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神父於連生命裡的紅玫瑰和白玫瑰

2020-12-14 讀點什麼呢

作者:司湯達

於連,英俊非凡又聰慧過人。他出身低微卻野心勃勃,一心想衝上戰場建功立業,顯赫揚名。視拿破崙為偶像的他,在第一帝國覆滅後只能選擇當教士以提升社會地位。命運讓他愛上小城市長夫人,又把他帶到了巴黎侯爵之女身邊。兩個女人會怎樣與他的上升之路糾結起來,又會以怎樣的方式成就他的人生巔峰。

於連,是一個木匠的兒子,年輕英俊,意志堅強,精明能幹,從小就希望藉助個人的努力與奮鬥躋身上流社會。由於精通拉丁文,被選作市長家的家庭教師。他約十八九歲,長得文弱清秀,因而很幸運地得到了市長夫人瑞那的喜愛。

他設法勾引了市長夫人,出於他的野心,也出於報復蠻夷無禮的市長。

於連知道憑藉自己的能力難以躋身上流社會,他嘗試過背下一整本拉丁文《聖經》,轟動了全城,他現在還缺一點助力。

在瑞那夫人的安排下,於連被聘當上了儀仗隊隊員,使他有在公眾面前大出風頭的機會。他成功躍了一大步。

但是瑞那夫人因為懺悔,敗露了兩人的私情。市長為了自己的臉面瞞下了此事。

於連被神父安排到省城貝尚松神學院進修。由於成績優異,於連很快又得到重用。但是於連知道這還不夠。神學院還不足以讓他高枕無憂。在另一位器重他的神父的舉薦下,於連成為木爾侯爵的秘書。

而在侯爵這裡,於連遇到了第二個改變他命運的女人-侯爵的女兒瑪特爾。兩人的地位懸殊,雖然瑪特爾很快就委身給於連,但兩人的感情還是十分不穩固。

在另一位俄國王子的建議下,於連通過激將法,激起了瑪特爾的佔有欲。瑪特爾徹底愛上了於連。很快懷孕。侯爵無奈將女兒嫁給於連。不想此時市長夫人的一封信搞砸了一切。

氣憤的於連跑去刺殺市長夫人,然後被抓。

但是,市長夫人被救醒後還是痴情不改的跑來看於連。於連這才意識到一切都錯了。他謀求的權勢和地位都變成了泡影,上流社會最終還是將他捨棄了。

結局:於連被判死刑,瑪特爾買下了他的頭顱。而市長夫人很快也鬱鬱而終。

兩個女人,貫穿了於連短暫的一生。一個給於連帶來了希望。於連從小的夢想就是成為上流社會的人,可現實是木匠的兒子再怎麼努力都會被人瞧不起。還好,他遇到了瑞那夫人。他們之間說不上是真的愛情,至少瑞那夫人對於連是真心實意,至死不渝。

一個把於連送向毀滅。瑪特爾小姐作為侯爵的女兒本是瞧不起於連這種人的,但是於連的傲慢和野心打動了她。她的生活早就不缺物質的東西,她需要的是自由。於連對瑪特爾小姐說不上是真情實意,畢竟瑪特爾小姐的實際用處是給於連的上流之路提供便利。於連成功的誘拐了瑪特爾,但是卻也給自己埋下了炸彈。市長夫人的那封信引爆了一切。

於連獲得的一切又一次全部失去。

瑞那夫人和瑪特爾小姐,就好像於連生命裡的白玫瑰和紅玫瑰,都曾在他的生命中綻放,只是於連太貪心了,兩個都擁有了,也都沒有好好珍惜,最終被玫瑰的花刺刺傷了。

相關焦點

  •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振保一生的硃砂痣與白月光
    娶了紅玫瑰,久了,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成了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諸多作品中一部廣為流傳的中篇小說。小說寫於張愛玲與胡蘭成戀愛時期。
  • 《紅玫瑰與白玫瑰》: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紅玫瑰與白玫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 解析《紅玫瑰和和白玫瑰》裡的「貝勃定律」,對現代婚姻的啟示
    張愛玲在《紅玫瑰和和白玫瑰》裡說過一段經典的理論:也許每個男子心裡都住著兩個女人,一個紅玫瑰,一個白玫瑰。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硃砂痣。
  • 《新倚天屠龍記》:男士白玫瑰和紅玫瑰
    當然,根據金庸老先生和古龍小說改編的武俠劇更為廣泛。前段時間,新版《小魚兒和花無缺》剛剛完成撒花,很多觀眾紛紛喊出:「看不夠啊。」小編我也是武俠劇的忠實粉絲。所以我們就為大家帶來播出的武俠愛情劇《倚天屠龍記》。我相信你對《倚天屠龍記》和ip並不陌生。故事講的是元朝的結尾,武當少俠張翠山和明教白眉鷹王之女殷素素是一部張無忌一路走來的武俠小說。
  • 《紅與黑》:草根階層逆襲的悲歌
    《紅與黑》這本書就是講述了一個人逆襲的故事。這個人叫於連。《紅與黑》的作者是法國的司湯達,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巨匠,被譽為現代小說之父。那麼,於連的逆襲之路是什麼樣的?或者說他打入上流社會後的結局如何呢?書中,於連這樣說:「先生們,我沒有任何屬於你們那個階層的榮幸。
  • 愛情和事業哪一個更重要?司湯達把答案寫在了《紅與黑》中
    《紅與黑》中的於連,便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於連生活在維利耶爾這個不起眼的小城,他的父親是一個鋸木廠的老闆,和他們一起生活的還有兩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哥哥,因為生活在法復闢王朝時期,於連所屬的小資產階級收到了不公平的壓迫。
  •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也許每一個男子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故事主人公是振保,他留洋歸來,在一家老牌子的外商織染公司做到很高的職位。他是家裡的頂梁柱。他替弟弟還債娶親,替妹妹謀事籌劃,待客溫文有禮,是所有人眼中最好的人。
  • 《紅玫瑰與白玫瑰》|幸福不是手裡握著最好的牌
    起初,振保魂牽夢繞地愛上了紅玫瑰般火熱的女人嬌蕊,但當他得到嬌蕊之後,又果斷拋棄了她,很快迎娶了如白玫瑰般賢惠的女人煙鸝。當振保和煙鸝結婚不久,他喜新厭舊的老毛病又犯了,他開始懷念起紅玫瑰嬌蕊。為什麼振保總是喜歡得不到的女人?這到底是振保的問題,還是婚姻本身的問題?
  • 《面紗》與《紅玫瑰與白玫瑰》——誰的眼淚在飛
    《紅玫瑰與白玫瑰》和《面紗》兩個故事中都提到了婚外情這個敏感的話題,可是這流淚的人不同,這人物的心理就不相同了。首先來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寫情愛故事是豔麗到了極致。「床前明月光" ,「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像極了唯美的愛情;「牆上的一抹蚊子血」,「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像極了卑微的生活。
  • 《紅玫瑰與白玫瑰》,硃砂痣和白月光,誰都喜歡關鍵是怎麼選擇對
    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這樣寫道:"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張愛玲關於男女感情的見解與錢鍾書對於婚姻的見解有異曲同工之妙。
  • 《紅與黑》於連:我努力想讓自己了不起,只是忘記了怎麼珍惜
    於連:只知努力不知珍惜的年輕人得到與珍惜是需要每個人用一生去學習的問題,我們每天都面臨這樣的選擇。司湯達是《紅與黑》的作家,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本書,不知道有多少人看過,就像我們很多人都聽說過某個人卻又不是怎麼了解。司湯達(1783~1842)。
  • 《紅玫瑰與白玫瑰》男人在愛情面前,最終選擇了回歸平淡
    張愛玲創作《紅玫瑰與白玫瑰》時,她剛好與胡蘭成結束戀情。那一年,她與胡蘭成相愛,但沒過多久,胡蘭成就移情別戀了。於是,張愛玲便果斷放棄了這段感情;戀情結束後,她寫下了這部小說。張愛玲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男人與女人在愛戀中的精神世界。
  • 紅與黑 Le Rouge et le Noir (1954)Part 3賞析
    於連(傑拉·菲利浦 Gérard Philipe 飾)不過是一個普通木匠的兒子,可是野心滿滿的他卻希望能夠躋身於上流社會。戰爭年代過去了,想要當兵不成的於連只得成為了一名牧師,他來到了市長雷納爾(Jean Martinelli 飾)家擔任家庭教師,卻和市長夫人路易斯(達尼爾·達黎歐 Danielle Darrieux 飾)開始了一段不倫之戀。 戀情敗露後,於連灰頭土臉的來到了巴黎,拉莫爾侯爵(Jean Mercure 飾)成為了於連的下一塊「墊腳石」。
  • 《純真年代》:紅玫瑰和白玫瑰,人生無非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的這段話打動了許多人的心,也同樣適用於美國女作家者伊迪絲·華頓的名著《純真年代》。她出版於1920年,獲得了普立茲獎,華頓也成為了美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作家。
  • 《紅玫瑰與白玫瑰》:女人有見識,有多重要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這段「紅玫瑰與白玫瑰」之說,就算沒有讀過《紅玫瑰與白玫瑰》的人應該也有所耳聞。振保的「白玫瑰」就是妻子孟煙鸝,白月光在婚後,成了飯黏子。
  • 從《紅與黑》中,看到了這三個人生道理
    有這樣一本書,關於它的評價有很多: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雖然不好看,但信息量真的大,作者太牛了吧;可以和《紅樓夢》齊名的著作……它就是《紅與黑》。鳳凰男於連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徘徊於兩個女人之間,愛的轟轟烈烈。恰似「白月光」與「硃砂痣」般的奇遇。如今重讀《紅與黑》,才發現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一生,竟是無數成年人的縮影。通過於連的故事,我讀懂了這三個人生道理。
  • 和市長夫人有情,和侯爵女兒虐戀,《紅與黑》其實是個勵志故事
    電影中的於連在《紅與黑》中,人性的複雜和欲望,正直和功利心之間的衝突,道德和野心的矛盾,都得到體現,作者司湯達用於連的奮鬥,告訴世人,這個世界並非只有黑白對錯,世界,應該允許灰色的存在《紅與黑》的主人翁於連,出身卑微,地位低下,被人看不起也就罷了,在家裡,父親和哥哥也都欺負他,打罵他,在卑微者中的卑微者,屈辱者中的屈辱者,這樣的生活,誰都不會想要妥協。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大於貧困,在法國,在歐洲,在全世界,這個道理都是通用的!
  • 今日好詞好句/紅與黑
    他憑藉熟記拉丁文聖經的資本在維立葉爾市長德·瑞那爾夫人家裡當上了家庭教師,並悄悄和德·瑞那爾夫人戀愛。他們的秘密戀情被市長知道後,於連不得不遠走貝尚松神學院,一心希望能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在此出人頭地。得知原委,於連瘋狂地愛上了德·瑞那爾夫人。於連被判死刑,他拒絕瑪特爾和德·瑞那爾夫人為他上訴。於連受刑後,瑪特爾親手埋葬了他的頭顱。德·瑞那爾夫人三天後也離開了人世。小說發表後,當時的社會流傳「不讀《紅與黑》,就無法在政界混」的諺語,而該書則被許多國家列為禁書。《紅與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遠遠超出了同時代作家所能及的層次。它開創了後世「意識流小說」、「心理小說」的先河。
  • 高自考《外國文學作品選》第十六課《紅與黑》司湯達
    2,作品榮譽《拉辛與莎士比亞》被認為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宣言的美學論著,提出「表現人民的習慣和信仰的現實狀況」的現實主義主張。著名長篇小說《紅與黑》被稱為法國至歐洲批判小時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之作。4,創作《拉辛與莎士比亞》小說《阿爾芒斯》和《法尼娜·法尼尼》1830年長篇小說《紅與黑》晚年相繼創作長篇小說《呂西安·婁凡》又名《紅與白》未完成。《巴馬修道院》以及中篇小說集!
  • 音樂劇《搖滾紅與黑》:一次「經典與現代的碰撞」
    《搖滾紅與黑》由於使用PPT式樣的投影和二維的紙片道具被戲稱為「貧窮」劇組,但其實舞臺的布景和燈光設計看似「簡單」實則非常用心,儘可能通過視覺元素濃縮劇情和呈現人物內心情感,是本劇的一大特色。舞臺布景放大和加強了人物的內心情感。如《叮咚》中於連的畫像逐漸侵佔了家庭生活圖景,隱喻夫人的生活重心將從家庭責任轉向於連,她將向情感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