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山海經》這本書來,那可是有很多說法,不過談過它太多,久了就沒什麼意思了,我們只取一瓢,談談夸父逐日這一段,然而在談到夸父逐日這一段的時候,我們先看看有關於古印度文明當中,留下來的一本古籍及其上記載的。
5000年前的印度史詩《瑪哈帕臘達》所記載的核戰,與黃帝蚩尤戰爭時期神同步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古印度,雖然表面上比華夏文明早一點,但是誰的歷史悠久,還真不一定,然而它早期的歷史,似乎與華夏文明有一點相似,不是某種文明進化上的相似,而是發生的事件上的相似。
諸如古印度史詩《摩訶波羅多》描寫古印度文明早期的班度和俱盧兩族爭奪王位的鬥爭,事件發生在大約5000年前左右,這段時間這是黃帝蚩尤時期,有時候我們不得不懷疑,這是不是一個事件?畢竟若這段時間真有史前超級科技加持的話,那古印度和華夏地區的跨度似乎根本不大,有好的交通工具你來我往正常的很,而且近些年一些人猜測,當時夏朝的地域不僅僅局限在中原地區,而且中心地區在伊朗及北部地帶,這就真有有意思了。
我們再看《摩訶波羅多》講了什麼,書中的一次戰爭是這樣描述的:「英勇的阿特瓦坦,穩坐在維馬納(類似飛機的飛行器)內降落在水中,發射了「阿格尼亞」,一種類似飛彈武器,能在敵方上空產生並放射出密集的光焰之箭,如同一陣暴雨,包圍了敵人,威力無窮。剎那間,一個濃厚的陰影迅速在潘達瓦上空形成,上空黑了下來,黑暗中所有的羅盤都失去作用,接著開始颳起猛烈的狂風,呼嘯而起,帶起灰塵、砂礫,鳥兒發瘋地叫……似乎天崩地裂。」「太陽似乎在空中搖曳,這種武器發出可怕的灼熱,使地動山搖,在廣大地域內,動物灼斃變形,河水沸騰,魚蝦等全部燙死。火箭爆發時聲如雷鳴,把敵兵燒得如焚焦的樹幹。」這……這就是描寫大噸位的爆炸的場景嘛,用核爆特質來描寫將更加真實。
夸父逐日,為何非要說是追逐太陽,不可以說是攆走太陽?
《山海經·海外北經》有曰:「夸父與日逐走,入日,du渴欲得飲,飲於河、渭zhi,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本來呢,這段故事,似乎很獨立,而且一些崇尚完美的歷史學者和專家,一般都是這樣詮釋,說是夸父逐日,只是為了追求光明,最後被太陽暴曬,最後渴死了,罪魁禍首還是太陽,要說是小時候,沒準我會相信,但是長大了,我信你個鬼,你們這些糟糕的歷史學者和專家,你們傻,夸父也傻嗎?
不夠話說回來,這個夸父的行為和黃帝戰蚩尤有什麼關係?有三個字特別重要,棄其杖。夸父是手執兵器的,那也沒有辦法說明他參加過這場戰爭。不過這山海經中還隱藏了兩。《山海經》大荒東經有曰:「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兇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
大荒北經又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山海經這三段連起來,你至少可以斷定幾點。第一,夸父參與了逐鹿之戰,且地位僅次於蚩尤。第二,我們大家都知道蚩尤是被擒殺的,而夸父是死於戰場,是戰死的。第三,夸父的死狀非常蹊蹺,與強光、高溫、乾旱有關,但是沒有直接死,而是像生了某種疾病,乾渴難忍,喝乾了為何仍未能緩解,最後棄其杖化為鄧林,放下武器,身體就發生了變化。
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夸父應該是在蚩尤刑天大軍的大後方,作為巨人族聯盟,夸父要麼是支援的,要麼是後方的醫療部隊,黃帝若是使用熱核武器,自然是丟在刑天蚩尤軍的後方,這樣一來起到威懾,二來還可以阻斷援軍,第三呢如此當量的爆炸,自然是距離自己越遠越好。
小結:史前核戰,是有跡可循的,我們要大膽的想像,不要將思維局限在神話當中或者說選擇性的認知當中,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文章的話,還望多多關注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