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是誰建立的?

2021-02-07 世界歷史網

商朝的創建者是商湯(?—前1588年),在位30年(前1617年—前1588年在位),其中17年為商國諸侯,13年為商朝國王,今人多稱商湯,又稱武湯、天乙、成湯、成唐,甲骨文稱唐、大乙,又稱高祖乙,商族部落首領,子姓,與有莘氏通婚後,運用賢臣伊尹和仲虺為左右相,以亳為前進據點,積極治國,準備滅夏。

當時夏桀王在位,夏朝國勢漸衰,矛盾異常尖銳,湯乘機起兵,首先攻滅葛(今河南寧陵北)及十多小國和部落,接著又克韋(今河南滑縣東南)、顧(今河南範縣東南)、昆吾(今河南許昌東部)等小國,經過11次戰爭,無敵於天下,使得夏王朝空前的孤立,又利用有緡氏的反叛,起兵打敗夏桀王於鳴條之野,一舉滅夏。

由於商湯以武力滅夏,打破國王永定的說法,從此中國歷代王朝皆如此更迭,因而史稱「商湯革命」。

湯建立商朝後,對內減輕徵斂,鼓勵生產,安撫民心,從而擴展了統治區域,影響遠至黃河上遊,氐、羌部落都來納貢歸服。

湯,據說是帝嚳後代契的子孫,為商部落首領,商族興起在黃河下遊,相當於現在的河南、山東一帶,商部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時期,這個部落的始祖叫契,傳說契的母親簡狄洗澡,忽然發現燕子下了個蛋,吃了以後便懷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

夏朝末年,商族逐漸強大,眼見夏桀暴虐,失去民心,湯決心滅夏,桀擔心湯勢力壯大而威脅自己,便將湯召入夏都,囚禁在夏臺,商族又送桀以重金,並賄賂桀的親信,使湯獲釋歸商。

湯的妻子有個陪嫁奴隸,名叫伊尹,湯差使他在廚房幹活,伊尹很有才能,為了讓湯發現自己,故意有時把菜做得很可口,有時卻或鹹或淡,有一次,湯就此事責問他,他就乘機向湯談論了自己對治理國政的見解,湯大為驚奇,知道他是一個賢才,就免除他奴隸的身份,任為右相,自此,在伊尹的謀劃下,湯積極準備滅夏。

湯以仁厚收攬人心,爭取人民的支持,有一次,他外出遊玩,看見一人在樹上掛起一張網,然後喃喃自語說:「不論天上來的,還是地面來的,凡是從四面八方來的鳥,都飛進網裡來。」湯對他說:「你太過分了吧,怎麼可以這樣網盡殺絕呢!你撤掉三面,留下一面的網就可以了。」農民依言照辦,湯祝告道:「鳥兒啊,你們願意往左的就往左,往右的就往右,只有不聽我話的鳥兒,才飛進網裡來。」湯網開三面,恩及禽獸的事傳開後,人民都稱讚他對待百姓寬厚仁慈,紛紛擁護,湯的勢力進一步壯大。

湯歷數夏桀的暴虐無道,號召夏的附屬小國背棄桀,歸附商,對不聽他勸告者,就先後出兵攻滅,如葛(今河南省睢縣北)、韋(今河南省滑縣東南)、顧(今山東省鄄城東北)等夏朝屬國,以剪除桀的羽翼。

商湯越戰越強,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夏桀陷於孤立的境地,湯還遷都於毫,以此為前進的據點,準備最後攻滅夏朝。

湯還採納伊尹的建議,停止朝貢夏朝以試深桀的實力,桀命令九夷族發兵徵討商,這說明桀還能調動九夷族的兵力,湯和伊尹就馬上請罪,恢復向夏桀的進貢。

一年後,九夷族忍受不了桀的殘暴統治,紛紛叛離,使桀的力量大為減弱,湯和伊尹見時機成熟,就由湯召集部眾,出兵伐夏,在鳴條(今河南封丘東)一舉攻滅了夏桀,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王朝——商朝,定都毫。

湯建立商朝後,減輕徵賦,鼓勵生產,安撫民心,使商的勢力擴展至黃河上遊,成為又一個強大的奴隸制王朝。


相關焦點

  • 殷墟發現白人頭骨,西方大喜:白人建立了商朝,我國專家:說反了
    殷墟裡面發現了黑人和白人的頭骨,這讓西方學者大喜,他們由此推斷出:商朝是兩河流域的白種人消滅了良渚化而來的,白人建立了商朝。很顯然這樣的說法,在我們看來是荒謬的,因為一件事打了西方人的臉,那就是這些頭骨是在殉葬坑發現的。
  • 商朝疆域有多大,考古發現或推翻歷史:商朝疆域大於周朝?
    後世歷代王朝的核心,其實都是建立在秦始皇版圖基礎之上。從這一意義上來說,秦始皇不愧是真正的千古一帝,為中華民族打下了2000多年的生存空間。然而,這一判斷卻忽視了商朝,儘管商朝疆域有多大,學術界爭議不斷,史書記載不盡相同,但其中一些古書記載的商朝疆域,卻顛覆了傳統認知,尤其重要的是,在考古發現的加持之下,不由讓人深思另外一個問題:早在商朝之際,殷商就已經奠定了中國古代版圖?關於商朝疆域問題,史書記載不一,漢朝之前主要有四種說法,每一個差異都非常大。
  • 那麼商朝和周朝沒有統一中國嗎?
    ①當時的奴隸社會時期,商朝的商紂王也沒有集中權力,各個諸候國的領土有自己的蕃國各自管各自國,各諸候國的領導都是自己國的君主,不需要向商朝交稅收。②各諸侯國之爭常有的是利益紛爭,時常的爭戰紛起,兵戈相向動真槍實彈的互相殘害,論經濟和軍隊各諸侯國都擁有,雖然商朝的商紂王在此地勢強大當盟國之主。
  • 商朝的那些事:商朝神秘恐怖文化
    編輯:秀乃翻開商朝的歷史文化上面介紹最多的就是:商朝人對於鬼神的沉迷和對於祭祀的熱愛。活人祭祀:這是我們經常在小說電視劇中看見的場景,但是今天小編告訴你的是這些事情在商朝可是真實發生的。在殷墟出土的大小的墓葬中都可以看見大量的陪葬奴隸的身影。主要是商朝人大都迷信在人死後會變成鬼,而那些奴隸應該在主人死後一起變成鬼繼續服侍。然而這些只是照例,不單單只是陪葬。還有商朝有名的活人祭祀。
  • 從殷墟祭祀遺址看商朝的主要敵人,古東北人可能是商朝的最大敵人
    商朝是離我們一個非常遙遠的時代,封神演義的熱傳,又讓商朝充滿很多神秘色彩。我們無數次在遐想,商朝時他的主要敵人是誰呢?西部羌方人還是傳說的東夷淮夷人?各種史書和傳說眾說紛紜,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但是由於商朝時代離我們過於久遠,即使一些史書的成書年代也離那個時代很遙遠,到底有多少可信度,誰也不敢保證。但是實物證據是不會說謊的,殷墟祭祀遺蹟出土的東西卻給我帶來了答案。商朝有殺戰俘祭祀的傳統,殷墟的祭祀坑出土了大量祭祀戰俘的遺骸,經過清理核查,這個祭祀坑共大約有一千人的骸骨,經過比對,有400餘個頭蓋骨可供研究。
  • 商朝歷代皇帝列表及簡介
    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後的一個王朝,原夏朝之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在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建立,因契被封於商
  • 商朝商太宗太甲簡介
    太丁子,姓子,名曰至,是商朝第四位國王(公元前1582-公元前1570),叔懿王仲壬病死後繼位。共在位12年,一說23年,病死,葬於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廟號太宗,諡號文王。死後傳位與沃丁。太甲即位後,不遵湯法,暴虐亂德。伊尹將他放之於桐宮,自己攝政當國。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又將他迎回亳都,還政於他。重新當政的太甲能修德,諸侯都歸順商王,百姓得以安寧。
  • 商朝的帝王有哪些人
    商朝人民創造的青銅文化,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商朝的帝王有哪些人?  商共有30個王,其中病死的28王,國亡後自焚而死的1王,可能是戰死的1王。  1、商湯(在位30年)  夏朝末年,商族逐漸強大,眼見夏桀暴虐,失去民心,湯決心滅夏。桀擔心湯勢力壯大而威脅自己,便將湯召入夏都,囚禁在夏臺。
  • 商朝人起名拾趣
    商朝的皇帝姓」子」。開國皇帝商湯,即成湯。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以「商」為國號,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後世稱為「殷」或「殷商」。代的統治者為子姓氏族。相傳商人的始祖簡狄是在野外吞食玄鳥之卵而生下了氏族的第一代男性首領契,故以子為姓,同時整個部族以鳳鳥為圖騰。
  • 中國商朝十大名人姓名故事-漫談商朝的國號和姓氏制度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自天乙(湯)至帝辛(紂),共十七世、三十一王。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後,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稱為「殷」或「殷商」。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
  • 中國各朝代帝王——商朝
    經過三千諸侯大會,湯被推舉為天子,定都南亳,定國號為「商」,成為商朝的開國君主。商湯吸取夏朝滅亡的經驗教訓作《湯誥》,要求其臣屬「有功於民,勤力乃事」,否則就要「大罰殛汝」。對那些亡國的夏民,則仍保留「夏社」,並封其後人。湯注意「以寬治民」,因此在他統治期間,階級矛盾較為緩和,政權較為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商湯為商國君主17年,建立商朝後稱王在位12年。
  • 美洲發現中國古文字,距今3300年,專家:印第安人或許是商朝遺民
    屬於商朝晚期的甲骨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成體系的中國文字,記載了盤庚遷殷到紂王270年間的卜辭,並且甲骨文已經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從中我國也能感受到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
  • 商朝人來自是東北嗎?
    #商丘位於廣闊的黃淮海平原南部,河南省東部,這個城市最為人知的便是因商朝得名。《史記·殷本紀》記載道:「湯始居亳,從先王居,作帝誥。」史學家考證這裡的亳,就是今天的商丘了。湯是又稱成湯,商湯,是史書記載的商朝的建立者。這麼看來,商朝源於商丘是毫無疑問的了。
  • 商朝帝王譜
    仲丁死後,諸弟爭奪王位,造成繼承上的九世之亂,商朝一度中衰。仲丁死後,其弟外壬即位。商思王(外壬)子發在位15年外壬,在甲骨文中被稱作卜壬,姓子名發,商朝第十一任的國王。外壬,生卒年不詳。商王太戊子,商王仲丁弟,在位15年,病死,葬於狄泉。仲丁死後,外壬成功地奪取王位,並向諸弟妥協,造成了商王朝繼承上的混亂,史稱九世之亂。商朝開始衰落。
  • 八百年江山 周朝是如何取代商朝的?
    商朝末期的社會性質 商朝末期的中國,依舊是以部落為主導地位的部落聯盟制的社會。與此種觀點相對的,便是商朝末期已經有了民族、一統的思想觀念。學歷史的人應該知道,歷史是很難蓋棺定論的。也許你今天有了確信的觀點,明天又出來一批新的文物來否決你的觀點。所以,說歷史時我們應該分析各類因素存在之可能性。
  • 美國原住民的祖先是商朝人?為什麼有這個說法?
    最近幾年時間裡,有一個說法越來越激烈,那就是美國的原住民,也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其實是商朝人遷徙過去的。當然,這個說法並不是瞎說的,有些證據還是能夠說明的。在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當時的殷商其實還有十幾萬的軍隊正在討伐東夷,根本來不及回援,結果就是武王滅掉了商朝,建立了周朝。而當時殷商的十多萬的軍隊卻自此下落不明了,那麼這些軍隊去了哪裡了呢?
  • 周朝建立後,幫助武王伐紂的神仙都哪去了?
    周朝和商朝的祖先是兄弟,都是黃帝的曾孫帝嚳的兒子,一個叫「棄」一個叫「契」。經過多年的發展,到了古公亶父的時候,更是開始鋪橋搭路、建立房舍,國力越發壯大。遷到周原後,周與商有了聯繫,為了保障部族安全,亶父與天下共主商王武乙建立起穩固的同盟關係,在商的保護下悶聲發展、積蓄力量。
  • 商朝太師聞仲與大周丞相姜子牙,他們誰更厲害?
    那麼,聞仲與姜子牙誰更厲害呢?  小劉認為,這個厲害可以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其一,在各自教派內的地位和威望!  聞仲兵伐西岐,請了九龍島四聖、截教十天君、趙公明下山相助。  在這些同門師兄弟下山幫忙之時,商朝的帥印依舊是聞仲在掌控。
  • 為民起義建立民以食為天的「 周 」仁義之師,你知道是誰嗎?
    周天子封建諸侯當然不是,建立脫離周天子控制的獨立王國,這些諸侯國和天子之間的,都是有權利和義務之間關係的,為了明確分封各級之間的還有彼此之間權利和義務,為了規範各自的名分,還有各自的行為,因此才出現了配合分封制,周朝就建立在了一整套嚴密的制度落實,提出很多很多的繁瑣禮儀、規範,道德、否則就會亂了套,這些就是周朝的制禮作樂。
  • 周武王伐紂滅商後,商朝人都去哪了?有人說可能是成為了印第安人
    同樣的《史記》中對於商朝人也有記載,商紂王被攻滅前夕,商朝有三個著名的王族人物,分別是比幹、宋微子和箕子,其中比幹被紂王處死挖心,而宋微子則在武王進攻時直接投降,箕子則是選擇了武王進城時閉門不出。後來武王分封天下時,紂王的兒子武庚被也被分封,繼續統領商朝遺民,可是武王死後,周公旦輔政,武庚卻興兵造反,結果兵敗被殺,於是周公旦讓宋微子接替武庚,建立了宋國,繼續管理著商朝遺民,宋國後來在春秋時代,成為大國,還試圖稱霸,到戰國時期被齊國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