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村和我」——記從江縣下江鎮六洞村村主任吳新平

2020-12-14 瀟湘晨報

「我的村和我"

記從江縣下江鎮六洞村村主任吳新平

龍珍霓 韋柳情

我的村是從江縣下江鎮六洞村,它位於都柳河畔,距離鎮政府所在地不足2公裡,全村轄4個自然寨5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88戶759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0戶185人。

我叫吳新平,今年40歲,是土生土長的六洞人。由於群眾信任我在六洞村村幹第四屆換屆選舉時被推選為村主任,這讓原來只是一名小組長的我即惶恐不安又深受鼓舞。我惶恐的自己文化水平有限、業務能力不強怕辜負鄉親信任與期盼,同時因鄉親信任與認可而倍感榮幸。

「我不會讓大家失望的,我會帶大家一起發家致富」,這是我在選舉會上對大家允下的諾言,我也以此時刻提醒自己:村長一職,責任重大,不能忘記自己說過的話,不能辜負父老鄉親。

「書上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既然文化水平有限、業務能力不強,那就努力學習,自我提升。於是,我將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文件以及每次鎮脫貧攻堅指揮部調度會會議材料全部整理,利用業餘時間反覆學習、研讀,遇到不理解的就向駐村工作人員請教,終於讓自己從原來的對工作政策「一竅不通」到現在的「熟知上情」。

基層工作基礎在群眾、核心在群眾,「只懂上情不知下情」的工作就是空中樓閣,是水中撈月。於是我堅持經常性登門走訪,與村民拉家常聊發展,進一步拉近彼此距離,了解他們的心聲、想法,為村務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和明確方向。在與村民交流過程中,我了解到大部分村民認為基礎設施是關鍵,出村主幹道已損壞,成了阻礙我們走向脫貧致富路的絆腳石,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面對發展困境,解決修路項目資金成了首要問題。思來想去,我決定藉助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及「走基層」活動全面開展的機會,尋求縣幫扶單位幫助。通過材料報送、說明情況,邀請幫扶單位到村實地走訪、查看,組織群眾座談,爭取到了幫扶單位的大力支持,有效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問題。

有了資金剩下的就是齊心協力修好路,為儘快修好這條大家期盼已久的出村路,我號召村內黨員幹部示範帶頭、發動群眾投工投勞合力攻堅。為保證道路質量,我堅持實地測量、親自帶隊,盯質量,盯進度,盯安全,生怕有一點誤差和紕漏。最後在大家一個月的戮力苦幹下,我們村昔日的「泥巴路」瞬間脫胎換骨變成平坦通途。看著竣工時大家臉上洋溢的笑容,讓我覺得不管多苦多累,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路修好了,其他工作也不能落下,產業發展、勞務經濟、「3+1」保障,項項是重點,戶戶不能漏。通過排查,我發現村裡有一位鰥寡孤獨老人,患有慢性病,沒有經濟收入來源,於是我主動與鎮民政辦協調,收集證明材料為其申請特困供養金以維持正常生活。遇到節日,我也會自費購買一些食物給他和其他困難群眾,但令我意向不到的是小小的舉動,居然讓他眼眶溼潤,讓我深感自己做的還遠遠不夠好。

現在的六洞村,磚木樓房、整齊排列,乾淨整潔的道路兩側節能路巍然屹立,路燈下老人、小孩三兩相聚,閒談說笑,仿佛一幅歡樂祥和的畫卷徐徐鋪展。

我想面對這樣的幸福我除了珍惜、感恩,更多的就是腳踏實地、務實苦幹,拼盡全力建設、發展我的村。

【來源:黔東南頭條】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黨的信任不辜,黨的厚望不負丨從江縣下江鎮擺仰村...
    2018年4月,在組織的安排部署下,我帶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來到下江鎮貧困村之一的擺仰村,任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  從地圖上看,擺仰村離下江鎮鎮區並不遠,但是隔著一條河。  曾經,因為沒有橋,它變成了下江鎮最遠的村,極大阻礙了群眾出行以及務工就業,這也是讓貧困「寄生」在這個村莊的重要原因。渡河入村曾經,因為住房透風漏雨、人畜混居,吃飯時總能聞到圈舍傳來的臭味,東西雜物隨處可見,極個別農戶的住房甚至經不起地質災害和強降雨的「考驗」。  曾經,因為太多的原因,讓這個村與「貧困」如影隨形。
  • 餘熱生輝「再奮蹄」——記從江縣下江鎮離退休老幹部石忠明
    現在,他整理好衣服,又出發了,他投身扶貧第一線,全身心投入……現任石忠明、從江縣下江徐家橋社區搬遷安置點黨支部書記。他在從江縣下江地區辦事處工作,曾任下江鎮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下江鎮人民政府副局長,下江鎮人民政府勞動保護中心主任,他於2012退休。退休後,他本應享受生活的幸福,他仍然無法改變「操心」的個性,經常為人民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用心用情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丨從江縣下江鎮隴裡...
    「你們指揮所來駐村,把我家整好了,不再透風漏雨咯,地面硬化平整了,更加乾淨了。」每次走村串寨時,聽到這樣說,我心裡不由得感到欣慰。我叫羅桃珍,是從江縣人民政府政務服務中心一名股級幹部。2019年8月28日,我正在前往隴裡村的路上,準備進村走訪我的貧困戶。
  • ...深刻體會為人民謀幸福的意義|從江縣下江鎮松隴小學的老師陳建妃
    我是從江縣下江鎮松隴小學的老師陳建妃,作為一名從貴州西部地區來的新老師,從江縣這個以苗族侗族聚居的地方一直給我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神秘感。深入這裡開展扶貧工作,才開始讓我有了更多機會去揭開這裡神秘的面紗。雲霧繚繞——初見。
  • 「我的扶貧故事」以村為家,用情幫扶|從江縣往洞鎮吾架村指揮所...
    黔東南州從江縣往洞鎮吾架村是一個民族風情濃鬱的侗族村寨,民風淳樸;但因歷史遺留爭紛問題和大量年輕勞動力外出,缺少組織帶領群眾發展的「領頭羊」,是大家眼裡公認的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加上群眾思想傳統,村級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發展緩慢,貧困程度較深。
  • ...我的家,紮根基層一心為民|從江縣加榜鄉平忙村駐村第一書記蒙文雅
    我叫蒙文雅,貴州黔東南從江縣人民醫院臨床醫師,根據組織安排,2018年3月到從江縣加榜鄉平忙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組織的重託讓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當時由於村委樓沒有辦公室,我就到從江縣人民醫院向領導匯報,得到了極大的支持,配齊活動場所各種設施,建好村委辦公室,黨員活動場所等,鞏固了基層堡壘陣地,為脫貧攻堅勝利打下堅實了組織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他鄉當故鄉|從江縣谷坪鄉五一村第一書記晏高飛
    我叫晏高飛,去年8月28日增派到從江縣谷坪鄉山崗村任網格員,同年12月調整到谷坪鄉五一村任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兼任五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網格員。  剛到谷坪鄉五一駐村時,我就覺得這裡的幹部和村民都顯得格外親切溫暖,這也許是極為巧合的緣分,因為我出生在烏江河畔一個美麗的村莊也叫作五一村。
  • 「我的扶貧故事」六年駐村,用真心換真情|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駐村...
    人生總是充滿著驚喜和意外,沒有想到大學師範專業畢業的我,有一天會從教師隊伍加入到農村基層駐村隊伍中,從此開啟了我的駐村生活。我叫鍾南,是從江縣貫洞鎮八洛村的一名駐村幹部。2014年6月,經過組織批准,我從威寧縣教育局調到了從江縣貫洞鎮人民政府辦公室工作,結束了6年的教師生涯,正式加入全國農村基層駐村工作隊。我所駐的村是貫洞鎮八洛村,從2014年以來,村裡一直沒有村文書,我自然而然地兼顧了5年的村級文書,負責幫助村裡及要辦事的群眾書寫材料,比如幫助不會寫字的貧困戶群眾寫農村低保申請書等。
  • 「百姓一日不脫貧,我就一日不回去」——從江縣加坡村第一書記王慢
    從江摘帽了!11月2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宣布,包含從江縣在內的全省剩餘9個未摘帽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消息一出,從江縣加坡村的駐村幹部與村民們奔走相告,整個村子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隨著從江縣整體脫貧摘帽的消息傳出,這個被曬得黝黑的90後第一書記才露出了笑容。自紮根加坡村以來,王慢摸村情戶情,定措施規劃,全力協調村黨支部抓班子、帶隊伍,以身作則帶頭做好各項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高吊村脫貧路上的「老驥」丨從江縣谷坪鄉高吊村...
    在谷坪鄉,高吊村是赫赫有名的「五最」村:貧困人口最多、基礎條件最差、群眾思想最保守、寨子之間裡程距離最長、群眾貧困程度最深。面對貧困程度令人難以置信但現實又如此讓人震驚的高吊村,多年的農村基層工作經驗告訴我,在這裡我面臨的將是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次大考!脫貧攻堅,歷史大任,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沒有理由退卻。
  • 貴州從江縣:從「窮山惡水」到「世外桃源」
    高山低谷之間,平整的村村通盤山公路來回纏繞,將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各個村莊連接起來。公路兩旁,由青轉黃的椪柑掛滿樹枝,金燦燦的黃金百香果濃香馥鬱……從江縣已經迎來脫貧攻堅的累累碩果。從江縣是全國掛牌督戰縣之一,貧困程度深、攻堅任務重,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 衝在戰「疫」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記貴州廣播電視大學駐從江縣...
    衝在戰「疫」一線的駐村第一書記——記貴州廣播電視大學駐從江縣剛邊鄉加麼村駐村第一書記張碩    貴州廣播電視大學    2020-02-04 大 中 小
  • 「我的扶貧故事」生活沒有旁觀者丨從江縣谷坪鄉平友村駐村網格員...
    我是貴州省從江縣谷坪鄉平友村駐村網格員吳松松,2019年10月20日,我有幸參加到脫貧攻堅工作中去。剛到村裡時,很多東西都不清楚,於是我讓村長和支書帶我到村子裡熟悉基本情況,同時我也知道網格區每戶的位置,便於日後工作的開展,我每家每戶去做自我介紹,讓每一個農戶都能認識我,詢問了大家的家庭情況以及難處,並一一做了筆記。但我從群眾眼中似乎看出他們大多都持懷疑的態度,認為我們駐村的幫扶幹部只是做做樣子。
  • 從江縣西山鎮:小丑村脫「醜」記
    寒冬時節,從江縣西山鎮小丑村的就業扶貧車間,伴隨著機器發出的「噠噠」聲響,幾十名婦女指尖飛舞,正在縫紉機前熟練操作裁剪、網邊、釘扣、加工等流程。小丑村第一書記孫勇剛到扶貧車間與群眾交流。「以前我在家帶孫子,家裡收入全靠兒子、兒媳外出打工,每個月他們掙的錢除了補貼家用,基本剩不了多少。現在有了扶貧車間,我在家也能打工掙錢了。」提起家門口這份工作,今年57歲的從江縣西山鎮小丑村貧困戶荀休迷很感激。  自從到扶貧車間上班後,荀休迷每個月有1500元的收入,加上老伴兒每個月500多塊錢的公益性崗位工資,一年下來,除去開銷,一家人能攢2萬塊錢,日子過得很不錯。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 從「心」 開始丨從江縣往洞鎮廈往村...
    「你覺得我們的駐村工作隊怎麼樣?」「務諾(苗語,很好的意思)。」每當聽到這樣的對話,我的內心十分歡喜,一年多的真心付出,終究被肯定。我叫王波,今年28歲,是從江縣交通運輸局的一名工作人員,現擔任往洞鎮廈往村脫貧攻堅指揮所所長。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給了我生活的動力|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村民...
    我叫蘭老三,今年80歲,家住貴州黔東南從江縣谷坪鄉留架村一組。  30年前,我的妻子因產後抑鬱,無法與人正常交流,因為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妻子比較邋遢,家中生活非常慘澹。  我年齡大了還長期生病,妻子經常在路上遊蕩、神志不清,日子過得苦不堪言。  好在我們趕上了國家的好政策。2014年,村支兩委的幹部了解到我家的情況後,讓我寫申請交到組裡,經開會討論後將我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從此,我家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故事」願將我的青春熱血,揮灑在脫貧攻堅路丨從江縣谷坪鄉山崗...
    2019年12月23日,根據組織安排,我從五一村調離派駐至山崗村,從此與我的「山崗」結下「良緣」。初到山崗村時,通過對網格區內全體農戶摸底排查後發現,基本上每戶都存在以「地」為床的情況。山崗村在十裡八鄉是人居環境出名的髒亂差,公共區域牛糞和白色垃圾隨處可見,農戶室內物件堆放凌亂,視覺貧困現象極為嚴重。  為高質量完成谷坪鄉人居環境整治和提升項目工程,我與村指揮所、村「兩委」全體成員凝心聚力,集眾智制定山崗村公益性崗位人員管理制度,修改村規民約,在「一拆兩治」工作中,我抓牢一網格區舊房拆除工作,成功動員群眾拆除舊房8棟。
  • 從江:多點發力提升紀檢監察幹部隊伍能力
    「今天我從『緊盯幹部作風、緊盯問題整改、緊盯扶貧領域腐敗和不正之風』三個方面,與大家一起探討交流紀檢監察機關如何發揮職責職能護航脫貧攻堅……」近日,在從江縣紀委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研討會上,從江縣下江鎮紀委書記遊巧寧列席會議並進行交流發言。
  • 「我的扶貧故事」我為有幸參與脫貧攻堅而自豪丨從江縣翠裡鄉聯合...
    我叫何再洋,是一名90後基層中共黨員,也是一名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普通駐村幹部。2017年11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赴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翠裡鄉聯合村任駐村幹部。剛開始駐村時,從未在農村生活過的我因語言不通、對鄉村情況不熟悉,駐村幫扶工作面臨諸多困難,有些手足無措。第一次到村開展走訪時,村民陌生又略帶防備的眼神,我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在返回的途中,我陷入了深思:如何在較短時間內走入群眾內心、成為群眾的朋友與「知心人」?這是我開展駐村工作的首要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將汗水揮灑在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的路上|從江縣谷坪...
    我是來自黔東南州農業科學院一名普通專業技術幹部。2019年6月10日,機構改革後增派州直單位幹部輪戰駐村決戰脫貧攻堅,增派我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谷坪鄉谷洞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並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網格員和幫扶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