,自10月9日起該美術館將於每周四至周六延長開放至晚間九點。

相關焦點

  • 歐洲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博斯、卡拉瓦喬
    歐洲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博斯、卡拉瓦喬 2020-09-22 15: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文藝復興三傑展: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作品來到南博
    在這一變革中,出現了不少偉大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三傑」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11月28日,「世界巨匠——義大利文藝復興三傑」特展在南京博物院拉開序幕。「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南京博物院獲悉,展覽中既可以看到達·文西的《美麗公主》,又可以看到米開朗基羅的代表雕塑作品《倚靠十字架的基督》,還可以看到拉斐爾的《聖家庭(拿書聖母)》。
  • 油畫藝術:文藝復興三大巨匠之戰 達文西,拉斐爾與米開朗基羅
    ·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等藝術巨匠,以及《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大衛》、《西斯廷聖母》等傳世藝術名作。李奧納多·達 ·芬奇達·文西不但是一位傑出的繪畫大師、雕刻藝術家、音樂家,而且還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師、數學家、物理髮明家、解剖學家。他的素描作品的藝術水平已達極高的境地,被譽為素描藝術的典範。
  • 人體藝術:文藝復興三大巨匠之戰 達文西,拉斐爾與米開朗基羅
    諱躩簢遺憈億峋黲蟈飯鋡榐筱樟鑗瀅堆堦鯳宜忦顎袘齙舡鳾蒪醢軛漨斆窻瀘粵諟阿慅虃瀇硺螗蛚耹仄艵橡炸娾迻穧一提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哪怕對西方藝術一知半解的人,都能說出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等藝術巨匠,以及《蒙娜麗莎
  •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到底誰是「文藝復興三傑」第一傑?
    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在美術的造詣上有著不可攀比的成就,因此他們三人共稱為義大利「美術三傑」(後又稱為「文藝復興三傑」)。那到底誰是「文藝復興三傑」中的第一傑?文藝復興三傑{註:為什麼「文藝復興三傑」為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是誰選定的?依據是什麼?}
  • 米開朗基羅作品欣賞
    建築設計有聖彼得大教堂拱頂﹝The doom of Saint Peter's Basilica﹞和康比託利歐廣場﹝Piazza del Campidoglio﹞行政建築群等,並有詩集傳世。與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的米開朗基羅。他的才智是如此傑出,以至於在他活著的時候,人們就尊稱他為「神」。
  • 米開朗基羅逝世457年,他的作品是文藝復興偉大藝術的縮影
    15世紀的米開朗基羅、萊奧納多·達·文西,以及當時眾多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家、畫家們一起,接受殷實家族的資助,創作出一系列歐洲歷史上不朽的作品。到了1490年至1530年,羅馬成為最後一個藝術革新時期——文藝復興盛期的中心,當時的教皇們,包括尤利烏斯二世,委託藝術家在此創作繪畫雕塑、修築教堂。
  • 沒有一幅真跡的拉斐爾展,究竟值不值得看?實地探訪告訴你
    這場相遇,不可能拉斐爾短短37年的一生,創作了300多幅作品,而這些作品分散在許多國家,想在中國集中欣賞,難度係數實在太高太高。在這個展覽空間裡,是我們第一次能夠近距離欣賞36幅拉斐爾的作品,它們的原作被分別收藏於7個國家、13個城市的18家博物館和收藏機構。
  • 熱愛創新的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1564)以《大衛》《創世紀》等一系列藝術史上的璀璨作品而聞名於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他的雕塑作品被譽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與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三傑」。
  • 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畫風各有什麼特色?
    米開朗基羅《大衛》佛羅倫斯偉大詩人但丁(1265年——1321年)在1300年創作完成《神曲》,被認為是文藝復興興起的標誌。拉斐爾《聖母和聖嬰》米開朗基羅也是一名藝術全才,他的知識之豐富,學養之深厚,不輸達文西,他的主要藝術成就體現在雕塑、繪畫、建築、詩歌等領域。
  • 欣賞藝術:文藝復興三大巨匠之戰 達文西,拉斐爾與米開朗基羅,你更喜歡誰
    一提到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哪怕對西方藝術一知半解的人,都能說出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等藝術巨匠,以及《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大衛》、《西斯廷聖母》等傳世藝術名作。拉斐爾對各畫派大師的藝術特點均認真領悟,博採眾長,特別傾心學習達·文西的構圖技法和米開朗琪羅的人體表現及雄強風格,使其獨具古典精神的秀美風格日趨成熟,從而迅速取得了和達·文西、米開朗基羅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大師之戰達文西與米開朗基羅把市政會議大廳的裝飾工程說成是列奧那多和米開朗基羅這樣兩顆偉大心靈之間的得分競賽聽來粗俗,但他們的同時代人就是這麼看的。
  • 人體佳作欣賞:文藝復興三大巨匠之戰 達文西,拉斐爾與米開朗基羅,你更喜歡誰
    ·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提香等藝術巨匠,以及《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大衛》、《西斯廷聖母》等傳世藝術名作。對文藝復興藝術家來說既是挑戰,也是藝術家社會地位和形象逐漸發生轉變的契機。米開朗基羅:人類藝術史上一座高峰米開朗基羅[1475-1564],這是一個讓人充滿敬畏的名字。他是人類藝術史上的一座高峰,令人仰視。作為文藝復興時期的巨匠,他以超越時空的宏偉大作,在生前和身後都形成了無與倫比的巨大影響。五個多世紀來,人們懷著朝聖般的心情欣賞他的不朽傑作,並被他的蓋世才華、堅強毅力和雄偉氣魄所震撼。
  • 躺著畫畫的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與達·文西、拉斐爾等齊名的畫家和雕塑家。他曾運用神奇的筆,創造出了世界藝術史上的奇蹟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特別令人驚嘆不已的是:這幅面積達800平方米、花了5年時間才完成的巨作,竟是他一直躺著畫出來的!
  • 拉斐爾作品在羅馬展出
    10月21日,一名女子在義大利羅馬的拉斐爾作品展上拍照。 當日,拉斐爾作品展媒體預展在羅馬舉行。拉斐爾與達·文西、米開朗基羅並稱為「文藝復興三傑」。 新華社/歐新  10月21日,媒體在義大利羅馬的拉斐爾作品展上拍攝。 新華社/歐新
  • 拉斐爾的37年人生(經典流芳)
    就在同年,拉斐爾聽說達·文西和米開朗基羅同時在佛羅倫斯創作作品。他放下手頭的工作,火速趕往佛羅倫斯「朝聖」。老師佩魯吉諾徹底成為了「過去式」,佛羅倫斯的光芒點亮了拉斐爾的眼睛。那時,達·文西正在一邊為市政廳繪製壁畫《安吉裡之戰》,一邊沉浸於創作《蒙娜麗莎》。米開朗基羅剛剛完成「完美身軀」——大理石雕像《大衛》,開始繪製壁畫《浴者》。
  • 文藝復興三傑之拉斐爾傳奇
    他的名字在義大利語中是「天使」的意思,而這位天使也卻沒能留居世上。佩魯吉諾和達·文西拜的是同一個老師——韋羅基奧,達·文西是佩魯吉諾的師兄。所以,按照輩分來說,拉斐爾還要叫達·文西一聲「師伯」呢!▌《聖母與聖子》溼壁畫。拉斐爾於十四五歲時創作拉斐爾之家收藏這位老師系統地教拉斐爾繪畫的基本功——研習構圖、預設素描稿、繪製底圖,以及把最終的作品雛形轉繪於畫框內。拉斐爾像海綿一樣,如饑似渴地吸收繪畫知識,並迅速地轉為己用。
  • 米開朗基羅作品
    1505年,受新任教宗儒略二世之邀,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儒略二世委託他為教宗自己設計陵墓。由於這期間教宗還不斷委託米開朗基羅創作其它作品,陵墓的設計工作時常被打斷,以致用了40年才完成。陵墓位於羅馬的聖伯多祿鎖鏈堂,中心是摩西像。摩西是先知中最偉大的一個。他是猶太人中最高的領袖,他是戰士、政治家、詩人、道德家、史家、希伯來人的立法者。米開朗基羅用壯年來表現。
  • 梵蒂岡博物館:超級巨星璀璨閃耀的時代,拉斐爾也只是迷弟?
    那時,久仰米開朗基羅風採的拉斐爾也接了項目來梵蒂岡幹活,特意跑到「大神」的工作現場想要觀摩學習一下,結果被毫不客氣的轟走------「你是想來偷學老子的技術的吧!」不過即便這樣,以他彪悍的個人技能和出類拔萃的藝術實力,作品產量依然十分驚人,在梵蒂岡留下了相當多的傳世傑作。02 大神達·文西米開朗基羅畫的人物有個特點,就是不管男女——都長著一身腱子肉。
  • 在文藝復興時期,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三位巨匠你喜歡誰
    導語:1520年4月6日,文藝復興三傑之一,拉斐爾逝世於羅馬,享年37歲。談到文藝復興,我們很容易會想到那個熟悉的鐵三角: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這三位,不僅繪畫技術過硬、被同一個男人洛倫佐·美第奇"包養"過,而且師出同門,都受教於"金牌導師"委羅奧基。
  • 米開朗基羅作品全集(經典)
    1505年,受新任教宗儒略二世之邀,米開朗基羅回到羅馬。儒略二世委託他為教宗自己設計陵墓。由於這期間教宗還不斷委託米開朗基羅創作其它作品,陵墓的設計工作時常被打斷,以致用了40年才完成。陵墓位於羅馬的聖伯多祿鎖鏈堂,中心是摩西像。摩西是先知中最偉大的一個。他是猶太人中最高的領袖,他是戰士、政治家、詩人、道德家、史家、希伯來人的立法者。米開朗基羅用壯年來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