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飛鵬: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應是中長期選擇

2020-12-23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時報網

11月26日公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處理好內外部均衡和長短期關係,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上半年為對衝疫情影響,逆周期調節力度有所加大,宏觀槓桿率出現階段性上升。」根據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2020年9月底,我國實體經濟部門的槓桿率為270.1%,政府部門、非金融企業部門、居民部門的槓桿率依次為44.7%、164%、61.4%,分別比2019年底提高24.7、6.4、12.7、5.6個百分點。

就槓桿率情況看,2020年的宏觀槓桿率呈現出典型的特點:一是槓桿率提高速度短期較高。根據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2020年前三季度實體經濟部門槓桿率提高24.7個百分點,僅低於2009年前三季度實體經濟部門槓桿率提高30.7個百分點,遠超過1994年以來除2009年以外的其他年份全年槓桿率提高的水平。二是槓桿率提高是分子分母共同作用的結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經濟增速下降甚至出現負增長縮小了分母,為了應對疫情實施降準降息,加大信貸投放,增加政府債券發行擴大了分子,推動槓桿率提高。因為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導致槓桿率提高是改革開放以來首次出現。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人民銀行的統計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6.8%,上半年GDP同比下降1.6%,這是改革開放以來首次出現。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20.83萬億元,同比多增6.22萬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增加12.7萬億元,同比多增2.9萬億元。三是槓桿率快速提高並非我國獨有。「疫情衝擊下,經濟停擺導致居民和企業收入驟降、債務上升,政府部門大力度的疫情應對和救助措施推升了短期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水平,本已高企的全球槓桿率進一步上升。」

從短期來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造成的前所有未的衝擊,宏觀調控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突出位置,通過靈活有效的貨幣政策操作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力度,財政政策擴大赤字規模並增加政府債券發行等,在事實上導致宏觀槓桿率快速提高。也就是說,「在應對疫情和支持經濟復甦的過程中,債務規模和槓桿率都必然出現階段性上升」。這種情況雖然在全球範圍內普遍存在,各國槓桿率在短期內都快速提高,但總體來看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舉。

也正是如此,面對槓桿率短期內快速提高,需要充分考慮疫情對經濟造成重大衝擊這一因素,短期應對思路應有所不同。首先,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將讓槓桿率自然下降。槓桿率快速提高是分子分母共同作用尤其是宏觀經濟短期內負增長的結果,因此「經濟增長逐步恢復將為更好地長期保持合理的宏觀槓桿率水平創造條件」,「未來隨著經濟增速逐步向潛在水平回歸,宏觀槓桿率有望趨於平穩」。目前來看,隨著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等相繼實現正增長,槓桿率提高速度也在逐季降低。其次,疫情期間對衝工具到期推動槓桿率下降。疫情期間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對企業貸款本金利息實施延期,人民銀行也為之創設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2020年9月底,全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已累計對189萬家市場主體的貸款本金和91萬家市場主體的貸款利息實施了延期,共涉及4.7萬億元到期貸款本息。」隨著這些貸款在2021年3月底到期,將有部分貸款歸還,也有助於降低槓桿率。

在這種情況下,尤其是考慮到經濟本身存在下行壓力,經濟增長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面對槓桿率短期內迅速提高的狀況,各項宏觀經濟政策仍然需要保持相對穩定而不宜迅速收緊,讓槓桿率「自然」下降。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不僅是珍惜貨幣政策空間,不學習國外實施零利率或負利率,還包括疫情期間的刺激政策逐步退出。貨幣政策作為重要的宏觀調控政策,需要圍繞落實「六穩」「六保」工作任務,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管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維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就中長期而言,仍然需要清醒地認識到,高槓桿率是金融風險的總根源,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應是中長期目標選擇。這不僅是中長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也是應對短期不可預期重大外生衝擊的有效方式。在這次疫情應對中,我國也得益於2016年下半年至2019年實施的結構性去槓桿。正是當時採取了嚴格的措施推進結構性去槓桿,在2019年實現了「宏觀槓桿率高速增長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金融風險總體可控」,為疫情應對時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留下了較充足的政策空間。

在追求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的過程中,對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要有正確的理解認識。首先,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更應該是一個中長期的目標選擇,需要更多的關注中長期趨勢,短期內根據形勢變化需要容許槓桿率階段性提高。其次,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包括槓桿率絕對水平基本穩定和槓桿率增速基本穩定,槓桿率增速基本穩定也需要對標名義GDP增速。再次,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是總體上的要求,在此過程中仍然需要有結構調整和空間騰挪,具體是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領域、低效率領域、高風險領域壓降槓桿,而代表經濟發展方向和趨勢的領域合理的加槓桿需要予以支持。在實現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的路徑選擇上,要認識到各類主體都有內在加槓桿的衝動,需要政府主動用好政策、做好改革。政策方面,完善宏觀經濟治理,以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為主要手段,就業、產業、投資等政策緊密配合,推進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建立現代財政金融體制,提高政府債務管理的系統性與協調性,強化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約束機制。改革方面,重點是通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現增長潛力充分發揮。

(作者系武漢大學經濟學博士、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博士後)

相關焦點

  • 央行:明年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持續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引導市場利率圍繞央行政策利率中樞運行,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12月21日公布的最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結果顯示,LPR連續8個月維持穩定。
  • 宏觀政策有力支持經濟復甦 後續宏觀槓桿率水平將保持穩定
    宏觀政策精準合適  疫情發生以來,金融對實體經濟保持了較強的支持力度。《報告》指出,從國內看,我國應對疫情的宏觀政策力度是合適的,政策精準發力,宣布的政策全部及時落地、充分落實,取得了顯著成效。  政策力度的「合適」是如何體現的?《報告》指出,一是有效控制了疫情,這是經濟復甦的基本前提。
  • 從允許槓桿率上升到保持槓桿率穩定,央行態度發生重大變化
    央行在報告中強調,要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並重提「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相比二季度,央行在此次報告中對國內經濟增長更為樂觀。比如,央行表示,我國經濟增長好於預期,實現全年經濟正增長是大概率事件。在這種情況下,政策對於穩定槓桿率,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要求進一步加強。
  • 央行: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 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重視預期管理,保持物價水平穩定。處理好內外部均衡和長短期關係,儘可能長時間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同時,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維護金融安全,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宏觀槓桿率迅猛攀升 如何穩槓桿
    文中說,研究發現,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宏觀槓桿率上升較快,金融資產風險向銀行部門集中。針對這一問題,須著力穩住宏觀槓桿率,通過改革開放發展直接融資,讓市場主體能夠自我決策、自擔風險並獲得相應收益,由此在保持槓桿率基本穩定的同時,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提升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
  • 央行中國金融穩定報告:宏觀槓桿率過快上升勢頭得到遏制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0)》,對2019年以來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健性狀況進行了全面評估。報告認為,2019年以來,全球政治經濟局勢更加複雜嚴峻,中國經濟金融體系面臨的外部不確定性有所加大。
  • 宏觀槓桿率增幅趨緩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宏觀槓桿率季度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宏觀槓桿率增幅為21個百分點,由上年末的245.4%上升到266.4%。二季度,槓桿率仍在上升,但增幅趨緩。報告顯示,一季度攀升13.9個百分點,二季度攀升7.1個百分點,增幅明顯回落。
  • 《中國金融》|宏觀槓桿率視角下的各部門債務
    由於GDP大致相當於一個經濟體的可支配總收入,「債務/GDP」暗含的邏輯是:宏觀槓桿率=債務/GDP=(債務/資產)/(GDP/資產)=資產負債率/資產收益率如果一個經濟體的資產收益率保持基本穩定,那麼「債務/GDP」與「資產負債率」高度正相關,這反映了宏觀槓桿率與微觀槓桿率指標在內涵上的一致性。
  • 如何看待宏觀槓桿率上升?央行釋放提升容忍度信號
    階段性上升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是為了有效地推進復工復產,也是為了未來更好地保持合理的宏觀槓桿率創造有利的條件。7月10日,阮健弘再次表示,當前宏觀槓桿率上升是逆周期政策調節,支持實體經濟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允許宏觀槓桿率有階段性上升,這種階段性上升是金融擴大對實體經濟的信用支持,實際上是為了未來更好地保持合理的宏觀槓桿率水平。
  • 華創宏觀張瑜:金融不驟緊 槓桿率不降 財政不斷崖
    原標題:【華創宏觀·張瑜團隊】金融不驟緊,槓桿率不降,財政不斷崖——十句話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摘要 【華創宏觀張瑜:金融不驟緊 槓桿率不降 財政不斷崖】對今年的經濟成績表達肯定
  • 匯安基金張昆:2021年貨幣政策靈活適度,保持宏觀槓桿率穩定
    《基金經理請回答》採訪開始……1債市表現往往和宏觀經濟以及貨幣政策等層面關聯較大,您認為明年國內經濟和貨幣政策將會如何演繹?從基本面來看,今年疫情後生產端的修復是快於需求端的,PMI連續9個月維持在擴張區間,工業增加值4月份以來持續保持正增長。需求端,出口持續位於高位,投資呢是呈現出來的是地產增速高於基建高於製造業。
  • 中經觀點:不必擔心槓桿率短期小幅波動
    受疫情短期衝擊,宏觀槓桿率可能會出現小幅波動。但需要看到,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迴旋餘地大,宏觀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增長的基本面沒有變化。隨著疫情防控取得積極進展以及企業復工復產,這些短期影響也將逐步消退。疫情過後,前期被抑制的消費和投資需求會得到充分釋放,經濟增長會出現快速反彈回升,對金融業的影響也將逐漸消退。我國宏觀槓桿率將保持基本穩定,難以再現大幅上升情況。
  • 「中國金融」|莊毓敏 張禕:居民部門債務增長的宏觀效應
    然而,居民部門債務的快速積累也給宏觀經濟與金融穩定帶來了隱憂。大量國際經驗表明,居民債務的快速且過度累積會放大宏觀經濟的脆弱性,甚至可能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透視我國居民債務現狀界定居民部門債務的範圍是把握我國居民部門債務現狀的前提。
  • 2021年宏觀調控要領明確
    天風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廖志明認為,「不急轉彎」意味著宏觀政策會保持一定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不會驟然大幅收緊。2020年為對衝疫情影響,逆周期調節力度顯著加大,宏觀槓桿率上升明顯,隨著疫情防控見效、經濟逐步好轉以及穩槓桿必要性加大,需要平衡好經濟增長與防風險、穩槓桿的關係。
  • 央行:人民幣匯率完全能夠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答:受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及對中國加徵關稅預期等影響,今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貶值,突破了7元,但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繼續保持穩定和強勢,這是市場供求和國際匯市波動的反映。 中國實施的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 中信證券:銀行 夯實經濟 穩定預期
    ▍保持貨幣政策總量適度,強化重點領域金融支持。會議指出,要保證宏觀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重點包括: 1)總量目標不急轉彎:會議提出繼續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我們預計2020年底社融增速回落至13.5%以內,中性預期下,2021年底社融增速在12.0%以內。
  • 易綱:著力穩住宏觀槓桿率 通過改革開放發展直接融資
    易綱發布研究文章稱,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宏觀槓桿率上升較快,金融資產風險向銀行部門集中。針對這一問題,須著力穩住宏觀槓桿率,通過改革開放發展直接融資,在保持槓桿率基本穩定的同時,增強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 把握好時度效,明年宏觀政策將與經濟發展情況更加匹配
    而疫情期間,貨幣、財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在對衝了疫情衝擊的同時,也引發了宏觀槓桿率上升、部分地方政府財政吃緊等狀況,對政策可持續性形成了一定影響,因此,下階段要保持政策的可持續性。另外,會議還指出,「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說明了宏觀政策將繼續支持經濟恢復,同時,「必要」也透露出不會出現「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表明宏觀政策納入了更多對「防風險」的考慮。
  • 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金融機構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調回至1
    近日,為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並稱,金融機構應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調整針對金融機構,不涉及企業部分。
  • 南財快評:把握好時度效,明年宏觀政策將與經濟發展情況更加匹配
    宏觀政策要保持「可持續性」,主要是因為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我國經濟發展中還面臨較多風險挑戰,必須要留有一定政策空間,應對可能發生的衝擊。而疫情期間,貨幣、財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在對衝了疫情衝擊的同時,也引發了宏觀槓桿率上升、部分地方政府財政吃緊等狀況,對政策可持續性形成了一定影響,因此,下階段要保持政策的可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