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不理想?那是你沒用對讚揚與責備

2021-01-14 開始種一棵樹

「媽媽,我們班又有好多同學不敢把試卷拿給家長籤字,因為沒考好,怕老師罵」

「你所有的試卷我籤字了,你怎麼不怕我罵?」

「我考的還不錯啊,而且你不會罵我考不好,只會告訴我哪裡錯了。」

談話雖短,我卻很欣慰,相比較其他家長,我已經開始意識到讚揚與責備對孩子的影響。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怕被罵而撒謊,成為每個孩子的逃避責備的方法,也成為親子關係的畔腳石。

親愛的家長們,你是否也遇到這樣的問題呢?孩子犯錯了不知道該如何對待,批評多了怕孩子受不了,不批評又怕下次還犯錯誤。育兒專家都說要多鼓勵孩子,可是一個勁誇孩子也好像沒什麼效果,反而是家裡經常雞飛狗跳、雞犬不寧。推薦給所有家長這本《讚揚與責備》,希望你能和我一樣,從中找到解決親子關係的鑰匙。

讚揚與責備

《讚揚與責備》的作者特麗·阿普特是心理學家、作家、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資深導師,她關於家庭動力學、同一性和人際關係方面的著作獲得了國際認可。

通過30多年的 研究,作者用本書揭示了讚揚與責備的機制是如何在親子、夫妻、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間運作的。特別是在親子關係中,讚揚對孩子而言,不一定就是肯定,也可能是諷刺,責備不一定就是對孩子的不滿,也可能是親子關係的轉機。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了解讚揚與責備對親子關係的影響吧。

嬰幼兒時期:我需要好多好多愛

各位家長應該都有體會,在新生兒時期,抱抱是嬰兒除了食物以外最大的需求。這不是說明孩子是個多需求寶寶,這是人類基因導致嬰兒在傳遞一種想要得到讚揚的信息:「我是多麼討人喜歡,多麼讓人欣賞。」如果得不到這種包含了讚揚的愛,他們就會用大哭代替恐懼,恐懼自己沒有得到贊愛和愛,正在陷入危險之中。

這種原始的,對別人讚揚與反對的關注,是由我們的基因決定的。嬰幼兒時期尚不能理解語言,而家長的動作就是他們獲得讚揚與責備的反饋。

讚揚對大腦的健康發育十分重要。當父母的臉上流露出讚揚,傳遞著「我想看看你是誰,我欣賞你」的信息時,嬰兒的大腦中會湧入大量的催產素和內啡肽。這些令人愉快的激素能鼓勵他們友好而堅定地凝視,從而促進父母與子女的親密感與理解,提供更多的大腦養料。

那讚揚與責備只存在家長對孩子嗎?不是的。在嬰幼兒時期,孩子對家長同樣有讚揚與責備。

嬰兒

想想孩子小的時候,當你給孩子餵熱的食物時,是不是會「呼~呼~呼~」吹一下再餵給孩子?但是過不久,你會發現孩子也會對著食物「呼~呼~呼~」然後再吃。當發生這樣的情況時,我們多數家長都是哈哈一笑,覺得孩子好可愛好聰明,其實這就是孩子對你的讚揚,當孩子認可肯定你的時候,他才會模仿你,以此來表達對你的喜愛。

我們老話常說,孩子三歲以前誰帶他,他跟誰親。因為這個時期是孩子感情發育的關鍵時刻,建立和孩子的親密關係,多多讚揚孩子,才能為以後的親子關係奠定好的基礎。

兒童時期:讓我自己來

3歲以後的孩子已經開始有自我意識,「我自己做」也越來越成為孩子的口頭禪,因為「自己做」這件事情刺激又有趣。這時,讚揚能產生的「親密激素」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科學家發現,經常受到讚揚的孩子在3歲以上能掌握更多技能,可以說,讚揚是健康大腦不可缺少的奠基石。

讚揚在育兒史和教育心理學上佔據重要的地位。那是不是越多的讚揚就越好呢?父母是不是就輕鬆做個「誇誇父母」就可以了呢?

20世紀60年代的先鋒教師及兒童心理學家海姆·吉諾特的一個新發現震撼了人心:某些讚揚其實會傷害孩子的自信心,降低他們的積極性。

隨著孩子開始有獨立意識,他們接觸的也不再只有家長,當他們習慣了沉浸式讚揚,外界對他的只要有一點不及時,他們就會感覺受挫,而且他們的關注點會全部在獲取讚揚上,如果沒有讚揚就不能做任何事情,直到重新得到讚揚。

那做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如何改變讚揚的方式呢?《讚揚與責備》的作者給了我們答案。

兒童

關注努力,而非天生能力

當孩子考試得到高分,家長應該說:「做的很棒,這次知識點都掌握得很好!」而不是說:「你真聰明!」

當孩子自己打掃了房間,家長應該說:「床鋪得很好,地掃得很乾淨。」而不是說:「你真乖!」

讚揚在兒童時期有重要的作用,責備也不可忽視。

兒童對責備的天生反應就是逃避,小時候打碎了花瓶,第一反應就是不要讓爸爸媽媽發現。嫁禍於人是兒童能快速學會的另一種逃避方法,打碎的花瓶被發現了,那就抵賴:「不是我弄的,是小貓弄的。」

那家長們該如何使用責備呢?訣竅是讓孩子學會說「對不起」,並且得到原諒。讓孩子意識到,做錯了並不嚴重,道歉並面對就會重新得到讚揚的機會。

孩子會利用讚揚與責備為自己謀取福利,家長也同樣可以利用讚揚與責備塑造親密的親子關係。

青少年時期:挑戰家長

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孩子越來越喜歡利用他們學到的評判力去挑戰家長,以此來證明自己。

你說地球是圓的,他非要辯解說:「地理老師說了,由於地球表面凹凸不平,有高山有大海,所以是是一個不規則的「梨形」球體。」

你說不要和成績不好的孩子玩,他說:「成績能代表一切嗎?他的朋友講義氣夠哥們。」

你說要好好學習才能找到好工作,他說:「你也上了好大學,現在工作也一般。」

家長制定再好的家庭評判制度,遇到諸如此類的對話都難以維持。那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就真的束手無策了嗎?未必。《讚揚與責備》了我們解決的步驟:

1、接受孩子的責備

家長對孩子的權威在我們心中根深蒂固,所以我們很難接受孩子的責備。我們習慣了做孩子心中那個「偉大」的家長,讚揚孩子,然後適當的示弱也許能有更好的結果。

「對不起,你說的東西媽媽可能不太懂,但是你可以教我,我學得很快。」

「你跳舞不好?媽媽小時候跳舞也不好,那就不學跳舞,學你喜歡的吧。」

試想一下,如果以這種方式溝通,是不是效果要好很多?

青少年

2、責備孩子針對事情本身,而不是標籤

「你一點都沒禮貌,以後不會有人喜歡你。」

「你能做好什麼事?你以後不會有出息。」

檢討一下我們自己,是不是都是從一件小事開端,然後和孩子激烈爭吵,最後我們就會說出這樣的話?我們負面評價孩子是想讓孩子得到教訓,但最後的結果卻是惡化了親子關係。那就試著把責備正面化:針對事情而不是給孩子貼標籤。

無論吵得多兇,孩子依然十分重視家長的回應。他們挑戰家長,不過是期望家長認可獨立的自己。家長對孩子讚揚與責備的表現,也許影響得就是他們的一生。

寫在最後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說:「一想到為人父母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如果當父母需要考試,你能合格嗎?特麗·阿普特在《讚揚與責備》中說:「學習運用讚揚與責備是我們一生都要用心去做的事,尤其對親子關係影響深遠。」

父母與子女,都只能陪伴彼此走人生的一段路。我們能做的,是不斷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儘量讓這段路走的美好。然後在某一天,滿懷祝福揮手告別。

相關焦點

  • 讀《讚揚與責備》,淺談不同模式下的態度,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正文書目《讚揚與責備》:作者阿普特將30年的研究成果匯聚於書中,揭示了讚揚與責備的機制是如何在親子、夫妻、朋友等親密關係、同事,甚至陌生人等非親密關係之間運作的。作者告訴我們,讚揚不單單只能表示喜愛,也可能表示著諷刺和調侃,責備不僅僅和不滿生氣有關,還可能隱含著推脫責任和畏懼膽小的元素。這將是一個全新的視角供我們探求親密關係的深層含義。
  • 《讚揚與責備》從心理學層面解釋為何我們喜歡讚揚討厭責備
    那麼,喜歡讚揚,討厭責備,這組本能,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它們跟人類的生存,又到底有什麼關係呢?今天要說的這本《讚揚與責備》,回答的就是這些問題。這本書的作者特麗·阿普特,是英國的一位心理學家,劍橋大學紐納姆學院的資深導師。接下來,我將分成兩部分為你分享這本書。第一部分,我們重點來說說,這種本能是怎麼來的?
  • 想化解親子溝通難題?把握好「讚揚和責備」的關係,促進孩子成長
    文 | 小璐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親子之間需要溝通,但是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方法不正確,沒有正確使用好「讚揚和責備」,最後就影響了彼此之間的關係。前天我們吃完飯,孩子主動去洗碗。所以當天晚上孩子受到了家人們的一致鼓勵,第二天孩子依然保持積極的情緒去洗碗。
  • 《讚揚與責備》:讚揚教育並非萬能膏藥
    在我們實際的生活中,讚揚與責備往往是本末倒置的,那我們該如何運用讚揚和責備,使我們的孩子更好的成長呢?我在《讚揚與責備》這本書中看到了希望。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人天生以來,就有一套好壞善惡的評價系統在我們最初接觸一件事物的一剎那,不但已經處理了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同時還形成了對它喜歡或厭惡的觀點。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對外界做出評判:讚揚和責備。
  • 《讚揚與責備》,揭秘人際關係的交流密碼
    如果你想成就一個人,那就讚美他,如果你想毀掉一個人,那就責備他。看似是很簡單的道理,但卻往往是人們認知的盲點。我們在努力地批判,想要維持親密關係,卻努力地虛假誇讚,和一些泛泛之交。親密關係之間的交流密碼,到底是什麼?讚揚與責備的秘密,當你看了這本書後,相信會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 《讚揚與責備》:正確面對讚揚,積極接納責備,化解伴侶溝通難題
    生活中關於評判的現象到處可見:「你這孩子一點兒也不懂事!」「我朋友也太不體諒人了!」「你又漂亮又能說會道。」但我們的評判並不一定就客觀真實。在《讚揚與責備:劍橋大學溝通課》一書中,作者特麗·阿普特認為,人類有讚揚和責備兩套評判系統。她用30年的研究成果揭示:讚揚不僅能表達喜愛,還可能會涉及利用與諷刺;責備不僅與不滿有關,還可能隱含著歧視與推脫責任。
  • 《讚揚與責備》:人生的有趣之處在於換位思考
    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知道怎麼和孩子相處,不知道怎麼和朋友交流,不知道怎樣的讚揚才對讓人喜愛,怎樣的責備可以達到事半功倍,那麼不妨看看這本《讚揚與責備》,一本教你如何與人溝通的書籍。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特麗·阿普特,她用通俗易懂的身邊故事向我們分析了種種的矛盾,讓我們從中悟得一個道理,「共情理解人,以情商打動人。使誇獎恰到好處,讓批評利人利己。」
  • 豆瓣8.4分《讚揚與責備》:遇事不責備的內在機理和外在效應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認識,因而衍生出對事物不同的看法和評判,有了讚揚,有了責備。這些都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你真的會讚揚嗎?你真的要責備嗎?是否有那麼一剎那讓你困惑,明明是在表揚,為什麼露出的表情卻讓人難以捉摸?是否有那麼一瞬間讓你絕望,遇到一點事情就會被無休止的責備,甚至會被貼上標籤?是否有那麼一時刻讓你茫然,表達的是愛卻漸漸有了不一樣的灰暗色彩?
  • 《讚揚與責備》:真實地讚揚,正面地責備,化解父母孩子溝通難題
    這張評判表無時無刻影響著你。那麼這張評判表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呢?在豆瓣8.4分,心理學家特麗·阿普特的《讚揚與責備:劍橋大學的溝通課》中,我找到了答案。,接納責備才能實現人生升級在評判系統中,有讚揚和責備兩套不同的評判,而我們會在潛意識中追求讚揚,避免責備。
  • 《讚揚與責備》:如何讓溝通產生更好的效果
    喜歡讚揚,討厭責備,這應該算是本能了,似乎沒有什麼可討論的。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還沒有誰能夠對讚揚有抵抗力,哪怕這個讚揚遮蓋了部分真相;但還有一句話叫「忠言逆耳」,言外之意,排斥責備,很可能不利於我們了解到有幫助的信息。
  • 「讚揚」與「責備」怎麼更好的利用?
    在我們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也有一套類似的反應機制,那就是讚揚和責備。不管是動作、語言還是微表情,我們會下意識地把這兩種態度帶到每一次交流中。我們會更願意接近相互讚揚的人,躲避相互責備的人,也因此將這兩種極端反應放在了左右半腦。但讚揚與責備不是二選一那麼簡單,只有掌握了二者之間的平衡,才能保證良好的人際關係。
  • 讚揚與責備在人際關係有什麼作用?
    看到這裡,我更能理解原生家庭的一切對兒童的影響有多大,那是來自生存本能的接受。但這並不是不能改變的,只要我們意識到意識背後的有著這樣一張自動運轉的評判表,那麼我們就可以去了解並修改它。二、評判的兩套系統:讚揚和責備塑造我們的評判體系有兩套系統:讚揚(接受和贊同)和責備(退避和反對)。
  • 《讚揚與責備》:無條件的愛,只是游離於評判世界之外的美麗天堂
    那麼人在一生中要面對的讚揚和責備究竟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在《讚揚與責備》一書中能找到答案。《讚揚與責備》是2020年1月出版的關於家庭、朋友、伴侶、工作以及媒體所面對的讚揚與責備。在孩子的世界他不懂得尊嚴,他只懂得被讚揚的幸福和被責備的羞辱感。家長適當的讚揚和責備,有利於呵護孩子健康地向上生長。
  • 用沙盤療法化解5類親子衝突,重建理想親子關係
    如何從源頭解決親子關係的衝突,建立和諧理想的親子關係,成為家裡每天都在思考討論和不斷關注的話題,也因此遇到了《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親子關係的重建》通過一個個真實而生動的案例,幫助處於各個年齡段的家長們解決與孩子在親子關係中存在的問題,讓大家看到重新構建親子關係是怎麼讓叛逆、與父母對抗的孩子變的懂得理解父母、心疼父母;怎樣讓手足無措的父母真正讀懂孩子的內心,看清孩子內心深處的困擾,徹底化解親子衝突,重建理想的親子關係。
  • 夜讀 | 最好的關係,是遇事不責備
    一貫強勢的李寶莉懵了,她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更不知道該怎麼收場。李寶莉們也許永遠都不明白,好好一個家,怎麼說垮就垮了?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很多婚姻的破裂,不是因為什麼了不得的大事,而是日積月累的指責和爭吵。其實李寶莉心裡也很佩服馬學武有文化、讀書多,但她不懂得說軟話,話一出口就傷人。
  • 親子關係差?教你5個重建親子關係的方法
    多少父母深處惡劣親子關係的泥潭而無法自拔。為什麼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變得如此難以言說?究竟是單方面的原因還雙向互動的原因?有什麼辦法可以緩解親子關係,讓雙方都能夠和平共處?在《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裡,本書的作者沙盤遊戲實戰專家趙玉萍老師選用了20多年心理諮詢案例,通過沙盤遊戲的方法解開了案例中一個個家庭親子關係衝突難題。通過閱讀這本書,家長找到自身的不足,通過改變,可以找到針對孩子日常不同的相處模式和表現,如何應對和解決的具體辦法!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那些在細心的撫育和親切的培養之下成長起來的人,處於貧困而不沮喪,受了痛苦而能超脫,因為在他們自己心裡就有快樂、滿足和安寧的資料。—— 狄更斯1.理想的親子關係可以讓孩子和父母都感到幸福。相反,如果親子關係很好,就像一路下坡。3.理想的親子關係能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在兒童成長的各個階段,良好親子關係是怎麼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
  • 如何停止兩性關係的互相責備
    任何關係中的責備都難以應對,婚姻更是如此。您的本能可能是歸咎於您。這一切只會造成更大的壓力。丈夫和妻子由於彼此的不快樂,行動和不作為而互相指責,他們發現他們陷入了不滿情緒,開始相互提起訴訟。我不要這個給你 如果您被指責關係中的所有事情,或者您倆都被對方指責–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助您結束此事。
  • 如何使讚揚恰到好處,讓批評利人利己?
    1、一句讚揚影響人的一生《讚揚與責備》一書中舉例了一項研究:研究人員曾交給老師們兩張名單,一張都是所謂的聰明孩子,另一張則是所謂的不聰明孩子。在一個學期之後,那些「聰明孩子」的學習成績明顯比那些「不聰明孩子」高。
  • 一對普通夫妻的真心話:最好的夫妻關係,就是這一種,遇事不責備
    一家三口躺在一張床上,我抱著孩子頗有點感慨,跟先生閒聊:「你怎麼從來都不會生氣,也不發火,我對你發火你也是很冷靜。」先生還是用溫和的語氣說:「有什麼好發火的,生活中出現什麼事解決不就行了,又不是什麼大事,遇事不責備,也不發火,不要把無關緊要的情緒都發在日常的小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