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素,生於公元737年,卒年未詳。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是大曆十才子之一考功郎中錢起的外甥。自幼出家,經禪之餘,從事藝文,尤好草書。曾將棄筆堆積埋之於山下,號稱「筆冢」。又廣種芭蕉,用蕉葉加以揮灑,即顏其居曰「綠天庵」。好飲酒,及其酒酣興發,寺壁屏幛、衣裳器具,靡不書之,時人謂之「醉僧」。自言得草書三昧,有「狂僧」之稱。懷素書法初學歐陽詢,後師從鄔彤(懷素姨表兄弟)學草書。鄔彤是張旭的學生,乃告以筆法。772年,懷素回鄉,途經洛陽拜訪顏真卿。
《聖母帖》是唐代狂草僧人懷素為東陵聖母所寫。《聖母帖》寫於公元793年(唐貞元九年),懷素晚年自家鄉湖南出遊途經今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宜陵鎮(古稱東陵)時所作。內容記述的是晉代杜、康二仙女躡靈升天、福佑江淮百姓的故事。
《聖母帖》
▼
釋 文
(闕)聖母心命至言①,世(闕)疾冰釋。遂奉上清之教,旋登列聖之位。仙階崇者靈感遠,豐功邁者神應速②。乃有真人劉君,擁節乘麟,降於庭內。劉君名剛,貴真也。以聖母道應寶籙,才合上仙。授之秘符,餌以珍藥,遂神儀爽變,膚骼纖妍;脫異俗流,鄙遠塵愛。杜氏初忿③,責我婦禮,聖母翛然,不經聽慮。久之生訟,至於幽圄,拘同羑裡。倏(忽)霓裳,仙駕降空,卿雲臨戶。顧召二女,躡虛同升,旭日初照,聳身直上。旌幢彩煥,輝耀莫倫;異樂殊香,沒空方息。康帝以為中興之瑞,詔於其所置仙宮觀,慶殊祥也。因號曰:「東陵聖母。」家本廣陵,仙於東土,曰:「東陵」焉;二女俱升,曰:「聖母」焉。邃宇既崇,真儀麗設。遠近歸赴,傾吊江淮。水旱札瘥,無不禱請。神貺昭茲,人用大康;奸盜之徒,或未引咎。則有青禽,翔其廬上。靈徵既降,罪必斯獲。閭井之間,無隱慝焉。自晉暨隋,年將三百,都鄙精奉,車徒奔屬。及煬帝東遷,運終多忌,苛禁道侶,(闕)玄元九聖④,丕承慕揚至道,真宮秘府,罔不擇建⑤;況靈蹤可訊,道化在人,雖蕪翳荒頹⑥,而奠禱雲集。棟宇未復,耆艾銜悲,誰其興之?粵因碩德⑦。從叔父淮南節度觀察使禮部尚書、監軍使太原郭公,道冠方隅,勳崇南服淮河⑧,既蒸(烝)氓作而不朽,存乎頌聲⑨。
貞元九年歲在癸酉五月
備註①(闕)聖母心命至言:命,一釋作「俞」。字釋文中凡「闕」處,均為原碑缺失或脫落。
②豐功邁者神應速:神,一釋作「祥」字。
③杜氏初忿:氏,一釋作「願」字。
④玄元九聖:玄元,一釋為「元元」。
⑤罔不擇建:擇,一釋作「旌」字。
⑥雖蕪翳荒頹:頹,一釋作「郊」字。
⑦粵因碩德:粵,一釋作「具」字。
⑧淮河:淮河,一釋作「淮沂」、「淮治」。
⑨存乎頌聲:存,一釋作「孛」字。
《聖母帖》 鑑賞
《聖母帖》與懷素其他作品相比,是較為規範的一種草書。小草《聖母帖》點畫簡約凝鍊,較少牽絲連綿。《聖母帖》為懷素晚年的通會之作,絢爛之極,復歸平淡,沉著頓挫,盡脫火氣,筆法圓融,應規入矩。
《聖母帖》是以心立法度,通篇猶如一瓣心香,充滿著肅穆與尊崇。清人梁巘在《承晉齋積聞錄》中曾謂:「懷素《聖母帖》圓渾古茂,多帶章草,是其晚年筆,較《自敘》更佳,蓋《自敘》猶極力縱橫,而此則渾古自然矣。懷素《聖母》乃其諸帖中之最佳者。」《聖母帖》線條的遒勁圓轉,溫潤古健,可以看出懷素與「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傳承淵源。
▼
內容源自網絡,素材無從查證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公眾號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