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讓他們更為充實

2020-12-23 廣西日報

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新華書店裡,幾名青年在品讀好書。 陳光科/攝

「農民文學社」成員集中閱讀,同時分享閱讀成果。 (黃志偉 提供)

在百色市全民閱讀活動中,兩名小朋友在認真閱讀。 陸 傑 韋 潔/攝

文化觀察

本報記者 蔣 林

從今年起,我區將每年4月23日至5月23日定為「廣西全民閱讀月」。

連日來,「廣西全民閱讀月」活動在八桂大地開展得如火如荼。韜奮基金會理事長、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原總裁、全民閱讀倡導者聶震寧稱讚:「欣聞家鄉廣西開展全民閱讀月活動,這是一個創新,這一舉措在全國閱讀活動中具有創新意義。活動既強調在世界讀書日裡要開展閱讀活動,又堅持按照閱讀活動的規律持續開展一段時間,體現了閱讀重在堅持、堅持才見成效這一理念。希望在全民閱讀月裡,各級政府有關部門和閱讀組織要做好閱讀活動的指導,做好計劃,做好組織發動工作,務求成效。」

A 出版人視角下的讀書

作為資深的出版人,聶震寧對讀書有著獨特而深刻的體會。他在幾本關於閱讀的專著及在倡導和推廣全民閱讀中,都特別主張和強調要重視家庭閱讀和校園閱讀,認為這是一個人養成閱讀習慣最重要的起步階段,也是全民閱讀能夠取得真正成效的基礎。

聶震寧本人的閱讀興趣,就是小時候在家庭和學校的影響下形成的。母親愛看書,常從縣圖書館借些文學作品回來,聶震寧在小學五年級的時侯就開始跟著母親一起讀,由此形成閱讀的興趣。

「小學語文老師重視讀書,給我們講小說故事,朗讀詩歌,激發了我熱愛文學興趣,想當作家。中學後,當時的宜山中學有個圖書館,給每個學生發借書證,我開始了自主閱讀,逐漸養成閱讀的習慣。」聶震寧記憶猶新。

中小學階段養成好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影響了聶震寧一生。他的創作及到北京大學中文系上學,最重要的基礎還是來自於閱讀。他認為:「在北大上學,老師的課程固然重要,可是,如果離開課外的閱讀,也將很難深入思考,更不可能開展獨立研究和寫作。北宋歐陽修說『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這是至理名言!立學可以聽課而來,而讀書必須是靠自己獨立閱讀、思考和領悟。讀書是最根本的學習。有教育名家說,靠閱讀成長起來的孩子,學習上往往比較結實。這實在是經驗之談!」

閱讀方法多種多樣,有人主張苦讀書,有人主張不求甚解;有人主張博覽群書,有人主張精深鑽研。聶震寧主張:「閱讀既要有一定的閱讀量,又要熟讀幾本書;在讀書上既不要孤陋寡聞,只讀幾本書,閱讀面太狹隘,也不要浮光掠影,什麼都讀,可什麼都不深入。如果一個人一生熟讀幾本書,可以為人生打好底子,那是很了不起的。」在閱讀方法上,他還主張有機會多參加閱讀交流。比如讀書會上能更好的交流,有利於閱讀進步。當讀書會的書友們都在共讀一本書或幾本書時,獨自一個人是不好停下來不讀的。人的閱讀習慣,往往由內在的需求和外在的推動形成。

B 閱讀推廣人視角下的讀書

「廣西全民閱讀推廣人」、西林縣那勞鎮那勞村委團支部書記黃志偉,出生在一個缺電、缺水、缺路的大石山區。少年時,他便在煤油燈下苦讀,支撐他的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考出去,改變命運。儘管落榜了,但是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卻一直沒改變。後來他先後在百色、隆林、田陽、北海等地打工。每到一處,書就是他的朋友;每換一個地方,那裡就是他的寫作素材。

在北海的一天晚上,遇到了11級颱風,一家人轉移到安全地帶後,樹倒了,到處一片狼藉。第二天,女兒發現菜地裡被雨水衝走的父親的書,撿起來用裙子抹了抹泥巴,遞給了父親。孩子知道父親看書的習慣,對書也很熱愛。

颱風使黃志偉的菜地全部打了水漂。痛苦之餘,他寫下《北海的風》,發表在當地報紙上。靜靜讀書,靜靜寫稿。就這樣,他堅持了20年。

2010年,黃志偉發現許多農民也喜歡文學,於是把他們組織起來,指導他們創作。開始只有4人,後來逐步增多,他們利用趕集的機會把手寫的文章拿來給他看,集中在路邊的樹下或粉店裡進行改稿。他把文章修改後又讓他們重抄一遍,才拿到郵政所寄出去。

2012年5月,黃志偉成立了村裡的「農民文學社」。一年後,他的第一本文集《漂泊的印痕》出版。同年,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發起的尋找廣西「最美閱讀追夢人」評選活動中,黃志偉成為其中一員。2018年11月,其「農民文學社」獲國家新聞出版署頒發「書香之家」的牌匾。

如今,黃志偉的「農民文學社」還創辦了內部刊物《金色田園》,鼓勵農民在閱讀的同時積極寫作,習作在內刊上發表。黃志偉自己則不但用漢文寫作,還自學了壯文寫作。

而另一位「廣西全民閱讀推廣人」,桂平市逸夫實驗小學校長陳冬寒,有著更理性的閱讀習慣。

陳冬寒堪稱「讀書達人」,身邊隨時可以拿到一本書。辦公室、客廳、飯桌旁、床頭櫃、梳妝檯,隨身帶的包包裡都放有喜歡讀的書。讀到好書,她喜歡記錄,也喜歡分享,會把好書和好的公眾號或者文章推薦給朋友們,和大家一起談自己讀書的感受。

她說:「讀書構建了我自己的精神空間。因為讀書,我可以克服掉生活工作中的忙(忙碌)、茫(茫然)、盲(盲目)。可以做出超越自己理想的事情來,相信自己的一生可以不斷地向前延伸。讀書提高了我個人的專業素養和施教能力,增長職業的智慧。我影響我們學校的老師一起讀書,帶領孩子們一起讀書,營造了書香的校園。」

陳冬寒認為職業是教師的本分,而作為本分的閱讀,她體悟到要「有毅力,有恆心,有定力」。因此她認為讀書不能隨意,要明確任務、自我施壓,應該有計劃地安排所讀的書目和自己讀書的時間。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書來讀。所選擇的書要讓你享受到趣味,獲得新知,可以改變自己。她的讀書選擇,除了自己本專業的書籍,還特別關注文學、歷史、哲學、心理學、社會、審美等方面的書籍,摒除功利性和娛樂化的閱讀。「讀書要先數量再質量。質是在量的基礎上得到提升的。建立團隊一起行動。一個人走走得快,一群人走走得遠,和大家在一起閱讀更有動力,更有樂趣,讀書會更深入,更持久。」陳冬寒說。

C 文化名家視角下的讀書

《南方文壇》主編張燕玲是評論家。評論的前提自然是閱讀,只有廣泛深入的閱讀、比較,才能對作品做出公允、精到的評價。所以對張燕玲來說,是真的要「讀書破萬卷」的。

張燕玲分享了她的讀書心得。她認為要「走向閱讀社會」,讓閱讀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必須有內生動力,感受到閱讀的重要,尤其享受到閱讀的快樂,全民閱讀的常態化才成為可能。

什麼是最有價值的閱讀對象?張燕玲認為,與那些海量的凡庸之作相比,當然要選擇經典。經典對於民眾的意義,最重要的是它的文化涵養作用,因為人的精神成長是一輩子的事,需要以一生的閱讀來完成。

「無論世界發生什麼變化,民族的文脈發生巨變了嗎?人類文明的根性發生巨變了嗎?沒有。文化的經典就在那裡,超越時間、地域和民族。」張燕玲不失評論家本色地評論道,「科技的進步使原有的一些科學知識過時了,而古神話、屈原、唐詩宋詞、魯迅、莎士比亞、託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等,還生氣勃勃,而且也不存在被現在或將來的天才超越的危險。一切優秀書籍,都不僅具有閱讀快感,更有閱讀記憶,而且這份記憶會影響長久,乃至一輩子。」

廣西作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朱山坡從不跟別人比閱讀量,但讀到喜歡的書,一定會讀得細緻到一個字也不放過,而且每年都會重讀,就像反覆聽一首難忘的歌曲。每次重讀,他都有新的收穫,而且收穫並不比讀十幾本新書少。

朱山坡說:「我至今沒有讀完《紅樓夢》,是因為我從小習慣把最好的果子留到最後才吃。我家裡有五六個版本的《紅樓夢》。我心裡對《紅樓夢》有一百種想像。我想在狀態最好的時候、最美妙的時刻閱讀《紅樓夢》。」

讀過的書,朱山坡經常隔夜即忘。而且他閱讀的速度像蝸牛,還會經常放下書本去幹別的,哪怕是讀到最精彩處。所以好書他總要反覆讀,是為了記住,為了將來與朋友談論到它們時別漏洞百出。

「我最好的閱讀時光是少年時代放牛的下午。必須是春天,最好是雨後,草肥、涼快、恬靜。雲在青天,牛在吃草,我在讀書,互不幹擾,心照不宣。書讀完,牛吃飽,昏鳥歸巢,飯香襲來,興盡歸去。夜裡,牛在反芻,我在消化。它咀嚼的是草香,我回味的書香。」朱山坡笑著說。

相關焦點

  • 散文:充實的人生,從讀書開始
    充實的人生,從讀書開始文|白迅齊充實的人生離不開廣泛而深入地閱讀,在一次次地閱讀中體味前人的人生觀、世界觀,在與他們的思想碰撞中,汲取他們的思想和智慧,讓自己的人生變得充實、豐盈。正如培根所說的:「讀書使人充實。」
  • 星語|聽聽他們的讀書感悟
    新一屆讀者之星來啦 聽聽他們有什麼想說的 Mao Gangyuan 讀書始終是人的一種精神享受,所以才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名言。讀書不是為了應付外界需求,不是為人,而是為己,是為了提高自己,使自己的生活充實而有意義。 論及讀書的好處,書有宏觀意義和個人意義之分。從宏觀來上說,我們是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就個人而言,讀書使人充實,讀書使人明理,但實際上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人人都不愛讀書,國家的發展就沒有了後勁。
  • 熱愛讀書充實自我
    無論古人手捧卷帙,還是今人手持書本,一提起讀書,人們也許會想到這個詞:書香。時代在變,書籍不僅有香氣,還有聲有色。張文宏醫生說:「我們說話少了,思想就出來了。」疫情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交流與活動方式,而書本,依然靜靜地在那裡。宅在家,不妨拿起書,多翻翻,多看看。
  • 辱母殺人案於歡出獄:想多讀書,充實自己。他醒悟的不算晚!
    他還說,想多讀書考個文憑,充實自己。 他在網上發出了這樣的話: 謝謝大家的關心,這幾天,有些疲倦,還在逐步適應回家的生活,夜裡還是睡的有點晚,會想很多事情。
  • 讀書使我找到了人生快樂,天下好事無非讀書
    時光如梭,人生易老,一晃自己都是60多歲的老人了,回想自己所走過的人生之路,我這一生中最喜歡幹的事情就是讀書,除了讀書我還寫點小文章,雖說我這個人沒有其它別的愛好和本事,但我的生活過得很充實,很快樂,每天都有要幹不完的事,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 讀書讓我更加珍惜時間。
  • 許多人又愛上讀書,宅家讓他們重拾讀書的快樂
    在過去的三個月裡,在家讀書成了許多人的「新愛好」。他們有的為了提升自己,有的只為靜度時光,甚至有人發現了新的自我。 平時工作挺忙,鄭曉陽坦言充實自己的機會不多,能在家踏踏實實待一個月的時間更是少有,「如果白白浪費就不值了」。 雖然是讀教材,給他帶來的樂趣也不少,例如「新晉網紅」的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其在網上爆火的視頻,就來自於「法考」的講座。別的網友看看熱鬧,鄭曉陽卻能看出門道,也讓他頗為自得。
  • 就算是全職媽媽,也要找點事,充實下自己,快樂下自己
    每每在我沒事可做的時候,我總會很懷念我讀書時候的時光。那個時候的我雖然過的很忙碌,但是卻過的充實。充實的人真的是可愛的,因為充實可以讓我們看起來不那麼無精打採,只有充實的人才會一門心思、認認真真的在為一些事情而忙碌。而忙碌的狀態,認真的狀態則是人最美的狀態的。
  • 人生三餘,讀書自娛
    在書的海洋裡,思維在書中遨遊,情感在書中起落,你的心靈在書中得到充實。陶醉書中,邂逅古人。於廣漠的學海泅遊,於知識的海洋馳騁,於無邊的天空飛翔,此讀書之樂所在。沉醉此中,一切虛浮的功名利祿、阿諛奉承拋之九霄雲外,一種迴腸盪氣充盈滿懷。人生三餘,日之餘,月之餘,年之餘,其實都是生命中稍縱即逝的美好時光,在當下的日子裡,除了讀書,每個人又能做什麼比這更有意義的事呢?
  • 你會讀書嗎,你喜歡讀書嗎,怎麼才能有效閱讀一本書
    你是否也想像那些讀書很厲害的人一樣,就算是看了很久的書,但是當在相處當中提及有關的內容就能很快想起自己似乎看過相關的書籍以及當中的部分思想內容,這就是讀書的意義所在,雖然無法給你帶來什麼,卻能讓你增加看到世界的視野和角度。
  • 喜歡充實而又有收穫的每一天
    不喜歡電子書的我最近迷上了「微信讀書」,發現上面的確有不少好書。而且有一個好處便是,像這樣夜深人靜的時候,不能開燈讀書的情況下,在手機上看書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既滿足了我對書的渴望,又滿足了我睡前刷手機的壞習慣。哈,沒想到還成了一舉兩得的事情。
  • 復旦MBAer「大辭典」:邊界 / 答案 / 充實
    這是個用生命追趕時間的時代,人們往往效率至上,忙碌而焦慮。鍾婉婷笑著說,正因為這種性格,她從香港跑到了上海,從一家世界著名的服裝製造企業跑到了國際一流的商學院讀書。Enrich 充實因為他把業餘時間統統投入在了讀書上。「現在生活非常充實,讓我完全抵抗住了人生的焦慮。」李易儒說,復旦讓他更有定力應對外界的變化,更有底氣在浮沉人生中堅守自己的夢想。
  • 讀書和不讀書的區別是什麼?大部分都忽略了
    B說:愛讀書的人通常讀書,不愛讀書的人通常不讀書。C說:不喜歡讀書的人是無知者無畏,但讀書並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D說:讀書最大的收穫是靜心,靜下心來把事情做好。E說,"閱讀至上和閱讀無用是兩個極端。"。
  • 充實而有趣的冬休
    然後衝杯濃香的咖啡,落座書桌前,打開電腦上網課——砍柴書院讀書變現訓練營,看看書,刷刷手機,收集資料,列好寫作提綱和大致框架,偶爾去客廳搜個電影或者喜歡的紀錄片,悠哉悠哉!午飯後小眯一會,外出散步逛街,露天健身器材上拉拉筋骨,順帶購回生活用品,剛好達到步行10000步,途中所見所聞,千姿百態,風景依舊,心情卻大有不同。
  • 女孩子讀書和不讀書有什麼不同?這3方面令人無法反駁
    1、讀書的人氣質不同很喜歡一句話:「你現在的氣質裡,藏著你走過的路,讀過的書,愛過的人。」腹有詩書氣自華,窮養富養的都沒關係,女孩子讀書多了,自然有靈氣有氣質。同時讀書多了,一個人的思想層面,處世的態度,這種極具內涵的魅力一旦有機會散發出來,就跟美好的姿態一樣,很有氣質,給人如沐春風的感覺,讓人很想靠近。
  • 李聰明:志願服務讓人生更加充實
    採訪李聰明,他說:「人生是一個奉獻的過程,參加無償獻血志願服務讓我的人生更加充實。」從2005年開始,13個年頭裡,李聰明13次捐獻全血17次捐獻機採血小板,總共獻血量達到12200毫升,他是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獲得者。下崗不失志,熱血獻社會。今年41歲的李聰明從西北國棉八廠下崗後,積極創業,先後在中鐵二十局水利工地和西安會得能科技發展工程有限公司工作。
  • 不讀書和愛讀書的人,差距能有多大?
    開篇問問你,你認為讀書有用嗎?很多人都堅持所謂的讀書無用論,尤其是老一輩的人。當他們看到很多畢業生出來後,工作也非常普通,工資又低,就會覺得讀書無用。真的無用嗎?可能有的人真的是在裝文化人兒,但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是真的愛看書,養成了閱讀習慣。而背後的原因就是,堅持閱讀帶給他們的幫助非常大!不然為什麼要浪費這些寶貴時間來看書,去掙錢去瀟灑不是更好嗎?從閱讀中,他們到底得到了什麼好處?
  • 讀書是一場循序漸進的心靈旅程
    讀書跟自己的人生一樣由簡單到複雜,從幼稚到成熟,從七情六慾到世間百態 ,慢慢成長成熟,由朦朧的初始到正能量的價值觀,從遠古野蠻到新時代的文明。讀書呢要經歷幾個不同的階段,層次,由現象到本質,由淺到深,有表入裡,最終改變自己的認知,價值觀,去掉自己的執念,找到人生最中的信仰,積極快樂的面對世俗的一切無常,即諸葛孔明以處世的心做入世的事。
  • 讀書悟真諦 分享共成長:雙流實小東區讀書交流
    四川行知教育網訊: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讀書便是這樣一步步促進我們成長的。2020年11月22日,實驗小學東區利用教師例會舉行了讀書交流分享會。首先張超老師用《以己之微光,燃燎原之星火》為主題進行了讀書心得交流。回顧了2020年小學英語學科大比武歷程,她講到今天站在這裡講述這一段不平凡的經歷,一是希望通過這樣一次機會,讓自己也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次參賽收穫了什麼,成就了什麼,未來應該怎樣去做。
  • 夜讀|多讀書,內心才會強大
    因為你和讀書之間的距離,就是你和你所喜歡的事物之間的距離。離讀書越遠,自己就越淺薄。讀書可以讓你成為一個有溫度、懂得情趣、會思考的人。書雖然不能幫你解決所有的問題,卻能給你一個更好的視角。讀書的影響是潛在的,它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你的思考、邏輯、談吐、與人共事等各個方面……不論學歷如何,讀書多了,內心充實,精神豐富。
  • 壽光市西關小學舉辦線上讀書月活動
    中宏網山東4月23日電疫情限制了同學們的出行與返校,卻阻擋不住他們的「讀書情」。醉美四月,壽光市西關小學如期舉辦了2020年線上讀書月。此次讀書月主題為「書香戰疫 閱讀潤心」,開設了經典閱讀—培養良好閱讀習慣、激情朗誦—致敬最美逆行者、自製書籤—讓閱讀更有趣味、自製書籤—讓閱讀更有趣味、讀書筆記—感悟文字的魅力、名著搶答—共享讀書樂趣等活動板塊。此外,學校還根據學段,舉辦了六年級四大名著線上搶答比賽、五年級「少年中國說」演講比賽、四年級讀書徵文、三年級寓言故事表演等精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