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要吃孩子的櫻桃,孩子生氣不給,家長這樣做孩子更懂得分享

2020-12-16 J媽學堂

這是一位讀者問我的問題,她說自己孩子不知道跟誰學的,非常小氣,不僅對陌生人小氣,對家裡人也一樣。「他爸爸上次給他買櫻桃吃,讓留幾個給我,結果死活不願意,又哭又鬧,搞得跟沒吃過櫻桃似的。」

因為這個事情,她把孩子狠狠教訓了一下,結果惹來老人強烈不滿,「不就是幾個櫻桃麼,你跟孩子計較什麼?」在老人看來,孩子他媽的行為,明顯是無理取鬧,畢竟哪有父母會因為跟孩子搶東西吃而教訓孩子的?

這可是親生骨肉,又不是隔壁老王家的孩子。

孩子對父母小氣,性質上到底嚴不嚴重?

其實類似於這樣的事情、大家肯定都見識過,孩子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往往會表現出非常強烈的佔有欲,也就是「小氣」。

他們不想、也不願意跟別人分享這份收穫,也正是因為這樣,「孔融讓梨」的典故才會顯得那麼高大上,畢竟當事人不同,對事件的定性自然也不可能達成一致。

往小了說,這就是孩子年齡小、情商不夠高,本能地保護自己喜歡的東西,好像沒啥大不了的;可要是往大了說,這就是自私,畢竟二者之間的表現形式好像沒太大差異。

眾所周知、孩子自私可不是什麼好習慣,它引發的危害,我隨隨便便都能列舉出一堆:

1、人緣極差,畢竟誰都不願意跟一個自私自利的人相處,只能佔便宜,吃不了一點虧,這哪裡是朋友?很明顯這是債主。

2、容易得罪人,其實這只不過是自私的副作用之一,畢竟很多情況下,獨佔好處意味著侵佔他人權益,你無緣無故拿了別人的東西,還不給出合理解釋,別人不生氣才怪。當這樣的事情發生次數多了之後、就會形成舉世皆敵的尷尬局面。

3、變成「白眼狼」,從過往案例來看,子女越自私,未來不孝順的概率就越大,三歲看八十,儘管有些誇張,但它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家長要是不想自己晚年悽慘,最好早做準備。

4、沒有大出息,古語有云,有舍才有得,不知道分享的孩子,以後也不會得到他人的幫助,當今社會已經不是幾十年前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了,想要獨自一人闖出一番事業,概率幾乎為零,唯有合作才能共贏。

怎麼解決,才能讓孩子變大方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概念,大方是一種個人思維模式,而不是因為外力而產生的固有行為,也就是說,單靠父母強制性行為逼迫孩子變大方,只不過是飲鴆止渴,治標不治本。

正確的處理手法,應該是這樣的:

1、幫助孩子樹立正確三觀

我一直認為,美德不是獨立存在的,比方說一個人三觀正,為人謙遜,有禮貌,那他出現自私、野蠻之類行為的概率就低很多。

因此,父母從小就得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三觀理念,而要想達到這一目標,一定要記住四個字「以身作則」。

要是家長都無法給孩子樹立榜樣,還指望下一代自發性變得更優秀?別做夢了,根本不現實。

2、讓孩子感受到分享的快樂

說法可能比較抽象,辦法其實並不難,在這給大家一個參考做法(只適用於幼童階段):

將動物頭像子貼在礦泉水瓶上,然後讓孩子每天往裡面投幾塊糖或者其它孩子喜歡的零食,告訴孩子,正是因為他的付出,小動物才得以存活下來,讓孩子意識到,分享其實是有意義、有回報的(心理回報)。

當然,條件允許的話,直接讓寶寶餵養真實存在的寵物,效果更好,我的一個朋友家就讓孩子負責每天餵狗,單從結果來看,效果好像相當不錯。

3、多帶孩子參加集體項目

不光是成年人不喜歡吝嗇小人,小孩子也是一樣,她們會自發性地牴觸「小氣鬼」,不跟他一起玩。

而要想得到群體認可的唯一的途徑就是改變自己,孩子為了交友,將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日常習慣,等他們習慣之後,剩下的不用爹媽繼續嘮叨,自然會向大方品性轉變,畢竟在這種情況下,「變慷慨」才是有利方向。

這種方式還能間接幫助孩子完善情商的建立,「放得開」才能混得好,這一點不論在哪一行都適用。當然,家長也得注意,人多=危險多,我們要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再考慮其它事情,否則就是本末倒置,要是出現意外,後悔都來不及。

4、稱讚必不可少

再小氣的人,都有大方的時候,而家長就得抓住這樣的機會,對孩子大加讚賞。正如西方教育學者萊溫特所說:

幼童階段,孩子做事情的行為準則主要分為兩點:一是利己,二是外界反饋(主要是家長的態度變化)。

孩子難得大方一次,家長給予高度評價,這會在他們的腦海裡建立一種邏輯關係,覺得這樣做可以得到父母的稱讚。

小孩子心中可沒有道德準則,他們只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過此時我們也不在乎孩子的做事動機,反正說了他們也聽不懂,只要最後結果正確就ok了。

培養孩子大方時,我們還得注意哪些東西?

思維的塑造關係到寶寶未來一生的發展,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因此,家長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必須慎之又慎。

下面這些點,大家要記得留神:

1、慷慨大方≠爛好人,前者是美德,後者是冤大頭,二者必須分清楚。

2、心地再善良也得注意帶點鋒芒,我們的孩子不會去做壞事,但也不能任由壞人欺負到頭上來。

3、大方也得分場合,公是公,私是私,拿公共的東西給別人做人情,最後只會讓事情的性質變味兒。

總而言之,看完上面這些,相信大家對於孩子大方方面的問題,已經有了基本的概念,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麼?歡迎吐槽交流

相關焦點

  • 善於分享的孩子會有更多的朋友,家長要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分享
    前幾天,大家聚在一起聊天的時候,有一位寶媽說最近發現孩子有點自私,以前孩子吃什麼東西或者有什麼好玩的都會第一時間跟媽媽分享,給媽媽吃一口自己喜歡的零食,或者跟媽媽分享今天在幼兒園裡發生的好玩的事情。雖然分享是一種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一種品質,但是孩子畢竟還小,他不了解分享的真正意義,有時候可能也不會有這樣的意識,很多家長也不完全清楚應該怎么正確地教孩子學會分享,有時候很多家長還會完全不顧孩子的意願,強制性地叫孩子去分享,孩子就會產生牴觸心理。
  •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有一個媽媽在網上問:"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和你的孩子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這樣應該怎麼做?看看各位家長們的評論:1、有的家長會去制止別人的孩子:小朋友這麼做是不對的哦,在一起就要開開心心得玩兒,然後回頭再安慰下自己的孩子。2、 有父母的說:我會告訴孩子,不玩兒就不玩就算了,我們去找別的小朋友玩兒,先在氣勢上贏回去,然後回家再跟孩子詳細分析。
  • 如何培養孩子獨立閱讀能力?家長懂得這樣做,孩子學習英語更專注
    大量的閱讀是提高英語水平的關鍵一步,閱讀能力的強弱也是英語水平高低的體現,我們在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要懂得培養他們獨立閱讀的能力,而在此,家長需要引導孩子做好閱讀。陪伴孩子閱讀,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情,教育君就有親身的體會,孩子在閱讀的時候,有時注意力會不集中,有時對於閱讀還很排斥,而且根據科學調查研究,小孩子們學習的專注力時間是有限的,並不能長時間一直保持專注,因此,作為家長要想方設法來吸引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 孩子自私不懂分享?家長要先了解原因,「對症下藥」教他懂得謙讓
    很多大人希望孩子懂得謙讓,這樣跟他人相處的時候,也能減少很多矛盾。可最近毛毛媽發現,自家孩子特別的「自私」,一丁點謙讓的美德都沒有。毛毛的玩具和零食永遠都不會分享給別的小朋友,但是卻經常去「享受」別人的零食,或者是玩具。這讓媽媽覺得特別生氣,因為孩子如此自私的行為,沒少被別人背後議論。
  • 孩子被人「欺負」了怎麼辦?打回去是下策,家長這樣做孩子更勇敢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要怎樣做才能更好的保護和鍛鍊孩子呢?作為家長,首先要重視孩子的每一次成長,有時候一帆風順對孩子並沒有好處,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後,可能很多時候都會脫離父母的視線,有了自己的小生活,這時候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家長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成長本身就離不開挫折和鍛鍊,不要害怕孩子的生活中出現狀況,怎樣正確的處理和教養孩子,才是父母應該做到的。
  • 孩子被打後,教「打回去」後果更嚴重,聰明的家長才懂得這麼做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導語面對被打,有些家長會讓孩子忍忍就算了,但大部分家長會教孩子要打回去。其實孩子被打後,教孩子打回去,後果會更加嚴重,孩子被打後,聰明的家長會懂得正確應對,這樣不但能消除孩子的心理陰影,而且還會避免孩子再次被欺負。
  • 孩子孝順父母卻不領情,家長是怎麼把孩子養成「白眼狼」的?
    我家經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或者是小點心,或者是水果,倆孩子總會想著關心我或先生。當然,每次我們都會給予孩子鼓勵,因為心理學上認為,被鼓勵的行為,往往會被複製。孩子們常常做這樣讓人感動的小事情,也和事後得到的表揚有很大關係。但有些父母卻不是這樣,做法讓孩子寒心。
  • 孩子哭著要吃,媽媽嫌貴不買!40元一斤的草莓該不該給孩子買?
    孩子大概兩三歲,哭著要吃草莓,讓媽媽買。媽媽一開始還好言哄他,說草莓太貴了,媽媽買不起,還是買別的水果吧。的確,這個季節的草莓,40元一斤,還是不便宜的。孩子不聽,哭得更大聲了,後來乾脆坐在了地上。媽媽生氣了,罵了孩子幾句,強行拽走了他。周圍有幾個人看著,小聲議論著。
  • 3-6歲是孩子性格塑造關鍵期:這樣引導,孩子長大後才更吃得開
    3-6歲是孩子性格性格塑造的關鍵期,要在這個時期,家長能進行良好的引導,讓孩子清楚自己性格中好的部分,改善不太成熟的部分。孩子在未來就會更獨立地自我管理,不容易走極端。這幾步引導和改善孩子性格,很管用!
  • 壹拾壹:家長要懂得培養孩子的自身能力,發揮孩子的潛力
    家庭教育在孩子的人生成長和發展過程中,都佔據相當重要位置,一方面家長要做到言傳身教,另一方面還要給予孩子物質和精神的幫助和支持,讓孩子能夠順利地走向社會,迎接美好的未來。二是幫助孩子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幫助孩子認識到他們自身的能力,讓他們能夠認識到並選擇成為終身學習者。三是讓孩子懂得要擁有積極的學習態度,態度決定一切。孩子態度積極了,學習就會感到相對容易,讓孩子堅信能學習得很好,孩子一定會學習的很好。
  • 孩子偷錢,媽媽竟這樣做,比打罵更有效的教育!
    很多孩子都曾偷偷地拿過家裡的錢,即使是最聽話的孩子也可能做過這樣的事情。孩子這種行為的背後,體現著「所有權」概念的缺乏。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偷錢之後該怎麼處理,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一點啟發。
  • 孩子愛撒謊怎麼辦?聰明媽媽這樣做,比任何批評打罵都管用!
    孩子愛撒謊怎麼辦?聰明媽媽這樣做,比任何批評打罵都管用!昨晚,有位媽媽在群裡訴說了自己這兩天的煩惱。6月2號,全市幼兒園都開了學,家裡的二寶也送進了幼兒園。改變之前的方法總比什麼都不做強,希望我的孩子會越來越好。希望自己越來越好。
  • 讓孩子最傷心的7件事,想要孩子健康成見,家長千萬不要做!
    >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兇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 孩子總愛哭鬧、發脾氣,比起說教,家長更要懂得讓孩子「共情」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多數家長會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不應該哭鬧,不能亂發脾氣,但是這種說教式的教育,對孩子卻是微乎其微,根本沒有多大的效果。
  • 孩子成績越來越差?家長對孩子做的這四件事讓孩子狀態更糟糕
    媽媽說這種場景已經很多次了,她每次試圖和孩子溝通,孩子每次也麻木而冷漠地回應,他根本不想聽媽媽說話。後來媽媽實在受不了,跟我說:我真不知該怎麼辦了,我一想到他冷漠的表情,不回應的態度,就急的渾身發抖。馬上要高考了,他怎麼變成這樣?為了進一步了解真相,我問了媽媽幾個問題?
  • 減負是讓孩子在短的時間內學更多的知識,家長要懂得如何培養孩子
    首先家長一定要懂得堅守底線,每個家長心目中都會有一道標尺,這是衡量孩子成長的尺子,當孩子沒有達到標準的時候,家長就需要出手引導孩子。其實無論減負與否,家長都應該堅守自己的底線,不能因為減負而讓自己對孩子的期望降低,也不能因為加負讓自己對孩子的期望變高。對於孩子平時需要完成的依舊要求想辦法完成。
  • 疫情當前,孩子被「禁足」在家,孩子的「心理防護」家長要重視
    家長不要總是沉迷手機、熬夜,要保持規律的作息,給孩子作榜樣。按時休息、均衡飲食、增強免疫力,不生病才不會給社會添亂。平常,我們都覺得工作太忙,少了時間陪伴孩子。現在,陪伴孩子的機會終於來了,我們要好好珍惜。
  • 孩子的這五種「怪癖」,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要懂得正向引導
    一般這種類型的孩子,動手能力、實踐能力都比其他人強,而且思維也很活躍哦,他們對新鮮事物的接受能力也很強。5、喜歡惡作劇當你的孩子喜歡調皮搗蛋,跟你作對似的惡作劇,家長朋友先不要生氣,不要對孩子過分苛責,這說明您可能擁有一個高智商寶寶。據調查顯示,喜歡搞惡作劇的孩子更富有創造力和想像力,以後成才的可能性會更大。
  • 孩子懼怕看牙,家長這樣做孩子不哭不鬧
    口腔健康,要從小做起。可是,一聽到看牙,很多孩子都非常抗拒,尤其是有蛀牙的,聽到要拔牙,就又哭又鬧。但也有些孩子對看牙非常配合,一點也不害怕。孩子的表現與家長平時的教育方式是分不開的。家長怎樣做才能讓孩子不懼怕看牙?
  • 孩子不願做家務?不用打罵,家長這樣做,讓孩子自願成為小幫手
    而對於獨立能力,現在大多數的父母也逐漸開始重視,懂得讓孩子幫忙做家務,是提高獨立能力的重要手段。但要讓他們養成獨立做家務的習慣並不容易,有些孩子一開始可能對做家務感興趣,但過了一段時間,就會放棄,覺得這件事太過疲憊。父母對此也感到無能為力,孩子堅持不做,也就不能強迫他們做。小寶是一個非常勤奮的孩子,會自己打掃房間,整理玩具等,但最近他卻越來越厭倦做家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