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成功的人,比起接受別人的吹捧,更喜歡別人的批評和建議

2021-01-10 麥子驛站

作者:麥子

#懂你情感#

近日,華坪女高的校長張桂梅反對學生做全職太太引發了全網熱議。

那日,該學生和丈夫一起來為母校捐款,張校長不滿學生做了全職太太,當著大家的面,對她大喊:「滾出去!」

事情一經報導,就激起了千層浪。

大部分人都覺得張桂梅校長看不起全職太太,作為一名老師,言行有所失德。

但在了解了更多事件背景後,我不僅佩服張桂梅老師一心在教育事業的付出,也同時羨慕她的學生,能有如此愛她,為她著想,不惜犧牲自己名譽也要來點醒她的長者。

《最與罰》中有一句話說:「世界上沒有比說真心話更困難的事,但也沒有比阿諛奉承更容易的事。」

的確,這個社會很難遇到真心對你的人,也很難遇到能一語點醒你的人。

講真心話的人越來越少,阿諛奉承的人越來越多。

因為講真心話是要付出代價的,小則鬧矛盾,失去友誼,大則像張桂梅校長這樣被媒體推到風口浪尖,被大家批評攻擊,差點名譽掃地。

在這個爾虞我詐,利益至上的現實社會中,對於那些敢於指責我們,一針見血地道出我們的缺點,甚至恨鐵不成鋼似地罵醒我們的人,要感恩。

因為往後歲月,這樣的人會越來越少。

在這個嘈雜的社會大環境下,還願意以誠相待,點出我們缺點的人,即使不是我們的貴人,他也如我們的一面鏡子,隨時照出你我的不足,使我們變得更好。

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不會人云亦云。

曾經被日劇《女王的教室》所震撼。

女主阿久津老師不同於其他循規蹈矩的老師,她為了教育好一整班調皮搗蛋的「差生」,不惜犧牲個人的名譽,變成一個女魔頭老師。

對學生進行嚴格的魔鬼訓練,使他們提前知道社會的殘酷。

她對學生們講的有關讀書的一番話也震撼了很多人。

「讀書,不是非做不可的事。而是想要去做的事。無論怎樣學習,只要人活著,就會有很多不懂的東西,如果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想法,就會有無限的可能性。失去好奇心的一瞬間,人就死了。」

「讀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成為出色的大人。」

偶然間再去回看這部劇的時候,看到底下有一個人這麼評論:「好可惜我上學那會沒人這麼跟我講,要不然我現在不會這麼廢。」

其實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覺,年少輕狂,做事不計後果。

如果那時候能有這麼一位坦誠相待的領路人,哪怕減少在學生們心目中的好感,也要說真話,那做錯事情的概率就會降低很多。

不管什麼時候,遇到說真話的人真的是一件幸事。

打破僵化的格局,拓寬視野。

在《演員請就位2》中,就因為李誠儒在點評陳凱歌的電影《無極》時,稱沒看過。

就被陳凱歌笑裡藏刀、慢條斯理地一頓瘋狂操作,瘋狂輸出,字字內涵李誠儒,差點停不下來。

諷刺李誠儒是封閉世界走出來的,跟不上時代的進步,還暴露李誠儒沒事只會去鬥個蛐蛐,沒正經事,就是個閒著沒事幹的大老爺。

zui後見還不忘了「誇讚」一下李誠儒,特意把老藝術家的「老」重點突出來念。

觀眾席和後臺演員們都一陣騷動,紛紛說,陳凱歌好會懟啊。

連趙薇都連連搖頭說道:「陳凱歌導演,你以後別這麼懟我。」

事後,網友們也紛紛對此事發表看法,覺得陳凱歌表面贏,實則輸。

首先,李誠儒在說沒看過《無極》前先高度誇讚了一番《霸王別姬》,說《霸王別姬》的標準太高了,導致後面的作品他都沒敢看。

他說的其實是事實,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確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經典,長期位居豆瓣電影排行榜第二位,有160多萬人打出9.6的高分。

但其他作品跟這部比起來,不是商業化太濃,就立意太零散,豆瓣評分都不高。

《道士下山》5.5,《無極》5.4分,《趙氏孤兒》6分。

總之後面再也沒出像《霸王別姬》那麼經典的作品。

其次,這本身就只是個節目而已,陳凱歌接受不了批評,只想聽好話的樣子被網友們稱「腕大,格局小」。

的確,一個能聽進去別人真誠意見的人才能打破原有的僵局,不斷突破自己。

陳凱歌這樣只允許商業互吹,聽不進半點真心批評的,在拍出《霸王別姬》這樣經典的作品之後,近30年的時間裡面,再也沒有一部好的作品,也不覺得奇怪了。

跳出舒適圈,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

人都會習慣待在舒適圈,一旦習慣了舒適圈,就沒有了走出去的勇氣。

張桂梅校長會這麼激烈地反對自己的學生做全職太太,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量。

她在接受採訪時說:「一個人做了全職太太以後,很容易只圍著老公孩子轉。把自己的能力固定在原來的位置上。等萬一家庭有了變故,被迫需要走出舒適圈的時候,會發現自己已經什麼都做不了了。所以我反對做全職太太。」

非常能理解張校長的心境。

一來自己辛苦培養出來,靠著知識走出大山的學生,末了,又放棄一切所學的,走回大山,結婚生子,不出去工作。這對社會來說是一種資源的浪費。

二來,她很擔心學生的技能層級等被框定在原地,導致跟老公的差距越來越大,兩人的共同語言也會越來越少,直至家庭破裂。

到那個時候,她的學生恐怕已經沒有能力和勇氣,獨自去面對社會。

畢竟誰也沒有辦法保證家庭一帆風順,一輩子順遂。

就像《我的前半生》裡面的羅子君,在她聽從老公的建議,放棄自己的工作,安心在家相夫教子時,她沒有想過之後老公又會嫌棄她不工作而變得沒有共同語言。

那時候的她甚至還有點沾沾自喜的。

在老公說變就變,她不得已要跳出舒適圈時,才發現自己已經跟社會脫節許久,重返職場更是難上加難。

愛之深,責之切。

張桂梅校長之所以嘶聲竭力地反對學生做全職太太,就因為想要保護她,希望她對未來能有所打算,而不是只框定在舒適圈內。

不得不說,人生能遇到這樣小時候用心教育你,長大成家了還為你操心的老師,真的是一件幸運又幸福的事。

莎士比亞說過:「誰告訴我真話,即使他的話裡藏著死亡,我也會像聽人家恭維我一樣聽著他。」

人好像都喜歡聽誇讚的話,哪怕明知道那是虛假的。

但在接受那些褒獎的同時,也聽一聽別人真誠的勸解和批評吧。

畢竟,這些才能讓你有所進步,不會被禁錮在現有的思維裡不進反退。

我們需要讚揚給予我們鼓舞,也需要批評使我們不斷進步,不斷完善,變得更好!

一個成功的人,比起別人的吹捧,更喜歡批評和建議,因為那些才能使他打破僵局,不斷完善,直衝峰頂

-END-

抱團取暖,品悟人間百態。

相關焦點

  • 在工作上,虛心接受別人的批評吧,這將是你通向成功的階梯
    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接受老闆的批評和建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難免要犯錯誤的,只有無所事事的人才不會犯錯誤,聰明人的可貴之處是能在每次犯錯誤之後,接受教訓,及時總結經驗,不犯二次過錯。但一個人要能真正做到不犯二次過錯,其實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一個人犯第一次錯誤叫不知道,第二次叫不小心,第三次叫故意。
  • 專治各種不服|如何讓別人開心的接受你的建議或批評
    學一招三明治效應再中肯的建議,如果不被採納,說再多也沒用不是?如何讓別人心悅誠服的接受你的建議或者批評呢?今天教大家另一個心理學效應—三明治效應。什麼是三明治效應?在批評之前,先說一些親切關懷讚美之類的話,就可以製造友好的溝通氛圍,讓對方平靜下來,安心的來進行對話。如果一開始就是直接的批評,語氣又十分嚴厲,那麼,對方就會自然產生一種防衛心態來保護自己。一旦產生了這種防衛心態,那就很難再聽得進批評或者建議了,就算批評或建議是對的,也是徒勞。所以三明治效應在第一層就有去除防衛心態的作用,使對方樂於接受批評或建議。
  • 脾氣不好,無法接受別人批評的星座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因為那時候他們還不懂什麼是金錢,什麼是名利,他們只想簡單快樂的生活,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野心越來越大,脾氣也越來越不好,很容易就會衝動發怒,完全不考慮這樣會不會傷害到對方。那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脾氣不好,無法接受別人批評的星座有哪些呢?
  • 讓別人接受批評的說話技巧,駕馭批評,先表揚後批評
    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讓別人接受批評的說話技巧有關調查顯示,每個人都是喜歡聽到別人的表揚而不是聽到別人的批評。雖然古人有「聞過則喜」的良好品德,但在現實生活中,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而批評又是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那麼,如何讓別人接受我們的批評呢?
  • 被別人批評的時候,更應該感謝他
    沒人喜歡被批評。 當別人因為某件事情批評我們的時候,不管是我們做錯了還是沒錯,都會下意識地先為自己「辯護」。因為我們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生理上是反感別人的「指手畫腳」,這個狀態我們無法避免。
  • 我們要感謝別人對你的批評
    但是為了讓自己的步伐邁得更穩健,我們應該認真傾聽別人的批評,並且感謝他們。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缺點和弱點,都會犯錯,都有自己不擅長的領域。所以,為什麼不靜下心來吸取他人的批評,讓自己獲得更高的層次和更大的提升。接受別人的批評,不能在乎對方的身份高低,要對事不對人,只要是好的意見,我們都要能虛心接受。
  • 批評別人講藝術,接受批評講境界
    職場上,任何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任何人都要批評別人或接受別人批評。如何對待批評,不僅僅是職場基本素養,也是如何樹立威信、提高效率的途徑之一。遇到批評時,無論是上級、同級還是下級,都要體現出海納百川、樂於改進的素養。這五個青銅法則,即學即用,現在就拿去試一試吧。【1】不揣測批評的動機。職場人士在遭遇批評時,習慣於妄加猜測對方的目的和動機,是故意讓我難堪,還是有意打壓我,還是向我示威?
  • 說話很硬氣的三大星座,卻受不了別人的吹捧
    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大家都希望能做個有主見的人,和說話能硬氣一些。但有的人稍微被打壓一下,就很難硬氣起來了,話語也會變得支支吾吾。不過,有的人偏偏就不怕打壓,照樣我行我素,卻受不了別人的吹捧。而在十二星座中,這三大星座就是說話很硬氣,卻受不了別人的吹捧,下面我們就來了解吧!
  • 我們並非完美之人,要敢於自我批評,也要勇於接受別人的批評
    在科技呈指數趨勢飛躍發展的今天,不願意批評自己,不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追求卓越的公司將面臨滅亡。在微軟,每當一個產品推出後,會有一段特別時間空出來給產品團隊做系統化的「自我批評」。所有小組成員都會被詢問什麼地方可以更加完善,每一個動作和決定都會被分析,結果將在公司公布,以幫助別的小組避免同樣的問題,讓公司的項目能越做越好。
  • 虛心是能接受別人,但也不否認自己,傾聽與接受別人的想法和意見
    謙虛的本意是指不自滿,肯接受批評,並虛心向人請教。現在有許多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很謙虛的人,常常說一些自以為很謙虛的話,然而,給人的感覺並非是謙虛,舉例如下:一個胸無大志的,經常很誠懇地說:我這個人沒有什麼志向——這不是謙虛,而是坦率;一個毫無才學的人,經常很認真的說:我這個人沒有什麼本事——這不是謙虛,而是實在:一人講話或發言的人,經常對大家說:我這個人水平有限——這不是謙虛,而是客套;一個人在辯論場上,對對手說:我的意見可能不太成熟——這不是謙虛,
  • 溝通 ▎如何讓別人心悅誠服地接受你的意見和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當我們發現身邊人的不足,想要善意地指出的時候,反而容易引發別人的反感,讓結果適得其反。例如,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時候、老師在教導學生的時候,老闆在管理員工的時候,往往因為使用方法不正確,導致導致對方的牴觸反抗,甚至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和矛盾,「善意」被誤解成「惡意」,好心辦壞事。那麼,如何才能優雅又不失風度地指出他人的不足?讓對方心悅誠服地接受自己的建議或指導呢?
  • 對批評和建議的接受程度,決定了你的高度
    兩個月前,和兩個年輕人分到一組打高爾夫球,他們技術非常好,發球桿約300碼,只是有點外旋個30碼左右,而我那時是他們的一半,才150碼,而且還常常打不到,但我能看出他們打偏的問題,他們也很懊惱...打了七八個洞之後,我的熱心腸病又犯了,試探著問他們,可以說一下他們為什麼打偏嗎?要知道我打的是非常差的,沒想到,他倆居然說好。
  • 堅持做自己的演員,別人說什麼與我無關,不介意貶低更不需要吹捧
    可這世上哪有那麼多沒心沒肺的人啊。所以為了讓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更好,就得按照他們希望的路線走下去,還滿腹委屈的抱怨說,怎麼我活的這麼難。這樣的畫面看得多了,看到任素汐的狀態就像是看到了一股清流。網上有人評價她的長相實在上不得臺面,更甚者還將她和驢的相似度做了對比。任素汐一點也沒有生氣,她很清楚的認知到自己的長相和美女相差甚遠。若是有誰在她成名以後故意吹捧她,她反而會覺得這個人很糟糕。
  • 我們應當虛心接受他人的批評
    英國政治家狄斯雷利說:「坦率是批評最燦爛的寶石。」  而法國作家蒙田則曾經如此說:「我們非常需要敏銳的耳朵,坦誠地聽取自我裁判。因為很少有人能忍受公開批評,敢於批評我們的人做的是最好舉動。」  這些話語都是勉勵我們應當虛心接受他人的批評,並且藉由別人的批評來改正自己的行為。
  • 鄭鈞力挺劉思鑑,陳粒卻抱團吹捧:別人沒有好妹妹樂隊的精氣神
    補位挑戰環節,鄭鈞力挺劉思鑑,陳粒卻抱團吹捧:別人沒有好妹妹樂隊的精氣神。無腦吹捧過於偏激,觀眾們也表示不服。 陳粒一看見好妹妹樂隊就大哭不止,所有人都傻眼了。一幫大直男手足無措很尷尬,陳粒卻成功哭上了熱搜。看見「娘家人」有點激動也不足為奇,不過,好妹妹樂隊卻有點抱團取暖的感覺。
  • 如何看待職場上工作平常沒什麼造詣,卻喜歡評判別人工作的人?
    如何看待職場上那種自己工作平常沒什麼造詣,卻喜歡隨意評判別人工作的人?在職場中,經常可以看到喜歡對別人的工作隨意評判的人,甚至喜歡「好為人師」,用自己的理解對其他人的工作指手畫腳,其實這是一種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 喜歡任何事情都怪罪於別人是什麼心理?
    而這一類人十分容易在工作中生活中沒辦法與別人成為好朋友,十分不利於各種關係的建立。更慘的是這些人往往無法正確的了解自己,無法及時改變自己的錯誤,這容易導致他們走向失敗。還有另一種不是推託責任,而且習慣通過大家分攤一下責任從而減輕自己的責任。
  • 孩子只能接受表揚,不能接受批評,怎麼辦?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聽到別人的表揚時表現的很開心,但是批評他的時候,他就會垂頭喪氣,會不停的發脾氣、哭鬧,有的甚至開始摔東西,孩子只能聽進好話,但是對於善意的批評卻怎麼也做不到虛心學習,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不熱愛生活的人,只會為別人的批評而煩惱!(恍然大悟)
    所以,當我們被別人說了無聊的閒話,被人當作笑柄,被人騙了,或者被某一個我們最親密的朋友給出賣了,我們應該豁達大度得不去計較,這才是一種高尚的境界,我們的心理也是純淨開朗的。我們雖然不能阻止別人不對自己做任何不公正的批評,但我們卻可以做一件更重要的事,即可以決定是否要讓自己受到那些不公正批評的幹擾。
  • 你很在意別人批評自己?讀下芥川龍之介的語錄,你就不在意了!
    那個時候年少,聽不懂,也不相信父母所言,更相信自己結交的都是正兒八經的好兄弟。等出社會後,我們真遇到了困難,才發現那些真的是酒肉的朋友,能幫助自己的沒有幾個,甚至一個都沒有。才知道父母當初批評的有道理。而現實中,我們很多人更在意的是別人瞧不起自己,看不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