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揚與責備》:如何讓溝通產生更好的效果

2021-01-14 職場出圈

喜歡讚揚,討厭責備,這應該算是本能了,似乎沒有什麼可討論的。

所謂「千穿萬穿馬屁不穿」,還沒有誰能夠對讚揚有抵抗力,哪怕這個讚揚遮蓋了部分真相;但還有一句話叫「忠言逆耳」,言外之意,排斥責備,很可能不利於我們了解到有幫助的信息。

所以,從這個角度細想,「喜歡讚揚,討厭責備」的本能,雖然容易理解,但就和「看見沙發就想葛優躺」一樣,是需要我們意識到,並且有意識去克服的呢?

帶著這樣的想法,我讀完了《讚揚與責備》這本書,這是一本心理學書籍,作者特麗·阿普特是劍橋大學的心理學導師,。

在這本書中,作者回答了一系列的問題:

喜歡讚揚,討厭責備的本能是如何形成的?這與人類的生存有什麼關係?在與人溝通時,我們可以如何利用讚揚與責備,讓溝通產生更好的效果?

1、本能的形成

科學家們做了實驗:

將實驗人員分為隨機的幾組,分別被告知擅長不同的活動。例如科學家們會對其中一組說:「我知道你非常擅長和陌生人聊天,我想知道,你是怎麼做到的?」這當然是幌子,因為組是隨機分的,事先並沒有調查。

不過,有意思的是,收到的答案卻是差不多的,例如「我向來喜歡全力以赴」「這是我努力的結果」等等。

你看,一方面,對於讚揚,無論對方說的是不是實話,人們都是樂於接受的;另一方面,人們很容易給讚揚找到「合理化」的理由,可以歸結到天賦或努力上。

但是反過來,如果實驗人員把問題換成責備,問「為什麼把事情搞砸」,收到的答案豐富多了,「有煩人的聲音」「沒有休息好」「團隊沒有默契」等等,總之,對於責備的信號會本能抗拒,並且撇清結果與自己的關係。

這個實驗結果,與我們日常接觸到的情況是相符的,相對容易理解。後來,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人們討厭責備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責備會導致恐懼和羞恥。

其中,最讓人感覺到「恐懼」的,就是「被排斥」。

這與人類的進化有關。在作者的分析中,由於人類是「群居」,想要生存下來,就必須依賴同伴提供信息、分享食物並且互相保護,一旦被群體排斥基本等於宣判了死亡。

而被排斥相反的,就是被關注。前者是責備,後者是表揚,所以我們天生對這兩種行為敏感。

所以,一聽到責備就本能地替自己辯解,潛臺詞就是:這個結果不是我造成的,請不要把我排斥出去。

2、如何更有效地溝通

在日常生活中,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的現象非常普遍,有時候無意的一句話,可能傷害對方,特別是在我們對責備非常敏感的情況下。

在書中,也有實驗證實了,責備引發的恐懼,是會危害到人的心理健康的。

甚至,阿普特教授發現,通過觀察一個家庭的日常溝通模式,就可以判斷這個家庭是否處於一個健康的狀態。

例如,一個健康的家庭,在做評判的時候應該是融洽的而不是嚴格的。起碼在孩子試圖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得到不應該是糟糕的鎮壓。

在表達責備的時候,應該是具體的,而不是籠統的,可以說「今天晚飯遲到了,下次記得準時」,而不是「你總是沒有時間觀念,自私又懶惰」。

在表達讚揚的時候,應該是慷慨的,而不是吝嗇的。不要讓孩子覺得,自己需要非常努力的表現才能得到讚揚,這會是一件相當可怕的事情,會讓孩子覺得,一旦自己沒有得到表揚而其他人得到了,這就意味著自己沒有最好,從而容易陷入嫉妒和恐懼之中。

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健康的溝通應該是回應式的,而不是入侵式的。

舉個例子,如果對方表現出沒有耐心,不關心別人的狀態,入侵式地溝通是評判,「你怎麼可以有這樣的感受?你有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這方方式的缺點在於,容易讓對方「不知道怎麼做才能讓你滿意」。

而回應式地溝通,可以先詢問為什麼,「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或感受」,先了解,再引導,而不是直接評判。

這一點,無論是家庭溝通還是工作溝通,都是適用的。

以情侶溝通為例,研究人員發現,在一對情侶的交流中,如果讚揚與責備的比例是5:1,那麼兩人的關係能夠保持穩定,並且健康。

當然,在真實的溝通場景中,未必能夠如此精密地計算,但這至少提醒我們,毫無顧忌、過量的責備對於一段關係的破壞力。

寫在最後

看完這本書,最大的感受是,雖然有很多講溝通技巧的書,告訴我們,似乎只要掌握了一套精確的溝通原則,打磨一套完美的溝通話術,就能讓人聽到了讚揚如沐春風,聽到了責備也能欣然接受。

不是的。

就算能理性控制,我們的本能還無法完全抗拒。文字可以包裝,但背後的動機難以掩蓋。所以,無論是讚揚還是責備,除了技巧,「真誠」地展示動機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相關焦點

  • 《讚揚與責備》:正確面對讚揚,積極接納責備,化解伴侶溝通難題
    在《讚揚與責備:劍橋大學溝通課》一書中,作者特麗·阿普特認為,人類有讚揚和責備兩套評判系統。她用30年的研究成果揭示:讚揚不僅能表達喜愛,還可能會涉及利用與諷刺;責備不僅與不滿有關,還可能隱含著歧視與推脫責任。只有充分了解讚揚與責備機制是如何在親子、夫妻、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間運作的,才能幫助我們實現良性有效的溝通。
  • 《讚揚與責備》:真實地讚揚,正面地責備,化解父母孩子溝通難題
    在豆瓣8.4分,心理學家特麗·阿普特的《讚揚與責備:劍橋大學的溝通課》中,我找到了答案。我們即便在聽到責備時會產生自我防衛,但是只有接納責備,承認錯誤才是正確的道理。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不斷修正自我,反省自我,並重構自我,才能不斷升級自我,實現良好的人際關係。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評判系統的產生,以及評判系統如何運作影響個體和他人。那麼接下來,我們從評判系統在家庭中的運作來看看,讚揚與責備是如何影響著父母、孩子和家庭的運作的。
  • 《讚揚與責備》從心理學層面解釋為何我們喜歡讚揚討厭責備
    核心內容第一,是什麼原因,讓我們都愛聽讚揚,討厭責備。讚揚與責備的背後,都有哪些心理因素在起作用。第二,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怎樣利用好讚揚與責備,讓溝通產生更好的效果。你好,我是袁澤。歡迎每天聽本書。是什麼原因,讓我們都愛聽讚揚,討厭責備。讚揚與責備的背後,都有哪些心理因素在起作用。當然,既然是本能,就意味著,我們沒法徹底改變它。但至少,我們可以更好地使用它。第二部分,我們就從技巧的層面上說說,在和別人溝通的時候,怎樣利用好讚揚與責備,讓溝通產生更好的效果。
  • 「讚揚」與「責備」怎麼更好的利用?
    在我們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也有一套類似的反應機制,那就是讚揚和責備。不管是動作、語言還是微表情,我們會下意識地把這兩種態度帶到每一次交流中。我們會更願意接近相互讚揚的人,躲避相互責備的人,也因此將這兩種極端反應放在了左右半腦。但讚揚與責備不是二選一那麼簡單,只有掌握了二者之間的平衡,才能保證良好的人際關係。
  • 《讚揚與責備》:人生的有趣之處在於換位思考
    如果你在生活中也遇到這樣的情況,不知道怎麼和孩子相處,不知道怎麼和朋友交流,不知道怎樣的讚揚才對讓人喜愛,怎樣的責備可以達到事半功倍,那麼不妨看看這本《讚揚與責備》,一本教你如何與人溝通的書籍。 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的特麗·阿普特,她用通俗易懂的身邊故事向我們分析了種種的矛盾,讓我們從中悟得一個道理,「共情理解人,以情商打動人。使誇獎恰到好處,讓批評利人利己。」
  • 《讚揚與責備》:讚揚教育並非萬能膏藥
    其實被溺愛毀掉的千千萬萬的孩子,並不一定天生下來就是壞孩子,所以我對現在「無條件的愛」和什麼「讚揚教育」是極其反感的。雖然我也渴望被讚揚,但很多時候人們只會對你不產生讚揚影響的方面進行讚揚,其實這並不是我們需要的,有時候我們甚至感到這是侮辱,而你需要得到的讚揚他們絕不給予滿足,外人不給你是怕你獲得快樂和向上的能量,父母不給你是怕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就會變得驕傲。
  • 想化解親子溝通難題?把握好「讚揚和責備」的關係,促進孩子成長
    文 | 小璐媽媽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親子之間需要溝通,但是很多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方法不正確,沒有正確使用好「讚揚和責備」,最後就影響了彼此之間的關係。前天我們吃完飯,孩子主動去洗碗。所以當天晚上孩子受到了家人們的一致鼓勵,第二天孩子依然保持積極的情緒去洗碗。
  • 評判他人如何在我們心中形成?讚揚與責備在人際關係有什麼作用?
    在現代生活中,會溝通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但溝通並不是僅僅指會說話,而是要學會共情。正如特麗阿普特在《讚揚與責備:劍橋大學的溝通課》(下文簡稱《讚揚與責備》)一書中所表述的:缺乏共情的讚揚會讓事情適得其反,而富含共情的責備反而能讓人心悅誠服。我們每天都要溝通,都在對我們身邊的人作出評價,比如這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她很固執等等。
  • 那是你沒用對讚揚與責備
    育兒專家都說要多鼓勵孩子,可是一個勁誇孩子也好像沒什麼效果,反而是家裡經常雞飛狗跳、雞犬不寧。推薦給所有家長這本《讚揚與責備》,希望你能和我一樣,從中找到解決親子關係的鑰匙。通過30多年的 研究,作者用本書揭示了讚揚與責備的機制是如何在親子、夫妻、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間運作的。特別是在親子關係中,讚揚對孩子而言,不一定就是肯定,也可能是諷刺,責備不一定就是對孩子的不滿,也可能是親子關係的轉機。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了解讚揚與責備對親子關係的影響吧。
  • 《讚揚與責備》,揭秘人際關係的交流密碼
    《讚揚與責備》,是劍橋大學的溝通課,特麗.阿普特所著。這是一位被《紐約時報》《衛報》和BBC盛讚的心理學家,書的TITTLE寫著「教你更科學地與人溝通,提升共情能力」。真的,沒有比「讚揚與責備」這兩個詞彙和行為,更能體會溝通的意義、共情的能力了。
  • 豆瓣8.4分《讚揚與責備》:遇事不責備的內在機理和外在效應
    《讚揚與責備》這本書的封面1.內容簡介看到《讚揚與責備》這本書,恰好是我在經歷責備,迷茫時候。然而,吸引我的不是讚揚與責備這幾個字,而是劍橋大學溝通課這幾個字。我想學會溝通,我想去了解我這迷茫背後的原因,帶著這樣的疑惑,我打開了這本書。《讚揚與責備》是由英國特麗·阿普特著作的。本書從人類評判的起源講起,闡述了評判的兩種形式讚揚與責備。然後,分別從兩個角度進行講解,先介紹了讚揚的化學、心理學及貿易學的內涵,然後寫了關於責備的內疚與羞恥的必要性及摧毀性。之後就是從不同的場景入手,在家庭、朋友、情侶、工作、社交等各層面下讚揚與責備的影響。
  • 讀《讚揚與責備》,淺談不同模式下的態度,對親密關係的影響
    3、 如何在親密關係中調整相處模式?正文書目《讚揚與責備》:作者阿普特將30年的研究成果匯聚於書中,揭示了讚揚與責備的機制是如何在親子、夫妻、朋友等親密關係、同事,甚至陌生人等非親密關係之間運作的。作者告訴我們,讚揚不單單只能表示喜愛,也可能表示著諷刺和調侃,責備不僅僅和不滿生氣有關,還可能隱含著推脫責任和畏懼膽小的元素。
  • 《讚揚與責備》:無條件的愛,只是游離於評判世界之外的美麗天堂
    那麼人在一生中要面對的讚揚和責備究竟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在《讚揚與責備》一書中能找到答案。《讚揚與責備》是2020年1月出版的關於家庭、朋友、伴侶、工作以及媒體所面對的讚揚與責備。01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讚揚與責備是每個人內心尊嚴的潛在貿易人類對尊嚴的重視,別人對自己的讚揚和責備究竟會產生多大的影響?大家都很熟悉「皮格馬利翁效應」。
  • 想要和青春期孩子有效溝通,看看心理學專家如何支招
    難道青春期的孩子真的會很難溝通嗎?為什麼林琳的遭遇會得到很多家長的共鳴呢?心理學家特麗·阿普特在她的《讚揚與責備》一書中指出:「這些看似目中無人的少男少女,其實自始至終都極為重視父母的評判……把自己的評判同家長的分離開來,青少年才得以發現並打造自己的個性。
  • 如何使讚揚恰到好處,讓批評利人利己?
    心理學家特麗.阿普特在《讚揚與責備》一書中說到:「讚揚是隨處可見而且極為有用的資源。」我們都會因為獲得讚揚而高興,因為它能鼓勵和振奮我們,也能提醒我們期待值的所在。本來老師們覺得這只是本職工作,天天在做,沒什麼特別。
  • 使誇獎恰到好處,讓批評利人利己——學一下劍橋大學的溝通課
    ……在每天的溝通中,我們都在對周圍人的好與壞做出評價。但我們的讚揚與責備客觀真實嗎?我們要如何提升這項能力呢?我們來看看劍橋大學的溝通課是怎麼講的吧。共情是情商的核心共情是情商的核心。缺乏共情的讚揚會適得其反,富含共情的責備能讓人心悅誠服。
  • 夫妻之間如何保持良好溝通?3招教會你用溝通升溫感情!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案例是如何更好的與老公溝通,化解生活因為語言產生的矛盾問題。老師好,我與老公結婚兩年了,這兩年中我們經常吵架。大事小事都會吵架,因為我們在談論到一個問題時,他的態度就很差,然後我看到他這個樣子,我就很生氣,於是態度與說話就成為了我們吵架的導火索。
  • 如何溝通和表達?讓別人更好的懂你,提高表達溝通力,提升自我!
    一個溝通的完整過程是這樣的:表達者的大腦產生想要表達的信息將腦中產生的想法轉換成對方可理解的信息(如語言、動作、圖形等)表達給對方反饋修正:表達自己的建議後,請對方複述一遍略過大家理解一致的部分將對方複述過程中產生的差異部分抽取出來,再次表達請對方複述二次傳遞的信息
  • 如何停止兩性關係的互相責備
    如何有效應對人際關係中的責怪遊戲並增進婚姻?任何關係中的責備都難以應對,婚姻更是如此。您的本能可能是歸咎於您。這一切只會造成更大的壓力。丈夫和妻子由於彼此的不快樂,行動和不作為而互相指責,他們發現他們陷入了不滿情緒,開始相互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