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都市圈 聯通長三角
7月1日早上6時57分,歷時7年改擴建的杭州南站迎來建成後首趟列車。當日,杭州南站計劃開行旅客列車62趟,預計發送旅客4500人。 本報記者 林雲龍 周旭輝 攝
浙江日報
7月1日,闊別7年之久的杭州火車南站,正式回歸。
當天早晨6時57分,約60名旅客邁上月臺,杭州南站迎來改造後第一批旅客。由上海虹橋站開往台州方向的G7541次列車,也成為杭州南站重新亮相後的第一列客車。
自此,居住在錢江南岸的杭州市民,不需跨江趕車了。杭州再次新增一座大型現代化鐵路客運站,進入城站火車站、火車東站、火車南站「三足鼎立」的新時代。高鐵模糊了城市原本的地域和時空界限,高鐵站帶來的紅利,早已超越一地、一城。
始發功能提升區域能級
等了7年,盼了7年,新亮相的杭州南站,新在哪裡?
據了解,杭州南站不再只是一個過路站,它具備始發列車的條件。這也是杭州南站改造的內容之一。
早在1930年,民間稱呼的「蕭山老火車站」便是老浙贛線上的一個縣級站,現已改造成貨站。
1991年,浙贛鐵路繞行線修建,蕭山東門外新建了蕭山火車站,也就是現在杭州火車南站的前身,民間稱「蕭山新火車站」。蕭山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那時候新火車站非常大,站臺有好幾個,整體造型像一隻蝴蝶,比老的杭州城站火車站氣派。」
2010年,為配合杭州火車東站改造升級,蕭山火車站更名為杭州火車南站,並承擔了從東站分流的繁重客運任務,成為杭州城的門戶火車站之一。2013年7月1日,隨著新竣工的杭州東站啟用,杭州南站進入改建階段。
杭州南站建設單位相關負責人透露,雖然接納了杭甬、杭黃兩條新建高鐵、客運專線,但最初杭州南站改建目標是過路站。後來要新增始發列車功能,於是改造工期延長。
今天,蕭山邁進「高鐵時代」,無疑迎來新一輪發展的「風口」。杭州南站是蕭山推進新型城市化的重要窗口。「可以預見,擁有始發功能的杭州南站,改變的不僅是蕭山的交通半徑,更是區域能級的再造和提升。」蕭山當地一位幹部如是說。
從「城市門戶」到「城市客廳」
杭州南站西廣場隨之揭開神秘面紗。
記者探營發現,西廣場可投入使用,商業街部分已招商完成,多數店鋪處於裝修狀態。作為杭州南站主廣場的東廣場目前還在建設中,預計將於明年6月完工。
重新亮相,杭州南站在能級上更勝一籌,它是一個集高鐵、普鐵、地鐵、公交、長途客車於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杭長、杭甬、杭黃客專及滬昆、蕭甬鐵路均經過該站。
每一個重要交通樞紐的投入使用,都會為該板塊吸引一波關注。當年杭州東站的建造,拉動了整個城東新城板塊的崛起,杭州南站同樣值得期待。
去年7月,杭州市規劃局公示了《杭州南站新城核心區城市設計(草案)》。杭州南站所在板塊有了新的名字:杭州南站新城。
火車站,常常是一個城市最為綜合的客運交通樞紐。有專家表示,鐵路樞紐已經呈現出「客站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態勢,不僅為周邊帶來無限商機,更使高鐵綜合交通樞紐實現從「城市門戶」到「城市客廳」的轉變。
國內外不乏這樣的先例。當你從錯綜複雜的大阪(梅田)鐵路站出來時,已經身處這個城市最繁華的地帶,這裡是購物、住宿、辦公、會議、商務活動的商業中心。2009年,上海依託虹橋樞紐打造虹橋商務區。資料顯示,虹橋樞紐涵蓋除水運之外的所有8種交通方式、56種換乘模式,已經發展成為世界規模較大、功能較全的綜合性交通樞紐。
杭州南站通車後,將導入大量客流,隨著配套完善升級,這個輻射奧體和濱江區的新生板塊,未來可期。
無縫換乘助推省域一體化
杭州南站的歸來,我們可以期待的還有更多。
長期關注中國城鎮化發展的東京經濟大學教授周牧之曾指出:「高鐵是強化超大城市中心功能的推手。」他以日本的新幹線為例,認為新幹線打造了都市圈互動發展的大城市群格局。
7月1日,伴隨著杭州南站的開通,杭紹城際線也在當天連通杭州南站。今後,杭州、紹興兩地的市民約半小時就可實現往來。
對杭州來說,杭紹城際鐵路意義非凡。這條線路接通的不僅是杭州南站,還有杭州地鐵「換乘之王」5號線,直達城西科創大走廊。所以,它是一條交通快線,更是一條產業快線。同時,作為浙江都市圈23條城際鐵路的運輸骨幹,杭紹城際鐵路將加快杭紹一體化發展,大大提升杭州在都市圈內中心城市的地位。
而對周邊的紹興等地來講,杭州南站和杭紹城際線「手拉手」,無疑將為杭州都市圈一體化發展帶來強大助力。
細看杭州鐵路樞紐,目前杭州東站承擔了主要的高鐵運輸壓力,一個問題是:經滬昆高鐵往來的列車,如果要停靠杭州,就需要跨過錢塘江後再折返。如今,錢江南岸的杭州南站便成為滬昆、杭甬高鐵的主要節點站,寧波來往南方和西南方向的列車,如無必要,可不再跨越錢塘江。
這也意味著,會有越來越多地處錢塘江南岸的城市像紹興一樣,選擇杭州南站為融杭接滬中樞,進一步提速都市圈、聯通長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