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村和我"
記從江縣下江鎮六洞村村主任吳新平
龍珍霓 韋柳情
我的村是從江縣下江鎮六洞村,它位於都柳河畔,距離鎮政府所在地不足2公裡,全村轄4個自然寨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8戶759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0戶185人。
我叫吳新平,今年40歲,是土生土長的六洞人。由於群眾信任我在六洞村村幹第四屆換屆選舉時被推選為村主任,這讓原來只是一名小組長的我即惶恐不安又深受鼓舞。我惶恐的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業務能力不強怕辜負鄉親信任與期盼,同時因鄉親信任與認可而倍感榮幸。
「我不會讓大家失望的,我會帶大家一起發家致富」,這是我在選舉會上對大家允下的諾言,我也以此時刻提醒自己:村長一職,責任重大,不能忘記自己說過的話,不能辜負父老鄉親。
「書上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既然文化水平有限、業務能力不強,那就努力學習,自我提升。於是,我將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文件以及每次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調度會會議材料全部整理,利用業餘時間反覆學習、研讀,遇到不理解的就向駐村工作人員請教,終於讓自己從原來的對工作政策「一竅不通」到現在的「熟知上情」。
基層工作基礎在群眾、核心在群眾,「只懂上情不知下情」的工作就是空中樓閣,是水中撈月。於是我堅持經常性登門走訪,與村民拉家常聊發展,進一步拉近彼此距離,了解他們的心聲、想法,為村務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和明確方向。在與村民交流過程中,我了解到大部分村民認為基礎設施是關鍵,出村主幹道已損壞,成了阻礙我們走向脫貧致富路的絆腳石,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面對發展困境,解決修路項目資金成了首要問題。思來想去,我決定藉助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及「走基層」活動全面開展的機會,尋求縣幫扶單位幫助。通過材料報送、說明情況,邀請幫扶單位到村實地走訪、查看,組織群眾座談,爭取到了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有效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問題。
有了資金剩下的就是齊心協力修好路,為儘快修好這條大家期盼已久的出村路,我號召村內黨員幹部示範帶頭、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合力攻堅。為保證道路質量,我堅持實地測量、親自帶隊,盯質量,盯進度,盯安全,生怕有一點誤差和紕漏。最後在大家一個月的戮力苦幹下,我們村昔日的「泥巴路」瞬間脫胎換骨變成平坦通途。看著竣工時大家臉上洋溢的笑容,讓我覺得不管多苦多累,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路修好了,其他工作也不能落下,產業發展、勞務經濟、「3+1」保障,項項是重點,戶戶不能漏。通過排查,我發現村裡有一位鰥寡孤獨老人,患有慢性病,沒有經濟收入來源,於是我主動與鎮民政辦協調,收集證明材料為其申請特困供養金以維持正常生活。遇到節日,我也會自費購買一些食物給他和其他困難群眾,但令我意向不到的是小小的舉動,居然讓他眼眶溼潤,讓我深感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好。
現在的六洞村,磚木樓房、整齊排列,乾淨整潔的道路兩側節能路巍然屹立,路燈下老人、小孩三兩相聚,閒談說笑,仿佛一幅歡樂祥和的畫卷徐徐鋪展。
我想面對這樣的幸福我除了珍惜、感恩,更多的就是腳踏實地、務實苦幹,拼盡全力建設、發展我的村。
【來源:黔東南頭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