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螞蟻金服宣布,把支付寶從金融支付平臺升級為數字生活開放平臺,聚焦服務業數位化,並立下「3年攜手5萬服務商,幫助4000萬商家完成數位化升級」的戰略目標。作為一款擁有12億用戶的超級APP,支付寶這一舉動讓很多人感受到,服務業數位化趨勢正成為社會共識。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一季度中國經濟遭受重創,尤以第三產業為最,餐飲、旅遊、影院、酒店、會展、培訓等行業面臨的衝擊不亞於新一輪洗牌。然而,暗淡的疫情背景下也折射出新的「亮光」:服務業供給方式的數位化替代帶來了另一種增長,依託數位化的在線零售、醫療、遊戲以及物流快遞等行業逆勢上揚。
一度「現金撐不過三個月」的西貝與盒馬鮮生「共享員工」,同時大力拓展外賣業務;重慶品牌鄉村基通過外賣小程序拉動業務增長20%;眉州東坡在淘寶上直播賣貨……正是在大型網際網路平臺的支持下,這些服務業企業實現了數位化轉型。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吳清軍認為,未來生活服務業將形成「大平臺+全產業鏈數位化」的發展模式,數字生活平臺將成為帶動生活服務業數位化升級的核心動力。
中國在服務業數位化方面基礎良好,網購、外賣、行動支付、物流速度等,都曾引發國外的羨慕。今年以來,新冠疫情帶來的特殊情形,讓很多以前沒有體會過數位化便利的,如老年人群、低線城市人群也開始在線享受服務。這是服務業疫情後恢復發展的重大機遇。
日前,商務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疫情期間生活服務業數位化新趨勢給予了充分肯定,明確指出,要積極推動生活服務業的數位化建設。
在2019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一個焦點議題即「服務升級」。會議指出,要更多依靠市場機制和現代科技創新推動服務業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其中,服務業數位化升級的新圖景,更是引發了各界廣泛關注。
不管有沒有疫情,服務業數位化升級都是中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既定戰略。疫情的發生,只不過讓人們意識到了推進服務業數位化升級的緊要性。從市場的角度看,消費者和商家對服務業數位化的需求是內生性的,不僅因疫情而產生的臨時選擇,疫情過去之後,這種內生性需求將強勁驅動服務業向著數位化方向發展。而在疫情期間做的服務業數位化業務,無論是存量還是增量,都有助於擴容服務業數位化用戶並形成用戶習慣,比如在線醫療、在線教育等。
信息通信技術高度發達,推動需求側迅速實現數位化,用戶數字消費習慣已經養成和鞏固。需求側數位化,也將倒逼供給側加快數位化轉型。未來生活服務數位化將進一步提升行業發展質量和效率,對中國產業轉型升級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更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