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年前 法軍18萬人集體投降 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可恥的事件之一

2020-12-17 騰訊網

150年前,即1870年10月27日,發生了法國乃至整個西歐軍事史上最可恥的事件之一。

弗朗索瓦·阿奇爾·巴贊元帥在未發一槍的情況下,就命令自己率領的18萬軍隊向敵人投降。該部隊被包圍在梅斯的堡壘中,他的下屬都沒有反對這個危險的命令。所有的軍官和士兵乖乖地放下武器,被德軍俘虜。在世界歷史上,從未有過如此大規模的軍隊一次性投降的案例。圖為巴贊元帥在向他敬禮的馮·庫默將軍脫帽致意,他的身後一隊法國俘虜正在行進。

在此之前,巴贊的軍隊在格雷沃洛特(Gravelotte)和瑪斯圖爾(Mars-la-Tour)戰役中被打敗,匆忙撤退到梅斯。從這張梅斯包圍圈的示意圖就可以看出,在包圍圈內的法國軍隊密度相當高。與之相對,普魯士的攻城部隊就顯得單薄許多,特別是在西部和東南方向。如果法國軍隊希望,他們就能夠輕鬆突破包圍圈,但是他們顯然失去了作戰的欲望,不想冒著生命危險為自己的祖國而戰。

在被圍困的70天裡,法國軍隊甚至沒有嘗試過突圍。就這樣一支軍隊被包圍看起來非常奇怪,因為巴贊指揮的軍隊多達19.8萬人,而圍困他們的普魯士軍隊只有13.4萬人。需要說明的是巴贊指揮的並不是什麼預備役或者缺乏訓練的新兵,他們都是正規部隊,幾乎所有的軍官和許多士兵都經過高質量的訓練,並擁有豐富的戰鬥經驗。圖為梅斯當時的照片,照片底部是摩澤爾河,河岸上有射擊孔的城牆。

10月7日,在貝爾維尤的戰鬥中,法軍襲擊了普魯士軍隊。這次戰鬥看起來更像是一次示威遊行,而非一次真正的突圍嘗試,因為法軍只有2.3萬人參加戰鬥,不到被圍法軍的15%。圖為梅斯的防禦工事一角。

普魯士將軍確信,這並不是突圍行動,甚至沒有任何偵察目的。只是為了奪取德國食品倉庫而發起的「麵包戰役」。然而法軍士兵並沒有佔領倉庫,他們很快被擊退,此後的20天裡巴贊的軍隊毫無動靜。巴贊只是坐在那裡,等著士兵們消耗完所有的給養,然後投降。圖為在梅斯城外的普魯士軍隊營地。

有一種說法,巴贊元帥希望以這樣消極抵抗,消耗完所有補給之後,給自己的投降找一個合理的藉口。這樣在法國戰敗後,他就不會承擔戰敗的責任,還能夠將其作為軍事政變或奪取政權的武器。圖為梅斯城內,在浮橋公園停著的馬車。

但是,他低估了同胞的愛國精神和堅韌的意志,巴黎和貝爾福被圍法軍拒絕投降,並堅決發動反擊。法國南部,一支新的志願軍正在組建,他們將取代在邊境戰役中被擊敗的拿破崙三世的軍隊。與巴贊的預測正好相反,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圖為梅斯城內的法軍車輛。

10月20日,在梅斯被圍困的法軍由於缺少糧食,不得不開始殺軍馬。一周後,所有軍馬幾乎都被殺掉吃肉。巴贊認為自己的抵抗已經無法繼續,於是下令部隊放下武器,向普魯士將軍馮·庫默投降。在1870年,梅斯是法國主要的鐵路樞紐,這裡儲存著大量軍用和民用物資。巴贊投降後,這裡的物資都成為普魯士的戰利品。

法軍傷病員和身體虛弱的官兵被普魯士軍隊立即釋放,大約15萬健康的官兵被當作俘虜拘禁到戰爭結束。1871年,巴贊被普魯士釋放返回法國。他被拘禁期間生活條件非常舒適,與前皇帝路易斯·拿破崙同住在一幢別墅中,並有僕人侍奉。大量的法國重武器被普魯士軍隊繳獲,很快成為他們的重要裝備。

在投降命令下達的同時,法軍部隊還接到銷毀軍旗的命令,這個命令同樣被執行了。這幅油畫表現了法軍士兵在焚毀軍旗之間,以感人的方式告別軍旗,然而實際情況與這樣的油畫作品有很大差別。

1872年,巴贊因叛國罪被判處死刑,但當時的法國總統麥克馬洪元帥,是巴贊的密友。另外他還有一個身份,就是同樣在普法戰爭中向普魯士投降過,只不過他是跟著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投降。因此,惺惺相惜的麥克馬洪將巴贊的死刑改為20年徒刑。圖為梅斯法軍投降時,將軍鼓破壞,並折斷自己的軍刀,而普魯士軍隊則冷靜地看著他們這種最後的反抗。

巴贊被關押到聖瑪格麗特島上一座專為特別危險的國家罪犯設立的監獄中,這座戒備森嚴的監獄在建成後的200多年裡,從沒有一個囚犯得以逃脫。然而,在1873年這位62歲身材肥胖,呼吸急促的前法國元帥巴贊卻奇蹟般地越獄成功了!圖為銅管軍樂隊作為前導,普魯士軍隊開進投降的梅斯城。

在梅斯被圍困期間,許多法軍官兵來到一家照相館,留下自己威猛的瞬間,希望能夠為後人留下光輝的形象。

沒有想到,這些照片成為他們日後的恥辱柱。

攝影師還受邀來到法軍駐地,拍攝了大量照片。

這些法蘭西第二帝國的軍官們組團擺譜,等待他們的卻是戰俘身份。

在當時,拍攝照片還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不過大家可以拼團。

這張畫作非常特別,描繪的是參加圍困梅斯的德國士兵慶祝贖罪日。當時許多猶太人在普魯士軍隊中服役,這位畫家出於虔誠的目的,大幅誇大了參加活動的人數。據參加活動的拉比·貢特·普洛特回憶,當時大約60人參加了活動。

相關焦點

  • 德國入侵法國,俘虜法軍150萬人說明什麼?10天被包圍,自覺投降
    英、法兩國寧肯相信德軍進攻比利時,也不相信德軍會從阿登山區衝出來。 這就是曼帥計劃中最精妙之處。「想別人不敢想,做別人不敢做」,往往是成功的關鍵。在阿登山區的問題上,英、法聯軍犯了「官僚主義」,或者說依然延續著傳統的軍事思維,山路難走但還是有路可走,地勢險要也不是不能逾越。
  • 150年前法國皇帝率10萬官兵投降 身處最強城堡 卻只抵抗了一天
    150年前的今天,發生了世界歷史上發展最快的國家災難之一。1870年9月1日上午,普法戰爭的決定性戰役在色當要塞爆發,9月2日晚,拿破崙三世本人親率的12萬法軍全面投降。這幅畫作展現了拿破崙三世與德國首相俾斯麥閒談的場景。
  • 對越反擊戰,150師448團集體投降可恥?老兵:我們也被逼無奈呀
    對越反擊戰,150師448團集體投降可恥?老兵:我們也被逼無奈呀對越自衛反擊戰,我軍定的調子是懲罰越南,用鄧小平同志的話說,越南小朋友不聽話,要打打屁股。單以雙方的俘虜來比較,當時我軍俘獲越軍2700多人,越軍俘獲我軍只有不足40人,而且這30多人都是喪失戰鬥力的傷病員。但是戰役接近尾聲的時候,我軍卻突然增加了200多戰俘,原來這是448團的一個營集體投降。這事震驚了東線總指揮許世友,也震驚了中央軍委。448團是50軍150師的一個團,本來150師沒有越境作戰。
  • [乳法時間]二戰法國為何投降?
    法國投降的直接理由很簡單,法軍的仗打不下去了。 雖然英法聯軍在開戰初期無論是兵力還是坦克數量都多於德國,但奈何曼施坦因計劃太大膽,德國軍隊素質過硬,讓法國軍隊在古德裡安穿插後迅速崩潰。實際上,一直到法國投降,英法聯軍也不過陣亡了8萬人,相比於總兵力而言不值一提,法國實際上是戰敗於崩潰上,而並非由於軍隊被拼光,這也讓法國投降多了一絲恥辱的色彩。
  • 法國戰役,45萬義大利軍隊為何只落個大宅院?被18萬法軍阻擋一周
    1940年6月,隨著殘餘的33萬英、法聯軍從敦刻爾克退往英國,預示著法國已徹底失去了抵抗能力,與其在一戰中兩國抗衡長達4年相比,6周就選擇了投降,與其說是法國太弱,還不如說德國太強
  • 擁有底蘊豐厚的投降文化?法國梗: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
    我只是想說我不承認我「辱法」,我只是想給大家闡述法國的悠久投降歷史!俗話說得好,正視歷史,敢於面對歷史,才能進步!儘管法國的歷史與我們沒有半毛錢的關係,但是我還是想聊一聊法國這底蘊豐厚的投降文化,給大家增長見識!
  • 二戰中法國投降是明智的選擇?這個東西還是要看「帳面數據」
    我為什麼要「嘲笑」二戰中法國投降的歷史,主要是因為法國這個國家,至始而終都以世界大國自居。如果當時法國沒有投降的那麼快,做做樣子在投降也行,真不會有那麼多人「嘲笑」它。投降前的並非不可接受其實,法國也並不是一直那麼「慫」,起碼法國在一戰中的表現就可圈可點。英法兩國在歐洲戰場上同德國,幾次大會戰下來,戰況可以說是要多慘烈有多慘烈。所以,在一戰結束後,法國為了防止德國對其再次發動攻擊,於是沿著法德邊境修了一條馬奇諾防線。
  • 普法戰爭時,普魯士為何不借法皇投降、法國混亂之機吞併法國?
    結果法國中了俾斯麥奸計,於7月19日對普魯士宣戰,但法國戰事不利,接連敗北,仗打到第45天,法皇便率近十萬法軍在色當投降。投降的第3天法國國內發生政變,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滅亡。但是此時普軍仍攻勢不減,長驅直入,兵臨巴黎城下。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加冕為皇帝,建立德意志帝國。法國請求停戰,之後德國與法國籤訂了《法蘭克福和約》。
  • 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為何法國會在德軍進攻下不堪一擊?
    提起法國,總是有說不完的話題,畢竟在網絡的江湖上,至今仍然流傳著「沒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的傳說,將法國「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特點概括得淋淋盡致。而幾十年來,法國之所以能夠成為經久不衰的話題,根本原因在於法國給世界帶來的反差實在太大。
  • 世界最強國家的最快對抗:英法為何最終輸給德國?
    歷史上最突出的偶然的機遇是赫赫名人、偉大人物的間歇出現。,德國軍隊部署的掉進了陷阱但是,在比利時的英法聯軍北上的衝擊,根據一個德國軍隊集體馬斯河,德國的真正的主力,西方的偏遠地區,深入推進英國海峽迅速,英法聯軍的補給線,切斷了到現在為止擴大了2個的德軍集團,這個一改攻勢,第一軍程度和從南方英法聯軍,英法聯軍刻戰爭被進行,除了一部分,其餘,全部被殲滅,英法聯軍被擊潰,是德國的第一階段的預告了戰術上的勝利但是,德國不能滿足
  • 二戰閃電投降的法國為何能混進聯合國?美英蘇三國博弈的結果
    但法國作為二戰時期的投降國家,一直以來被認為是五常中最不具資格的國家。難道是因為法國在二戰時期作出了巨大貢獻?一、法國對二戰的貢獻幾乎為零在聯合國成立之初,針對五個常任理事國成員的選擇是有一定要求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作為同盟國成員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巨大貢獻的國家。
  • 都說"辱法辱法","辱法"到底是怎麼來的?
    近幾年網際網路上出現了很多法國笑話,用以嘲諷法國人愛投降,主要就是二戰的表現過於荒誕。現在中文網際網路上用「辱法」這個詞來概括玩這種歷史梗的行為,而且把「侮辱」的「辱」,換成了「乳製品」的「乳」,「乳法」。說到「乳法」笑話,我可就不困了啊。先來兩個:售賣法國二戰步槍,就摔過一次,從未開火。還有,法國三色國旗很實用,復闢皇室舉左邊,發生革命舉右邊,對外戰爭舉中間。
  • 法國戰役中的法軍也曾拼死抗擊德軍,奈何最後棋差一招輸掉戰爭
    說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法國人,估計很多人都會表示法軍只需要一樣武器,那就是白旗。因為法軍在戰爭中的表現實在是不怎麼樣,上百萬法軍在未曾作出太多抵抗的情況下,就對德軍投降了,這讓法軍的戰鬥意志頗受後人的質疑和鄙夷。
  • 無法磨滅的屈辱烙印 對越反擊戰中448團集體投降!_騰訊網
    說實話,中國79年的仗打的不是很漂亮,官方的報導看不到一些真實的內容,一些中國軍人所做的事情已被掩蓋,而這其中最恥辱的一幕莫過於數百解放軍集體投降! 3月2日,越北重鎮諒山失守,拱衛首都河內的門戶已被推開。中國若繼續揮師南進,紅河三角洲將無險可守。但解放軍卻奉命就此止步,北京隨即宣稱「達到了懲罰目的」,從即日起逐步撤軍。
  • 法國是如何把自己弄成世界級名梗的?法國真的愛投降嗎?
    法國在全世界是一個存在感很高的國家,不過法國在全世界出名,並不因為它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也不是因為法國有眾多的地標建築和風景名勝,而是「投降」這兩個字,而在網上也出現了大量調侃法國的圖片和段子,甚至還有網友稱這些段子為「乳法」,而拿破崙時期的法國在歐洲基本上就是沒有對手的,打俄羅斯失利也是因為天氣的原因,那麼為什麼如今的法國就成為了投降的代名詞呢
  • 率領法國打贏一戰的法軍三帥:霞飛、福煦、貝當
    在凡爾登會戰法軍抵擋德軍進攻的同時,他率另一部法軍,發動索姆河會戰,進攻德軍。戰爭後期,任協約國聯軍總司令,對協約國最終戰勝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有重大貢獻。1918年7至8月間,指揮協約國聯軍分別發動攻勢,對德軍魯登道夫部隊予以沉重打擊。8月6日,獲法軍元帥軍銜。同年11月11日,代表協約國,與德國代表在貢比涅森林的雷道車站火車上,籤訂一次世界大戰的停戰協定。
  • 都說"辱法辱法","辱法"到底是怎麼來的?
    近幾年網際網路上出現了很多法國笑話,用以嘲諷法國人愛投降,主要就是二戰的表現過於荒誕。現在中文網際網路上用「辱法」這個詞來概括玩這種歷史梗的行為,而且把「侮辱」的「辱」,換成了「乳製品」的「乳」,「乳法」。說到「乳法」笑話,我可就不困了啊。先來兩個:售賣法國二戰步槍,就摔過一次,從未開火。還有,法國三色國旗很實用,復闢皇室舉左邊,發生革命舉右邊,對外戰爭舉中間。
  • 歷史上的今天:6月22日——法國二戰投降80周年
    豆汁兒繼續帶您看歷史上的今天。1940年6月22日,法國向德國投降1939年9月,德國閃擊波蘭,二戰正式爆發。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準備和謀劃後,德國在1940年5月10日凌晨向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發動了猛烈的進攻,揭開了入侵法國的序幕。
  • 二戰中戰敗投降的法國,為什麼會被這麼多人嘲笑?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號稱歐洲陸軍第一強國的法國,二戰中在德國的凌厲攻勢下,僅堅守一個多月就宣布投降被亡國了,作者居然還認為二戰法國的投降很明智的,真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結果慘遭打臉是,德軍繞過法國耗費巨資修建的馬奇諾防線,從法國自認為不可穿越的阿登森林地區翻越過來,然後德軍利用快速的裝甲集群優勢,快速的向法國的心臟——巴黎進攻;此時的法國還是有時間和能力抵抗德軍的進攻,但法軍面對德軍裝甲集群快速進攻,法國自己陷入恐慌,自亂陣腳。
  • 揭秘法國梗的由來:普法戰爭中法國神一般的投降,遭到英國嘲笑!
    我們先了解一下最著名的一個法國梗:「沒有人能在法國投降前佔領巴黎!」大家肯定會認為這個法國梗肯定是在嘲諷二戰時候的法國,但是這個法國梗並不是出自這裡!想必各位觀眾老爺有這種想法的都是因為當時身為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在一個月的時間就徹底的妥協,向德國投降了,成為了千古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