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亂花錢,高消費?管理之父曾仕強:當用不省,當省不用!

2020-12-26 凌晨爸媽

導讀:同事請假一天沒來上班,今天問其原因才知道他家孩子在一個網站上給主播打賞5萬元去報案,錢能不能要回來,需要和平臺協商解決。同事平日對孩子管理特別嚴格,從來不給零花錢,他需要買東西的時候都是同事挑選,目的就是防止他亂花錢。

對孩子金錢觀的培養的確也是教育的重要一環,教育家羅伯特·清崎說過:如果你不教育孩子對金錢的認識,以後可能會是債主或者騙子來教育他。總有家長覺得孩子太小,不用知道錢是怎麼來的,或者怎麼花錢。

金錢觀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認識金錢,知道它的來源用途,更重要的是對欲望的控制能力,積極向上的人生應該是對重要的事情或者不重要的事情懂得做取捨。

大家都知道猶太民族在經商方面特別精明,那是因為他們從三歲起就開始接受金錢觀的教育。巴菲特之所以能成為股神,也是因為很小的時候就被父親帶到證券交易所選股票。他曾經也說過這樣的話:既然人的這一生都離不開錢,不如早一點培養孩子對金錢認識

我們經常會看到以下兩種情況:

1. 家境普通,哪怕砸鍋賣鐵也要把孩子當富二代來培養;

2. 經濟條件優越,卻總是在孩子面前說家裡窮。

前者可能會培養出一個驕橫自私的孩子,後者可能會培養出一個精於算計自卑的孩子。正確的教育是通過對金錢的滿足和克制,以對生活感恩進取

什麼才是正確的金錢觀?

即使有大把的零花錢,也不是隨心所欲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孩子可能做不到理智消費,至少花費範圍不會超過這個年齡段。每個月給固定金額的零花錢,就像發工資一樣,如果月底剩下了,教孩子存到銀行裡,以及存到銀行的好處也要告訴他。

良好的金錢觀影響人生觀和價值觀,貫穿整個人生。通過正常渠道獲得的金錢是值得鼓勵的,拒絕用卑劣手段從別人那裡奪取金錢。

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金錢是讓自己的生活充足,提升修養,實現人生價值。這些才是正確的金錢觀

1. 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爸爸媽媽出去工作是因為要賺錢,給你買零食和衣服的錢都是通過辛苦努力工作換來的,所以賺錢不容易,錢不能隨便花。我們擁有的錢也滿足不了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願望,所以要有限制和規劃地花錢。如果我們傾家蕩產,就沒有房子住,沒有飯吃,也不能去幼兒園學習。

況且你的錢都是爸爸媽媽給你的,本不屬於你,但可以嘗試幫助家人做家務來換取零花錢。購物的時候告訴他和價格匹配的金錢面額,多少錢能買多少東西。孩子從3歲開始就應該灌輸對金錢的認識和價值,隨著他們不斷長大,逐步形成自己的金錢觀

2. 管理之父曾仕強曾經說過:當用不省,當省不用。

這是對正確的金錢觀和理財原則最好的詮釋。如果孩子跟你要錢,你一定要問他這錢的用處和計劃,因為家裡的錢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能有一個合理的用錢計劃才可以獲得,而且父母要起到監督作用,如果使用情況並不是在之前的計劃範圍內,應及時收回

這個原則不僅適用於在家庭中,小到公司,大到國家,都要遵循這樣一個財務原則。當孩子逐漸長大,有了更多的自己可以支配的金錢,父母更要陪他一起規劃,比如養成記帳習慣,每一筆支出分門別類,等一個學期結束以後便可以總結出各種花費的金額和本可以不必支出的金額

3.分清個人財產公款

有的孩子當上了幹部,擁有班費的保管權,家長切記警告孩子,這筆金錢僅限於保管而不是私自使用或者暫時使用,只有在班級有需要的時候,經過全體同學和老師的同意並且在其他同學的監督下使用。即使是暫時用於私用隨後補上也是堅決杜絕的。像這種金錢的性質也要及時讓孩子清楚,提前做好防備。

君子可以愛財,但是要取之有道有義。有道是指在獲取金錢的過程是經過合法的途徑,而有義是指合理的財。

Ps:如果不從孩子小的時候培養金錢觀,其認識不到金錢的重要性有限性,以為金錢只是數字,而不懂得獲取金錢過程的辛苦,可能會導致孩子對金錢概念模糊,向家長索要金錢無度。只知道金錢能夠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且越多越好,只會伸手要錢。沒有良好的金錢觀會對以後的價值觀產生影響,從而影響整個人生。

寫給家長朋友們:

從小培養孩子的金錢觀,使其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儘自己能力範圍內去賺錢,知足金錢帶來的有限性,不要因為沒錢而自卑,也不要因為有錢而自傲。對待金錢的品德也是對待人的品德,我們不痴迷金錢帶來的紙醉金迷,但也不排斥金錢給生活帶來的充實感。富足易求,心安難覓。您覺得呢?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感覺統合能力是什麼,有哪些階段?帶娃在家訓練效果佳

相關連結二:想養出聰明寶寶?別只關注成績,否則只會培養出「做題機器」!

相關連結三:4種類型的孩子,老師喜歡但同學會孤立,希望你家娃不在其列

相關焦點

  • 我們究竟該如何教孩子花錢
    前幾天 ,小S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自己8歲的小女兒花了2000多臺元(合469人民幣)買了一條項鍊,她知道後,非常生氣地斥責女兒「你怎麼這麼物質啊,不知道金錢的珍貴」,甚至還威脅女兒說,以後如果再這樣,就去跪祖先。這已經不是小S第一次因為女兒們花錢上熱搜了。之前在一檔綜藝裡,小S的大女兒因為看上了一件1000多塊錢的衣服,被小s狠狠教育。
  • 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易經》救了我的命,讀懂它就讀懂了人生
    對此,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先生曾多次在演講中提到:是《易經》救了我的命!曾老師說自己學易是因為身體不好。他在39歲時,身體一度非常衰弱,連上下樓梯都需要扶。他的父親知道後,沒有急忙帶兒子求醫,卻對他說:"早叫你讀《易經》,你為什麼不讀?"
  • 曾仕強:用中國的「道」落實管理!
    那麼,什麼是中國式管理,精髓是什麼?曾仕強先生是這樣回答的:就是用中國的「道」來使得現代化的管理落實有效。中國式管理的特色是在思路,而不是技術、制度等等。西方人管理要靠報表,數字,但他們現在已經碰到了瓶頸,也開始用中國人的「思路」了,什麼道理?因為環境變化太快,人們無法抵擋,就這麼簡單。因此他反覆強調,經典沒有錯,孔子那個「集大成」三個字不是隨便說的,他把所有的學問都做完了。我們常說傳統文化的糟粕,實,經典沒有錯,錯在後人,錯在我們,是我們認識錯了,做錯了。
  • 家庭不富裕,孩子卻喜歡亂花錢,該怎麼辦?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大多數的家庭,本來就不太富裕,甚至能夠供孩子上學就已經背負了太多的壓力,但孩子卻還是不懂事,將家裡的存款一點一點花光,作為父母肯定心裡不是滋味。 那麼,孩子喜歡亂花錢,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家庭不富裕的情況下,如何防止孩子亂用錢呢?對於孩子的金錢觀,又該如何糾正呢?
  • 曾仕強:孩子從小要背誦這三本經典
    曾仕強,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任臺灣智慧大學校長、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2018年11月11日,曾仕強教授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曾先生主張孩子小時候讓他背三本書,一個是《易經》,一個是《道德經》,一個是《論語》,對孩子終生都有用。曾先生認為,《易經》《論語》《道德經》,就是我們一以貫之的中華大道,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核心的智慧。從小讓孩子背誦、學習、實踐其中的道理,將來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中國人,一輩子受用。
  • 曾仕良回憶:我的阿兄曾仕強
    但事後反省時便明白父親的良苦用心,從此養成了「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生活態度。而這一態度,恰恰就是曾教授十分推崇的胡雪巖身上的特質。 曾教授在《百家講壇》的知名節目除了《易經的奧秘》之外,還有一個被眾人所熟知的便是《胡雪巖的啟示》了。
  • 別光想著雙十一,歷史上這些事更勁爆|國學|曾仕強|中國式管理|彼得...
    1、2018年11月11日(農曆2018年10月11日),臺灣著名學者國學大師曾仕強去世。曾仕強享有「中國式管理之父」尊譽,他一生致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著有《易經的奧秘》《中國式管理》《胡雪巖的啟示》等。
  • 老祖宗說「省著省著,窟窿等著」是什麼意思?下半句折射出哲理道
    有的孩子看見父母捨不得消費,就對父母說「風涼話」:你們什麼也捨不得買,也沒看到家裡發財,圖什麼呢?古人說錢是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有錢捨不得花,存著攢著,也不能富到哪裡去。這裡不是講讓人們有錢亂花,在財富不能自由支配的時候,花錢不能大手大腳,但也不能只入不出。
  • 一個人再節儉,也不要省這兩種錢,若省了容易吃大虧
    所謂的中年危機表現無非是:工作能力不足、學習能力比不上年輕人、不懂得求變。學會充實自己的靈魂,才是在精神上真正的富足。培養孩子的錢。常言道「知識改變命運」,要想改變子孫後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悲苦生活,只能在教育上為孩子投資。想培養好孩子,父母最不應該省的錢就是教育投資!
  • 曾仕強:孩童時期萬萬不可學英語,這在無形之中讓孩子崇洋媚外
    面對文化的碰撞,人們應該用何種態度對待? 作為中國式管理大師,曾仕強的演講幾乎走遍了世界。在中國,曾仕強擁有一眾擁護者,他也是家喻戶曉的演講大師。然而在文化交流的相關話題中,曾仕強的某些言論卻引起了巨大爭議。曾仕強曾經說:"在中國,我遇到和我講英文的中國人是不搭理的。"這其中是為什麼呢?
  • 孩子患重病,父親為省停車費違章停車並寫求情書,交警:不罰!
    執法交警回憶說:見到該違停車輛後,便走過去看車主在不在,車主不在但車窗上貼著一張紙條留言說「孩子患重病,停車場費用太貴,不得已將車停在輔路……」,他將這個情況匯報給副中隊長李彬,李彬說貼個罰單警告一下就行,不用處罰了。
  • 中國人不能管,只能理;道理是直的,但路經常是彎的——曾仕強
    曾仕強1934年生於福建,長於臺灣,後遊學歐美等國,先後獲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學士、美國杜魯門大學行政管理碩士、英國萊斯特大學管理哲學博士和牛津大學管理哲學榮譽博士,並歷任臺灣交通大學教授、臺灣興國管理學院校長、臺灣智慧大學校長、羅浮山國學院院長等職務
  • |中國式管理|曾仕強|人格|明道_網易訂閱
    中道  將心比心  推己及人  中國式管理企業服務中心,  用中國式管理幫助企業固本培元,  讓管理者能更加靈活有效的運用中國式管理,  使大批企業基業長青!  《中國式管理》是由中國式管理大師第一人、中國式管理之父之稱曾仕強教授開創,從管理與文化的角度而言,中國式管理理論的問世,對中國企業和經濟的發展,對中國管理界文化自信的提升,確有不可低估的貢獻。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111)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一十一)鼎卦上 革故鼎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曾仕強:《易經》不只是算命看風水,我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懂得
    曾仕強:《易經》不只是算命看風水,我直到身體出現問題才懂得說《易經》想必大家定不會陌生,它是中華歷史上最為獨特的一個存在,廣大細微,包羅萬象,被世人稱之為是大道之源。他往往用最樸實的智慧,傳遞的更深邃。曾仕強肺腑之言:是《易經》救了我,不然我可能早就「沒命」了!著名國學大師,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曾多次在演講中說過:是《易經》救了我的命!
  • 勒緊褲帶過日子,曬曬我家早餐,一頓不到10元,省著花錢也高興
    勒緊褲帶過日子,曬曬我家早餐,一頓不到10塊錢,省著花錢也高興!勒緊褲帶過日子,我家早餐頓頓不足10元錢,老公:能省一分是一分!錢要省著花,事也刻苦幹,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一下家庭基本的幸福指數。最明顯的反應莫過於人們在吃穿方面的開銷了,中國人歷來喜歡存錢省錢,目的是為了應對困難時刻的艱苦。越是困難,越是省錢,這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民族的美德。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全集)】(108)井卦下 供養無窮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零八)井卦下 供養無窮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十五) 夬卦上 決其當決
  • 管理學大師曾仕強仙逝,享年84歲,悲傷的消息居然是從他微博發出
    在10月31日的時候,曾仕強老先生的微博還為享年94歲去世的金庸先生悼念,想不到不到半個月,曾仕強先生也離我們而去,很多他的粉絲都在微博為他哀悼。曾仕強先生是中國式管理大師,全球華人中國式管理第一人,被稱為「中國式管理之父」。
  • 曾仕強 古人今人若流水,痛失文化指路人
    2018年11月11日19時54分,「中國式管理之父」曾仕強教授在臺灣安詳辭世,享年84歲。教授一生,著書立說,遊學授課,足跡走遍世界各地、大江南北,將發揚中華道統文化當成自己終生的使命和最大樂趣,為之孜孜不倦忙碌並奮鬥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全集)】(101)萃卦上 聚合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一百零一)萃卦上 聚合之道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九)坤卦上 陽極成陰 【曾仕強講易經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