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二胎斷奶後140斤 管住嘴、邁開腿,半年後減到100斤
都市快報
前天桂美琴在蕭內網曬出自己減肥前後對比照,判若兩人:同一件外套,胖的時候撐得鼓鼓囊囊,拉鏈都拉不起來,瘦下來再穿就很寬鬆,有點空空蕩蕩。變化之大讓很多人難以置信。
桂美琴在蕭山一家服裝公司上班。昨天中午我見到了本人。長髮披肩,瓜子臉, 1米6左右身高,瘦瘦的,看去像二十多歲的姑娘。
正好趕上飯點,她的午餐是小小的兩根紅薯。我感覺不夠塞牙縫的,桂美琴說紅薯、蝦、雞腿,午餐她會換著吃。
除了控制飲食就是跑步,從2018年開始,她已經堅持跑步兩年。
桂美琴30歲,兩個孩子的媽媽,兒子5歲,女兒3歲。桂美琴笑說,之所以長胖,和生孩子有關,自己還是小姑娘的時候,也瘦瘦的。
桂美琴老家江西,18歲來杭州跟朋友合夥開淘寶店,賣女裝,每天到四季青拿貨,那時90多斤,扛著大包小包,人還沒包大。
年輕、愛美,桂美琴說,每天試穿不同的衣服拍好看的照片,就很快樂。那時身邊也不乏追求者,後來遇到現在的老公,2013年嫁到蕭山。
婚後兩年有了第一胎。「懷孕期間食慾大增,容易餓,」桂美琴說自己有個好婆婆,「中午燒豬蹄,晚上燉老母雞,一日三餐不重樣,都是雞鴨魚肉。」
她說身邊其他孕婦不愛吃葷,總有人勸「現在不是你一個人吃,為了寶寶要多吃點。」每次聽到這些,她都覺著好笑,因為她那時候吃得心安理得,從來不用人勸。有的孕婦為保持身材堅持鍛鍊,又是遊泳又是瑜伽,而她在孕期變得懶散,家裡大事小事婆婆都不讓她上手,到了飯點婆婆把飯盛好,自己動動筷子就行,「每天都是吃了躺,躺了吃。」
兒子生下來,她體重從90多斤長到110多斤。「說實話,那時候體重還算正常。」
真正胖起來是2017年生二胎,體重最高飆到160斤,「你能想像1米6左右的身高,160斤體重的樣子嗎?」
2018年女兒斷奶後,她體重140斤。當時照片上的她,頭臉豐圓,她自己調侃「像是圓規畫的。」有朋友開始叫她「胖子」,有閨蜜聚餐時提醒「你要控制一下飲食。」
「我性格大大咧咧,長胖了是事實,也不計較這些。」桂美琴說,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孕前的衣服一件都穿不了,逛街遇到喜歡的衣服,要買最大碼,經常買不到。
愛美,是她減肥最大的動力。
2018年夏天,她和朋友宣布自己要減肥,目標90斤。大家哈哈笑,「好呀,不過這也太難了。」
這次她鐵了心。首先控制飲食,早上兩個素包子、豆腐腦,中午紅薯、玉米、雞胸肉、明蝦換著吃,晚餐蘋果、黃瓜、西紅柿蛋湯。
開始跑步。穿上運動服肉鼓鼓的,沒跑一會兒,氣喘得有出的沒進的,汗掉得比豆子還大,膝蓋也疼得受不了。
「我也有累到想放棄的時候,這時候就想自己瘦下來的美好畫面,穿這樣那樣的衣服多好看,想著想著動力也就來了。
「我知道運動不能過量,2公裡跑了一星期,慢慢不喘了,再慢慢加量。體力恢復,耐力上升後,我不再看公裡數,先跑半小時,後來跑一個小時……」
跑得越來越快,距離越來越遠,昨天她跑了10公裡,配速5分30(每公裡用時),輕輕鬆鬆。
管住嘴加上邁開腿,第一個月效果特別明顯,瘦了20斤。半年下來,體重掉到100斤左右。
江西老家有個親戚半年沒見她,驟然看到瘦下來的她,瞅了半天,沒想起是誰。「她說你不說話,我根本就不敢認,哈哈。」
她成了朋友圈的勵志典範,小姐妹紛紛豎大拇指,「是個狠人,惹不起。」
婆婆心疼地說「不要減了不要減了,再瘦下去要出毛病。」
桂美琴說,瘦下來以後身體並沒有不適感,睡眠正常,沒有厭食和暴飲暴食,不掉頭髮,經期正常,「跑步帶來最大的變化是自信,瘦下來,各種衣服都可以穿,人也變得精神了。」
現在經常有朋友向她求教減肥秘訣,她笑著說,「哪有什麼秘訣?不過『堅持』兩個字,想要減肥可以給自己一個月時間,一個月不夠就兩個月,運動加上控制飲食,對自己狠點,肯定會有效果。
「不過,跑步要注意保護膝蓋,雖然我跑前跑後都有拉伸,可長期跑步膝蓋還是出了問題,髂脛束症候群,大腿外側的一根深筋膜疼得受不了。年初疫情,待在家休養,每天練練靠牆深蹲,膝蓋傷就這麼好了。」
腿傷好了她又跑起來,「現在成了一種習慣,一天不跑感覺有件事沒完成,一天不跑渾身不帶勁,跑完出一身汗渾身輕鬆心情特別好。」
愛上跑步後,她開始關注馬拉松。去年11月她跑了湘湖國際半程馬拉松。前兩天她又報名了今年的杭州半程馬拉松。「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我會一直跑下去。」
她是怎麼胖起來的? ——孕婦體重不能過度控制也不能不控制
杭州市婦產科醫院大產科主任柴芸說,「每個胎兒生長所需的能量基本是恆定的,如果母體總能量不夠,寶寶作為母體內營養需求的『最優先級』,就會『奪取』本該支持母親日常所需的營養,這會形成一個體內惡循環,最終影響母子健康。因此我們不建議孕婦過於控制孕期體重。」
如何判斷孕期合理增重範圍?
柴主任說,BMI(身體質量指數,是用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的平方,得出的數字)較高的媽媽,孕期建議增重值在8-10公斤;BMI較低的,孕期增重可到18公斤。
浙大婦院婦女保健部專家的建議是:一般來說孕期體重增長9至13.5公斤較為適宜。
怎麼科學健康地瘦下去?
什麼樣的運動量最合適?
浙一骨科主任林向進說,運動量要遵循漸進性、反覆性和個體化的原則。漸進性原則要按照人體對運動的適應性變化,有計劃地增大運動負荷。一定的運動負荷量,對身體作用一定次數和時間之後,才能讓身體適應,然後再逐步增大運動負荷,使身體適應新的水平,最終達到增強體質的目標。如果走路,初次鍛鍊的人每天8000-10000步是合理的。
「肥胖的人,特別是重度肥胖者,不建議選擇跑步、爬山、打球等運動,因為這樣的運動對全身關節尤其是下肢關節,如髖關節、膝關節損傷特別明顯。應選擇較為緩和,並使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鍛鍊的全身運動,比如躺在床上,做一些四肢和腰背部的運動,也可以利用一些運動器械進行鍛鍊。另外遊泳是肥胖者不錯的運動方式。」
浙二骨科副主任戴雪松說,運動後第二天不要覺得很疲倦,否則運動就過量了。還要循序漸進,如果選擇快走鍛鍊,不要和人家比朋友圈步數,排名一下子升得太快不是好事。如果跑步,以前沒有跑過,第一天跑1-2公裡,維持一段時間,適應之後再慢慢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