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脫貧我光榮】勤勞為脫貧,良策來保底—蒙村鎮堯村貧困戶林雄...

2020-12-22 澎湃新聞

【我脫貧我光榮】勤勞為脫貧,良策來保底—蒙村鎮堯村貧困戶林雄脫貧致富事跡

2020-12-17 2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十三五」以來,國家投入大量資金扶貧助困,精準扶貧開展後,開發式、造血式、輸血式扶貧讓不少貧困戶迅速走出貧困的泥潭,過上了小康生活。「瘦虎雄心在,人窮志不短」,林雄就是其中一員,靠著這一股韌勁和志氣,通過勤勞雙手創業,實現脫貧致富,成為村裡的致富典型。

林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堯村村委老堯村人,小學文化,家庭四口人,兩個小孩,一個殘疾,一個小孩在讀小學二年級。以前說起林雄家,老堯村大人小孩都是知道他家是非常貧困的,一家老小住在一棟70年代其父親起的80平方米的磚瓦房,由於年久失修,經常外面下大雨裡面下小雨。

林雄戶舊房

沉重生活負擔壓得林雄喘不過氣來,根本沒有能力起得新房子。2017年上旬,堯村村委幹部、駐村工作隊員和幫扶人主動上門,為林雄戶爭取來了2.8萬元危房改造指標,加上林雄東拼西湊的2萬元終於蓋起了一座100平米平方。

林雄戶危改後的平房

房子的事情解決了,極大的激發起了林雄戰勝貧困、努力致富的鬥志。說幹就幹,在村委幹部、駐村隊員和幫扶人的幫助下,林雄找到附近村(老堯村、中間村、橫嶺村)村民,以每畝70元的租金租到了30畝地,再加上家裡和村民撂荒的57畝,總計87畝全部種上了高產高糖甘蔗品種。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他的辛勤努力下,2018年、2019年林雄戶進廠糖料蔗共計540噸,產值收入28萬元,產業獎補收入1.4萬元,妥妥的脫了貧。

2019年初,有了錢的林雄又在自己的平房上加建了一層半的樓房,全部裝修好,房間裝上了空調。添置了洗衣機,電冰箱,還購買了一部漂亮的小轎車,日子好不快活。

林雄家現在的樓房和小轎車

每一次駐村工作隊員進他家時,林雄都要拉著駐村隊員好好聊上一會,毫不掩飾的誇讚著國家扶貧政策太好了!並表示要以自己脫貧致富的經驗和技術帶動和幫助困難群眾大力發展生產,使他們也走上致富的道路,以報答黨和國家給予的恩惠!

供稿:堯村駐村隊員 覃敏

原標題:《【我脫貧我光榮】勤勞為脫貧,良策來保底—蒙村鎮堯村貧困戶林雄脫貧致富事跡》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西峽縣寨根鄉:我脫貧我光榮
    央廣網南陽12月4日消息(記者 彭華 通訊員 孫雪剛)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寨根鄉堅持扶貧先扶志,注重在貧困群眾中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積極培育「脫貧光榮戶」,通過示範帶動,典型引領,把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的志氣扶起來,幫助貧困群眾樹立戰勝困難和擺脫貧困的信心,切實改變過去「等靠要」的陳舊觀念,
  • 「我的脫貧故事」勤勞致富 爭當脫貧先鋒丨黎平縣水口鎮河口村村民...
    我叫吳志高,今年47歲,我與妻子吳婢蘭都是黎平縣水口鎮河口村的普通農民。我們夫妻兩人聽力不太好,也不會說普通話,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多年以來,通過黨委政府的各項幫扶措施,我家於2018年順利實現脫貧退出,撕下了貧困的標籤。
  • 【我脫貧我光榮】石陵鎮脫貧戶黃家貴:摘窮帽,娶媳婦,日子好過有...
    【我脫貧我光榮】石陵鎮脫貧戶黃家貴:摘窮帽,娶媳婦,日子好過有奔頭!黃家貴靠勤勞的雙手在去年摘掉了窮帽,並在知命之年喜結良緣,過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來賓市自然資源局幹部張淞華是黃家貴的幫扶人,與貧困戶結對幫扶後,就常和駐村隊員一起入戶了解家庭情況,宣傳扶貧政策,並對症下藥,動員黃家貴外出務工。經過一番努力,終於做通了黃家貴外出務工的思想工作。黃家貴在廣東不管多苦多累的活都幹,發誓不摘掉窮帽子決不罷休。
  • 學習先進 決勝脫貧攻堅 省級光榮脫貧戶吉贊:拒絕等靠要
    四更鎮上榮村脫貧戶吉贊依靠勤勞的雙手和一股子韌勁,積極發展種植產業,走上了脫貧致富路。今天,《學習先進 決勝脫貧攻堅》專欄,我們一起來認識四更鎮上榮村這位省級光榮脫貧戶。2016年,吉贊被納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四更鎮政府因戶施策,在住房、醫療、產業等方面給予幫助,這也重新激發了他生活的鬥志。幫扶責任人 賴義亮:2016年幫扶吉贊以來,政府在「兩不愁三保障」上給予他醫療幫扶和危房改造。同時為了順利脫貧,在產業上給予幫扶。
  • 【脫貧之星】靠勤勞脫貧 扛致富帶頭旗
    【脫貧之星】靠勤勞脫貧 扛致富帶頭旗 2020-12-15 18: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贏脫貧攻堅戰(839期)丨「花園經濟」讓貧困戶暢享「美麗收益...
    打贏脫貧攻堅戰(839期)丨「花園經濟」讓貧困戶暢享「美麗收益」,給這個農莊點讚~ 2020-12-30 0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學習先進 決勝脫貧攻堅 省級脫貧光榮戶文開祥:勤勞致富的
    三家鎮紅草村省級脫貧戶文開祥,以拼搏的鬥志、勤勞的雙手,積極發展生產,多渠道增加收入,成了當地家喻戶曉的「脫貧明星」。記者:大哥你在做什麼呀?文開祥:我現在在摘辣椒。三家鎮紅草村省級脫貧戶 文開祥:明年留果後年才能收成。我就是要以短養長,能種花生就種花生,能種辣椒就種辣椒。眼下正是辣椒收摘上市的時節,他們夫妻二人每天都在自家基地裡摘辣椒,每天都能收摘100斤左右的辣椒。
  • 貧困戶養羊變身「領頭羊」——石樓縣羅村鎮泊河村任志平脫貧記
    「雖然我家已經脫了貧,但我還想著帶領更多的鄉親一起奔小康呢!」羅村鎮泊河村的任志平自強不息、艱苦創業,並帶領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的故事被傳為佳話。窮則思變。前幾年,我家境貧寒,一家4口人靠著幾畝地生活,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 「我的脫貧故事」只要肯幹 就能脫貧丨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
    我叫胡文邦,是七星關區放珠鎮毛家屯村村民。在脫貧攻堅中,我們家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多年前,我與村寨裡大多數村民一樣,守在大山裡,靠著自己與妻子的勤勞把家撐起。生活雖然清貧,但一家人過得有滋有味。
  • 貴港市港北區:文明實踐助力脫貧攻堅
    廣西貴港市港北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載體,以「文明實踐+」模式,大力宣傳扶貧政策、講述脫貧奮進故事、培育脫貧先進典型,激發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貧困群眾小康生活成色。港北區依託志願服務隊伍和志願者,組建文明實踐宣傳隊伍,深入貧困村開展「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理論宣講活動。活動中,宣講人員結合本部門本單位的工作,向基層群眾特別是貧困戶宣講黨的扶貧惠農政策,宣傳扶貧工作取得的成果,教育引導群眾感受黨的各項扶貧惠農政策。
  • 「我的脫貧故事」幸福生活都是奮鬥出來的丨息烽縣流長鎮長湧村候...
    每當葡萄成熟時,掛滿枝頭的果實就成了我家脫貧的金果果,我叫侯登豔,原是息烽縣流長鎮長湧村的貧困戶,我家是上有兩老下有兩小的六口之家,脫貧後我家日子越過越好,一家人很幸福! 候登豔(左一)在村裡開展工作  2012年,我和老公剛結婚不久,一直患有腦部神經瘤的公公病情復發,每天需要藥物維繫,因此欠下10萬餘元債務,我和老公沒什麼文化,又沒什麼技能,我在家務農,丈夫在外面開貨車、打零工,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後來我懷孕生了小孩,家裡更是困難
  • 「我的脫貧故事」創造屬於自己的新生活丨晴隆縣紫馬鄉新洋村楊明進
    今年我已60歲了,兒子也都結婚成家了,現在家裡就只有我和我的老伴。幫扶責任人林老師只要有時間就會來我家,詢問最近的生活狀況,身體狀況。這麼長時間以來,如果不是政府,不是駐村第一書記,網格員和幫扶我家的林老師,我家的生活不會那麼好的。國家政策真的好,自從2013年被評為精準扶貧戶,2017年脫貧,一直到今年,我脫貧的路上真的得到了國家的很多幫助。
  • 「我是貧困戶,脫貧有政府」,這種思想要不得!
    有的地方出現貧困戶不想「摘帽」的現象,存在「我是貧困戶,脫貧有政府」的「等靠要」思想。這些問題不僅會影響脫貧目標如期實現,而且會造成「政策養懶漢」的不良傾向,最終影響脫貧攻堅的成色。為了幫助群眾擺脫「頭腦中的貧困」,這幾年,甘肅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以思想引導為先手,大力弘揚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鬥精神,不斷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讓貧困群眾學有榜樣、趕有目標。
  • 學習先進 決勝脫貧攻堅 省級光榮脫貧戶王龍新:勤勞奮鬥走上致富
    曾經,他是村裡出了名的貧困戶;如今,他建起了樓房,摘掉了「窮帽」,還成了脫貧致富的典型。他就是四更鎮四中村省級光榮脫貧戶王龍新。《學習先進 決勝脫貧攻堅》專欄,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王龍新的脫貧致富勵志故事。
  • 貧困戶王子良脫貧記
    因病返貧養殖生豬找出路在2014年,他家被村裡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由於一家人勤勞肯幹,一步一步地甩掉貧困帽。2017年,他家成功脫貧。然而天有不測風雲,一直都很健康的小女兒突感不適,隨即送往醫院,經過檢查,小女兒確診為白血病,讓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當年,經過鎮上幹部實地走訪了解情況,加上王子良自己申請,他家被確定為返貧戶。「貧困戶不光榮,擺脫貧困才能過上好日子。」王子良時常在心裡想。
  • 遂川縣營盤圩鄉大夏村菜「檔案」記錄貧困戶脫貧事
    在906名村民中,曾有貧困戶55戶207人。多年的扶貧經驗告訴我,產業扶貧是脫貧摘帽的必由之路,沒有產業發展帶動,很難脫貧。為此,我和第一書記、村「兩委」幹部、貧困戶代表到湖南省祁東縣學習考察,召開千年鳥道夜話心連心百姓屋場會,決定引入適合大夏村高山種植的藥食兩用植物---黃花菜。
  • 樂東扶貧人於亞傑:情系貧困戶 產業助脫貧
    編者按: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總有一種力量讓人充滿希望。為樹立樂東黎族自治縣脫貧攻堅先進典型,講好樂東脫貧攻堅故事,近日人民網海南頻道記者走進樂東田間地頭,聚焦基層一線脫貧攻堅人物的奮鬥歷程,尋找「最美扶貧人」。
  • 做建卡貧困戶的貼心人 ——市級脫貧村工作隊員高世華的幫扶故事
    2年來,高世華在積極協助樹蔭村黨支部抓好各項扶貧工作的同時,他發揮自己的畜禽養殖特長,幫扶貧困戶劉文秀一家大力發展種養殖業,鞏固脫貧成果,確保不返貧。這就是駐村工作隊員高世華,他不是在遊山玩水,而是走進建卡貧困戶家裡,開展精準幫扶工作。  樹蔭村16社村民劉文秀,今年71歲,年邁多病,老伴去世早。劉文秀一家6口人,過去全靠傳統種養殖為生。今年48歲的長子趙天樹,輕微智障,一直單身。46歲的二兒趙天萬,從事摩託車運營,找點零用錢。因為家窮,趙天萬從貴州老山區帶回個媳婦,叫吳豔子,比他小10歲。
  • 「我的脫貧故事」我因勤勞而脫貧丨黃平縣一碗水鄉朗滸村村民潘開芝
    我叫潘開芝,今年49歲,家裡有一個八十五歲的老人,一個精神病的哥哥,丈夫耳朵還聽不見,也不主事,一家人的重擔全壓我一個人身上,其中的苦與累只能自己扛。  2014年村裡經過民主評議,將我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這給我的家庭帶來了希望。
  • 【巾幗脫貧故事】王學英:用勤勞的雙手撐起家的希望
    2014年,我家被列為村裡的貧困戶,幫扶幹部經常來走訪,了解情況、解決困難。 在幫扶幹部的幫助下,四個孩子的醫療、教育有了保障,2016年,我申請了危房改造,2017年,我們一家5口人搬進了新房。考慮到我們家孩子多、勞動力少,村裡幫我們申請了低保,每月可以享受1279元低保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