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之星】靠勤勞脫貧 扛致富帶頭旗

2020-12-16 澎湃新聞

【脫貧之星】靠勤勞脫貧 扛致富帶頭旗

2020-12-15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家住六家子鎮泡子埃村的王德君一家,家裡五口人只能靠微薄的種植收入維持生活,家庭十分困難,2016年,按照貧困戶識別程序,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王德君一家刻苦、勤勞,但苦於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致富辦法,在鎮黨委、政府及村「兩委」的幫助下申請了小額金融扶貧貸款發展黃牛養殖業,一家人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日子過好,摘掉貧困帽。

自從王德君認準了養牛這條路,就開始埋頭苦幹,他早出晚歸,白天餵牛,晚上努力學習科學的養殖知識,增強致富本領,每逢村裡有科技下鄉、養殖講座,王德君必到場諮詢養殖經驗,較全面的掌握了黃牛養殖技能,慢慢的,王德君成了養牛能手,從最開始的3頭牛,已經發展成現在的20餘頭牛了。

黃牛養殖讓王德君家生活現狀有了明顯改善,但王德君並沒有滿足現狀,而是積極尋求新的增收致富道路。這不,王德君的兒子王志明發現,本村及周邊的幾個村的村民農忙時所用的生產物品運輸車輛大多為外地車輛,本地運營運輸車輛較少,王志明認為這是一條增收之路,他說幹就幹,購置了一輛農柴車,做起了運輸的生意,每當春種秋收之際,找王志明運輸農作物的還真不少,王德君一家的收入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王德君一家的勤勞致富之路,在村裡豎起了一面致富帶頭旗。每當提起他家,周圍的鄰居都會豎起大拇指,是當地村民學習的榜樣。

來源:六家子宣傳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脫貧之星】靠勤勞脫貧 扛致富帶頭旗》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黃學富:昔日貧困戶樹起致富帶頭旗
    近年來在英山縣圖書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他不等不靠、利用各項扶貧政策大力發展養殖業,2018年實現了脫貧摘帽,在群眾中樹起了一面致富帶頭旗,成為當地群眾學習的榜樣。「在困難面前,我決不能低頭,別看我年紀大,幹起活來還跟小夥子一樣!」黃學富常常這樣和扶貧工作隊的陳雲峰聊天,只要勤勞苦幹,生活一定會好起來,一定能夠摘掉貧困的帽子。
  • ...致富的渠道——全國人大機關助力內蒙古「兩旗」脫貧的幫扶之道
    光明日報記者 李丹陽  在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中,內蒙古自治區的察右前旗和太僕寺旗正發生巨變。  位於烏蘭察布市中南部的察右前旗和錫林郭勒盟南部的太僕寺旗(以下簡稱「兩旗」),1994年被列為國家級貧困旗縣。近年來,「兩旗」脫貧成效顯著。
  • 打通穩定致富的渠道——全國人大機關助力內蒙古「兩旗」脫貧的...
    近年來,「兩旗」脫貧成效顯著。2015年,察右前旗和太僕寺旗的貧困發生率分別為11.82%和5.23%,2020年3月4日,「兩旗」正式脫貧摘帽,2.99萬名貧困人口全部實現脫貧。在「兩旗」脫貧攻堅的進程中,全國人大機關的定點幫扶發揮了重要作用。
  • 她是靠什麼來帶頭致富?靠種菜
    在脫貧攻堅的路上 湧現出了許多致富帶頭人 有人帶頭種桑養蠶 有人帶頭養豬養牛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致富帶頭人 是靠種菜帶頭致富的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洮陽鎮:巧手編織脫貧夢 勤勞生出致富花...
    要是擱以前,李桃花可不敢說這樣的「大話」,李桃花家裡有兩個孩子,一個上高中,一個念小學,自己要照顧兩個孩子的生活,家裡全靠丈夫一個人外出務工來維持生活,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花錢得量入為出,能省一點是一點。
  •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致富 爭當脫貧先鋒丨黎平縣水口鎮河口村村民...
    多年以來,通過黨委政府的各項幫扶措施,我家於2018年順利實現脫貧退出,撕下了貧困的標籤。近幾年,我們夫妻兩人憑著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在種地之餘又通過編制農村手工製品、釀製米酒等來增加家庭收入。我和妻子從小因家境貧寒,從未進入過學堂讀書,但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格外重視,從小就教育孩子要刻苦學習、艱苦奮鬥,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 自助者天助之 九江彭澤「脫貧之星」唐忠於談致富經
    編者按:2020年是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脫貧攻堅工作已經進入決戰倒計時。近年來,江西全省上下堅持把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全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感恩奮進、盡銳出戰,實現2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3058個貧困村全部退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決定性成效。脫貧攻堅的路上,贛鄱大地湧現出一批批先進個人,他們滿懷激情,用智慧和勇氣,帶領大家走上致富之路。
  • 【脫貧之星】吳金華:不等不靠摘窮帽 脫貧致富奔小康
    家住六家子鎮二道窪村的吳金華,在黨和政府的引導下,憑藉自己的雙手用勤勞和汗水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們來到吳金華家時,他正忙著給牛添加草料,這是他一天裡最開心的事,牛棚裡的10頭牛,讓他挺直了腰杆兒,成功地甩掉了貧困的帽子,還是他在致富路上最大的依仗。
  • 陳義:脫貧先立志 致富靠自己
    今年51歲的陳義打小就有殘疾,走路不利索,妻子有智力障礙,彼時一兒一女正是用錢的時候,一家四口人靠著幾畝地生活了半輩子,日子過得捉襟見肘。這個蒙古族漢子身殘志不殘,為了改變生活困境,前些年他外出打工,但囿於身體原因無功而返。2016年,陳義一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我家就一個土房,一個桌子四個腿,別的什麼都沒有。」
  • 方城縣袁店回族鄉發放「紅黑旗」再增脫貧志
    河南經濟報記者 張治中 見習記者 周美嬌 通訊員 劉霞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為打贏這場攻堅戰,方城縣袁店回族鄉各行政村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安全有序開展志智雙扶「三個一」活動,進一步提振貧困戶們的脫貧信心和精神面貌。
  • 脫貧拒絕「等靠要」 養殖走上致富路
    一家四口有三個殘疾人脫貧拒絕「等靠要」 養殖走上致富路楊英義和妻子在養雞場勞作。「以前,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讓全家人吃飽穿暖,至於致富奔小康從來不敢奢望!」站在雞群中,楊英義一邊給雞餵食著剛剛從菜地裡拔來的蘿蔔,一邊笑著說。以前,為了養活一家人,楊英義選擇外出打工。但因僅有小學文化,又身無一技之長,在外打工的收入很低,根本無法養家餬口,一家人也一直被貧窮壓得透不過氣來。
  • 【脫貧門道】脫貧、致富、奔康!香巴拉鎮唱響脫貧奔康的鏗鏘之歌!
    【脫貧門道】脫貧、致富、奔康!香巴拉鎮唱響脫貧奔康的鏗鏘之歌!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香巴拉鎮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等要求,狠抓責任、政策、工作「三落實」,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責任導向,通過政府引導、項目整合、社會參與等措施,採取「集體組織+農戶+基地」「支部+企業+基地+貧困戶」「企業+基地+農戶」等多種形式,下足繡花功夫攻 堅中之堅,匯聚各方力量解 困中之困,全力以赴推進脫貧攻堅各項工作。
  • 四子王旗讓群眾踏踏實實脫貧 實實在在致富
    ——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讓群眾踏踏實實脫貧 實實在在致富初夏的四子王旗暖風習習,一片祥和景象。四子王旗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以來,旗委副書記、自治區派駐四子王旗脫貧攻堅工作總隊總隊長王君、副總隊長陳晶海親自帶隊,走遍了全旗13個蘇木鄉鎮121個行政村和大部分自然村,入戶走訪450餘戶,行程6.3萬多公裡,親自安排、狠抓落實,為脫貧攻堅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 脫貧不忘黨恩 致富要靠勤勞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懷和幫扶部門的幫助下,劉澤均靠著勤勞的雙手,積極進取,2017年底順利脫貧。「今年種植優質稻14.7畝,養肉雞50羽,加上瓜果蔬菜2.3畝,年收入可增加約35000元。妻子被選聘為村臨時性公益性崗位,每月有1000元收入。」劉澤均高興地說。劉澤均家中還有兩個小孩讀書,大兒子在梧州七中讀高二;二兒子在新夏中學讀初三,未來可期。
  • 嘎瑪塔青轉變觀念勤勞致富小記:真脫貧必須「真自強」
    「看來啊,這『真脫貧』必須要『真自強』!」11月19日,嘎瑪塔青數著靠清理建築垃圾剛掙來的600塊錢,笑著分享自己的脫貧心得。「他現在可是出了名的吃苦耐勞、認真負責,現在學校有什麼零活,找他準沒錯!」格桑旺堆專門帶著嘎瑪塔青「開開眼」,去鄉裡的致富能手家看看「新生活」,去脫貧光榮戶家聽聽「致富經」,去村委會宣傳欄數數「好政策」。這一次,嘎瑪塔青終於被徹底打動。「以前總感覺大家生活都差不多,但那次看到很多以前生活不如我的人都過上了好日子。黨的好政策多的數不過來,大家幹勁都非常足。當時我就想:我有手有腳的,憑什麼比別人差?」嘎瑪塔青回憶說。
  • 「我的脫貧故事」勇當致富帶頭人丨獨山縣影山鎮紫林山村村民韋世忠
    韋世忠換上裝備,準備進山巡查從此,在扶貧政策扶持和幹部們的傾力幫助下,我家進入了脫貧的快車道,先後獲得生豬養殖、茶葉加工、綠殼蛋雞、創業車間等扶貧項目入股分紅,還分到了3箱蜜蜂自養。2017年我被聘為生態護林員,同年進行易地扶貧搬遷,全家從大山深處搬到縣城了的安置區,成為了「城裡人」。
  • 【我脫貧我光榮】勤勞為脫貧,良策來保底—蒙村鎮堯村貧困戶林雄...
    【我脫貧我光榮】勤勞為脫貧,良策來保底—蒙村鎮堯村貧困戶林雄脫貧致富事跡 2020-12-17 2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兵帶頭致富,遼寧省清原縣百餘貧困戶脫貧
    7月7日,遼寧省清原縣人武部政委侯慶明接到了該縣敖家堡鎮于家堡村貧困戶劉桂英的電話,劉桂英激動地告訴他,自從跟民兵連長胡景髮結成幫扶對子,日子一天一個樣,脫貧摘帽指日可待。胡景發是于家堡村的民兵連長,同時也是縣人武部培養的致富帶頭人。
  • 學習先進 決勝脫貧攻堅 省級脫貧光榮戶文開祥:勤勞致富的
    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三家鎮紅草村省級脫貧戶文開祥,以拼搏的鬥志、勤勞的雙手,積極發展生產,多渠道增加收入,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脫貧明星」。記者:大哥你在做什麼呀?三家鎮紅草村省級脫貧戶 文開祥:明年留果後年才能收成。我就是要以短養長,能種花生就種花生,能種辣椒就種辣椒。眼下正是辣椒收摘上市的時節,他們夫妻二人每天都在自家基地裡摘辣椒,每天都能收摘100斤左右的辣椒。
  • 講扶貧故事 | 潘國太:自主創業的脫貧之星
    講扶貧故事 | 潘國太:自主創業的脫貧之星 2021-01-15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