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美術之米開朗基羅《創世紀》

2021-02-19 xsxt小聖學堂

 1512年11月1日,在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人們看到了世界美術史上最大的壁畫之一—《創世紀》。《創世紀》的問世,使當世最偉大的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成為與達文西並峙的最偉大的畫家。在37歲時,他被世人尊為「神聖的米開朗基羅」。

創作緣由:

    作為雕刻家的米開朗基羅,全身心地投入朱理二世陵墓的雕刻,創造史無前例的雕刻藝術之宮,這使教皇的總建築師勃拉曼特深感不安,如此下去必將奪去他在教廷的地位。出於妒忌,他極力阻撓米開朗基羅繼續陵墓雕刻,唆使教皇強令米開朗基羅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壁畫。

    創世紀分為三組,共九個場景。第一組「神的寂寞」,包括「神分出光明與黑暗」、「神創造日、月、草木」、「神授福大地」;第二組「創造人類」,包括「創造亞當」、「創造夏娃」、「逐出樂園」;第三組「洪水」,包括「洪水」、「諾亞獻祭」、「諾亞醉酒」。繪製的壁柱和飾帶把每幅圖畫分隔開來,藉助立面牆體弧線延伸為假想的建築結構,並在壁柱和飾帶分隔的預留空間繪上了基督家人、十二位先知以及二十個裸體人物和另外四幅聖經故事的畫面。米開朗基羅以自身處境與周邊環境的和解最終讓西斯庭天頂和創世記言歸一體。

  天頂畫分為兩個創作階段,第一階段從1508的冬天至1510年的夏天,第二階段從1511年2月到1512年10月,歷時四年。米開朗基羅把自己封閉在教堂之內,拒絕外界的探視,從腳手架設計到內容安排、從構圖草創到色彩實施全部由他一人掌握完成。居高不下的處境,曲身仰視的姿態,集中的心情,舒展的靈思,一天天慢慢縮小著一塊塊距離,一塊塊慢慢充實一天天的內容。辛苦到達的天界,回過頭去誰也不曾看到過。

一起讀一讀

梵蒂岡西斯廷禮拜堂天蓬壁畫《創世紀》

共有九段中心畫,四幅「大」畫面,五幅「小」畫面,以「小」「大」長方形交錯出現。

四幅大畫面分別是:《創造星球》、《創造亞當》、《伊甸園人類原罪》與《大洪水》。

五幅小畫面分別是《宇宙初開》、《創造海與陸地》、《創造夏娃》、《諾亞獻祭》與《諾亞醉酒》。

局部圖

九段中心圖:

1、《宇宙初開》(Separation of Light from Darkness)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早晨,有晚上,這是頭一日。

在五幅小畫面的四角,米開朗基羅分別安排四個巨大裸男身體,呈現出二十個,一共五組形態各異的赤裸男性肉體,在巨大的天蓬上似乎比原有的宗教主題更震撼人的視覺。

這些不具備主題意義的赤裸男體仿佛還原到生命的原始本質,他們脫離了宗教,脫離了故事,脫離了一切外在的形式聯想,他們才是米開朗基羅試圖歌頌與表現的赤裸裸的「人」的存在。

2、《創造星球》(Creation of Sun,Moon,Plants)

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並要發光在空中,普照在地上。於是,神造了兩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大地上。

3、《創造海與陸地》(Creation of Land from Waters)

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神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上的水,空氣以下的水分開,神稱空氣為天。

以「創造海與陸地」這一幅畫面四角的人體看,呈現了四種極端不同的情緒,一手拉著徽章飾帶的人體,手舞足蹈,似乎要從座位上騰躍而起,充滿了動力,充滿了生命的歡悅。與他相對的另一個男體則似乎背負著重大的壓力,手臂伸向後背,仿佛馱負著我們看不見的負擔,眼睛憂慮地看著我們。

角落的另一端,一個人體雙腳併攏,看似寧靜地坐著,卻在臉上流露出些許不安。與他對面的人體肌肉糾結,整個上身向後傾斜,背部繃起緊張的一塊肌肉,他面孔是側面的,眼睛的瞳孔卻似乎窺看著我們,生命焦慮與驚慌在這個赤裸的人體身上達到極度高亢的情緒。

4、《創造亞當》(Creation of Adam)

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

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他叫亞當。

5、《創造夏娃》(Creation of Eve)

神使亞當沉睡,取下他一條肋骨,

用肋骨造成一個女人,她叫夏娃。

6、《伊甸園人類原罪》(Temptation and Expulsion)

女人對蛇說:伊甸園中樹上的果子我們可以吃,唯有院子當中那棵樹上的果子,神曾說:你們不可吃,也不可摸。

7、《諾亞獻祭》(Sacrifice of Noah)

諾亞是個義人,在當時的世代是個完全人,諾亞與神同行。

我們凝視這一具一具頑強的肉體,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對抗時間,對抗空間,對抗命運的懲罰與災難。他們歡心或憂傷,寧靜或驚慌,聖潔或沉淪,共同組織成米開朗基羅的生命美學。也與米開朗基羅的雕刻中的「囚」有了一致的風格呼應。

8、《大洪水》(The Deluge)

神觀看世界,見是敗壞了。神就對諾亞說:我要把他們一併毀滅。你要用木造一隻方舟。我要使洪水泛濫在地上,毀滅天下。凡有血肉的貨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在那裡保全生命。

9、《諾亞醉酒》(Drunkenness of Noah)

諾亞做起農夫來,栽了一個葡萄園。他喝了園中的酒,便醉了。在帳篷裡赤裸著身子。

這些肉體有些歡欣踴躍,在狂喜的巔峰;這些肉體有些承擔不可知的沉重命運的壓力,沮喪卻又頑強;這些肉體有時仿佛看到未知的毀滅,眼瞳中透漏出恐懼與驚慌,這些肉體,書寫了生命最本質的狀態,構成天蓬上人類命運的交響詩。

以上九段天蓬壁畫闡述著宇宙的初始,闡述著人的創造,生命的沉淪與災難,交錯在不同形態的裸體人像之間,米開朗基羅訴說的不再是基督教聖經的故事,而是還原了最本質的「人」的故事。

米開朗基羅在這組壁畫中最動人的作品可能不是《創世紀》本身的九段故事,也可能不是與舊約有直接關係的先知或以色列祖先的列王像。

米開朗基羅在《創世紀》壁畫中切入了五組共二十個巨大的男體裸像,從高度十九米的下方抬頭仰望,這二十個完全赤裸的男體以各種不同的姿態表情構成米開朗基羅繪畫「宇宙」野心的真正主題。

有學者稱讚這二十件赤裸男性肉體是這一組壁畫中的「希臘悲劇歌詠隊的合唱」。

先知與女祭司:

1、《先知耶利米》(The Pprophet Jeremiah)

舊約書裡留下了許多先知耶利米的預言,也留下了「耶利米哀歌」。耶利米一隻手支撐著下巴,好像憂慮發愁,俯瞰著人世間的芸芸眾生。耶利米看到:「黃金失去了光亮,聖殿的石柱倒塌」,他是先知,他看到的是無法挽回的毀滅與虛空。米開朗基羅是耶利米,他看著生命被創造,也看到毀壞無常。(舊約《耶利米書》)

2、《先知約拿》(The Prophet Jonah)

作為先知,約拿常常想逃避先知的角色,他乘船逃避神的指令,遇到狂風暴雨,被丟進海中,被大雨吞到腹中,三天三夜,然而他一抬頭,聽到了神的召喚。

3、利比亞女祭司(The Libyan Sibyl)

雙手捧著巨大的時間之書,好想要從神的手上承接命運的預告,極其優雅美麗的轉身動作,米開朗基羅以精細的素描,練習女祭司背部與雙手的肌肉細節。

4、先知但以理(The Prophet Daniel)

先知但以理曾經閱讀神的書,知道耶路撒冷將要荒蕪十年。穿著藍衣的但以理,好像剛閱讀完神的預告,無限憂愁,也無限悲憫地從書中文句的沉重轉開眼神。

5、古梅恩女祭司(The Cumaean Sibyl)

身軀巨大壯碩的女祭司憂慮地閱讀著神的告示,他手臂的粗壯誇張的力量,超越了人的理性,米開朗基羅正是以超現實的方法帶領人進入舊約的神秘與恐怖領域。

6、先知以賽亞(The Prophet Isaiah)

舊約裡記錄先知以賽亞預告的語句多達六十六章。以賽亞穿著紅袍,綠色披風。他合起書卷,抬頭遠望,他看到似乎都是神的懲罰,他看到的都是生活陷入災難,「像一陣冰雹,像毀滅的暴風,像漲溢的大水,神必用手將冠冕摔落在地上」。

7、岱爾菲女祭司(The Delphic sibyl)

岱爾菲是希臘古代祀奉太陽神的聖殿所在之處,米開朗基羅大膽地以異教的祭司混入基督信仰之中,女祭司手持長卷,轉頭凝視,她看見了未來的一切,然而人類是看不見的。

8、先知撒迦利亞(The Prophet Zechariah)

撒迦利亞黃衣綠裙,白色濃密的長鬍鬚。他正專心看著神的語言。《撒迦利亞書》中說:「我看見一飛行的書卷,長二十肘,寬十肘,神說:這是發出行在遍地上的詛咒……」

9、先知約耳(The Prophet Joel)

約耳紫色長袍,紅色披風,他雙手攤開書卷,正仔細閱讀。《約耳書》中記錄他看到的神的語言:田荒涼!地悲哀!因為五穀毀壞,新酒幹竭,油也缺乏。你們要哀號,大麥與小麥,與田間的莊稼,盡都消滅。

10、艾瑞斯瑞女祭司《The Erythrea Sibyl》

有點像優雅有教養的少年,側身而坐,左手翻越書卷,一旁有小童為她點燃照明的燈。

11、先知以西結(The Prophet Ezekiel)

以西結戴白帽,滿腮白鬍鬚,藍色圍巾,紅色長袍。他好像驚慌地看到了什麼,《以西結書》中預告神的話:你們吃飯必膽戰心驚,喝水必惶惶憂慮。

12、波斯女祭司(The Persian Sibyl)

包裹著頭巾,側面,雙手捧著書,正在全神貫注,仿佛要努力參透神告知的命運。西斯廷禮拜堂天蓬壁畫,多採取舊約的主題。西方基督教信仰,以耶穌傳道為主題的新約,傾向人性化的愛。相反的,古老希伯來民族的舊約更多宇宙創世紀之初的神話。舊約像是混沌世界最早的故事,充滿非理性的巨大力量,好像在茫昧不清的時間與空間裡,宇宙開始有了光,有了生命,有了最初的騷動。米開朗基羅對舊約的神秘充滿了興趣,他感覺到那個傳布信仰的歲月,那些念著咒語的祭司與先知,他們是「巫」,說著人類似懂非懂的話語,他們是「神」與「人」之間的溝通者,他們翻閱著巨大的秘密時間之書,偶然透露給人間一點訊號。先知似乎是預告未來,然而先知的言語又往往被誤解。米開朗基羅把自己畫成了第一位先知「耶利米」。四幅角落圖的故事:

1、哈曼之死(The Death of Haman)

舊約裡《以斯貼記》有哈曼的故事,他想陷害王后以斯貼的族人,釘了五丈高的木製刑架,卻被王后先發制人,報告國王,哈曼因此釘死在自製的刑架上。米開朗基羅在這件作品中表現了對人體極度大膽的扭曲,哈曼在酷刑死亡之中,卻又像是狂喜中的舞蹈。

2、摩西與銅蛇(Moses and the Serpent of Brass)

舊約(民數記)闡述有火蛇使萬民陷入災難,摩西在手杖上制銅蛇,平撫了萬民之苦。米開朗基羅以古希臘「拉奧孔」風格的人體扭曲表現人在驚恐痛苦中的肉體表現。

3、茱蒂絲殺霍洛豐(Judith & Holofernes)

古希伯來民族傳說霍洛豐殘暴兇猛,無人可以制服,最後有美女茱蒂絲以美色誘惑,在歡愛之後,趁霍洛豐熟睡,斬殺了他,並砍下他的頭,用盤子盛裝帶走,床上躺著霍洛豐無頭的肉體。

4、 大衛與哥利亞(David & Goliath)

舊約(塞繆爾記)中一再闡述古代以色列少年之王大衛「面色光紅,雙目清秀,容貌俊美」,他以少年英勇,打敗了巨人哥利亞,把哥利亞按倒在地上,正在舉刀要斬下他的頭。

細節圖:

西斯廷教堂的尤利烏斯二世的盾形臂章。

有趣的畫面頭像集錦。

畫中的徽章。

《伊甸園人類原罪》素描圖,很美!

《創造亞當》局部圖

《創造星球》局部圖

《創造海與陸地》局部圖

《宇宙初開》局部圖

《伊甸園人類原罪》局部圖

《大衛與哥利亞》局部圖

《茱蒂絲殺霍洛豐》局部圖

《摩西與銅蛇》局部圖

《挪亞獻祭》局部圖

《諾亞醉酒》局部圖

《大洪水》局部圖

《創世紀》以舊約聖經的《創世記》為主線,描繪了343個人物和他們之間的故事。整個畫面氣勢撼人,是西方美術史上最為壯觀的傑作。

西斯廷禮拜堂整個屋頂長36.54米,寬13.14米,平面達480平方米。

米開朗琪羅開始創作這幅壁畫時大約33歲,歷時4年5個月,(從1508年5月開始到1512年10月底完成),全部由他獨自一人來完成。它和那間教堂的另一幅壁畫《最後的審判》並列為米開朗琪羅一生最有代表性的兩大巨製。

《最後的審判》(中下)

1503年,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取得聖彼得王位後,便想把整個義大利歸在他的教權統治下。他要改建梵蒂岡,興修聖彼得大教堂,裝飾豪華的羅馬宮廷,便請來了建築家布拉曼特。5年後,教皇為紀念其叔父西克斯特四世,請布拉曼特重建西斯庭小教堂,爾後又把米開朗基羅召來羅馬,讓他停下正在進行的陵墓雕塑工程,要他塗掉教堂內的舊壁畫,為其重繪天頂上的壁畫。米開朗基羅沒有辦法只好接受。

據史料記載米開朗琪羅年經時還曾狂熱學習人體解剖學,他說服一位修道院副院長讓他可以在修道院的醫院研究屍體,畫過不少人體解剖素描。在創作《創世紀》時,米開朗基羅大膽將裸體畫引進基督教美術,畫面上出現的幾百人之多的人物,全是裸體的形象。這在將裸體美視為異教之物加以排斥的基督教統治歐洲的時代,確實需要很大的勇氣。

1512年10月31日,當米開朗基羅走下腳手架時,眼睛已經毀壞。事後,他連讀信也要把信紙放到頭頂上去。那時,米開朗基羅不過37歲,可是那長期高仰脖子的艱苦作業,使他的臉容變得憔悴不堪,已儼然一個多病的老人了。

以上圖片源自《維基百科》英文版,文字編自《蔣勳 破解米開朗基羅》一書。

未完待續

期待

小聖學堂全年招生中,預約可免費試聽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地址:碑林區太乙路曼城國際二號樓一單元北二樓商鋪

聯繫電話

 17792205629(袁老師)

       17792288807(丁老師)      

029-89332575  


相關焦點

  • 【名畫賞析】米開朗基羅《創世紀》(下)
    不論如何,信仰虔誠如米開朗基羅者,他的一切創作泉源必定還是來自於神的啟發(注58)。西斯汀禮拜堂原本就是依照《列王紀》所描述的所羅門王聖殿的比例(60:20:30)所建,羅馬教廷藉此強調自身在宗教承繼上的正統性。而米開朗基羅繪製的《創世紀》,從神的開天闢地,神與人之間的誓約到人類的墮落與未來救贖,可說更為宏觀的註譯了宗教的意涵,並將與三十多年後完成的《最後的審判》結合,共同組成一首偉大的宇宙史詩。
  • 文藝復興三傑-米開朗基羅
    他於 1564 年在羅馬去世,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小行星 3001 以他的名字命名來表達後人對他的尊敬。羅曼·羅蘭寫過《米開朗琪羅傳》,歸入《名人傳》中。米開朗基羅是《大衛》,《創世紀》的作者。
  • 米開朗基羅作品
    大衛像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雕塑 佛羅倫斯美術學院藝廊《大衛》,雲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是在一塊被人損壞過,而沒有雕刻家再敢於動手的,閒置了近半個世紀的巨大大理石上雕刻而成的。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 米開朗基羅作品全集(經典)
    大衛像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雕塑 佛羅倫斯美術學院藝廊《大衛》,雲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是在一塊被人損壞過,而沒有雕刻家再敢於動手的,閒置了近半個世紀的巨大大理石上雕刻而成的。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 Michelangelo 米開朗基羅經典作品全集
    大衛像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雕塑 佛羅倫斯美術學院藝廊《大衛》,雲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是在一塊被人損壞過,而沒有雕刻家再敢於動手的,閒置了近半個世紀的巨大大理石上雕刻而成的。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 米開朗基羅作品全集【子吟】
    大衛像 義大利 米開朗基羅 雕塑 佛羅倫斯美術學院藝廊《大衛》,雲石雕像,像高2.5米,連基座高5.5米,是在一塊被人損壞過,而沒有雕刻家再敢於動手的,閒置了近半個世紀的巨大大理石上雕刻而成的。米開朗基羅創作於公元1501-1504年,現收藏於佛羅倫斯美術學院。
  • 宗教美術奇蹟西斯廷教堂,竟然是米開朗基羅賭氣的作品
    說道西斯廷教堂,但凡對宗教、文藝復興、西方壁畫藝術了解一點的,都不會繞開這個知識點,但是卻鮮有人知,氣勢磅礴的宗教美術奇蹟西斯廷教堂的壁畫,卻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的米開朗基羅的賭氣之作。眾所周知,米開朗基羅是一位偉大的雕塑家,在文藝復興時代他也是靠雕塑聞名,但梵蒂岡的教皇卻偏偏邀請米開朗基羅為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上畫畫,他當然反對,但理由確實很誠懇,米開朗基羅說自己是一個雕塑家,並不想畫畫。
  • 躺著畫畫的米開朗基羅
    當時,年輕的米開朗基羅已因創作了《哀悼基督》(1501年)和《大衛》(1504年)等大理石雕像而名聲大振。米開朗基羅自幼學畫,雕塑繪畫皆出類拔萃。但他更喜愛和擅長雕塑,因而對畫壁畫本不想從命。然而,教皇的意志是不可違抗的。米開朗基羅不得已只好勉強從命。
  • 米開朗基羅雕塑作品集(高清大圖)
    他,就是與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的米開朗基羅。他的才智是如此傑出,以至於在他活著的時候,人們就尊稱他為「神」。  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
  • 文藝復興三傑之米開朗基羅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繪畫家、雕塑家、建築師和詩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與拉斐爾和達文西並稱為文藝復興後三傑,又譯「米開朗基羅」、「米高安哲羅」。
  • 熱愛創新的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
    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1475-1564)以《大衛》《創世紀》等一系列藝術史上的璀璨作品而聞名於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雕塑家、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他的雕塑作品被譽為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與達·文西和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三傑」。
  • 看見藝術:孤獨的苦行者,不擅長繪畫的米開朗基羅
    不過,在500年前,就有一位藝術家說過類似的話,那就是不擅長繪畫的米開朗基羅。這位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位畫家,口口聲聲說自己不擅長繪畫的米開朗基羅,用一幅《創世紀》讓後代人頂禮膜拜。米開朗基羅原名為米開朗基羅·博那羅蒂,出生於1475年3月6日,於1564年2月18日去世,是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最高峰的代表,對於米開朗基羅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他一生追求藝術的完美,堅持自己的藝術思路。他於 1564 年在羅馬去世,他的風格影響了幾乎三個世紀的藝術家。
  • 世界歷史:米開朗基羅不僅是位藝術家,還是一位愛國志士
    世界歷史:米開朗基羅不僅是位藝術家,還是一位愛國志士 他的作品《大衛》直到今天還是每一個學畫的人必須臨摹的教材。 他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
  • 米開朗基羅作品欣賞
    他在梵蒂岡西斯廷教堂800 方米的天花板上,連續工作4 年,獨力完成了《創世紀》﹝Genesis﹞的巨型天頂畫。他在梵蒂岡西斯廷教堂800 方米的天花板上,連續工作4 年,獨力完成了《創世紀》﹝Genesis﹞的巨型天頂畫。 晚年所作梅迪西陵墓雕像《晨》﹝Night﹞、《暮》﹝Twilight﹞、《晝》﹝Dawn﹞、《夜》﹝Night﹞等。
  • 文藝復興三傑展: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的作品來到南博
    此次展覽南京博物院聯合了義大利梅塔莫弗斯文化基金會牽頭的都靈皇家圖書館、米開朗基羅故居博物館、佛羅倫斯烏菲齊美術館、聖文森佐修道院等4家機構,其中也包括部分私人收藏。此次展覽共展出「文藝復興藝術三傑」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及其追隨者的68件作品,其中27件是「文藝復興藝術三傑」本人的作品,41件是追隨者的作品。
  • 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天才——米開朗基羅
    西斯廷教堂天頂畫與壁畫繪畫上,我們熟知的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創世紀》是米開朗基羅耗費四年多所完成的曠世巨作,而後又耗時六年於西斯廷教堂住祭壇後面牆壁繪製了《最後的審判》,它們成為了他最重要的繪畫成就《創世紀》整部作品分為了天頂中央與左右三個部分,和多個內容組成,人物多達300多人,《創造亞當》《逐出伊甸園》《諾亞方舟》是最精彩的三個內容。《創造亞當》是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描繪了上帝創造自己模樣創造人類的故事,在寫實的基礎上,米開朗基羅做了理想化的加工,畫面中的亞當是一個體態健壯,氣魄雄偉,具有強烈意志力的青年男性,這是一個理想化的人物形象。
  • 《領地人生》米開朗基羅草稿背後的戰役
    說起米開朗基羅相信都不陌生,從眾所周知的大衛雕像和摩西雕塑,到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創世紀》和《最後的審判》,件件都是傳世之作。不過有一件作品一直沒有完稿,那就是《卡辛那之戰》這幅畫,從嚴謹的角度來說它只是一幅草稿。
  • 油畫藝術:文藝復興三大巨匠之戰 達文西,拉斐爾與米開朗基羅
    15世紀的藝術家開始研究數學、幾何光學、解剖學等知識。對文藝復興藝術家來說既是挑戰,也是藝術家社會地位和形象逐漸發生轉變的契機。五個多世紀來,人們懷著朝聖般的心情欣賞他的不朽傑作,並被他的蓋世才華、堅強毅力和雄偉氣魄所震撼。13歲,米開朗基羅進了佛羅倫斯著名畫家多梅尼科·吉蘭達伊奧的工作室,並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繪畫技巧。後來他又進了佛羅倫斯統治者羅倫佐·美第奇開辦的「自由美術學校」學習雕刻。他的超群才華備受這位統治者的重視和讚賞,.
  • 米開朗基羅雕塑作品之摩西雕像
    坐著的《摩西》雕像(存於今羅馬溫科利的聖彼得教堂
  • 一個不開朗的米開朗基羅
    而當你問起他,他是誰的時候,他卻會說:「我不是雕塑家米開朗基羅,我是米開朗基羅· 博納羅蒂。」事實上,米開朗基羅宏偉的作品其實是充滿了浪漫與悲劇性的,那是理想與現實碰撞後的結果。米開朗基羅對於完美的追求是偏執而極端的,他在持續不斷的興奮中活著,而興奮的來源,就是幾乎晝夜不停歇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