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芬最近非常困擾,因為她帶孩子出去玩的時候,發現自家孩子的個子,要比其他寶寶矮上一些。
這讓她感到非常奇怪,怎麼好好的,孩子個子就比別的小朋友要矮呢?而且小芬夫妻倆的個子挺高的,所以不應該出現這種情況。
於是小芬就帶孩子去醫院做檢查,生怕孩子的骨骼發育出現了異常。醫生在經過仔細的檢查後表示,孩子現在的身高,已經比同齡寶寶要矮上25釐米了。
但出現這個問題的原因,應該是小芬他們家,沒有抓住孩子身體猛漲期導致的。
醫生說的話倒是點醒了小芬,因為有一段時間,孩子飯量突然變大,但他們以為是孩子嘴饞,又怕孩子吃撐了肚子,所以不敢讓孩子多吃。
想到這裡小芬才明白,原來是因為沒有抓住孩子的猛漲期,所以才讓孩子的個子,比同齡寶寶要矮上一些,這讓小芬感到非常懊惱。
01寶寶的猛漲期是什麼?
可能有些家長會感到非常奇怪,而且也不清楚孩子的猛漲期究竟是什麼,但事實上,孩子在出生後,往往會經歷好幾個猛漲期。
★猛漲期出現的時間
孩子在出生後,一般會經歷三個猛漲期,分別在孩子的0~1歲,3~6歲,10~12歲,那麼在這三個猛漲期,孩子都會出現不同的身體變化。
通常在孩子第一個猛漲期,也就是0~1歲期間,這是孩子最重要的一個猛漲期。那麼在這個猛漲期裡,還會有幾個小的生長階段,分別是出生後的三個月,6個月,9個月。
★猛漲期持續的時間
作者在《孩子如何科學長高》這本書中曾經談到,每一個猛漲期出現症狀的時候,都不會超過一周的時間,但是在這幾天,孩子會出現一些和以往不同的變化。
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在這幾個年齡段,突然出現了和以往不同的變化時,就一定要留意了,因為這很有可能標誌著他們進入了猛漲期。
02寶寶進入猛漲期會有哪些異常?
當孩子進入猛漲期後,身體就會因為迅猛的生長,而出現一些異常,所以家長在發現這些異常後,一定要採取相應的措施。
這樣才能讓孩子順利的度過猛漲期,不至於出現因為沒有跟上,導致身高比別人差很多的情況發生。下面是孩子身高猛漲期到來之前,身體出現的「三怪」,家長要留意下:
1、孩子的食量發生變化
在《給孩子的身體書》中,作者就談到了孩子在進入生長發育後,特別是進入了猛漲期的時候,對於食物攝入量的需求往往會增加。家長會發現孩子,突然對某些食物非常感興趣,甚至出現了食物攝入翻倍的情況發生。
在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往往意味著孩子因為身體迅速生長,所以需要大量的營養。如果是還在喝奶的寶寶,他們往往會用哭鬧的方式告訴家長,自己喝下去的母乳已經消耗完畢,需要再次進食。
2、孩子的睡眠質量發生變化
有的家長會發現自家孩子睡眠質量,突然發生了變化,往往以前一夜睡到天亮的孩子,半夜要醒來好幾次。特別是一些從不鬧覺的孩子,也突然開始半夜醒來。
這是因為在進入猛漲期後,孩子體內的生長激素水平也發生了變化,所以才會出現睡覺的時候,頻繁驚醒的情況發生。
而且因為夜間時間過長,孩子早已將身體的能量消耗完畢,所以有可能是因為飢餓醒來的。
3、孩子的情緒發生變化
那麼孩子在進入身體猛漲期後,因為身體激素以及各方面消耗,都出現了和以往不同的情況,這也使得孩子變得一時難以適應,所以會發生情緒上的改變。
一般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會出現頻繁的哭鬧,甚至在喝奶的時候,也會做出一些攻擊性的舉動,這使得很多媽媽在餵奶的時候,感到非常的疑惑。
而一些已經上學的孩子,在進入猛漲期的時候,往往會出現脾氣糟糕的情況。他們有可能會和自己的父母頂嘴,和夥伴們發生爭執,這些都很有可能是因為身體出現猛漲,而產生的焦慮感。
03家長在寶寶猛漲期可以做些什麼?
那麼當孩子進入猛漲期後,家長千萬不可袖手旁觀,應該採取一些辦法,幫助孩子度過這些猛漲期。
1、多多給予安撫
因為孩子在進入猛漲期後,情緒會變得比較糟糕,可能內心會出現一些不安全感,不確定感。甚至會因為生長發育,使得身體出現不適感,所以家長的安撫對於孩子而言,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兒童心理專家阿德勒也曾經提到過,孩子在生長發育時,如果出現了一些心理變化的話,家長的安撫往往能夠給予孩子安全感,能讓孩子更好的接受自己的變化。
2、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
當孩子進入身體猛漲期後,飲食結構會發生很大變化,例如孩子總是感到自己非常餓,食量會迅猛增加。家長千萬不要認為孩子是因為貪嘴,所以想吃更多的東西。
那麼在這個時候,家長不妨可以適當的調整孩子的飲食結構,逐漸增加孩子的食物攝入量。這樣也能讓孩子的胃部有個適應的過程,不至於因為突然暴食,導致胃部出現一些問題。
3、適當帶孩子外出活動
在孩子的猛漲期,孩子的心理情緒往往也會出現一些變化。因為他們會發現自己的狀態,和猛漲期前有很大不同,所以有些孩子會一時難以接受自己的這些變化。
那麼適當的外出活動,往往也能讓孩子轉移注意力,不至於一直沉浸在難以接受的變化中,可以讓孩子更好的渡過猛漲期。
其實孩子在進入漲猛漲期的時候,家長不用太過緊張,因為猛漲期只是孩子身體發育的一個階段罷了。
但是家長要盡力配合孩子,不能忽視孩子這一階段,才能讓孩子比較順利的度過,這樣也能讓孩子在下個階段更好的迎接自己,認識自己。
聰明的父母都會關注J媽學堂,每日分享孕產育兒小知識。
有愛的父母都會分享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受益。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