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蠱之禍:漢武帝與衛太子政治衝突的大爆發

2020-12-23 騰訊網

漢武帝與衛太子的公開衝突,爆發於徵和二年,這就是巫蠱之獄。漢武帝時,巫蠱作為一種迷信活動,在宮廷內外都很流行。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廢陳皇后,張湯「治陳皇后巫蠱獄,深竟黨與」,「相連及誅者三百餘人」。

大規模的巫蠱之獄發生在徵和年間。其時公孫賀為丞相,賀子敬聲為太僕,父子被告使巫祀詛武帝,並於武帝經行馳道埋偶人。徵和二年(前91)正月,賀、敬聲俱死獄中。這時武帝臥病甘泉宮,水衡都尉江充建言巫蠱為祟,欲乘機陷害太子及皇后。武帝使江充為繡衣使者治巫蠱獄,江充率胡巫掘地求偶人,揚言得之於太子宮。太子使客詐為武帝詔捕斬江充,並發兵凡數萬眾以拒官軍。武帝命丞相劉屈氂與太子戰,並收衛皇后璽綬,衛皇后自殺。太子敗走湖縣(在今河南靈寶境),旋以被圍自盡。

據《漢書·江充傳》,江充曾為繡衣使者,「督三輔盜賊,禁察逾侈」。衛太子家使乘車馬行馳道中,江充以之屬吏,遂與太子有隙,恐太子得立對自己不利,乃引禍以陷太子。《傳》文說江充「奸訛」,「由疏陷親」,可能都是事實。但是規模這樣大的直接針對皇室至親的巫蠱之獄,除了出於江充個人恩怨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呢?

仔細研究過巫蠱之禍的人會發現被殺者中除劉屈氂以外,全部是衛氏家族人物,衛皇后及其子、女、媳、孫。衛皇后二女諸邑、陽石公主,徵和二年四月死在公孫賀一案中,而公孫賀一案即是衛太子巫蠱之獄的前奏。衛皇后的血親被殺而洪邁未錄者,還有姊衛君孺和弟子衛伉,以及外孫曹宗。衛皇后其他戚串,死者更多。據《漢書·外戚傳》說:巫蠱獄興,「衛氏悉滅」。可以說,公孫賀之獄與衛太子之獄,都是針對衛氏而發的,其目的是為了更換後宮和更換繼嗣,而更換繼嗣是更為主要的目的。

事端突起、頭緒紛繁的巫蠱之獄導致改換繼嗣的後果,而改換繼嗣又同衛太子「仁恕溫謹」和「守文」的秉賦頗有關係。

《通鑑》說到「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邪臣多黨與,故太子譽少而毀多」。江充充當了深酷用法臣僚的代表,秉承武帝意旨,憑藉黨羽優勢,用非常手段摧毀以衛太子為代表的「守文」的政治勢力,這也許就是巫蠱之獄的實質。

朝廷紛爭,幾乎都與屠殺相伴,巫蠱之獄就是一場大屠殺。徵和四年輪臺之詔頒行後,屠殺又被用來作為一種既是為衛太子昭雪,也是為轉變統治政策掃清道路的重要手段。

據《漢書·武帝紀》以及劉屈氂、金日磾等傳,侍中僕射馬何羅(按即莽何羅)與江充善,巫蠱事件中馬何羅之弟馬通(按即莽通)以擊衛太子力戰功,封重合侯。後元元年,即頒布輪臺詔的翌年,馬通兄弟謀逆被擒。據《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下簡稱《功臣表》),馬通於後元二年腰斬。

據《劉屈氂傳》及《百官公卿表》,大鴻臚商丘成以擊衛太子力戰功,封秺侯。據《功臣表》,後元二年商丘成坐於孝文廟醉歌,大不敬,自殺。

據《劉屈氂傳》,長安男子景建從馬通力戰,獲太子少傅石德,以功封德侯。據《功臣表》,景建於後元二年坐共馬通謀反腰斬。

據《戾太子傳》,太子被圍困,閉戶自經,山陽卒張富昌開戶,與李壽共得太子,以功封題侯。據《功臣表》,張富昌後元二年為人賊殺。

據《戾太子傳》,太子自經,新安令史李壽以得太子功封侯。據《功臣表》,李壽徵和三年坐送李廣利徵匈奴出長安界誅。

以上說到的馬通、商丘成、景建、張富昌、李壽,是巫蠱事件中以迫害衛太子得功封侯的全部五人,他們在漢武帝統治的最後三兩年內,又全部被殺或被逼自殺。其中李壽於徵和三年伏誅,其餘的人都死於後元二年(據《功臣表》王先謙補註,商丘成、馬通、景建的死年均當在後元元年)。他們之死,史籍上記有不同的罪名,但集中起來看一看,就知道都是出於為衛太子昭雪,為轉變政策掃清道路的需要。

相關焦點

  • 漢武帝的巫蠱之禍,為何連太子都牽連進去?
    漢武帝劉徹可以說是華夏歷史上少有的千古一帝,堪稱歷代帝王的典範。可就是這樣一個近似完美的帝王卻在晚年犯了父子相殘的大錯,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漢武帝父子相殘呢?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走進「巫蠱之禍」的背後故事。
  • 巫蠱之禍後,漢武帝是怎樣處置殘害太子那些小人的?
    巫蠱之禍——扎小人巫蠱之禍事件始末巫蠱之禍算是漢武帝晚年的一個汙點了,發生在宮廷的政治事件。徵和三年的時候,漢武帝終於對巫蠱之冤有所察覺(不知道是不是之前就知道只是故意的),然後聽取壺關三老令孤茂等人的建議,開始為太子平反,結果就是又一輪腥風血雨。班固:巫蠱之禍,豈不哀哉!此不唯一江充之辜,亦有天時,非人力所致焉。建元六年,蚩尤之旗見,其長竟天。後遂命將出徵,略取河南,建置朔方。其春,戾太子生。
  • 漢武帝在巫蠱之禍中逼死了皇后與太子,難道真的只是老年昏聵受小人...
    在這篇文章,筆者要給大家帶來的話題是——漢武帝在巫蠱之禍中逼死了皇后與太子,難道真的只是受小人蠱惑? 漢武帝一生雄才大略,功績赫赫,他將大漢王朝一手推上了鼎盛,但這個王朝也在他的手中慢慢走向衰落。在漢武帝犯過的諸多錯誤當中,巫蠱之禍便是其中一項。
  • 巫蠱之禍:漢武帝晚年的最大疑案,疑點眾多,真相可能出人意料
    巫蠱,是以民間禮俗迷信作為觀念基礎而施行的加害於人的一種巫術形式。漢武帝時巫風大盛,「巫蠱之禍」是發生於漢武帝統治晚期的一場政治風暴,它給漢武帝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造成巨大影響,並改變了西漢的歷史軌跡。對於這個歷史事件,現在仍然有許多疑點在歷史的迷霧裡撲朔迷離。
  • 巫蠱之禍後,漢武帝如何報復殘害太子的小人?天子之怒,伏屍百萬
    公元前91年,在強大的漢帝國中樞——長安,發生了一起史無前例的大型政治事件——巫蠱之禍。而這場事件,也給晚年的漢武帝,帶來了無數的後悔與傷痛。
  • 巫蠱之禍後漢武帝如何報復殘害太子的小人?天子之怒伏屍百萬?
    這場政治事件,對漢朝的影響極為深遠,甚至影響了漢武帝以後,西漢王朝的興盛與衰落。古語云:龍性淫!漢武帝這條老色龍,雖然寵幸美女無數,但是子嗣卻並不繁茂,只有六個兒子。長子劉據,被立為太子,因巫蠱之禍自殺。次子齊王劉閎,元封元年夭折。三子燕王劉旦,漢昭帝時期,作亂被殺。四子廣陵王劉胥,漢宣帝時自殺。五子昌邑王劉髆,漢武帝去世前後死去。六子昭帝劉弗陵,在位十三年,二十一歲駕崩。
  • 巫蠱之禍:逼死皇后和太子,清算超40萬人,漢武帝真的老糊塗了?
    作為中國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君主,漢武帝劉徹以雄才大略著稱。他創設了察舉制,頒行了推恩令,鑄了五銖錢,通了絲綢之路,吊打了匈奴,獨尊了儒術,是歷史上的大有為之君。然而,漢武帝晚年時卻爆發了一場震驚全國的重大政治事件——巫蠱之禍。在這場禍事中,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先後被迫自殺,40萬人受到牽連,10多萬人被殺。
  • 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是怎麼回事?
    頒布推恩令,消除了諸侯王威脅中央的隱患,漢武帝開創了一個輝煌的時代。然而到了晚年,漢武帝卻犯了一個大錯誤,導致他常常懊悔不已,再也沒有雄心壯志去開疆拓土,這件事就是巫蠱之禍。巫蠱之禍是如何發生的呢一、刻意疏遠漢武帝當年娶了衛子夫,任用衛子夫的弟弟衛青為大將軍,後來衛青奪回河套地區,河西走廊成為大漢帝國的版圖。
  • 巫蠱?還是無辜?西漢巫蠱之禍,太子據究竟是不是被陷害的?
    引言歷史上最大的巫蠱之亂發生在西漢時期,同時它也促使西漢政治發生重大變革。後人對於這場動亂也是十分關注,更是對於動亂的主角太子據抱有很大的同情,因為人們普遍認為太子劉據是被江充陷害的。可事實果真如此嗎?太子據確未曾施行過巫術?
  • 「巫蠱之禍」後的天子之怒,是漢武帝的真情流露,還是欲蓋彌彰?
    今天給大家講一件出自《資治通鑑》的著名歷史事件「巫蠱之禍」。」巫蠱之禍「是漢武帝後期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幾乎動搖了國本,因這起事件牽扯而死的人多達幾萬人。事件始末:漢武帝後期,宮中興起巫蠱之術,漢武帝對巫蠱之術心存疑懼,受漢武帝寵信的都尉江充就趁武帝生病之機,假稱武帝生病原因是因為巫蠱引起的,漢武帝就命江充去審查此事。江充之前得罪過太子,怕太子繼位後對自己不利,於是就指使人誣陷太子,聲稱從太子宮內搜到的木人最多。
  • 劉徹晚年為什麼一定要廢太子,僅僅是因為所謂的巫蠱之禍麼?
    學界一直有一種說法,即漢武帝晚年對太子劉據不滿,想要易儲,甚至可能策劃了所謂的「巫蠱之禍」。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就說了三個理由:一是子不類父。二是武帝與太子的政見背道而馳,三是衛皇后寵衰,衛家勢力衰落。 但這種說法有待商榷。
  • 漢武帝後悔太子之死,卻又不厚待太子的後人,這是一生的遺憾!
    巫蠱的形式有3種:毒蠱、詛咒、射偶人。其中,射偶人是最普遍的。 所謂射偶人,簡單地說,就是做個像仇敵的布偶,並在布偶上扎很多針,以詛咒仇敵遭殃或死去。 巫蠱之禍,又是什麼? 巫蠱之禍,是漢武帝後期發生的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
  • 巫蠱之禍~一場政治悲劇
    巫蠱之案,毫無疑問是漢武帝劉徹一生最大的失誤,此案波及甚廣,牽連眾多,說一句動搖國本已不為過。劉徹晚年也沒有一點要廢太子的意思,劉據在巫蠱之亂爆發前一直就有監國的權利,漢武帝會放著一個優秀的繼承人不要,反而去選擇一個小娃娃,賭一把兒子的未來還有臣子的忠誠,這個操作如果漢武帝一開始就這麼想,我只能說劉徹你果然是個牛人。
  • 巫蠱之禍害死太子,漢武帝是如何報仇雪恨的?帝王一怒,伏屍百萬
    最初朱安世向漢武帝告發,公孫賀和陽石公主私通,埋小木頭詛咒漢武帝時,事情還屬於可控階段。漢武帝只是斬了公孫賀一族。以及和陽石公主相關聯的人。但是當事情牽扯到太子時,一切就都朝無法控制的局面發展了。漢武帝身邊的寵臣江充,一直以來都和太子不和。
  • 【野傳】漢武帝晚年糊塗之作——「巫蠱之禍」
    壺關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書訟太子冤,終於清醒過來的武帝於是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又修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臺」,以誌哀思。此事件牽連者達數十萬人,史稱「巫蠱之禍」。巫蠱為一種巫術。當時人認為使巫師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於地下,詛咒所怨者,被詛咒者即有災難。武帝晚年,趙國人江充受武帝重用,且與太子及衛氏一族素不和。
  • 漢武帝為何要廢太子劉據?只是因為巫蠱之禍?他想了至少三個理由
    那麼問題來了,漢武帝為什麼要逼死劉據?單單是因為巫蠱之禍嗎?還是說巫蠱之禍只是手段,背後有更深層次的目的呢?我認為漢武帝早就想要拿下劉據了,主要有三點原因。第一,漢武帝覺得劉據很不像自己。第二,劉據背後的衛氏集團痕跡太深。第三,漢武帝老邁昏聵了。在漢武帝眼裡,似乎沒有兒子可以繼承他的皇位。為什麼這麼說?
  • 漢武帝晚年後悔太子之死,為什麼沒有厚待太子唯一的後人?
    我們在讀這段歷史的時候,假定了一個前提條件:巫蠱之禍就是個冤案。假如這個前提被推翻會怎樣?事實上,漢武帝到死都不知道,太子到底是被冤枉了,還是真的行巫蠱詛咒了!巫蠱之禍後,漢武帝做出了截然相反的兩種舉動。他先逼死太子劉據和他的兩個兒子,並將太子滿門殺害,僅剩一個襁褓中的皇曾孫劉病已。
  • 漢武帝既重用酷吏江充,又在巫蠱之禍後誅殺江充三族,為何如此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漢武帝雖然很偉大,但是也會犯錯誤,他一生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巫蠱之禍,而且整個巫蠱之禍完全就是酷吏江充導演的一齣悲劇,但是漢武帝卻做了江充導演中的男主角,沒曾想最後的結果,卻是害死了男二號--太子劉據,同時也把導演江充玩死了,並且因為巫蠱之禍受到牽連被殺的人,前後達十幾萬人,超過漢武帝前半生與匈奴作戰時一場大型戰役的陣亡人數。
  • 漢武帝和衛子夫一往情深,為何會發生巫蠱之禍,讓一切化為悲劇?
    而衛子夫的兄弟衛青、外甥霍去病都得到漢武帝的信賴,成為他掃滅匈奴的得力幹將。衛青和霍去病在討伐匈奴的戰爭中,立下了殊勳,成為威震天下的大將軍,掌握著漢朝的軍權。而衛子夫也貴為皇后,為漢武帝生下的兒子也被立為太子。一時間,衛氏的風頭一時無二。可是,曾幾何時,漢武帝卻因為巫蠱之禍,對衛子夫和太子下了狠手,使得兩人都死於非命。那這究竟是為什麼呢?一、巫蠱之禍。
  • 漢武帝因讒言錯殺太子,事後猛然醒悟,始作俑者結局悽慘
    不過,當年的漢武帝如此豪邁,英雄不已。但在其暮年,卻也是凡人一個,他害怕死亡,擔心篡位,因此時常疑神疑鬼,而這也造成了他性格反覆,也直接造成了太子劉據的死亡。劉據是漢武帝劉徹的長子,是漢武帝與衛皇后所生,他性情溫和,頗有政治才能,於元狩元年(前122年)武帝被立為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