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與達·文西、拉斐爾等齊名的畫家和雕塑家。他曾運用神奇的筆,創造出了世界藝術史上的奇蹟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特別令人驚嘆不已的是:這幅面積達800平方米、花了5年時間才完成的巨作,竟是他一直躺著畫出來的!
西斯廷教堂是梵蒂岡的一所特殊的教堂。每個已逝羅馬教皇的遺骸都保存在這裡。每個新任教皇的登基大典也在這裡舉行;每逢特別節日,教皇還在這裡主持彌撒祭。這座教堂非常高大,長40多米,寬15米,穹窿形的屋頂面積800平方米。公元1508年,教皇朱理二世命令米開朗基羅為西斯廷教堂繪製一幅大型天頂壁畫。當時,年輕的米開朗基羅已因創作了《哀悼基督》(1501年)和《大衛》(1504年)等大理石雕像而名聲大振。米開朗基羅自幼學畫,雕塑繪畫皆出類拔萃。但他更喜愛和擅長雕塑,因而對畫壁畫本不想從命。然而,教皇的意志是不可違抗的。米開朗基羅不得已只好勉強從命。
1508年5月10日,米開朗基羅爬上了離地18米高的腳手架,開始了這項艱巨的工程。他望著這片空曠的穹頂,胸中構劃出了一幅幅宏偉的場景。他將要畫出《聖經》中的《宇宙起源》、《創造日月》、《造福大地》、《創造亞當》、《創造夏娃》、《原如罪惡》、《諾亞洪水》、《諾亞獻祭》和《諾亞醉酒》等9個故事。每個故事均成一個畫面,整個天頂畫共有350多個人物,其中有的人物將高達數米!所有這一切,都將由他一人完成。
工程的艱巨以及所遇到的困難是可想而知的。米開朗基羅不要任何助手,一個人置身於高高的腳手架上,像奴隸般地工作著。教皇也十分關心這項工作的進程,經常去觀看。
隔著18米的高度,兩人常常激烈地交談著、爭論著:「你什麼時候完工?」
「等我能夠完成的時候!」
第二天,教皇又去問,還是照樣的回答。
教皇發怒了,他要用手仗去打米開朗基羅,可又夠不著。米開朗基羅也生氣,他爬下臺架,立刻回到寓所,打點行裝。教皇見他真要走,就趕緊用好語勸慰,米開朗基羅不得已,只好繼續工作。
由於天頂畫必須仰著身子才能畫,米開朗基羅就不得不天天仰臥在臺架上,曲著背,低著頭,艱難地畫著。筆上的油彩常常滴得他滿臉潢身。他在創作時常常顧不上吃飯,天下來累得精疲力竭。
他在當時給朋友的一首詩中寫道:
「我的鬍鬚朝向天,
我的腦袋彎向肩。
畫筆上滴下的油彩,
給我臉上畫滿了圖案。
我看不清道路,
只能摸索向前。
前胸的皮肉拉長,
背後的皮肉縮短
像弓繃緊了弦…」
公元1512年10月31日,教堂要開放了。教皇將親自來舉行彌撒祭。當他到米開開朗基羅還在腳手架上,不禁吆喝道:「難道要我把你從臺架上拖下來嗎?」米開朗基羅這才慢騰騰地爬下來。可就是這時,教皇驚奇地看見,在教堂天頂的正中部分已畫了「創世紀」的9則故事。又在旁邊不規則地三角形內畫上了從多神像。在牆壁與穹窿交接部分的三角形內,又繪製了耶穌祖先的像。教皇的目光在天頂與牆壁之間移動。他終於發現,各部分壁畫都畫得如此精妙,又相互配合得多麼協調!教皇不禁滿意地笑了。
可這是米開朗基羅躺在高高的臺架上整整畫了5年的傑作!在此後的幾個月內,米開朗基羅的眼睛不能平視,即使讀一封信也必須把它拿起仰視。因為他在5年時間裡天天仰視著作畫,使視覺也有了特別的習慣。
到現在,歲月已流逝了將近500年的年頭,這幅由米開朗基羅躺著畫出的驚世傑作,依舊完好無損,它仍然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崇拜者,從世界各地專程趕往西斯廷教堂去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