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楔子
前幾天,我一個同學給我發了一個視頻,YABU和李瑋珉同時為同一個豪宅項目同一個戶型做的設計。我看了之後覺得非常有意思,不是因為「看熱鬧不嫌事大」,也不是那個視頻做的分析,而是看到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兩位都是做豪宅的業界大師,我本不應該對他們的設計品頭論足。但兩位大師自己都PK上了,良子作為「吃瓜建築師」,談些自己的感想,可以從不同的視角幫助普通人了解豪宅設計,也不失為一件有趣的事。
02
項目介紹
項目介紹我就樓書照搬了,反正我的朋友圈也沒有這個項目的潛在客戶,大家也不會覺得我是在寫軟文。
高樓林立的北京國貿CBD早在幾年前就已沒有住宅土地供應的指標了,在這片寸土寸金的區域,悄悄誕生了一座豪宅——梵悅108。
這棟位於建國路乙108號,與未來長安街最高的「中國尊」相對而立的豪華公寓,可能是北京國貿CBD最後的豪宅。
難以想像在北京國貿如此喧囂的地方,竟然能夠藏得住一份靜謐。
兩位設計大咖這次要同臺PK的戶型是260平方左右的頂層樣板。開發商稱之為「悅廷」的兩室兩廳兩衛。(平面如下圖)
從良子的視角來說,這個戶型真的不舒服。既不方正,還有兩顆巨柱在中間,唯一的優勢可能是開窗面積比較大,空間分割相對靈活。
03
形式感
在開始下面的分析前,良子希望把今天文章的內容聚焦下,只談「平面和空間」,拋開風格、質感、細節等一系列個人偏好性的話題。
上面是兩位各自的方案,其實YABU還有一個平面方案,我等下也會涉及到。
我同學當時發給我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各有千秋,處理的都很棒!但不知道,業主最後為啥選的是李瑋珉的方案呢?
李瑋珉方案的落地效果
YABU方案的效果圖
我簡單做了一張分析圖,幫助大家理解。
第一,對稱性
兩位都一致選擇了中軸對稱的方式進行功能布局。李瑋珉採用的是動線和視線二者統一的「實對稱」;而YABU採用的環形動線,視線和動線都被入口玄關的影壁牆阻隔了,所以是「虛對稱」。
第二,動靜分區
兩者的動靜分區幾乎一致。而李瑋珉方案在兩側靜區的聯繫上更緊密,因為走道比較短。而YABU的方案兩個臥室拉的有些遠,可能是唯一的美中不足吧。
第三,臥室偏好
兩位都選擇了套間的方式設計臥室。唯一的不同是,李瑋珉方案在主臥上配置更奢華一些。
第四,少就是多
李瑋珉方案將細膩發揮到了極致,每個細節都很好的被照顧到了。而YABU方案可能遵循的是「少就是多」的原則,給人乾脆果斷的感覺。
04
儀式感
豪宅設計如果只關注功能分區、動線合理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從「形勢感」上升到「儀式感」的層面,才能動人心魄。
東西方都有一些手法來營造「豪宅的尊貴」。
比如「中軸線對稱「就是東西方都喜聞樂見的,這一點,兩位都考慮到了。
而」欲揚先抑「是東方美學含蓄的表達方式。倒是來自西方的YABU深諳其道,對豪宅尊崇感的營造加分不少。
同樣的儀式感,不同的形式,為什麼呢?
特別是在動區的布置上,兩位大師的布置截然不同,這引起了我的好奇。經過一些研究,我發現可能是」東西方文化差異「的不同外在表現吧。
下面我通過一張分析圖,來和大家一起分享。
李瑋珉方案
動區分成左右2個部分,幾乎是均衡的。包含了」客廳、餐廳、廚房三個功能區,其中客廳佔了50%以上,足以說明在李瑋珉的心目中,客廳是豪宅的主要表現形式。可能也是大多數東方人的共識吧。
YABU方案
動區由「廚房、餐廳、客廳、書房」四個功能組成。而每個功能幾乎是均衡的,這種分區均衡可能和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有關。在西方,廚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場所,承載了家庭許多的活動,所以佔據的面積比較大完全可以理解。
在YABU的心目中,可能「社交」是豪宅的主要表現形式,而不是奢華的客廳。
這讓我想起了一部奧黛麗赫本主演的電影《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即使是不大的房子,西方人都能摩肩接踵的開PARTY。而四個功能空間均衡布置,營造了多種「社交」的場所,對於聚會是非常合適的。
其實,YABU還做了一個方案(見上圖),我更喜歡他在這個方案中對於玄關的處理。「猶抱琵琶半遮面」、「欲說還休」的感覺,真的「非常中國」。
我也做了張分析圖,所有的邏輯和前面的方案相比,YABU都沒有變!
其他區域的效果,大家可以靜靜的欣賞。
05
結束語
任何的形式都是不同生活方式的「外化」,不同的形式同樣能營造相同的「尊崇感」。
西方人更注重平等、交流,所以YABU的平面是流動的,均衡的。
東方人更注重門面,喜歡含蓄的表達。所以李瑋珉在客廳和主臥室的刻畫上濃墨重彩。
雖然世界在不斷的融合,但東西方的生活方式真的不同。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也許永遠不會消失,但就是這種「不同」,讓世界更加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