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紅玫瑰和和白玫瑰》裡的「貝勃定律」,對現代婚姻的啟示

2020-12-11 薔薇靈靈棲

張愛玲在《紅玫瑰和和白玫瑰》裡說過一段經典的理論:也許每個男子心裡都住著兩個女人,一個紅玫瑰,一個白玫瑰。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粒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硃砂痣。

張愛玲對人性的刻畫入木三分,她一語中的點出:眼前得到的,永遠不如夠不著的,朝夕相處的愛人永遠比不上「遠走的愛人」。就像陳奕迅那首歌唱的: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這種不知足的心理背後,其實印證了一個心理學定律-貝勃定律。本文接下來要談的是《紅玫瑰與白玫瑰》裡關於感情裡的「貝勃定律」,以及該定律對現代愛情和婚姻的啟示。

一貝勃定律: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心理學家貝勃曾做過一個實驗:一個人左手舉著300克的砝碼,這時右手放305克的砝碼,他並不會感到差別,直到左手砝碼重量加到306克時才有點重。

如果左手舉著600克砝碼,此時右手重量要加到612克才能感覺到比左手重。即原來的砝碼越重,後來的就必須更大的量才能感到差別。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貝勃定律:

人們一開始受的刺激越強,對以後的刺激就越遲鈍,或者說,第一次的大刺激稀釋了第一次的小刺激。

貝勃定律無處不在,比如,感情中,經常收到男友玫瑰花的女孩,和只有情人節這天才收到男友花的女孩,兩者的感受截然不同,經常收到花的女孩習以為常,只有收到比玫瑰花更特別的禮物才會驚喜;而那個只有在節日收到花的女孩,會因為玫瑰花帶來的「儀式感」而驚喜。

這就是感情中的「貝勃定律」的表現,它往往演繹了兩種感情極端- 一種是越得不到手的感情越渴望,另一種是越容易得到的感情越忽視。

二我們為什麼「求而不得」,又為什麼「得而不惜」

01 求而不得:還未開始就結束的感情,讓人念念不忘

《紅玫瑰與白玫瑰》裡,振寶在英國留學時,遇到一個叫玫瑰的女人,她很美也很熱情,是振寶的初戀,兩人彼此有意,但振寶不敢接受玫瑰的愛,回國後兩人的感情便自然夭折了。

此後,振寶遇到跟玫瑰相似的女人-嬌蕊,嬌蕊的出現讓振寶為之一振,她就像初戀一樣彌補了他心中的缺憾,哪怕她已是有夫之婦。

心理學上的貝勃定律:當人第一次經歷強烈的刺激之後,以後經歷的刺激對他來說變得微不足道。

因為這種心理效應,振寶對初戀玫瑰的感覺才顯得更美好而難忘,因為「初戀情結」的感情刺激,讓他把這種感情投射到嬌蕊身上。

02 得而不惜:讓人放心的感情,容易視而不見

如果說嬌蕊是美麗嫵媚、熱情奔放的紅玫瑰,振寶的妻子煙鸝就是嫻熟靜雅、純潔高貴的白玫瑰。如果說嬌蕊是讓人魂牽夢繞的情人,煙鸝就是讓人心生憐惜的妻子。

嬌蕊對振寶動了情,為他不惜與老公離婚,而振寶怎麼會娶一個離婚的女人,在他心裡,也許從一開始,嬌蕊只是初戀的替代品,而非明媒正娶的人選。於是他放棄了嬌蕊,娶了清清白白的煙鸝。

可惜好景不長,在振寶心中,煙鸝從心中的「白月光」,變成「飯粒子」,原先被那個娶不得的嬌蕊,反而成了心口的「硃砂痣」。

貝勃定律的毒:

貝勃定律對感情有迷幻作用,有時候我們的感覺非常敏銳,但它是有一定惰性的。它會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時候蒙蔽我們的雙眼,讓我們對當初的感情越來越談。

就像經濟學上的「邊際遞減『效應一樣,朝夕相處的時間越久,愛情效應的刺激越小,振寶的感知越遲鈍,越遲鈍越不懂得珍惜。以前的嬌蕊是,現在的煙鸝也是。

在愛情中,當「落花有意流水無情」時,我們感嘆求而不得 ,當 「曾經滄海難為水」時,我們卻不懂得珍惜。人性如此,越得不到手的越渴望。越容易得到的越忽視。

王爾德說:「人生有兩個悲劇,第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第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

在感情中,有的人是求而不得,有的人是得而不惜,認知天平的傾斜,造成感情的盲目和遺憾,最終陷入貝爾定律的漩渦中難以自拔,那麼我們該如何自處呢?

三「貝勃定律」對現代婚姻的啟示

1能珍惜多少,就能擁有多少

很多事情不是不存在,而是我們沒有意識到。在愛情中,當身邊人變成熟悉,當對方的存在成為習慣,對方的好就像自動隱身了一樣,讓人一葉障目。

電影《夏洛特的煩惱》其實就是貝勃定律產生的錯覺,男主夏洛一直嫌棄妻子馬冬梅,不夠女人、不懂浪漫、身材不好,別人買花她就煮茴香面,難聞又難吃,直到穿越回去,他出人頭地,娶了高中暗戀的女神秋雅,直到落魄時,他看到馬冬梅嫁給別人時,才想起妻子的好,那晚茴香面讓他魂牽夢繞。

有時候我們一直以為美好的婚姻在它處,直到失去才明白,失去的那位才是美好。愛你的人往往不計回報,日復一日的付出,當我們習以為常,不以為意,婚姻中請停下來,保持敏感的心,珍惜身邊的人,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2經營感情,需要保持探索欲和新鮮感

古代諺語說:「潛水喧鬧,深潭無波。」真正掌握情感的人,不僅不會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感情深刻而成熟。

演員蔡少芬在《我最愛的女人們》中說:「自己最討厭老夫老妻這四個字,我們才在一起不到十年,今後還有20、30甚至40年,若現在就老夫老妻了,今後該如何走下去。

蔡少芬算是娛樂圈少有的「炫夫狂魔」,老公張晉名氣不如她,但蔡少芬從來不避諱在任何場合對張晉的讚美,並不停的發掘伴侶的優點,武功好誇,會做飯誇,暖心奶爸也誇。

婚姻中最怕的是習慣,習慣對方的付出,不懂感恩,習慣了平淡生活缺少激情,想要保持愛情的活力,需要有生活中的小驚喜。

燒開的水不會一直處於沸點,再好的感情也會趨於平淡,而生活的激情需要保持新鮮感,經營感情,就是保持對伴侶的探索欲,不停發現對方新的優點,嘗試新的事情,感情之樹才能長青。

3保持合適的感情邊界

弗洛伊德在對於「界限」的思考中,提到「刺蝟的兩難」,並做出分析:

幾乎每一種親密的雙人情感關係(婚姻、友誼、親子關係),只要持續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反感和敵意,只是被壓抑而毫無察覺。

奶茶劉若英在《我敢在你的懷裡孤獨》書中寫到:戀人最好的狀態就是窩在對方懷裡孤獨。她跟丈夫的相處模式是:

一起出門,去不同的電影院看不同的電影,看完後,兩人再一起回家,兩人書房、臥室都是獨立的,只有廚房和餐廳是共用的。

有人說婚姻最好的生活狀態就是:一個人時,安靜而豐盛,兩個人時溫暖而踏實。劉若英和老公,大概就是這樣的狀態。

親密的感情,並不是說天天在一起,形影不離或依賴對方,而是保持合適的邊界感,就像刺蝟一樣,找到舒服的距離取暖,才不會刺痛對方。

4管理自己膨脹的欲望

達文西說:「雖不能控制邪欲,誰就把自己把在畜生行列。」

劉安說:「患生於多欲,害生於不備」

欲望需要把握個度,我們常常說隨緣,不是說不比較,佛系生活,而是不強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隨緣是合理控制自己的欲望,管理自己欲望的增長速度。

佛家說:戒貪嗔痴。 曾國藩曾經給出箴言:「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物極則反,害將及矣。意思是看起來遍地是黃金的地方,不要去撿,大家都一窩蜂去爭搶利益的地方就不要跟風了,凡事過了頭,物極必反,必然就會危及自身。

婚姻也是一樣道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漫無節制的感情,不會比自我約束的感情更深刻。當產生膨脹的欲望時,懂得分析欲望,審視自身,才能規避感情中的風險,延長婚姻中的福運。

小結:愛情中的貝勃定律告訴我們,愛人七分留自己三分,付出愛也需要懂得付出的分寸感,保持合適的感情邊界;在婚姻中我們要懂得珍惜身邊的愛,善待身邊的人,經營感情,需要保持對伴侶的探索欲和新鮮感,與伴侶一同成長,才能成為對方心目中的理想愛人。

相關焦點

  • 看看貝勃定律,你就明白了
    在現代年輕人的口中口口相傳!那麼,這種說法有沒有科學解釋呢?其實是有的,別認為虎臣在開玩笑,其實就是貝勃定律,下面來帶大家看一看。那麼,什麼叫貝勃定律呢?指的就是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再施予的刺激對他(她)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來說,第一次大刺激能衝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 不管和誰在一起,想要過得幸福,就要遵循「貝勃定律」,值得思考
    通過該實驗在心理學中提出了"貝勃定律","貝勃定律"是一個社會心理學效應,說的是當人受到刺激後,之後同樣的刺激對他(她)來說就變得微不足道。通俗地來講其實就是一種關愛麻木,在感情中,頻繁的愛也會逐漸趨於平淡,即使愛如同往常一樣,但給對方的感受卻大不相同。
  • 貝勃定律:為什麼說男人不要對女人太好?
    心理學基礎理論之一---貝勃定律就能解決此類問題。定義:說的是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再施予的刺激對他(她)來說也就變得微不足道。就心理感受來說,第一次大刺激能衝淡第二次的小刺激。比如你老婆突然打電話跟你說她丟了1萬塊錢,這時你是不是很生氣?覺得自己一個月都白幹了。
  • 《新倚天屠龍記》:男士白玫瑰和紅玫瑰
    當然,根據金庸老先生和古龍小說改編的武俠劇更為廣泛。前段時間,新版《小魚兒和花無缺》剛剛完成撒花,很多觀眾紛紛喊出:「看不夠啊。」小編我也是武俠劇的忠實粉絲。所以我們就為大家帶來播出的武俠愛情劇《倚天屠龍記》。我相信你對《倚天屠龍記》和ip並不陌生。故事講的是元朝的結尾,武當少俠張翠山和明教白眉鷹王之女殷素素是一部張無忌一路走來的武俠小說。
  • 《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振保一生的硃砂痣與白月光
    娶了紅玫瑰,久了,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而白的還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成了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諸多作品中一部廣為流傳的中篇小說。小說寫於張愛玲與胡蘭成戀愛時期。
  • 謹慎對待身邊的愛:貝勃定律
    貝勃定律?聽起來感覺奇奇怪怪的,但是舉個例子,你一定就明白了。在很多小學作文裡,有這樣一個片段:一個女孩和母親吵架賭氣離家。女孩一聽,整個人愣住了:是呀,媽媽辛苦地養育我,我非但沒有感激,反而為了小小的事,就和她大吵一架。女孩鼓起勇氣,往家的方向走,快到家門時,她看到疲憊、焦急的母親正在四處張望。……是不是經常在小學作文裡出現?
  • 紅與黑,神父於連生命裡的紅玫瑰和白玫瑰
    於連被神父安排到省城貝尚松神學院進修。由於成績優異,於連很快又得到重用。但是於連知道這還不夠。神學院還不足以讓他高枕無憂。在另一位器重他的神父的舉薦下,於連成為木爾侯爵的秘書。而在侯爵這裡,於連遇到了第二個改變他命運的女人-侯爵的女兒瑪特爾。兩人的地位懸殊,雖然瑪特爾很快就委身給於連,但兩人的感情還是十分不穩固。
  • 《紅玫瑰與白玫瑰》,硃砂痣和白月光,誰都喜歡關鍵是怎麼選擇對
    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這樣寫道:"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 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張愛玲關於男女感情的見解與錢鍾書對於婚姻的見解有異曲同工之妙。
  • 墨菲定律——貝勃定律:珍惜多少,才真正擁有多少
    貝勃定律是著名的心理學家貝博做過的一個實驗:一個人右手舉著300克的砝碼,這時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碼,他並不會覺得有多少差別,直到左手上的重量一直增加到了306克的時候才會覺得有一些重。如果右手舉著一個600克的砝碼,這時左手上的重量要達到612克才能感覺到比右手重。
  • 《紅玫瑰與白玫瑰》: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紅玫瑰與白玫瑰》「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 《紅玫瑰與白玫瑰》|幸福不是手裡握著最好的牌
    起初,振保魂牽夢繞地愛上了紅玫瑰般火熱的女人嬌蕊,但當他得到嬌蕊之後,又果斷拋棄了她,很快迎娶了如白玫瑰般賢惠的女人煙鸝。當振保和煙鸝結婚不久,他喜新厭舊的老毛病又犯了,他開始懷念起紅玫瑰嬌蕊。為什麼振保總是喜歡得不到的女人?這到底是振保的問題,還是婚姻本身的問題?
  • 《純真年代》:紅玫瑰和白玫瑰,人生無非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的這段話打動了許多人的心,也同樣適用於美國女作家者伊迪絲·華頓的名著《純真年代》。她出版於1920年,獲得了普立茲獎,華頓也成為了美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女作家。
  • 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也許每一個男子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故事主人公是振保,他留洋歸來,在一家老牌子的外商織染公司做到很高的職位。他是家裡的頂梁柱。他替弟弟還債娶親,替妹妹謀事籌劃,待客溫文有禮,是所有人眼中最好的人。
  • 《紅玫瑰與白玫瑰》:女人有見識,有多重要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這段「紅玫瑰與白玫瑰」之說,就算沒有讀過《紅玫瑰與白玫瑰》的人應該也有所耳聞。振保的「白玫瑰」就是妻子孟煙鸝,白月光在婚後,成了飯黏子。
  • 不懂「貝勃定律」的家長,容易養出「白眼狼」孩子
    實際上,這不是孩子不夠孝順,長大了反而不懂得感恩,而是「貝勃定律」在發揮作用。小天畢業後一直在家裡待業,幾個月過去了仍然沒有合適的工作。要麼就是嫌單位待遇不夠好,要麼就是工作的內容沒意思,自己不喜歡。親戚朋友推薦的職位沒有一個看得上,自己應聘的公司又都石沉大海。
  • 戀愛關係中,只有了解這些經典定律,才能更幸福
    不管兩個人是怎樣在一起的,單憑藉對彼此的愛意,是無法支撐起一段愛情和婚姻的。 有許多人,不懂得經營愛情,即使再相愛,還是難免分開的結局,經歷過失敗愛情的人,總會把責任推卸給對方,認為是對方變了心。
  • 《貝勃定律》:有一種聰明,叫做懂得珍惜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並不是不存在,而是我們沒有意識到罷了,就像《貝勃定律》所倡導的只有懂得珍惜,才能真正擁有,這不僅是一種聰明,也是智慧。02 貝勃定律的運用貝勃定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一塊錢的餅突然漲到兩塊,你會覺得很貴,甚至是無法接受。而五百塊的衣服也漲了五塊,你就會覺得價錢根本沒有變化;熟悉的人對你很好時,你會覺得不以為然,而陌生人對你稍微好點,你會感動到非常感激。
  • 想要孩子感恩,父母需懂「貝勃定律」
    其實,孩子會變成這樣的"白眼狼",都是"貝勃定律"在影響孩子,所以家長要讓孩子懂得感恩,就必須懂得"貝勃定律"是什麼。那麼,貝勃定律是什麼?心理學上有一個叫做貝勃定律的心理效應,這個定律說的是個體在高強度的刺激後,如果習慣了這種刺激,那麼等到他接受更低程度的刺激的時候會變得"不以為然",也就是俗話說的"一升米的恩情半鬥米的仇恨"。
  • 《紅玫瑰與白玫瑰》男人在愛情面前,最終選擇了回歸平淡
    張愛玲創作《紅玫瑰與白玫瑰》時,她剛好與胡蘭成結束戀情。那一年,她與胡蘭成相愛,但沒過多久,胡蘭成就移情別戀了。於是,張愛玲便果斷放棄了這段感情;戀情結束後,她寫下了這部小說。張愛玲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男人與女人在愛戀中的精神世界。
  • 《面紗》與《紅玫瑰與白玫瑰》——誰的眼淚在飛
    《紅玫瑰與白玫瑰》和《面紗》兩個故事中都提到了婚外情這個敏感的話題,可是這流淚的人不同,這人物的心理就不相同了。首先來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張愛玲寫情愛故事是豔麗到了極致。「床前明月光" ,「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像極了唯美的愛情;「牆上的一抹蚊子血」,「衣服上沾的一粒飯粘子」像極了卑微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