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與衛太子的公開衝突,爆發於徵和二年,這就是巫蠱之獄。漢武帝時,巫蠱作為一種迷信活動,在宮廷內外都很流行。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廢陳皇后,張湯「治陳皇后巫蠱獄,深竟黨與」,「相連及誅者三百餘人」。
大規模的巫蠱之獄發生在徵和年間。其時公孫賀為丞相,賀子敬聲為太僕,父子被告使巫祀詛武帝,並於武帝經行馳道埋偶人。徵和二年(前91)正月,賀、敬聲俱死獄中。這時武帝臥病甘泉宮,水衡都尉江充建言巫蠱為祟,欲乘機陷害太子及皇后。武帝使江充為繡衣使者治巫蠱獄,江充率胡巫掘地求偶人,揚言得之於太子宮。太子使客詐為武帝詔捕斬江充,並發兵凡數萬眾以拒官軍。武帝命丞相劉屈氂與太子戰,並收衛皇后璽綬,衛皇后自殺。太子敗走湖縣(在今河南靈寶境),旋以被圍自盡。
據《漢書·江充傳》,江充曾為繡衣使者,「督三輔盜賊,禁察逾侈」。衛太子家使乘車馬行馳道中,江充以之屬吏,遂與太子有隙,恐太子得立對自己不利,乃引禍以陷太子。《傳》文說江充「奸訛」,「由疏陷親」,可能都是事實。但是規模這樣大的直接針對皇室至親的巫蠱之獄,除了出於江充個人恩怨之外,是否還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呢?
仔細研究過巫蠱之禍的人會發現被殺者中除劉屈氂以外,全部是衛氏家族人物,衛皇后及其子、女、媳、孫。衛皇后二女諸邑、陽石公主,徵和二年四月死在公孫賀一案中,而公孫賀一案即是衛太子巫蠱之獄的前奏。衛皇后的血親被殺而洪邁未錄者,還有姊衛君孺和弟子衛伉,以及外孫曹宗。衛皇后其他戚串,死者更多。據《漢書·外戚傳》說:巫蠱獄興,「衛氏悉滅」。可以說,公孫賀之獄與衛太子之獄,都是針對衛氏而發的,其目的是為了更換後宮和更換繼嗣,而更換繼嗣是更為主要的目的。
事端突起、頭緒紛繁的巫蠱之獄導致改換繼嗣的後果,而改換繼嗣又同衛太子「仁恕溫謹」和「守文」的秉賦頗有關係。
《通鑑》說到「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邪臣多黨與,故太子譽少而毀多」。江充充當了深酷用法臣僚的代表,秉承武帝意旨,憑藉黨羽優勢,用非常手段摧毀以衛太子為代表的「守文」的政治勢力,這也許就是巫蠱之獄的實質。
朝廷紛爭,幾乎都與屠殺相伴,巫蠱之獄就是一場大屠殺。徵和四年輪臺之詔頒行後,屠殺又被用來作為一種既是為衛太子昭雪,也是為轉變統治政策掃清道路的重要手段。
據《漢書·武帝紀》以及劉屈氂、金日磾等傳,侍中僕射馬何羅(按即莽何羅)與江充善,巫蠱事件中馬何羅之弟馬通(按即莽通)以擊衛太子力戰功,封重合侯。後元元年,即頒布輪臺詔的翌年,馬通兄弟謀逆被擒。據《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下簡稱《功臣表》),馬通於後元二年腰斬。
據《劉屈氂傳》及《百官公卿表》,大鴻臚商丘成以擊衛太子力戰功,封秺侯。據《功臣表》,後元二年商丘成坐於孝文廟醉歌,大不敬,自殺。
據《劉屈氂傳》,長安男子景建從馬通力戰,獲太子少傅石德,以功封德侯。據《功臣表》,景建於後元二年坐共馬通謀反腰斬。
據《戾太子傳》,太子被圍困,閉戶自經,山陽卒張富昌開戶,與李壽共得太子,以功封題侯。據《功臣表》,張富昌後元二年為人賊殺。
據《戾太子傳》,太子自經,新安令史李壽以得太子功封侯。據《功臣表》,李壽徵和三年坐送李廣利徵匈奴出長安界誅。
以上說到的馬通、商丘成、景建、張富昌、李壽,是巫蠱事件中以迫害衛太子得功封侯的全部五人,他們在漢武帝統治的最後三兩年內,又全部被殺或被逼自殺。其中李壽於徵和三年伏誅,其餘的人都死於後元二年(據《功臣表》王先謙補註,商丘成、馬通、景建的死年均當在後元元年)。他們之死,史籍上記有不同的罪名,但集中起來看一看,就知道都是出於為衛太子昭雪,為轉變政策掃清道路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