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新聞10月11日電 (周卓傲)「《時差——金國明隨藝錄》記錄了我在四十不惑之後十年裡對人生的感悟與體會,也是我今後想要延續創作的油畫題材,更是我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上海知名油畫家金國明告訴中新網記者。
近日,金國明所著的《時差——金國明隨藝錄》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發行,全書分為「夢從這裡開始」「油畫篇」「水彩篇」和「習作篇」等四個板塊,有十餘萬文字和六百餘幅油畫、水彩畫,也包括一些早期習作。
金國明作為上海書畫出版社副編審,也是上海書畫出版社·朵雲軒為數極少的在職油畫家,從事藝術圖書出版編輯工作二十餘年、繪畫創作三十餘年,他曾榮登「上海文化新人」榜,數次參加世界著名的大畫展「法國藝術家沙龍」「法國秋季藝術沙龍」和全國油畫展。《時差——金國明隨藝錄》回顧了金國明青少年時期拜師學藝的經歷,梳理了藝術創作之路,直到現今成為一位油畫家、書畫編輯、收藏家的心路歷程,圖文並茂體現了一個70後藝術家的成長軌跡和所取得成績。
金國明說,比起十年前躊躇滿志和率真浪漫的我,如今更趨於現實和忠於自我。這個十年過得很快,卻也很漫長,從邏輯上來說這確實矛盾。因為,穩定安逸的生活就會使我感覺到日子過得很快;一晃十年又稍縱即逝,一想到在這十年間馬不停蹄、鍥而不捨的藝術創作,心中就會升騰起一種別樣的漫長感。這也是我精力最旺盛和最重要的十年,其間我把以往創作了十年的「夢雲」系列順利地演繹為「時差」系列。一切都在自然而然中發生和演繹,這與其說是繪畫題材和風格上的轉換,不如說是我思想境界上的蛻變與升華。
從數百幅「夢雲」中走出,金國明重拾起20世紀90年代的青春夢想,用新表現主義的圖式,開闢了全新的藝術旅程。對金國明而言,「時差」不僅僅是一個夢境,同時也是他追夢路上從此岸到彼岸的一次重要實踐,是實現藝術夢想的一次升華。
「作品是無聲的言語,勝過任何華美的文字。」金國明坦言,自己過去只專注於繪畫創作本身,並未想過用文字來記錄,隨著作品數量的積累才開始寫下一些文字。「時差」系列裡的每一幅畫都不盡相同,表現形式手法多元,隨性所致。是畫家在不同時間不同心境裡的景象。一路艱辛、一路夢想;一路曲折、一路風光。金國明的每一次前行,每一步路,每一個腳印,都蓄滿了他勤奮後付出的汗水。
金國明表示,作為1970年生人,個人的藝術人生經歷契合了社會發展的軌跡,出版《時差——金國明隨藝錄》也希望可以對廣大繪畫愛好者提供豐富實在的借鑑意義,為他們在藝術道路上提供有益的幫助和啟發。(完)
註:請在轉載文章內容時務必註明出處!
編輯:周卓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