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同事請假一天沒來上班,今天問其原因才知道他家孩子在一個網站上給主播打賞5萬元去報案,錢能不能要回來,需要和平臺協商解決。同事平日對孩子管理特別嚴格,從來不給零花錢,他需要買東西的時候都是同事挑選,目的就是防止他亂花錢。
對孩子金錢觀的培養的確也是教育的重要一環,教育家羅伯特·清崎說過:如果你不教育孩子對金錢的認識,以後可能會是債主或者騙子來教育他。總有家長覺得孩子太小,不用知道錢是怎麼來的,或者怎麼花錢。
對金錢觀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僅是認識金錢,知道它的來源和用途,更重要的是對欲望的控制能力,積極向上的人生應該是對重要的事情或者不重要的事情懂得做取捨。
大家都知道猶太民族在經商方面特別精明,那是因為他們從三歲起就開始接受金錢觀的教育。巴菲特之所以能成為股神,也是因為很小的時候就被父親帶到證券交易所選股票。他曾經也說過這樣的話:既然人的這一生都離不開錢,不如早一點培養孩子對金錢的認識。
我們經常會看到以下兩種情況:
1. 家境普通,哪怕砸鍋賣鐵也要把孩子當富二代來培養;
2. 經濟條件優越,卻總是在孩子面前說家裡窮。
前者可能會培養出一個驕橫自私的孩子,後者可能會培養出一個精於算計自卑的孩子。正確的教育是通過對金錢的滿足和克制,以對生活感恩和進取。
什麼才是正確的金錢觀?
即使有大把的零花錢,也不是隨心所欲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孩子可能做不到理智消費,至少花費範圍不會超過這個年齡段。每個月給固定金額的零花錢,就像發工資一樣,如果月底剩下了,教孩子存到銀行裡,以及存到銀行的好處也要告訴他。
良好的金錢觀影響人生觀和價值觀,貫穿整個人生。通過正常渠道獲得的金錢是值得鼓勵的,拒絕用卑劣手段從別人那裡奪取金錢。
如何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金錢是讓自己的生活充足,提升修養,實現人生價值。這些才是正確的金錢觀。
1. 從孩子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爸爸媽媽出去工作是因為要賺錢,給你買零食和衣服的錢都是通過辛苦努力工作換來的,所以賺錢不容易,錢不能隨便花。我們擁有的錢也滿足不了你想買什麼就買什麼的願望,所以要有限制和規劃地花錢。如果我們傾家蕩產,就沒有房子住,沒有飯吃,也不能去幼兒園學習。
況且你的錢都是爸爸媽媽給你的,本不屬於你,但可以嘗試幫助家人做家務來換取零花錢。購物的時候告訴他和價格匹配的金錢面額,多少錢能買多少東西。孩子從3歲開始就應該灌輸對金錢的認識和價值,隨著他們不斷長大,逐步形成自己的金錢觀。
2. 管理之父曾仕強曾經說過:當用不省,當省不用。
這是對正確的金錢觀和理財原則最好的詮釋。如果孩子跟你要錢,你一定要問他這錢的用處和計劃,因為家裡的錢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能有一個合理的用錢計劃才可以獲得,而且父母要起到監督的作用,如果使用情況並不是在之前的計劃範圍內,應及時收回。
這個原則不僅適用於在家庭中,小到公司,大到國家,都要遵循這樣一個財務原則。當孩子逐漸長大,有了更多的自己可以支配的金錢,父母更要陪他一起規劃,比如養成記帳的習慣,每一筆支出分門別類,等一個學期結束以後便可以總結出各種花費的金額和本可以不必支出的金額。
3.分清個人財產和公款。
有的孩子當上了幹部,擁有班費的保管權,家長切記警告孩子,這筆金錢僅限於保管而不是私自使用或者暫時使用,只有在班級有需要的時候,經過全體同學和老師的同意並且在其他同學的監督下使用。即使是暫時用於私用隨後補上也是堅決杜絕的。像這種金錢的性質也要及時讓孩子清楚,提前做好防備。
君子可以愛財,但是要取之有道和有義。有道是指在獲取金錢的過程是經過合法的途徑,而有義是指合理的財。
Ps:如果不從孩子小的時候培養金錢觀,其認識不到金錢的重要性和有限性,以為金錢只是數字,而不懂得獲取金錢過程的辛苦,可能會導致孩子對金錢概念模糊,向家長索要金錢無度。只知道金錢能夠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而且越多越好,只會伸手要錢。沒有良好的金錢觀會對以後的價值觀產生影響,從而影響整個人生。
寫給家長朋友們:
從小培養孩子的金錢觀,使其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儘自己能力範圍內去賺錢,知足金錢帶來的有限性,不要因為沒錢而自卑,也不要因為有錢而自傲。對待金錢的品德也是對待人的品德,我們不痴迷金錢帶來的紙醉金迷,但也不排斥金錢給生活帶來的充實感。富足易求,心安難覓。您覺得呢?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感覺統合能力是什麼,有哪些階段?帶娃在家訓練效果佳
相關連結二:想養出聰明寶寶?別只關注成績,否則只會培養出「做題機器」!
相關連結三:4種類型的孩子,老師喜歡但同學會孤立,希望你家娃不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