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父為何突然逐日?專家:你看《山海經》都寫了啥,他追的可不是太陽

2020-12-27 騰訊網

《山海經》是先秦古籍,作者未知,成書年限未知,它記載了古代地理、民俗、傳說、異獸、歷史,古人認為太過於荒誕,就連司馬遷在《史記》當中都寫: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然而現代以來,《山海經》記載的一些神話傳說卻逐步得到了證實,像是極光的記載,書中談到:北方有神,赤色,身長千裡,種山之神也,名曰觸龍,這裡說的觸龍就是極光,古人不懂自然變化,就描寫成龍,那麼夸父追的又是什麼呢?

夸父是上古神話傳說人物之一,生活在北方大荒中,大荒之上有一座大山,他們都是大神后土的子孫,為夸父族,夸父族又稱為巨人族,個個身材高大,擁有巨力,據說夸父曾幫助蚩尤攻打黃帝,被黃帝擊敗之後,返回了北方大荒。

在《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雖說夸父和蚩尤是同胞兄弟,但夸父逐日才是夸父族最有亮點的一件事,夸父逐日,有三個不同的版本,第一個版本說夸父,為了讓族人獲得永生光和熱,想要將天上的太陽摘下來,一路追逐,最終累死。

這第二個版本,是講夸父在被皇帝擊敗之後,家鄉遭遇了一場旱災,烤的大地龜裂,一片荒涼,夸父族集體去找水源抗旱,但就連江河也都乾涸了,夸父認為這是黃帝派遣了金烏在懲罰他,於是夸父打算將太陽摘取下來。

但這個版本帶有一定的神話傳說,不過考古學家確實根據地質,發現5000年前發生過一洪災和旱災,夸父族應該是為了生存下去,四處遷居,他們達到的第一個地方就是黃河,但旱情嚴重,黃河水斷流了。

夸父又繼續遷移,尋找適合生存的地方,夸父族又來到了渭河,但渭河的水源也沒有支持多久,夸父一族又繼續向著北走到了大澤即雁門山北,此時的夸父一族的人已經所剩無幾,但還是沒有找到水源,最終全部因為旱災而亡。

還有一種版本說他追的並不是太陽,而是當時發生了隕石撞擊,隕石在進入大氣層時,在高速下墜時,會產生巨大的熱量與光芒,夸父看到天空的墜下的「太陽」,帶著種種好奇之心,夸父就去追逐隕石,結果被隕石那巨大的熱量所傷。

而古人無法理解這種自然災害,在記載時,又加以描述,就形成了「追日說」,既然有「追日說」,難道巨人族是存在的嗎?迄今為止,除了夸父族以外,還有國家的神話傳說當中都有巨人族。

1966年,印度生物學家在距離首都新德裡近百公裡處發現了類似人類的骨頭,其身長將近4米,肋骨長1米,經過鑑定這是100萬年前的大型猿人骨骼,或許巨人在遙遠的歷史上確實存在過,但隨著氣候變遷,巨人走向了滅絕。

相關焦點

  • 夸父為何突然逐日,專家:看《山海經》寫了啥,他追的並不是太陽
    《山海經》收錄了各種民間傳說,像是精衛填海、大禹治水、夸父追日更是家喻戶曉。 夸父族居住在北方的大荒之中,它是大神后土的子孫,他們身材高大,力大無窮,因此也被稱為巨人族,他們喜好打抱不平,但因協助蚩尤被黃帝所殺。那麼夸父族人為何突然墜日呢?在傳說當中,夸父族崇拜太陽,為了獲得永生的光和熱。
  • 夸父沒有逐日,而是日逐夸父,用《山海經》分析夸父詭異死因
    剎那間,一個濃厚的陰影迅速在潘達瓦上空形成,上空黑了下來,黑暗中所有的羅盤都失去作用,接著開始颳起猛烈的狂風,呼嘯而起,帶起灰塵、砂礫,鳥兒發瘋地叫……似乎天崩地裂。」「太陽似乎在空中搖曳,這種武器發出可怕的灼熱,使地動山搖,在廣大地域內,動物灼斃變形,河水沸騰,魚蝦等全部燙死。火箭爆發時聲如雷鳴,把敵兵燒得如焚焦的樹幹。」這……這就是描寫大噸位的爆炸的場景嘛,用核爆特質來描寫將更加真實。
  • 夸父逐日為了啥?深入研究《山海經》後,專家:他追的真是太陽嗎
    意思很簡單,即夸父追日追到口渴,想要喝水卻喝光了河渭兩條河都不滿足,又轉而北上去喝大澤湖的水,結果還沒走到就渴死了,他的拐杖則變成了一片桃林。 為什麼夸父喝水能把兩條河都喝光?為何他一根拐杖能化成一片桃林?很明顯,普通人幹不出這種事。當然,還有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夸父追日是為了什麼? 要回答這些問題,必須從夸父的身世入手。根據《大荒東經》裡的描述,夸父是水神共工的孫子,他還有一個家喻戶曉的兄弟叫蚩尤。
  • 山海經:揭露「夸父逐日」的真相,太陽西下,夸父為何往北走?
    山海經:「夸父逐日」的真相,太陽西下,夸父為何往北走?此故事源自山海經,山海經中對其有大量的解讀,其中分別有三處。第一個提到夸父逐日故事的文字是在山海經的海外北經中,文中講到:「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想必大家十分熟悉,因為這正是我們當初學夸父逐日時的一篇文章。夸父追逐太陽,太陽跑的很快,夸父追趕不上,又十分口渴,所以喝河渭之水解渴。
  • 中國夸父追的不是「日」,竟然是UFO? ^0^^0^
    「夸父追日」的故事最早見於《山海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另一篇《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載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珥兩蛇,把兩黃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將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於此。
  • 夸父到底為什麼逐日、又蘊含什麼道理呢?值得學習一生!
    夸父逐日是我們大家普遍都知道的故事,但是他為什麼逐日呢?夸父逐日又包含哪些寓意呢?夸父逐日的故事在遠古時期,夸父是巨人族的首領,又一年夏天,天氣非常炎熱,太陽直射在大地上,把莊家都曬死了,樹木烤焦,河流曬乾,人們受不了這種環境死傷無數。夸父就想,這惡毒的太陽,我要抓住它,讓他聽我的。
  • 夸父逐日的新觀點,與《山海經》記錄或有關,追的可能不是太陽!
    夸父逐日的新觀點,與《山海經》記錄或有關,追的可能不是太陽!時間到了現代,山海經這本書也越來越受關注,很多的生物和山海經當中的記載都非常的相似,別讓人一度開始懷疑,《山海經》這本書不單單只是一本小說,而是有跡可循的,就比如在《山海經》當中記錄的極光,在現實中也找到了原型,在古時候人們不懂自然變化的規律,也只能把這些奇怪的現象描寫成為龍,現在這種現象得到了解釋,山海經當中所記錄的不過是南北極的極光而已。
  • 神話中最能跑的人,夸父的速度是多少?能否突破音速?
    當然,在神話中,夸父其實是追上了太陽的,根據《山海經》、《列子·湯問》等記載,夸父逐日最終逮之於禺谷。禺谷,即神話傳說中,太陽降落的地方。也就是上古神話世界的最西邊。夸父能追到這裡,實力毋庸置疑,他最後的失敗是因為渴死,而並非追不上太陽。所以說,神話中的夸父,實力深不可測。
  • 夸父與日逐走,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先秦:佚名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釋文】  夸父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往北去大湖喝水。還沒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丟棄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 《山海經》裡所提到的「日」真的是我們今天看到的「太陽」嗎?
    《山海經》這部先秦著作裡面記載了我國上古時期許多的珍禽異獸,奇聞異事。其中大多數別說我們沒見過,就是光聽著都難以想像。比如裡面多次與神有關的「日」(太陽)就讓我們很難理解。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 《山海經》夸父追日有何特別寓意?他為何到死都不肯放下手杖?
    《山海經》是中國神話的集大成之作,裡面有許多的故事,影響深遠。不過,《山海經》語言古奧,含義晦澀,很難理解,夸父追日就是其中之一。《山海經·海外北經》中這樣寫道:「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 紀曉嵐在《山海經》中發現了什麼?為何極力銷毀?
    紀曉嵐"想方設法"燒毀《山海經》提到紀曉嵐,大家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鐵齒銅牙紀曉嵐"吧,他博學多才,見多識廣,很受皇帝喜歡,也正是因為博學多才,所以被皇帝任命寫《四庫全書》。我們學歷史的時候都知道他在寫的《四庫全書》的時候,毀掉很多的古籍,其實《山海經》也是其中之一。
  • 《山海經》中那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人們看了他的臉,才發現是神明窫窳。不知道是貳負和危把窫窳屍體破壞得只剩下臉了,還是巫妖們幹了些什麼。也不會有人知道了,神和巫妖都不知了去向,窫窳也只會嚶嚶地叫喚了。對了,窫窳為什麼開始吃人了?他為什麼要吃人?這會牽扯到巫妖團真正的意圖,之後會慢慢展開。
  • 上古十大魔神:兩位杜撰,五位最神,一位首代龍王,一位逐日英雄
    他們分別是:蚩尤、刑天、夸父、共工、飛廉、屏翳、神荼、鬱壘、後卿、旱魃、銀靈子。在這十位「魔神」中,有兩位不存在,是網文作者杜撰的,這兩位分別是後卿和銀靈子,上古傳說中沒有他們。在十大「魔神」中,有五位最神,就是下面這五位。1、千年兵主——蚩尤。與黃帝、炎帝同時代,為九黎部落首領,被列為「中華三祖」之一。
  • 追逐太陽的逆行者夸父,留給我們骨子裡的倔強
    他說,希臘神話裡,火是普羅米修斯偷來的,中國的神話裡,火是鑽木取火堅韌不拔摩擦出來的;面對末日洪水,我們在諾亞方舟裡躲避,但是中國的神話裡,他們的祖先戰勝了洪水(大禹治水);假如門前有一座大山擋在門前,你是選擇搬家還是挖隧道?
  • 夸父逐日其實並不是你以為的神話,而是一場曠世上古大災難
    夸父還沒到大澤,就已經渴死了。他隨身攜帶的手杖化為了桃林。  而《山海經·大荒北經》卻有一段跟前面情節完全相反的故事:應龍已殺蚩尤,又殺夸父,乃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  這裡是說,夸父不是渴死的,而是被應龍(古代神話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亦作黃龍。有呼風喚雨之能。)殺死的。  同一個人怎麼可能死兩次,《山海經》的記載太不靠譜了。
  • 盤古之眼,帝俊羲和之子,《山海經》中有關太陽的傳說都有哪些?
    對於太陽的崇拜主要來源於神話傳說。盤古,是傳說中開天的創世神,關於盤古開天的故事想必小夥伴們都不陌生了吧。盤古開天后,身體最終化作時間的山川湖泊。他的眼睛化作了日月。所以在古時,人們由於對盤古大神的崇拜,而且太陽的力量又是非常的神秘莫測,所以對太陽的崇拜是最高的。太陽的化身還來自於上古至高天帝,帝俊羲和之子。《山海經》中記載:「東海之外,甘泉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羲和,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於甘淵。」也就是說,上古天帝帝俊與妻子羲和生了十個太陽,至此就展開了一些列的神話故事。包括羲和御日,后羿射日都是來源於此。
  • 有人說他是行為藝術家,但追逐太陽隱藏著怎樣的真相|神話的B面
    中國古代神話裡,追太陽的夸父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他的光芒似乎像太陽一樣耀眼,但這個故事是怎樣流傳下來的,傳說的背後是否隱藏了不為人知的真相?在上古典籍裡,「夸父逐日」的故事有三個版本。在《山海經·海外北經》中,夸父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了太陽落下的地方。然後他口渴想要喝水,把黃河、渭河的水喝完了還不夠,還去北方喝大湖的水。但是還沒趕到大湖,夸父半路就渴死了,他的手杖最後化成了桃林。
  • 中國上古十大魔神你知道幾個?看一下下面的就知道了
    夸父族的首領叫做夸父,他身高無比,力大無窮,意志堅強,氣概非凡。那時候,世界上荒涼落後,毒蛇猛獸橫行,人們生活悽苦。夸父為了本部落的人們能夠活下去,每天都率領眾人跟洪水猛獸搏鬥。夸父常常將捉到的兇惡的黃蛇掛在自己的兩隻耳朵上作為裝飾,引以為榮。有一年,天大旱。火一樣的太陽烤焦了地上的莊稼,曬乾了河裡的流水。人們熱得難受,實在無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