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先秦古籍,作者未知,成書年限未知,它記載了古代地理、民俗、傳說、異獸、歷史,古人認為太過於荒誕,就連司馬遷在《史記》當中都寫: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
然而現代以來,《山海經》記載的一些神話傳說卻逐步得到了證實,像是極光的記載,書中談到:北方有神,赤色,身長千裡,種山之神也,名曰觸龍,這裡說的觸龍就是極光,古人不懂自然變化,就描寫成龍,那麼夸父追的又是什麼呢?
夸父是上古神話傳說人物之一,生活在北方大荒中,大荒之上有一座大山,他們都是大神后土的子孫,為夸父族,夸父族又稱為巨人族,個個身材高大,擁有巨力,據說夸父曾幫助蚩尤攻打黃帝,被黃帝擊敗之後,返回了北方大荒。
在《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雖說夸父和蚩尤是同胞兄弟,但夸父逐日才是夸父族最有亮點的一件事,夸父逐日,有三個不同的版本,第一個版本說夸父,為了讓族人獲得永生光和熱,想要將天上的太陽摘下來,一路追逐,最終累死。
這第二個版本,是講夸父在被皇帝擊敗之後,家鄉遭遇了一場旱災,烤的大地龜裂,一片荒涼,夸父族集體去找水源抗旱,但就連江河也都乾涸了,夸父認為這是黃帝派遣了金烏在懲罰他,於是夸父打算將太陽摘取下來。
但這個版本帶有一定的神話傳說,不過考古學家確實根據地質,發現5000年前發生過一洪災和旱災,夸父族應該是為了生存下去,四處遷居,他們達到的第一個地方就是黃河,但旱情嚴重,黃河水斷流了。
夸父又繼續遷移,尋找適合生存的地方,夸父族又來到了渭河,但渭河的水源也沒有支持多久,夸父一族又繼續向著北走到了大澤即雁門山北,此時的夸父一族的人已經所剩無幾,但還是沒有找到水源,最終全部因為旱災而亡。
還有一種版本說他追的並不是太陽,而是當時發生了隕石撞擊,隕石在進入大氣層時,在高速下墜時,會產生巨大的熱量與光芒,夸父看到天空的墜下的「太陽」,帶著種種好奇之心,夸父就去追逐隕石,結果被隕石那巨大的熱量所傷。
而古人無法理解這種自然災害,在記載時,又加以描述,就形成了「追日說」,既然有「追日說」,難道巨人族是存在的嗎?迄今為止,除了夸父族以外,還有國家的神話傳說當中都有巨人族。
1966年,印度生物學家在距離首都新德裡近百公裡處發現了類似人類的骨頭,其身長將近4米,肋骨長1米,經過鑑定這是100萬年前的大型猿人骨骼,或許巨人在遙遠的歷史上確實存在過,但隨著氣候變遷,巨人走向了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