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亞上市十年之癢,頻頻踩雷!投資者集中維權!

2020-12-22 信託圈內人

前天,諾亞財富首次公開提出關於承興國際34億供應鏈融資產品的和解方案,希望通過增發股票的方式進行兌付。

昨天(26日),諾亞財富歌斐資產創世安霖項目逾期未兌付的投資者,集中維權。

據滬上金融圈了解到,諾亞財富發行的歌斐創世安霖報春花產品已於2020年4月28日到期,由於融資方譽衡集團無法兌付本息,導致300多位投資人,共計5億元的血汗錢無法收回!

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

2020年是諾亞財富上市十周年,諾亞財富創始人汪靜波認為,諾亞非標轉標已經取得初步成功,已經駛入更開闊的水域,相信未來有巨大的增長空間。

不過,從事實來看,諾亞財富要排雷和停雷,還面臨著不小的壓力。

近年來,諾亞財富頻頻踩雷,承興控股、譽衡集團,輝山乳業、樂視網、暴風集團等都悉數踩坑。

從時間線來看,諾亞踩雷的節奏,一直沒有消停。

圈主君,希望諾亞財富,能妥善處理投資者的矛盾,合理合法解決投資者訴求。以股償付,是一個突破,讓投資者看到希望,但夜長夢多,望各方能合理處理妥善解決。

畢竟,這些投資者都是諾亞的客戶,因為信任才會在諾亞平臺投資。

以下為投資者的維權現場(2020年8月26日):

投資者發來的投訴信:

我們是諾亞財富發行的歌斐創世安霖報春花產品的購買人,我們於2017年4月通過諾亞財富購買了該產品。該產品的管理人是蕪湖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歌斐),銷售方是諾亞正行(上海)基金銷售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諾亞)。今年4月28日到期後,由於融資方譽衡集團無法兌付本息,導致我們300多位投資人,共計5億元的血汗錢無法收回。因諾亞多次面對媒體在公開場合宣稱此事件是因為併購進展不如預期引發的投資結果不理想,不履行基金管理人職責,蓄意拖延、狡辯、阻止投資人合理訴求,迫於無奈,我們收集以下事實陳述,證明諾亞財富和歌斐資產明顯存在蓄意隱瞞,誘導欺騙投資人等行為,希望相關部門本著維護健康穩定金融秩序的前提介入調查,維護我們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

一、把高風險的股權基金包裝成低風險的類固定收益產品進行銷售,「在諾亞內部,關於產品線會有多個管理團隊,比如專做固定收益、專做二級市場、專做股權投資,專做信託……這些團隊涇渭分明一旦產品定類了,就會有各自條線的管理團隊從總部到各個城市開始培訓和銷售,包括銷售、風控等等,全部按照這個類別來執行。創世安霖二號私募投資基金這個產品,從一開始,就是固定收益的管理團隊從諾亞總部到各個城市鋪開銷售的」。(見圖一2020年6月4日《證券時報》A2版《一場爆雷併購案背後:投資者遙遙無期的等待》)該項目連諾亞區域對接的項目經理都是固收項目經理。

證據1.諾亞APP後臺關於該產品的截圖,清楚地顯示為類固收(見圖一、圖二諾亞修改前的APP頁面截圖)。

圖一
圖二

直到2020年6月2日媒體報導該產品爆雷的相關新聞後,諾亞迅速將微諾亞APP的後臺數據進行了篡改,將該產品從「類固收」改為「其他」(見圖三、圖四諾亞篡改後的微諾亞APP同一頁面截圖)

圖三
圖四

此舉就是諾亞欲蓋彌彰,狗急跳牆。好在我在諾亞修改後臺前一周去公證處做了相關數據的公證(見圖五,圖六、圖七江蘇省常州市公證處公證資料)。

圖五
圖六
圖七

證據2.此產品到期無法兌付後,諾亞將購買該產品的客戶涉及到的理財師組建了一個諾亞報春花產品內部理財師溝通群,2020年4月17日該群聊天記錄裡顯示諾亞多位理財師發言說「報春花產品是一個嚴重的銷售事故,因為當時就是按照類固收產品銷售的,每一筆錢都是客戶的血汗錢」,諾亞存在著明顯的欺詐客戶行為。(見圖八,圖九的諾亞內部微信溝通群的聊天截圖)

圖八
圖九

此產品存續期間,我們投資人與各自推薦產品的諾亞理財師聊天,諾亞理財師也公開承認該產品屬於固收類產品。

面對這樣一款周期長、風險高的股權投資產品,諾亞財富卻把它包裝成低風險的固定收益產品違規銷售給不知情的投資人,在銷售過程中違規誇大宣傳,欺詐隱瞞之心昭然若揭,對我們所有投資人的投資決策造成了誤導。

一、 諾亞存在嚴重的銷售流程違規問題

1.我們有當事人在購買該產品時,銷售流程是先打款後籤協議,完全顛倒銷售順序。買私募產品一般都是先填認購(申購)業務申請表,再籤合同,最後匯款。但是諾亞反著來,運用「飢餓營銷」法,讓當事人先打款,再籤約。

2.我們投資人大多數購買這個產品都是因為該產品屬於固定收益產品,風險承受能力都很小。但是諾亞工作人員卻誘導我們投資者回答問題,或者完全替代我們投資人進行風險測評,更有甚者乾脆直接修改後臺的投資人測評結果。

3.根據《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在私募基金募集完畢後20個工作日內,通過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系統進行備案,並根據私募基金的主要投資方向註明基金類別,如實填報基金名稱、資產規模、投資者、基金合同等基本信息。但是該產品的成立時間是2017年的4月26日,備案時間是2017年12月27日,比成立時間足足晚了八個月。(見圖十)

圖十

三、該項目的銷售方諾亞和管理人歌斐存在售前和售後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及時,不規範,防範利益衝突機制不完善的情況。

1、 該基金有優先、中間、劣後三類,這本身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問題就在於,投資人購買時不知道三者之間的比例、優先級是渤海銀行這些信息。在產品發行的時候,諾亞財富歌斐資產管理和客戶所籤合同都是諾亞統一擬定的基金格式合同,合同裡涉及到關於該項目的優先、夾層、劣後出資比例等均沒有做具體的說明。直到產品兌付出了問題,投資人才知道三者之間的相關比例:優先級資金30.6億(渤海銀行),中間級資金8億(創世安霖2號),劣後級資金8億(譽衡集團指定方認購),這是典型的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充分是諾亞常用手段。

2、針對底層的併購基金「共青城磐旭」譽衡集團提供的相關抵押及保證等增信措施直到2020年3月25日該產品兌付出現問題後,諾亞在投資人電話溝通會議紀要中才將真實的情況對投資人進行了披露。(見圖15)而且該項目的抵押及保證等增信措施和銷售時說的完全不一致。

3、業績比較基準:第一年9.3-9.7%;第二年和第三年在前一年的基礎上增加0.5%/年。同時約定收益分配核算日為每年6月20日和12月20日。2018年上半年利息延期至7至8月進行了分配,下半年開始利息更是就沒有足額兌付,然而2018年的年報也未披露具體的情況。

4、2018年6月底起訴譽衡集團,但是18年年報、19年上半年年報都未披露,售後的信息披露也存在嚴重問題

四、該項目諾亞盡職調查存在重大漏洞,諾亞和歌斐對該產品的風險揭示前後不一致,沒有盡到盡職調查的義務,甚至沒有對譽衡集團及關聯公司和主要融資方朱吉滿夫婦的相關信息進行審核,違反了《私募基金暫行管理辦法》第4條的規定,未履行誠實信用義務,在盡職調查中未履行勤勉義務,致使投資人的資產幾乎全部損失。諾亞財富曾以差額補足條款作為自己的營銷噱頭,但目前譽衡集團絕大部分資產已經被債權人司法凍結,喪失了流動性,譽衡集團及實控人朱吉滿及其配偶白莉惠差額補足似乎也變得艱難。前期盡職調查的不充分,導致諾亞財富明知道該產品暗藏巨大的風險卻依舊鋌而走險,最終由於基礎不牢靠成為了一顆定時炸彈。

五、該項目的基金管理人歌斐資產和母公司諾亞財富在合規和風險管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對於此次踩雷事件,諾亞財富本該早就發現問題,全力控制風險,向投資者做出預警。一方面,諾亞財富的風控能力令人質疑,另一個方面,項目無法到期兌付後,諾亞告訴投資人信邦製藥002390的股票價格要漲到10.7元,並且要在優先級不拋出的情況下,中間級才能收回本金,2017年4月底5月初該產品剛成立時,信邦製藥002390二級市場的股價9元不到,這中間的價格差距讓我們也很難不去懷疑諾亞的項目負責人和融資方是否存在利益輸送的貓膩。從這款產品的走向來看,出現收益兌付困難到產品到期之間還有很長一段緩衝區,但是諾亞財富沒有亡羊補牢,而是心存僥倖,對譽衡集團近幾年持續不斷的股資風波視而不見,其風控環節可謂漏洞百出...

作為眾多諾亞及旗下歌斐資產受害者,我們只是代表其中一個產品的投資人,和我們一樣的受害人還有千千萬!而諾亞的敷衍和傲慢,讓我們備受煎熬,走投無路。由於產品暴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毀滅性打擊。多少家庭因諾亞入不敷出,矛盾四起!多少投資人因諾亞人財兩失,打亂生活規劃

相關焦點

  • 上市十年,諾亞財富的踩雷迷途
    2005年發展至今,諾亞財富已由第三方銷售機構升級為較完整綜合金融服務平臺。頻頻踩雷的諾亞財富雖然諾亞財富貴為最早進入財富管理行業的公司,但行業的雷可沒少踩。這引起了大批投資者進行維權,甚至在諾亞財富第八屆私募股權高峰論壇上,有大批「諾亞還錢」字樣馬甲的「不明身份人員」前來參加。原本以為這只是一個插曲,但三個月後,諾亞財富30億元私募基金又陷入了樂視危局。
  • 諾亞財富再次「踩雷」譽衡藥業併購基金
    作為財富管理頭部企業的諾亞財富近年來頗為「水逆」,自2014年以來,諾亞財富分別踩雷了景泰基金挪用資金、悅榕基金爛尾事件、輝山乳業、樂視網、承興國際等多個項目,甚至在今年3月,踩雷口袋科技,延期兌付。多起踩雷事件,也讓投資者質疑一家頭部財富管理機構為何頻頻踩雷,諾亞財富的風控在哪裡?資產管理專業性在哪裡?
  • 諾亞財富2019年投資虧損2860萬元 踩雷不斷被質疑存風控之殤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3月25日,諾亞控股有限公司(NOAH.US,下稱「諾亞財富」)發布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總體而言,2019年整年,諾亞財富經營情況基本與2018年持平。在這樣的財報背後,因諾亞財富頻踩雷私募產品,其風控能力備受質疑。
  • 中融信託上半年成績單:淨利下滑超20% 屢遭維權、踩雷頻頻
    中國網財經7月22日訊(記者 常實 鹿凱)近日,中融信託公布上半年未經審計財務數據,其營收下降達10.88%,淨利下降更是超20%;除去業績壓力,近日多名投資者在其上海財富中心的維權也讓中融信託「頭疼不已」。
  • 再見譽衡集團,瘋狂併購最終走向破產,諾亞財富再次踩雷
    從2010年上市以來,譽衡集團進行了大規模的外延式併購。公開資料統計,併購事件一共21起,且交易金額超百億元。而諸多併購的後果,就是巨額商譽的形成。2018年起,譽衡集團質押的股權發生爆倉,引發債務危機。使得譽衡藥業的控股股東及一致行動人股權屢屢被司法輪候凍結,拍賣債務危機不斷,而公司自身重組失敗。
  • 兌付延2年投資人虧掉九成 諾亞財富踩雷天神娛樂9億回購執行難
    》,旗下的子公司歌斐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歌斐資產」)就「踩雷」創世神娛事件作出回應。深圳泰悅的劣後級投資者為上市公司天神娛樂(002354.SZ)。 不僅底層資產口袋科技深陷窘境,劣後級投資者天神娛樂日子也不好過。 據GPLP犀牛財經了解,2018年9 月12日,天神娛樂發布公告稱,實際控制人朱曄持有的天神娛樂全部股權被凍結。
  • 寫在承興國際一周年|踩雷投資者口述:我眼中的諾亞財富
    2019年7月8日,諾亞財富公告旗下歌斐資產踩雷廣東承興國際,涉案金額高達34億元。此消息一出,涉及該事件的各當事方,旋即開啟了輿論戰和相互甩鍋的模式。對於承興國際而言,由於公司涉嫌詐騙,實控人羅靜已經被刑拘。
  • 連續踩雷後業務全線萎縮 諾亞財富的冬天有多冷?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拆財報丨連續踩雷後業務全線萎縮,諾亞財富的冬天有多冷?3月24日美股盤後,諾亞財富(NOAH.US)發布2019年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公司2019年4季度收入為7.88億元,同比2018年四季度下滑4.1%。我們追蹤諾亞財富最近八個季度財報的表現可以發現,這是諾亞財富2018年以來首次單季度收入同比下滑。
  • 黑龍江前首富朱吉滿負債擴張終「翻車」 諾亞、渤海銀行踩雷信邦...
    此前,譽衡集團在收購信邦製藥原大股東股份時,曾通過諾亞財富旗下的蕪湖歌斐資產來募資,而蕪湖歌斐也在今年3月底召開過一次投資者會議。《紅周刊(博客,微博)》記者從諾亞財富客戶處獲得的會議紀要顯示,譽衡集團的負債主要來自於股權質押,其質押譽衡藥業融資本金達33.61億元、質押信邦製藥股權融資本金達38.6億元。
  • 十年收入增長超10倍,諾亞財富(NOAH.US)會是長線投資者的一盤菜嗎?
    上市十周年,收入增長了12.5倍,淨利潤增長了10倍,然而股價漲幅明顯落後於業績,漲幅不足3倍,諾亞財富(NOAH.US)用業績證明實力,吸引長線投資者。智通財經APP了解到,12月1日,諾亞財富發布Q3業績,實現淨營收8.59億元,同比增長2%,總募集量287.8億,同比增長122.2%,淨利潤率升至35.0%。
  • 信用債市場塌方,國有大行成「踩雷」專業戶!華晨、紫光相繼爆雷
    多家企業債務違約背後,不僅涉及到多家金融機構和上市公司,而且也讓信評公司遭遇到信任危機。近期,華晨、紫光、永煤等多家大型企業債務爆雷引發債券市場地震,不同於往年的爆雷對象為民企,這次違約的主體以高評級國有企業居多。在高評級國企引發的此輪信用危機中,銀行業受傷是最為嚴重的,四大行、國開行、股份行等頻頻出現在債委會中。
  • 信用債市場塌方,建行等國有大行成「踩雷」專業戶!華晨、紫光、永...
    近期,華晨、紫光、永煤等多家大型企業債務爆雷引發債券市場地震,不同於往年的爆雷對象為民企,這次違約的主體以高評級國有企業居多。在高評級國企引發的此輪信用危機中,銀行業受傷是最為嚴重的,四大行、國開行、股份行等頻頻出現在債委會中。此外,因大多數爆雷主體存在質押上市公司股權,甚至有侵佔和挪用上市公司資產之舉,直接導致了相關上市公司被監管部門調查,嚴重者不乏有退市的風險。
  • 私募基金連續爆雷,投資者如何維權
    私募市場魚龍混雜,極其考驗投資者的專業性。比如很多投資者搞不清楚自己投的究竟是什麼,是投的「股票」還是「股權」(兩者風險等級可以說是完全不同)。也正如此,私募在我國是受嚴格限制的,可即便如此私募變成非法集資的也不在少數。
  • 借新還舊、挪用資產,信託圈這一周連環爆雷!
    不到一周時間,就有3家信託公司,因為被維權或罰單上頭條。昨天被投資者找上門的,雲南信託昨天,又一個信託維權視頻流出。這回的主角,是雲南信託。根據自媒體固收預警,有大約20名投資人,聚集於雲南信託上海總部,紫竹國際大廈。
  • 外貿信託管理 映雪投資旗下債券專項產品踩雷西王債清盤 投資者...
    溝通會上,映雪投資相關負責人表示,該系列產品以投資信用債為主,發生流動性危險後目前正在清算,具體踩雷信用債的規模及虧損額目前沒辦法進行披露。後期需要對持有債券在市場中進一步詢價,如果市場向好了,可能清算期會加快。另外,針對該產品踩雷的西王集團旗下違約債券,也在積極參與溝通處置。
  • 網貸天眼早報:小牛在線兌付方案表決獲通過 理財巨頭頻踩雷
    這家理財巨頭踩雷34億後又踩雷5億!草根踩坑P2P,中產踩坑炒股,土豪踩坑私募。近日,諾亞旗下子公司「諾亞正行」因其銷售的一款私募基金出現逾期,諾亞財富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據了解,這款私募基金名為創世安霖二號私募投資基金,成立於2017年4月,期限3年,應於2020年4月到期,其債務人為譽衡藥業的控股股東—譽衡集團。
  • 法眼看房|長租公寓頻頻「爆雷」,租客和房東如何維權?
    2019年5月,紅網聯合長沙市律師協會,共同推出樓市TV之《法眼看房》欄目,由專業律師來為廣大市民答疑解惑,被盛讚為「老百姓身邊的法律顧問」。今天,紅網再度聯合長沙市律師協會,共同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法眼看房》專家團隊的精英律師們針對房產類熱點問題,用親切直白的語言講解法律知識。
  • 諾亞投資年度高頻詞,諾亞控股數位化
    諾亞投資創始人汪靜波在諾亞控股務虛會上肯定的說:隨著數位化時代到來,將不鮮見到網際網路公司帶著技術力量投身於財富管理行業,但財富管理公司龐大而優質的線下理財師隊伍,是一幹網際網路企業可望不可及的巨大資源壁壘。
  • 上海私募界再爆雷,負責人被刑拘,多家上市公司踩雷
    綜合上市公司公告、媒體最新報導和私募圈的消息顯示,成立於2015年1月的上海華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領資產」)因涉嫌集資詐騙已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該公司負責人孫祺已被刑事拘留。另據華領資產的投資者消息,華領資產所有存續產品目前均已無法正常兌付,涉及金額共35億元左右。
  • 「市值退」擬設定3億元門檻 投資者可通過分散投資降低個股『踩雷...
    Wind資訊數據顯示,截至發稿,A股市場總市值在10億元以下的上市公司共有35家,市值最低的為3.97億元。這35家上市公司中,除了一家目前暫停上市的公司外,其餘均為ST和*ST公司。換句話說,低市值公司即便未達到市值退市標準,其觸發財務退市風險相對較高,投資者對此應充分重視和警惕。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暫無企業最新總市值以及最近20個交易日(11月25日—12月22日)平均總市值低於3億元。不過,最近20個交易日日均總市值低於10億元的上市公司有29家,其中28家為ST或*ST公司,且最低僅為4.72億元,低於5億元的共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