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學家養出三個抑鬱症孩子,沒有愛的知識都是空洞

2020-12-16 走出抑鬱的小叮鐺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文/老K

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父母對育兒更加重視,他們不斷尋找一種「萬金油」的方法來幫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

可是如果這世上真的有一種方法能培養成你所希望的樣子,你是否願意一試?

1924年,有一位美國心理學大師在自己的著作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我能把他們訓練成任何我想要的樣子!」

他的理念就是將一張白紙的嬰兒按照各種角色的教育方式培養,忽略孩子自己的自主性,後來這些理論被整理出來,就形成了著名的心理學流派——行為主義。

1928年,約翰·華生在他出版的《嬰兒和兒童的心理學關懷》一書中提出方法論:以行為主義理論指導,可以對孩子進行機械性訓練,用各種方法避免孩子依賴自己,適當減少對孩子的感情關注,這樣可以讓孩子更加獨立,而且還可以讓父母更省心。

華生

01拿自己孩子實驗,結果紛紛患上抑鬱症

而這個理論的創始人華生為了讓大家看到效果,甚至拿自己的孩子實驗。

但很可惜,三個孩子紛紛換上了抑鬱症。

最嚴重的是其大兒子雷納,因童年情感關注過少,成人後情緒極其不穩定,而且屢次嘗試自殺。

後來因質疑父親的理論,轉而投向精神分析流派,可惜問題太嚴重最終30歲自殺身亡。

二女兒也在成人後抑鬱,而且形成了酗酒成癮,也屢次自殺未果,後來自己生下的孩子也患有嚴重抑鬱。

華生最小的兒子可能因為自己前面糟糕孩子的教育,自己有所收斂,可是一樣沒能避免命運的捉弄。

小兒子一生碌碌無為,甚至四處流浪,連自己的生計都需要靠華生照顧維持。

當人們紛紛質疑為何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家為何養出如此多精神障礙的孩子時,人們翻看大兒子雷納的日記中找到答案:

「我發現我成長的過程是冰冷的、機械的,缺少正常人生活中的色彩,這或許是我人生痛苦的源頭。我的父親在教育中,剝奪了我和弟弟妹妹的所有感情基礎,或許他自己也沒意識到。」

02與家暴相比,情感忽視更加可怕

臨床心理學家喬尼斯·韋伯曾提出一個概念——童年期情感忽視(CEN),指的是一種由於父母沒能給予孩子足夠的情感回應所造成的創傷。

他認為,孩子在幼年時必須得到父母的情感回應,如果長期沒有獲得,這無異於一種精神虐待。

當今各種心理學實驗已然證明,和家庭暴力相比,情感忽視的表現雖然隱秘,卻傷得最深。

在華生提出自己理論的時候,當時就有一位心理學家對其產生質疑。

這個人就是著名恆河猴實驗的主人公——哈洛。

當時哈洛為了質疑華生的理論,專門找來和人類基因相似的恆河猴作為實驗對象。

他的實驗中親來一位小猴子實驗對象,然後自己人為的製造了兩個假猴子媽媽。

一個假猴是用鐵絲做的,胸前安裝了一個奶瓶,可以24小時提供奶水。

另一個假猴是用絨布做的,摸起來比較舒適和柔軟。

如果按照華生「有奶就是娘」的理論,那肯定就是哪個有奶,小猴子就會選擇哪個成為自己的媽媽,並且依附在其旁邊。

可實驗結果大跌眼鏡,幾乎所有實驗的小猴子都會選擇依附在那個「絨布沒有奶水的假猴子」。

有些極端的猴子,寧願挨餓也不願靠近「鐵絲猴媽媽」。

當拿走絨布猴媽媽時,這些小猴子都表現出打滾、尖叫等精神病症狀。

根據這個實驗,哈洛提出了一個著名論斷——愛源於接觸,而非食物。

03缺愛怎麼辦?心理治療幫助你!

曾經有科學家說過,人強烈的情緒只有20 %- 30%是現實引發的,70 % -80%是來自「舊傷」。這些發生的事件,不過是你情緒的導火索而已。

2009年,《柳葉刀》做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抑鬱症患者已達9000萬。

2016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一個數據:中國每13人中就有1個精神障礙患者,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已經排在了世界第一。

抑鬱症的成因相當複雜,除了生理性的腦神經遞質紊亂外,但臨床發現童年的缺愛和創傷也是抑鬱症的很重要成因之一。

很多人會說,那些創傷都是發生在過去,我又沒有時光機,怎麼能改變呢?

有研究者還是拿小猴子做實驗,為了探究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實驗者找來一些新生小猴子,然後還是製作出道具猴媽媽,這些道具猴會提供他們水和食物,但有些道具猴媽媽可以彈出東西傷害到小猴子。

就這樣,每當小猴子想和道具猴媽媽親密時就會被東西彈開,時間久了這些小猴子都不同程度患上了精神問題。

這和人類是一樣的,靈長動物早年缺乏情感關愛的確會產生各種精神問題。

這聽起來令人絕望。因為我們生來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家庭、成長環境,倘若童年決定一個人的人格,我們真的無能為力了嗎?

還是這個實驗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希望,當把這些精神有問題的猴子放回族群中,一些有愛心理健康的猴子就會湊過來,一開始它們相處還是很困難,但健康的猴子會帶動精神有問題的猴子。

時間久了,這些精神不健康的猴子慢慢也回歸了正常。

研究者把這群小猴子叫做「猴子治療師」。

當今神經科學也發現了,腦部的發育的過程中,不斷重塑新的經驗,能夠使神經系統產生新的迴路。也就是說,如果一件事情曾經讓人感到不快,而若新的經驗——比如做這件事情還蠻快樂的感受——重複出現,新的經驗感受能夠替代舊有經驗,你便改變了杏仁核對感受記憶的儲存,「舊傷」治癒。

所以如果你有精神問題,而這個問題又是早年的創傷,你周邊沒有合適的「猴子治療師」時,也可以尋找心理諮詢的幫助,他們會把新的客體經驗帶給你,從而讓你走出過去的陰霾。

我這裡也想借用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的話給各位父母一句忠告:

弗洛伊德在《性學三論》中講過一個故事:

一個三歲的男孩,在一間黑屋子裡大叫:「阿姨,和我說話!」「我害怕,這裡太黑了。」阿姨說:「那樣做有什麼用?你又看不到我。」男孩回答:「沒關係,有人說話就帶來了光。」

回應,就是光。

沒有回應,家也是絕境。

希望很多家庭不要只注重孩子的外在需求,同時也要關心他們的內在情感需求。#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家:錯誤的教育方式,可能是青少年抑鬱症的罪魁禍首
    心理學家:錯誤的教育方式,可能是青少年抑鬱症的罪魁禍首在諮詢的過程中,我發現,患抑鬱症的青少年越來越多,有些孩子剛上初中或者剛上高中,就因為抑鬱症的原因,休學在家。孩子得了抑鬱症,父母當然是最著急的,四處求醫問藥,尋找方法為孩子治療。但是,孩子本人呢?
  • 孩子智商越高,越容易有這三個問題,心理學家:家長早明白早引導
    很顯然,這些高智商的天才都有他們走不出的結!常言說得好聰明反被聰明誤,聰明的人真的往往會劍走偏鋒、執著狂傲。甚至有人提出天才都是有某種嚴重缺陷的,例如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牛頓和康德、患有抑鬱症的普希金和歌德……也許這些觀點存在某些偏見,但不得不承認世間萬物的局限性、二面性,換句話說就是顧此失彼、物極必反。
  • 事實證明:抑鬱症是什麼原因導致呢?心理學家:這三點很關鍵
    在《中國抑鬱症流行病學和年疾病負擔》的報告中,在中國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已超過3%,抑鬱症患者中接近一半47%會致殘,抑鬱症會使人損失超過6個健康壽命年。那麼究竟為何一個人好好的就會患上抑鬱症呢?很多人表示,肯定是壓力大和太窮導致。但事實情況是,好多抑鬱症不僅不缺錢,反而非常富有。
  • 研究發現:抑鬱症是什麼原因導致呢?心理學家:這三點很關鍵
    在《中國抑鬱症流行病學和年疾病負擔》的報告中,在中國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已超過3%,抑鬱症患者中接近一半47%會致殘,抑鬱症會使人損失超過6個健康壽命年。那麼究竟為何一個人好好的就會患上抑鬱症呢?很多人表示,肯定是壓力大和太窮導致。但事實情況是,好多抑鬱症不僅不缺錢,反而非常富有。
  • 抑鬱症是什麼原因導致呢?心理學家:這三點很關鍵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竑塹捫笍茲瀔笗騷擊驅旜漲梇祾衼牭傷邳鸖茁嵷屓杙瘁貪嵿筍幕九簐啢婢會欺悁咎駵蟟秒龔吞灴鄬膛稇贚諑炸槅肁在《中國抑鬱症流行病學和年疾病負擔》的報告中,在中國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已超過3%,抑鬱症患者中接近一半47%會致殘,抑鬱症會使人損失超過6個健康壽命年。
  • 與你的孩子談論抑鬱症的10個小技巧
    然而,你的孩子還沒有意識到你有抑鬱症。他們所看到的只是一位行為不同的父母,比平時更愛對他們發脾氣,而且不再想和他們玩了。 對於孩子們來說,抑鬱有時是很難理解的。和你的孩子討論這個問題可能是件棘手的事情。但是,以一種深思熟慮、敏感、適合年齡的方式把你的病情公開--可以讓你的孩子在下一次出現時更容易應付。
  • 抑鬱症與季節還有關係?聽聽心理學家的解析,遠離季節性心理障礙
    同時,也引用日本著名心理學家Sakamoto的兩個觀點,來佐證「光照時長」的論據是充分的、可靠的:1、南北緯度越向低緯度地區,季節性情感障礙的發病率就越高;2、通過補充人工光照的方法,可以使相當一部分SAD患者的症狀得到緩解
  • 抑鬱症低齡化,愛孩子的你千萬別以為那只是「矯情」 |一周精讀
    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 作者 | 徐菁菁 一個孩子為什麼會得抑鬱症?這是個難以簡單回答的複雜問題。大多數精神障礙的確切原因尚不清楚。研究表明,遺傳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創傷以及環境壓力等,可能都與之相關。
  • 心理學家:看上去樂觀的人,竟然更容易患上抑鬱症
    上世紀20年代,心理學家路易斯·特爾曼發現,那些被父母和老師認為幽默感比較強的孩子,成年後容易早逝。一份關於芬蘭警察的縱向報告發現,那些讓他人感到有趣的人很容易過度肥胖,或者物質成癮。其實從抑鬱症患者數據來看,有很大一部分患上抑鬱症的人並非都是萎靡不振,甚至有些人還是周圍人的「開心果」,不過看似樂觀幽默的外表,這些都只是ta們的防禦面具而已,就像小丑需要戴著面具來面對他人,這種現象在最近的一些心理學學術討論中,被稱為「微笑抑鬱」(smiling depression)。
  • 容易得抑鬱症的人,都有這4個特點丨隱性抑鬱篩查
    而抑鬱症患者採取科學有效治療更是少之又少,根據調查甚至只有10%的人選擇去專業機構就診。很多人往往要到晚期才會出現很明顯的異常,繼而被察覺和重視。那麼潛在有抑鬱症的人都有哪些性格特點呢?他們會因為自己的長相、性格、甚至自己本身的一切都不滿意,久而久之陷入深深絕望中,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把這種心理狀態稱之為習得性無助(learned helpessness)。而陷入習得性無助的人就會長時間抑鬱,抑鬱情緒的持續時間是判斷抑鬱症的重要標準之一。
  • 有抑鬱症的人,一般都是善良的人。治好了,他們就是人才
    怎麼判斷自己是否有抑鬱症?抑鬱症有三個核心症狀,第一種症狀為心境低落。第二種是興趣降低,第三種是精力減退。而八個附加症狀為專注的能力降低,自信降低,會有自罪觀念和無價值感。有抑鬱症的人,治好了,一般都是人才。
  • 心理學家:抑鬱症沒那麼可怕,遵循這3種方式你就能走出抑鬱症
    心理學家:抑鬱症沒那麼可怕,遵循這3種方式你就能走出抑鬱症很多人認為抑鬱症的人就是「思想病」、「想不開」、「鑽牛角尖」、「心眼小」造成的。這完全是人們對抑鬱症的一種錯誤的認識。就像《戰勝抑鬱》書中講到,抑鬱症的人對於「快樂」是很遲鈍的,天空是灰濛濛的,周遭的空氣是凝滯的,風景變得沒有感覺,身邊的人們來去匆匆,仿佛都和自己沒有關係,你存活在這個世上,可是,感覺這個世界已經把你遺忘了,你對一切事物感到厭倦。所以,你很沉重,心很累。
  • 體壇亦是抑鬱症高發區,這些著名運動員都曾備受折磨
    體壇亦是抑鬱症高發區,這些著名運動員都曾備受折磨7月2日,國家圍棋集訓隊隊員、職業棋手範蘊若八段去世,年僅24歲。中國圍棋協會發布訃告:「國家圍棋集訓隊隊員、職業棋手範蘊若八段2020年7月2日在上海因病不幸去世。
  • 美國心理學家:養一個有幸福感的孩子,童年的這5種體驗缺一不可
    愛德華·哈洛韋爾是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全球最權威的兒童學習障礙研究專家,他著有《童年,人生幸福之源:培養樂觀的方法》。他將這個理念總結成一個「方程式」: 幸福而成功的童年=聯結+玩耍+練習+精通+認同。
  • 不瞞您說:抑鬱症是什麼原因導致呢?心理學家:這三點很關鍵
    捲鎳狍孉搮娬鞥襊椺驍団氨蘚蛹哊藔氹覵賈乁肟確簶糶蹄乢燯蛸檁飻嘁綵瓇赦邘籽嬧嗧靽崡瓎鏗燏竓皶癢髡晞膹譪在《中國抑鬱症流行病學和年疾病負擔》的報告中,在中國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已超過3%,抑鬱症患者中接近一半47%會致殘,抑鬱症會使人損失超過6個健康壽命年。
  • 心理學家告訴你:養育好男孩,遵守這三個基本原則
    父母養育孩子,無論男孩女孩都不容易,尤其對於養男孩的父母來說,在早期培養過程中,要給予更多的耐心和科學的教育方式,孩子才能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的男子漢。可有的父母在教育男孩的過程中,走入了這三個誤區:1、父母對男孩子嬌生慣養。
  • 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是養出懂得感恩的孩子
    為了孩子學習好,在家她什麼活都捨不得讓孩子做,孩子十幾歲了,連自己的衣服都沒洗過。孩子甚至自己都沒梳過頭,飯都是做好放到桌上才來吃,刷碗、掃地更是沒做過。表姐一次生病不舒服,孩子不但沒有關心她,還抱怨媽媽不給她做飯。表姐痛心地說:「孩子都是我慣出來的。」習慣了索取的孩子,不知道心疼父母的付出,更不知道感恩。
  • 心理學家坦言:決定孩子智商的不是基因,而是這幾點
    法國著名心理學家比奈·阿爾弗雷德編制了世界上第一份智力測量表,並且他根據這份測量表把平均智商定為了100,而經過測量得出,當時法國人的智商大約在85到115之間。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劉易斯·推孟在19世紀20年代進行了一場實驗,實驗內容是隨機選擇了1500名同齡,並且智商平均為130左右的孩子們進行長期跟蹤調查。
  • 心理學家:有這三種「壞習慣」的寶媽往往能養出優秀娃,不服不行
    「怎麼才能教育出懂事優秀的好孩子」也成為困擾無數父母的一大難題。在無數的父母中,中國的父母無疑是最用心和最勤勞的那一批。為了能教育好孩子,父母可以說是給孩子做足了榜樣,可結果卻是,能夠養出優秀孩子的父母卻寥寥無幾。
  • 會主動學習的孩子,父母都善用「鳥籠效應」,別再強迫孩子學習了
    「陪孩子寫作業,內心是崩潰的。」這是不少父母內心的真實反應。而其中根本的原因,還是孩子不會主動去學習。很多孩子從幼兒園就讓父母們著急,看書做作業,每次都被逼著學習。 雖然嘗試過「快樂的教育」,但是孩子沒有任何變化,不知道怎麼讓孩子自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