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標題下方藍字關注,每天推送出精彩文章,更多活動通知請關注本公眾號!
《自敘帖》內容有三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懷素以八十餘字的篇幅,自述其生平大略;
第二部分,節錄顏真卿《懷素上人草書歌序》,二百五十餘字,借顏魯公之口,展示"開士懷素,僧中之英"、"縱橫不群,迅疾駭人"的"草聖"氣象;
第三部分,懷素將張謂、虞象、朱逵、李舟、許瑝、戴叔倫、竇冀、錢起等八人的贈詩,摘其精要,按內容分為"述形似"、"敘機格"、"語疾迅"、"目愚劣"四個方面,列舉諸家的評贊。所謂"形似",作者用了"奔蛇走虺"、"驟雨旋風"、"壯士拔山伸勁鐵"、"又似山開萬仞峰"等約七十字,描述了其狂草的形式美。所謂"機格",是指創作方法,用了逾百字,如"以狂繼顛"、"志在新奇無定則"、"醒後卻書書不得",特別是"吳郡張顛曾不面"一句,當是對超邁張旭,前無古人的讚歌。所謂"迅疾",是言其書寫的快捷,引用了四十餘字,其中"滿座失聲看不及",對"迅疾"作了極形象的形容。所謂"愚劣"之雲,乃多謙抑之詞。所引"狂來輕世界、醉裡得真如","狂"和"醉"在懷素而言,又何"愚劣"之有。在文章結尾處,懷素擔心人們說他借重名公之口揄揚自己,特意寫了一句:"固非虛薄之所敢當,徒增愧畏耳"。
摺疊編輯本段書法賞析
《自敘帖》局部一語言學家吳宗濟在研究普通話的韻律規則與其它學科的韻律規則之共性時,對懷素《自敘帖》進行分析如下:
《自敘帖》的第一句是"懷素家長沙":"懷素"和"長沙"都是語法中"直接成分"的二字組,就各作連筆,而"家"字和上、下字斷開。又,多字組的短句如:"則有張禮部","以至於吳郡張旭"等,字數雖多,為了貫徹語氣,也是一筆到底,充分反映了語法的結構,都作"連綿"的寫法。
懷素的"借筆牽絲"和"大小錯綜"的兩種筆法,可舉一些例子如"尤極"、"電流"四字。是兩組連綿映帶的例子。"尤極"二字,上字"尤"的末筆為右上角的一個"點",和下字"極"的首筆為左邊一橫的起點,距離較遠,但仍拉出一條相當長的斜線("借筆")作為"牽絲"。再看"電流"兩字,"電"的末筆為一鉤在最右、"流"的首筆為一點在最左,本可拉一"牽絲"。但上字"電"的末筆一鉤是向上挑的,其勢不便向下,於是索性順勢將筆鋒左轉一圈,去和下字"流"的首筆接軌。所以草書的精神就在於"以勢為主",而這樣的連綿或映帶,又基本上是服從語法結構的。
對於"大小錯綜","無行無列"的例子,如"固非虛薄之所敢當",本來每行都有五六個字,這句"固非虛薄之所感當"八個字忽然放大,佔了三行。不但大小錯綜,而且出行出列。"戴公"兩字更是佔滿了一行,不但更加出格,而且大小懸殊,淋漓盡致。
摺疊筆法線條結構
邱振中在《關於筆法演變的若干問題》(1981年)一文,"筆法與章法相對地位的變化"一節中,對《自敘帖》筆法與線條結構作分析如下:"《自敘帖》中雖然偶爾可以見到被簡化的絞轉,絕大部分線條卻是出自一種簡單的筆法--中鋒不加提按的運行,這就是通常認為《自敘帖》出自於篆書筆法的由來。懷素犧牲了筆法運動形式的豐富性,換取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線條結構不可端倪的變化。《自敘帖》中字體結構完全打破了傳統的準則,有的字對草書習用的寫法又進行了簡化,因此幾乎不可辨識,但作者毫不介意,他關心的似乎不是單字,而僅僅是這組疾速、動蕩的線條的自由。這種自由使線條擺脫了習慣的一切束縛,使它成為表達作品意境的得心應手的工具。線條結構無窮無盡的變化,成為表現作者審美理想的主要手段。它開創了書法藝術中嶄新的局面。速度是作者的另一種主要手段,但是《自敘帖》中速度變化的層次較少,因此線條結構變化比質感的變化更為引人注目。筆法的相對地位下降,章法的相對地位卻由此而上升。"
懷素《自敘帖》是他狂草的代表作,全篇七百零二字,一百二十六行。洋洋灑灑,一氣呵成,真如龍蛇竟走,激電奔雷,它是一種圓轉流暢的書法藝術。
《自敘帖》的結體可以從下面數點來賞析:
(一)以圓破方,方圓結合
懷素的狂草,不僅大量使用圓筆圓線,而且運用了圓筆圓線組成的圓形字。漢字是以方塊體為基礎的,如大、小篆書多長方形,隸書多扁方,楷書多正方,行草書則長扁。但隨著今草和大草的出現,由於筆畫的高度省儉和運筆速度的加快,已打破了方塊的外形,趨於圓轉,特別通過懷素浪漫主義的誇張,巧妙地創造,其書法的外形已達到以圓破方,化方為圓,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自敘帖》中,一些無外框的字,如"評"、"滿"、"疑"等字,已經塑造出圓的字形來,這不能不說是懷素的一個創造。
但不論獨體字還是合體字,亦不論點畫的長短、疏密、參差如何變化,總是萬變不離方形,故圓中有方,方中有圓,方圓互用。因為方和圓也是相比較而存在的,無方即無所謂圓,故在圓中有方,方中有圓,則更顯出動和靜也是相對而存在的。
(二)從破體書發展成為解體書
王獻之的破體書就是敢於打破其父王羲之的受章草舊法的束縛,從打破一般的平正方整和布白的方法。而懷素的狂草也就是敢於打破王獻之以前的布白、平正的方法,懷素在字形布局,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大大地擴大了"迴環繚繞相拘連"的運動幅度,已經打破了"破體書"的束縛,從"破體書"而進入"解體書"。所謂"解體",就是基本上打破前人結體的體勢和一切成法,熔篆、隸、真、行、草為一爐。創造了為自己獨有的新的草書體,即所謂狂草。
(三)不拘成法,以險取勝
懷素要打破一般的平正、方整以及縱有行、豎有列等等布白方法,在字與字、行與行之間,上下參差,左右錯落,大小相間以險取勝,則更為突出。
懷素採取了各種藝術手法使之富於變化:
(1)大破大立。懷素大膽地逾越規矩,但又有一定的出規入矩。破和立也是相對而說的。孫過庭《書譜》謂:"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第一個平正是合乎規矩的立,險絕就是破,至於第二個復歸平正乃是破後的新立,也是法書險絕以後的新平衡。不破不立,立就是穩,破就是險,只有大破大立才能出現無限風光。
(2)大疏大密。在布白中對疏密變化的安排,正是懷素著力探究的重要課題。如"醉來信手"四字中,"來"字豎筆,極力伸長,幾乎佔了一行的一半,可謂大疏;而其他三個字僅佔半行,可謂大密,即每行字之間是實中有虛,虛中有實。
(3)篇章布局,既有變化又有統一。《自敘帖》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安排,既有變化,又有統一,有全局觀點。字的筆畫粗細不同,字形長短大小不一,長短參差,大小相間,把它安排在一定的地方,就要字字得所,行行有條。字能上下連屬,但不是筆連而是意貫"行氣"。要貫"氣"就要防止字字粘在一起,要行行有活氣。所謂活氣,就是它既能"承上啟下",又能"自出機杼",既能連屬又能飛動。它的行筆要筆斷意連,字斷勢連,行斷而氣連,顯得更有精神。如"醉來信手"一行中的"來"字,其中的很長的豎連,那一直可以說是承上啟下的,再加中間的幾撇,這一字便成這行中"畫龍點睛"的一個字。
(四)誇張變形,萬態爭呈
懷素在草書的結體上,大大改變了字的方圓、大小、正斜等方面的變化,大膽地誇張和變形,盡變化之能事。比如字的大小變化,有時甚至上下相連的兩個字,竟相差三至五倍,甚至十倍左右。再如長短之變,有的字形伸長竟達其寬的二至三倍。這種變化是於變化中有"統一"與"和諧",達到"違而不犯、和而不同",變化多端卻又調和統一。
總之,懷素《自敘帖》的字體結構和布局上採用大小相間、疏密互映、斜正參差的手法,常常使每行中的字傾跌出中軸以外,造成跌宕的險勢,從破體發展成解體,打破了舊的平衡,從而造成了充滿新意的草書形象。懷素利用了點、線型的各種變化,以及用筆的方圓、乾濕對比和空白巧妙切割,使書法具有音樂般的節奏感,從而使觀者與書家的心聲共鳴,同悲、同喜,共同沐浴在書法的韻律之中。懷素的"狂草"正是古典浪漫主義的書法藝術,為千百年來人們所讚賞。
摺疊關於線條瘦硬
懷素草書線條的"瘦硬",徐利明在對《自敘帖》和《苦筍帖》分析後推論:"瘦硬"與懷素所用工具有限。從線條上看,懷素用的毛筆有如下三個特點:一曰硬;二曰小;三曰鋒長。因此,"懷素的線條更顯得粗細較為均勻",且"柔多於剛,線條婉暢,富於彈性,結體姿態也婀娜清麗,行距疏闊"。
從其用筆、結構、章法體勢上分析,先看懷素的用筆。張旭用筆取於隸,故多方折;懷素改以師承篆籀,因多圓勢,尤擅長曲轉纏繞筆法,縱橫捭闔,變換多方,鬆緊俱宜,迴環矯健。如118行的"激切",120行的"固非虛",圓轉挺屈如鋼線盤屈,雖瘦而實腴,開創了草書筆法的新面貌。晚清書論家劉熙載曾說:"善書者雖速而法備"。懷素用筆的翻轉跳動,隨勢參差,確實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次談結構。懷素草書結構,與二王、智永相比較,承傳之處甚多,文中相同的字不少,結字均大同小異,由於行筆過速,少數字並沒有完全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簡省,"草乖點畫"之處未能避免,若沒有釋文,有些字確不易辨識,如三十一行的"謂",四十七行的"居",四十八行的"昂"和"教",五十行的"嬰",五十一行的"懇",七十九行的"畏",九十一行的"醒"等字,便是例子。
再看章法,整幅作品,章法體勢之新穎,可謂前無古人。在作品前面三分之二的篇幅裡,作者神閒氣定,筆走龍蛇,有行無列,瀟灑自如,盡顯狂草書法簡省、通透、快捷、靈動的氣質。寫到第十二張白麻紙,第一百零五行的"戴公"二字,"戴"字突然大出其格,橫佔了前文三行半的寬,豎佔了四至五個字長,"公"字又寫得比一般字還小還扁,形成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可能是懷素酒力發作,進入情緒激昂的高峰,及至最後十行已經是無行無列,亂石鋪街,天女散花,隨心所欲,信手揮灑了。"狂來輕世界"的醉僧形象躍然紙上,把讀者帶入了如醉如狂的藝術境界。
《自敘帖》曾經南唐內府、宋蘇舜欽、邵葉、呂辯,明徐謙齋、吳寬、文徵明、項元汴,清徐玉峰、安岐、清內府等收藏。墨跡收藏於臺灣臺北故宮博物院。據曾行公題,舊有米元章、薛道祖及劉巨濟諸名家題識,已佚。宋米芾《寶章待訪錄》、黃伯思《東觀餘論》、清安岐《墨緣匯觀》等著錄。上海延光室、北京故宮博物院、文物出版社有影印本。
《自敘帖》首六行早損,為宋蘇舜欽補書。帖前有明李東陽篆書引首"藏真自序"四字,後有公元940年(南唐升元四年)邵周等重裝題記。鈐有"建業文房之印"、"佩六相印之裔"、"四代相印"、"許國後裔"、"武鄉之印"、"趙氏藏書"、"秋壑圖書"、"項元汴印"、"安岐之印"、"乾隆"、"宣統鑑賞"等鑑藏印。
《自敘帖》是懷素流傳下來篇幅最長的作品,也是他晚年草書的代表作。明文徵明題:"藏真書如散僧入聖,狂怪處無一點不合軌範。"明代安岐謂:"墨氣紙色精彩動人,其中縱橫變化發於毫端,奧妙絕倫有不可形容之勢。"
文章均源自網際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中國藝術書畫研究院業務拓展合作
1、書畫家加盟畫院,辦理會員、院士等證書和聘書
2、書畫家資格品鑑論證,頒發美術師和潤格證書
3、籤約書畫家辦證書,免費包裝推廣,作品銷售收藏
4、各地分院建立招商,寫生培訓基地加盟
5、書畫院理事會眾籌加盟,合作共贏
6、代理財團、商會、企業書畫作品大型採購
7、個展聯展,活動筆會,企業採風,晉級培訓
天下微拍徵集作品要求
1、徵集類型:近現代名家書畫、當代水墨、油畫雕塑。
2、送拍方式:快遞寄件、郵件發送與私信送拍均可。送拍人需提供拍品的名稱、年代、規格、材質、尺寸、起拍價(本群實施起拍價即保底價原則)、高清照片(作品完整圖、印章、文字落款、精彩局部圖)、是否已有出版物、有無瑕疵及品相的真實信息,另附您的微信名、姓名、地址、郵編和聯繫電話。我方對送拍的作品將交由本拍所屬的鑑定顧問團進行專業甄別,然後再確定拍品是否上拍。
聯繫我們
客服微信:755876299
參與天下書畫微拍群請加微信「755876299」進群
參與藝術社區書畫交流群加微信「zhshy02」進群
諮詢電話:010-88982068 15611112092
投稿信箱:755876299@qq.com
↓↓這裡還有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