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其林上榜餐廳,編輯部一周探訪錄

2020-12-17 潮物合伙人

北京米其林榜單公布以後,編輯們紛紛去刷星探訪上榜餐廳。「吃前拍照,吃完發表」可以說是大家一直保持的好習慣,看他們的社交平臺都是怎麼紅黑分明真實吐c……呃,真實記錄的。

京雅堂|米其林一星

兩月三刷京雅堂,從下飯小炒到精緻雅宴皆有驚喜,這種在三裡屯轉角就有新菜可吃的米一,不分場景、角色,甚至各地菜系的巧遇,實在值得一來再來。最愛有三:「四季豆炒脆耳」鑊氣在線,值得為它單點一碗米飯;「南乳吊燒乳鴿」足以搶走烤鴨風頭,直接上手吃才過癮,更是隨時開酒的堂皇藉口;嘴饞又找不到飯伴的時候,最近上線的「福祿金秋」限季菜單簡直太貼心,「大道造物」的食器儀式感很足,還能一次吃到「蟹粉炒雙萃」「泡椒蟶子皇」「茶香烤智利牛腹肉」和招牌烤鴨。此處分享一個隱藏吃法荷葉餅卷蟶子+牛肉,多種風味一卷融合,嗨到根本沒嘴吃烤鴨。

京兆尹|米其林三星

米其林揭曉的第二天,和兩個素食的朋友去了北京新晉三星京兆尹,都不是第一次來,所以點了應季的菜單,朋友依舊很喜歡,他們長期素食,比我有發言權。榜單有點爭議很正常,畢竟大家的口味不一樣。雖然造型不代表味道,但是這個菜的堆砌感其實還挺強的,味道說實話有點老套,而且蘑菇用的太猛了,一道接一道,沒完沒了。菜單有點平,缺少必要的酸味,感覺像是納帕廚師把一坐一忘接管了的感覺。上完了主菜,服務生送了一份餃子和一碗炸醬麵,中規中矩,倒是挺接地氣的,因為面裡還有幾片獨頭蒜。我們吃完飯,從裡屋走出一位大哥,看起來喝了不少,站在豎琴旁邊感慨:嚯,這大提琴,真大。

柴氏風味齋|必比登推薦

吃了二十多年的「小碗牛肉」,我早已習慣了那鹹鹹的湯粗粗的面和不知道會切到什麼肉的期待感(除非你說要純瘦的),吃完再把那碗帶著油的湯喝完,拍著肚子像剛從阿凡提那裡佔了便宜的巴依老爺那樣心滿意足,是一種習慣性的幸福。

確實,很多南方人受不了這種鹹和油,還有人會問服務員:為什麼牛肉麵裡沒有牛肉(服務員會耐心地對他們說,那是牛肉湯……面,肉要單點),還有人會覺得醬牛肉很貴,一斤(已經漲到了)120塊。但同時又有很多北京人就愛吃這口兒(在90年代,很多出租司機都知道「小碗牛肉」)。5月中旬,疫情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去了趟甘家口的老店,發現門口居然排起了隊。這可是20多年來頭一回啊!

就連老闆自己也沒意識到。他說,第一天重張開業的時候,他們只準備了70%的肉,沒想到中午就賣完了。這不叫報復性消費,這叫饞的太久了。

在我看來,「小碗牛肉」有著一家老店的所有「優點」:歷史夠悠久,口味的風格足夠獨特,經營和服務的風格也非常鮮明,有足夠多的擁躉。和老闆聊天的過程又讓我知道了一個新的品質——堅持。老闆介紹說,他們進貨都是每天一早去「挑第一車肉」,辣椒也是有專門的供應商(我還見到過他們的服務員在休息的時候一粒一粒地挑孜然)。還有一個故事:「老太太在世的時候」,當時有一家加盟店,老太太巡店的時候看到他們往燉肉的鍋裡加涼水,直接就說:把這家店關了吧。

所以我覺得,「小碗牛肉」可能是最不米其林的餐廳了——老闆說,他自己都不知道餐廳上了必比登的榜,但即使不在米其林榜單上,它也還會是那個味兒,和二十多年前我在只能放兩三張桌子的店外面吃的味道沒有啥區別。

說到那家老店。有一天我在砍肉時給朋友的一個孩子講這件事,旁邊一個老先生問我:「你知道當時門口還有輛三輪車嗎?那時候還有人就著三輪車吃呢。」

左岸|米其林餐盤獎

開業兩年的左岸,因為疫情原因,主廚才剛剛從西班牙回歸,相比去年菜品進行了一些改良,也加入了一些經典菜系。但也暴露了一些問題。他沒有摘星而依舊是餐盤推薦可能也是這個原因。前菜海鰲蝦配魚子醬和柚子香草油保持了水準,蝦富有彈性和海鮮的香氣,配合水果的清香和魚子醬的鮮甜能更好的激發出蝦本身的味道,更像日料。旁邊放的燒過的肉桂卷增添了一些煙燻肉桂的香氣。主菜有些令我失望,作為法式經典菜單中的油封鴨腿,無論是我在巴黎吃到的,還是在其他餐廳吃到的,這道油封鴨腿和其他的相比都明顯的不合格。鴨腿本身而言帶皮的一面沒有一刀下去酥脆的感覺,而是有些軟,搭配的地中海風味焗豆就更奇怪了,一家名為左岸的法式bistro,且將油封鴨腿放到了經典菜單中,我不知道為什麼會用意式的配菜,即便在創新的搭配中,鴨子同樣也是適合與水果類或塊狀根莖類食材搭配,這個焗豆實在是不知所云。而且完全蓋過了鴨腿本身的味道。我同桌的朋友點了鴨胸肉,依然也不是傳統的法式鴨胸肉,有點像南京醬鴨的味道,總之,這裡的鴨子是雷,不要碰。如果選主菜,我會推薦鴿子和鹿肉或春雞。甜品的正山小種是我第一次吃,用分子料理的方法做出的黑醋球和蛋糕搭配有著奇妙的口感。服務的的話,左岸依然保持了璞瑄的標準,服務貼心。完全配得上餐盤推薦,主菜的鴨子,可能需要主廚再改良一下。

鄉味小廚|米其林一星

升了一星的鄉味小廚值得發布會結束隔天就攢人去狠搓一頓。作為自己的保留餐廳,不論是國外來人兒還是南方來且都是最佳選擇。烤鴨的優秀就不用提了。不論是一般吃不著(天福號的爐肉也不過每年冬天做一波,還是塑封的)的現烤爐肉,還是不定期會有的半扇烤全羊,或者是大廚四川親自比對三十多種後背回來各司其職的辣椒入的菜,每道都「對味兒」又對胃。這次還嘗試了小臂那麼長的紅柳枝烤羊肉串兒、必須咬一口出肉汁兒的門釘肉餅、爐肉丸子白菜湯,又橫又滿足。摘了一顆滿肚子肉的米星。(偷偷推薦隱藏菜:手作豆包是大廚自己糗的豆餡、紅糖餅是南城風格的幹糖餡兒。)

榮小館|必比登推薦

上個周末,和多年不見的大學同學見面。說來也是諷刺,雖然我們同在北京工作,但已經愈2年不但沒有見過,甚或從未聯繫。

然而更諷刺的還在後面,等到朋友終於落座(比預計時間稍晚了5分鐘),仔仔細細推算了一下,我們遠不是2年沒見,而是有四五年了。神奇的是,這時間上的區隔於我的心裡並無任何波瀾起伏,2年,或者4年,又或者剛剛見面,在我心裡投下的坐標是一樣的。

這大概可以算作是成長的代價之一?在話與話間尷尬的縫隙裡,我們不約而同把目光放到菜單上,深深地看著這一頁紙,翻來覆去,仿佛我們這彈簧一般伸縮多年不見的光陰,重點與核心都寫在了脆炸乳鴿和板慄排骨之間。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我目光瞥到了菜單上一個鮮豔的標誌:榮小館XX分店榮獲米其林XXX。對於我們一般食客來說,必比登、餐盤獎或者是幾個星,其實區別不大。大家都會被菜單上那個圓滾滾的標誌吸引,這就夠了。我也是在從事了現在這份媒體工作之後,才了解了其中的差別。

在我還在看菜單神遊之餘,他已經刷刷刷點了好幾個菜,板慄排骨、脆皮乳鴿自不消說,還點了一道應季的黃魚。

這道全名叫東海大陳島黃魚的主打菜端上來的時候蔚為可觀,魚質鮮嫩,搭配起榮小館裡的幾道小菜(當天我們沒有喝酒,一個減肥,一個在吃抗生素 ……),頗有一番滋味。然而對話還是進行的磕磕絆絆,幾年的時光,大家好像經歷了一些事,又好像什麼都沒有改變。然而無論變與不變,談話的脈絡總是行進的曲折,並漸漸湮沒於無聲。

我只能倍加關注起這條魚來。不是資深的美食家,實在是難以說出一二三的道道來,倒是這道菜的名字讓我有所遐思。倏忽之間,我想起大陳島是哪裡來了。

我望著眼前的黃魚,它從幾乎是最後解放的彈丸之島而來,歷史於它闕然寂靜,它成為了一道高檔餐廳的經典佳餚,我有如此口福,感謝這個時代。哦對了,走出餐廳的時候,發覺榮小館拿的是必比登,就貼在它們進門口的顯眼位置,不知道怎麼,我進門的時候反倒沒有看見。

未來刷星路漫漫,如果你有什麼米其林奇遇,歡迎投稿

相關焦點

  • 2020廣州米其林指南發布!天河多家餐廳上榜
    其中2家二星餐廳10家一星餐廳31家必比登推介餐廳46家米其林餐盤餐廳1家餐廳晉升二星1家首次入榜獲得一星5家餐廳新上榜必比登推介餐廳這也證明了廣州餐飲業又有哪些值得打卡的餐廳上榜?天河君這就帶你盤一盤1家新晉二星餐廳,1家新獲一星餐廳今年榜單中,新加坡餐飲集團旗下的御寶軒成功晉級,從去年一星晉升二星餐廳,成為廣州第二家二星餐廳。御寶軒的廚房團隊堅持以傳統手法烹製廣東菜式,其精準的判斷、嫻熟的技藝,一貫地保持著精緻水準。
  • 北京米其林指南首發 23家餐廳上榜「摘星」
    提起米其林指南,無數餐廳都希望自己能被「金榜題名」,成為米其林餐廳中的一員。同時,米其林餐廳也是很多食客心中不二之選。  昨日,首版北京米其林指南發布,「新榮記」(新源南路)等23家餐廳上榜。有專家認為,米其林指南作為一種外國餐飲行業的評判標準,在中國是否能夠成功本土化,將決定其在中國的影響力。
  • 米其林餐廳美食家的「賞星」之地
    而隨後,這些上榜的餐廳都將成為美食家和旅行者前往「賞星」的目的地。  為什麼這份指南能夠讓全世界的老饕為之趨之若鶩呢?它和同樣知名的輪胎品牌有什麼關係呢?而上榜的米其林餐廳又憑什麼吸引《米其林指南》的評級員和食客呢?
  • 《2018臺北米其林指南》公布!頤宮成為臺灣首家米其林三星餐廳!
    期盼已久的《2018臺北米其林指南》昨日發布,這是臺灣 史上首次 被米其林納入評鑑,共有 20家餐廳 榮獲米其林餐廳殊譽,包含日本菜、粵菜、時尚歐洲菜等 13種菜系,頤宮 成為 臺北第一家 米其林三星餐廳!
  • 《新加坡米其林指南》2019版新鮮出爐!你最愛的餐廳是不是也「榜上...
    提到米其林餐廳,首先想到的就是法式大餐。它不但是吃貨的天堂,也是對世界各地優秀廚師最大的褒獎。 米其林指南 米其林公司以賣輪胎起家,在1900年8月發行了第一本指南。
  • 2020臺北臺中米其林指南發布,粵菜餐廳又是唯一三星
    近日,2020臺北臺中米其林指南正式發布,連同必比登推介,共有臺北 170 個店家、以及臺中 56 個店家入選。 其中,位於臺北的粵菜餐廳「頤宮」保持了三星的榮譽。下面,就來看看今年臺北臺中的雙城米其林指南吧~2018 年《米其林指南》首次發布了臺北版(和廣州同年),到這次第 3 年的《米其林指南》首次把臺中也包括了進來(類似香港、澳門的米其林指南)——進一步擴大了評選範圍,也是這次頒布活動安排在臺中舉行的原因。
  • 法國米其林指南2017 只新增一家三星餐廳,但今年仍是個大年!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日本名廚登上米其林榜單,他們在法國境內和境外取得的優異成績,引起了法國美食評論界的關注, 稱之為「日本新浪潮」。亮點四:70家新上榜餐廳,Nicholas Sale 一人佔兩家亮點五:70家新上榜餐廳裡唯一的女主廚 Fanny Rey
  • 《米其林指南2021北京》發布:高端西餐欲「摘星」北京小吃也「上榜」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楚楊11月19日報導】近日,《米其林指南2021北京》正式發布。今年是米其林指南進駐北京的第二年,共有98家餐廳入選,其中,2家餐廳摘得「米其林」三星,「米其林」二星共2家,「米其林」一星共26家。此外,51家餐廳上榜「米其林餐盤」餐廳,17家上榜必比登餐廳。
  • 2017年芝加哥米其林指南發布,看看你的星星攢沒攢夠?
    除了Cubs奪冠,11月2號對芝加哥廣大吃貨來講也是個大日子,因為2017年芝加哥米其林指南就在當天發布了。2011年芝加哥米其林指南第一次發布,今年是有史以來最好成績,一共有26家餐廳上榜,兩家三星,五家二星,十九家一星餐廳。
  • 米其林餐廳的大帽子
    #米其林#120年前,米其林輪胎公司的創始人米其林兄弟對未來吃著火鍋開著車的汽車旅行業相當看好,他們覺得要讓大家都喜歡上去旅遊,旅遊要開車,開車多了輪胎也就換的多,輪胎換得多他們的輪胎生意也就更好了。那麼,讓我們旅行吧,怎麼促使大家去旅行呢,民以食為天,不如把各地的美食餐廳搜羅一下,咱們挨個去吃個遍吧。於是,在萬國世界博覽會期間,他們推出了一本《米其林指南》,就類似於現在的地圖app,裡面有餐廳、地圖、加油站、維修廠、旅館等衣食住行一體化導遊項目,小小的一本方便攜帶。
  • 這些2020年度廣州米其林餐廳打卡榜單,你去過幾家?
    9月22日,2020廣州米其林指南榜單正式發布。共有89家餐廳入選,其中2家二星餐廳,10家一星,31家必比登推介餐廳和46家米其林餐盤餐廳。1家餐廳晉升二星,1家首次入榜獲得一星,另外5家餐廳新上榜必比登推介餐廳,繼續證明廣州餐飲業復甦和發展的強勁活力。
  • 米其林餐廳評價標準
    米其林,是法國的一家輪胎製造企業。當我們聽到「米其林餐廳」時,按照我們漢語的習慣,就是指米其林公司旗下的餐廳。其實,米其林餐廳的全稱是「米其林星級餐廳」,這些餐廳本身與米其林公司沒有任何關係,米其林既不參與餐廳的創辦,又不參與餐廳的管理。它們之所以會被冠上「米其林」的名號,是因為這些餐廳得到了米其林的評級。
  • 清邁20家餐廳入選米其林「必比登推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清邁那些事兒,ID:chiangmai108】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2021泰國米其林指南揭曉,清邁共有20家餐廳獲得米其林的「必比登推介」(Bib Gourmand)。
  • 又有7家荷蘭餐廳獲得米其林星級稱號 荷蘭米其林餐廳總覽
    據人民報報導,荷蘭今年沒有一家米其林餐廳失去資格。5家餐廳獲得米其林一星資格,一家餐館升級為米其林二星餐廳,2家退回至米其林一星稱號。位於Zwolle的De Librije和Vaassen的De Leest仍然保留了他們米其林三星稱號。今年Zuidwolde的De Groene Lantaarn第一次獲得了米其林二星。
  • 2021上海米其林指南如約而來!新晉4家餐廳「遇外灘」搶眼
    原標題:2021上海米其林指南如約而來!新晉4家餐廳「遇外灘」搶眼   今年是米其林指南進駐上海的第五年,2021上海米其林指南今天發布,43家餐廳入選。
  • 米其林說這是廣州最好吃的12家餐廳,廣州人服嗎?
    2020《廣州米其林指南》於今日在廣州四季酒店開榜,共收錄了 12 間星級餐廳。其中一星10間;二星2間;三星依舊為0。去年的11間星級餐廳悉數在列,變化是御寶軒餐廳從一星晉升為二星,而瑰麗酒店的廣御軒新晉一星。12 間星級餐廳之外,這次榜單還收錄了46家米其林餐盤獎餐廳,以及31家必比登餐廳。
  • 【吃貨必看】2016葡萄牙米其林餐廳最新榜單出爐!(上)
  • 全球排名第一的餐廳停業,米其林餐廳的日子也很艱難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疫情導致眾多米其林餐廳被迫停業餐廳虧損、面臨倒閉走下神壇的米其林餐廳開始尋求轉型這幾顆美麗的星星,既是榮耀也是負擔最近,米其林餐廳的日子變得不好過了
  • 《臺北米其林指南2018》完整名單,20 家餐廳共獲 24 顆星星
    3月14日,《臺北米其林指南2018》正式公布了完整名單,此次共有20家臺北餐廳上榜,包括1家三星餐廳,2家二星餐廳,以及17家一星餐廳。《米其林指南》的國際總監米高·艾利斯(Michael ELLIS)說:「臺北是一個美食文化多元融合的城市,擁有數不盡的美食種類,進而孕育出活潑有創新的精彩佳餚。」
  • 葡國新聞 2017年葡萄牙米其林餐廳指南新鮮出爐:葡萄牙21家餐廳共獲26顆米其林星!
    2017年伊比利亞米其林餐廳指南原本昨日在西班牙赫羅納公布,葡萄牙共有21家餐廳上榜,其中有五家餐廳被評為米其林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