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汕頭2月8日電 題:潮汕籍僑胞在廣東汕頭的「別樣」春節回鄉模式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目前廣東汕頭人的生活形態。原本回鄉探親、看故鄉美景、逛家鄉廟會、看望闊別已久的親朋好友的僑胞們,變成「新」的春節回鄉模式。網絡問候、雲聚會、閱讀、寫字、做傳統糕點,居家共享與親人的團聚時光,生活中更多了一份遙遠的美好祝願。
「元宵節了,今年的春節假期特別長,一轉眼就到元宵了。」正給小孫女做「蘿蔔花燈」的澳大利亞鄉親陳炳欽8日對記者說,「元宵這天潮汕小孩有營(潮汕話,意為巡遊)花燈的習俗,為配合疫情防控,今年小孫女們就不去走街串巷,在家裡學學我這手工製作花燈也是別有一番趣味。」
陳炳欽先生今年72歲,一家移民澳大利亞已有30來年。思鄉情切,今年他與妻子孩子一起回鄉過春節。他告訴記者,這是30多年來回鄉度過的最特別的一個春節假期,為了配合疫情防控,沒有探親訪友,沒有組織聚餐聚會,一時間好像時間靜止,空閒起來。
「他在澳大利亞老念叨家鄉的紅桃粿(一種潮汕過節必備傳統小吃),現在正好有時間學做。「陳炳欽的太太正和嬸母視頻連線,學做這款家鄉特色小吃。「太多年沒有做很多細節都忘記了」。
往年春節,陳炳欽老家的老人組與老年人協會是老人們喜歡聚集的地方。他表示非常支持村裡取消春節到元宵期間的群眾聚集性活動。開始他的叔公不理解,不戴口罩還愛出門逛,陳伯打了多趟視頻電話勸說,最終叔公帶領村裡老人「宅」起來,取消原本預定好130多人的聚餐,積極配合防疫。
如今除了上市場買菜,陳炳欽一家很少出門,節前還去鄰居家串門,現在也改為遙望著招手祝福。
看到汕頭基層測體溫的無人機正式「上崗」,成為基層防疫新成員,陳炳欽很欣慰,家鄉能用上先進的防疫設備將更好引導民眾配合疫情防控。
目前小女兒就讀研究生的澳大利亞學校延期開學,孩子們通過在澳華僑華人購買醫護物資,組織愛心捐贈。汕頭是中國著名僑鄉,目前在海外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有1000多萬人。每逢節假日更形成僑胞返鄉客流高峰。目前一批批潮汕籍僑胞捐贈醫護物資運抵潮汕。僑胞們用鄉情和付出,構築起一道戰「疫」防線。
這個春節,這個元宵不出門、不添亂、雲聚會,成為回鄉的潮汕僑胞與鄉親共同抗「疫」的一種默契。「我相信大家齊心協力,一定可以儘快戰勝疫情。」陳炳欽說,立春過了,待到春暖花開時,帶第一次到汕頭過春節的女婿一起去看望親戚朋友,去看看海內外潮汕人的精神家園——汕頭小公園開埠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