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 擊築揚歌——荊高篇

2021-02-10 事去千年猶記

  姓「高」的古人裡,「揚州八怪」高翔山水花卉一絕,唐朝高適詩寫邊塞風光,蘭陵王高長恭徵戰不遜容貌,還有擊築揚歌,高漸離。

  最喜歡「高漸離」,愈高愈遠,漸行漸離。

  「荊軻既至燕,愛燕之善擊築者高漸離。荊軻嗜酒,日與高漸離飲於燕市,酒酣以往,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已而相泣,旁若無人者。」——《史記 刺客列傳》

  荊軻,本來是衛國人,遊歷的時候來到了燕國。

  到了燕國後,發現燕國有三寶——燕國的狗肉好吃,和一位燕國隱士聊得來,還有個彈得一手好琴的高漸離。

  不知是為了那些美食,那些交情,還是那個琴師。荊軻留在了燕國。

  多少日月裡,劍客和著泠泠琴聲高歌一曲。喝得一壺陳釀,沾得滿身酒香,也惹得琴師一笑。

於燕市上,是酒氣飄香的的歌聲和高山流水的琴音,是肚中酒氣肆意的劍客和指尖樂章悠揚的琴師。

  二人在世俗與風雅中,歡笑落淚。

  高漸離,燕國人,善擊築。築是一種弦樂器,長得像箏,也像琴。只是在琴身末端,有柱,就像古琴身後長了一截尾巴。演奏時,一手按弦,一手持竹節擊弦。

  築在戰國是很流行,可惜現在,這種樂器已經消亡了。

  在現代,高漸離相當於殿堂級古箏、古琴大師。這樣的人,藝術造詣極高,藝術氣息濃厚。

荊軻雖說是酒徒,也是劍客,但是卻喜歡讀書,擅長唱歌,略通文墨,還與許多文人隱士,賢士豪傑交過朋友。

  或許,是彼此的文藝氣息相互吸引,或許,幾壺酒下肚,彈個曲兒唱個歌兒,一來二去,兩個人成了好友。是知音,也是知己。

  很多人都以為,荊軻是個職業刺客,被燕國太子丹僱傭,去刺殺嬴政。

  其實,在刺秦王之前,荊軻只是個劍客,膽子還小。

  別人說他幾句,瞪他一眼,他就匆匆逃開,連懟回去都不敢。

  這樣一個喜文墨,膽子小,據說性格沉穩的劍客,為什麼會去刺殺秦王?

  因為荊軻的隱士朋友田光,因為燕國與秦國間的摩擦。

  說起荊軻刺秦王,可能會想捨生取義,殊死一搏或者家國大義……

  但是,燕國與秦國的淵源還要追溯到秦始皇和太子丹的童年,二人的竹馬之交。

  燕丹是燕國太子,卻不是在燕國長大的。

  昔年趙國勢大,燕國勢小,為求和保國,將太子丹送去趙國當質子。

  而嬴政,生於趙國。

  因為嬴政的父親異人,不受寵,被秦國送往趙國當質子。當時一個大商人呂不韋見了異人,認為他「奇貨可居」,於是,備受冷遇的質子與富甲一方的商人搭上了線。

  異人還和呂不韋的女人趙姬有了孩子(趙姬原本是呂不韋的姬妾,後來被異人討要過去)。這個孩子,叫趙政,也是嬴政。

  同在趙國長大,又同是異國人,趙政與燕丹一定是認識的。至於二人年少時關係如何,翻閱種種資料,僅找到了一句話——兩人年少時交好。

兩人年少時交好。

  史書上一筆墨痕,資料上輕描淡寫,抹去曾經多少爛漫時光,又留給後世多少遐想。

  或許在邯鄲某個偏僻庭院裡,有燕國少年翻牆而來,只為見樹下習武的秦國少年。或許在王族宴席上,少年們遙遙舉杯相望,一飲而盡,而後悄悄遮住暈紅的臉,遮不住的是嘴角騰升的笑意。或許在某次離別,極力掩飾通紅的眼眶,忍住決堤的淚水,以為此生不見,卻不知歲月漫長。

  只可惜少年時同病相憐的天真情誼,敵不過天差地別的現實。

  20年後,燕丹與嬴政重逢在鹹陽宮。

  嬴政坐在鹹陽宮的王座上,他是獨攬大權,徵戰天下的王。燕丹垂首不語,他是被父親送來的質子,一如當年在趙國。

  秦王面對著昔日夥伴,或許思緒萬千,或許漫不經心。然後,隨手打破了太子丹的美好幻想,以最漠然的姿態,冷眼相待,袖手旁觀。

  太子丹虛假的天真破碎在鹹陽宮,位卑勢弱和那些冷遇薄待,一起化為燃燒的怒火,焚燒了他的理智。

  燕國的形勢也不允許太子丹不作為了。

  秦國出兵齊楚和三晉,吞併之勢不可擋。戰火即將波及燕國時,燕國偏偏給秦國遞上了導火索——太子丹收留了秦國罪臣樊於期。

  太子丹的老師,燕國大臣鞠武因此很頭痛,勸說太子丹將樊於期送去匈奴,以此向秦國示好,暫時遏制秦國進攻的勢頭。太子丹卻不畏強權,義無反顧地,堅守和樊於期的友情。

  鞠武:……(無語,他不是我教的,我沒這麼個學生

  鞠武不欲再徒勞地勸說,於是向太子丹推薦了一位燕國足智多謀的隱士,田光。

  而田光就是荊軻在燕國的好友之一。

  於是太子丹荊軻終於相識,刺秦小分隊的成員也依次粉墨登場。

  鞠武無力扭轉燕國劣勢,於是向太子丹推薦了田光;田光自覺年歲過大精力衰竭,又向太子丹舉薦了荊軻。荊軻倒沒有推諉,接下了刺秦的重任。

  只是,要想刺秦需要接近秦王,接近秦王則需要一個讓他信任的理由。這個理由,就是樊於期的頭顱。

  太子丹不許。

  荊軻只得私下會見樊於期,一番苦口婆心,以刺殺秦王,洗雪仇恨的美好藍圖,勸的樊於期為刺秦而自刎。

  太子丹得知後悲痛不已,無奈,只能將樊於期的首級裝進匣子,隨荊軻一起帶往秦國。

  若樊於期的首級是接近惡龍的鑰匙,那天下最鋒利的匕首就是屠龍的裝備,燕國的另一位勇士——秦舞陽,則是屠龍的夥伴。

  有了鑰匙,武器和隊友,荊軻終於要踏上屠龍之旅。

  太子丹,高漸離等人在易水河畔送別荊軻。白衣白帽,激昂悲歌。

  再一次,高漸離擊築,荊軻高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在朦朧景色中,他看著他,決然的背影,肩負孤注一擲的希望。所以頭也不回地,走向遠方。

  太子丹等人為荊軻踐行,願他告捷,保燕國平安。

  高漸離為荊軻踐行,可曾有不捨得?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可曾有不願意?最好不過荊軻秦王一起,永遠留在了秦國;可曾回首過往?人生難得一知己,燕市酒肆快意。可曾期許奇蹟?共話人間風月,一覽天地蒼茫。

  耳畔的燕市擊築,鼻尖的酒肆濃淡,眼前的浮生舊事。

  愈走愈遠,漸行漸離的背影打碎一片鏡花水月。

  易水河畔,風蕭蕭作響,夜涼寒霜重,只留他一人。

  荊軻沒有回來,卻帶來了秦國的進軍和秦王的怒火。

  關於荊軻刺秦失敗的原因,主要有三種猜測。

  首先是隊友秦舞陽,一見到秦王就瑟瑟發抖。

  荊軻雖然跟秦王解釋說,蠻夷之地的粗鄙之人第一次面見天子,難免緊張。但秦舞陽異常的表現還是讓秦王起了戒心。

  秦舞陽這人,十三歲殺人,十三歲刺秦,十三歲亡故。

  第二,荊軻的猶豫不決。

  太子丹曾給過荊軻兩個選擇,挾持秦王,或者殺死秦王。荊軻在兩個選擇間徘徊不定,本想活捉秦王,奈何秦王跑得快。又想刺殺秦王,卻為時已晚,被侍衛斬殺。

  最後,太子丹的生性多疑與急功近利。

  太子丹這樣的統治者,對一個亂世中的國家來講,屬實不算好。哪怕沒有秦國,日後也會有其他國家,滅掉燕國。

  太子丹生性多疑,因此為了避免洩密,逼死了田光。所以不放心荊軻,催促他提前動身。

  正是因為荊軻沒有做好萬全的準備,就出使秦國,才導致刺秦失敗。這同樣,也是太子丹的急功近利。

  荊軻沒有回來,憤怒驅使下的秦軍攻破了燕國,殺死了太子丹,通緝太子丹和荊軻的門客。

  於是,高漸離更名改姓,當了一個小酒保。

  此後,六國不再是六國,是秦朝。秦王不再是秦王,是秦始皇。

  酒館裡常有客人擊築,高漸離總要評說一番。於是主人家邀請他奏樂一曲。

  高漸離不再躲藏,擊築揚歌,驚豔四座。

  自此,城中人紛紛邀他前往府中做客,擊築唱歌。

  名聲大噪後的高漸離也收到了始皇傳召,卻不願輕易赦免他,也怕他圖謀不軌,於是燻瞎了他的眼睛。

  之後,始皇時常招他進宮擊築。

  高漸離看不見了,可是他知道,面前的男人,秦始皇嬴政,殺了他的摯友,滅了他的國家,手染無數燕國百姓的鮮血。

  此刻,他卻以最引以為傲的琴音,取悅最痛恨的敵人。

  一曲終了,高漸離停下演奏,抱起心愛的樂器。

  故國不再,故友長別。

  燕市上曾有俠士醉酒後放浪,酒肆中曾有劍客高歌后朗笑。

  舉起灌鉛的築,砸向嬴政的那一刻,高漸離又看到了易水河畔,荊軻遠去的背影,決絕又一往無前。

  「復進得近,舉築樸秦皇帝,不中。於是遂誅高漸離,終身不復近諸侯之人。」 ——《史記 刺客列傳》

相關焦點

  • 荊軻刺秦王
    荊軻喜歡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曾遊說衛元君,不為所用。後遊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秦國滅趙後,兵鋒直指燕國南界,太子丹決定派荊軻入秦行刺秦王。荊軻獻計太子丹,擬以秦國叛將樊於期首級及燕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是一塊肥沃的土地)地圖進獻秦王,相機行刺。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
  • 曹燦讀古詩文 | 《荊軻刺秦王》
    為紀念剛剛遠行的朗誦藝術家曹燦老師,我們準備了一些曹燦示範朗讀的古詩文作品,今天請欣賞《戰國策》之《荊軻刺秦王》
  • 大秦賦:荊軻刺秦王的真實目的是什麼?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流傳千古,但也可能被誤讀了!太子丹和荊軻的終極目的並不是暗殺秦王,而且荊軻刺秦的基本目標已經達成,並未完全失敗。荊軻之刺秦王,也多因情面故,認為中國的殺手為情面殺人,情面在中國比什麼都貴重,把善於謀略的荊軻看作為情面而喪身的莽夫。以上這些評價筆者不敢苟同,甚至覺得可笑。
  • 《荊軻刺秦王》劉向
    5.而卒惶急無以擊軻( 「無以」,意為:沒有用來……的辦法)6.以故荊軻逐秦王 (因此)7.未嘗見天子(不曾)8.將奈何(表疑問,怎麼……。下文「為之奈何」「既已無可奈何」意同)9.將軍豈有意乎( 表揣度,是否……呢。)10.荊卿豈無意哉(表反問,難道……嗎。)
  • 文言文《荊軻刺秦王》挖空訓練
    荊軻刺秦王
  • 荊軻刺秦:他是史上有名的刺客,刺殺失敗為何還被傳頌至今?
    文/夢天天若說古代的刺客,無人不知荊軻;若說歷史上有名的刺殺案,非「荊軻刺秦」莫屬!那麼荊軻為什麼要刺秦?又為什麼失敗?他刺秦失敗又為何會被傳頌至今?接下來,我將會從這三個方面帶領大家再次深刻了解一次「荊軻刺秦」案。
  • 荊軻刺秦王圖窮匕見,是哪裡的地圖?
    這就要說到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荊軻刺秦王了。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派大將王翦滅掉趙國。趙亡後,燕國就直面秦軍,燕太子丹憂心如焚。情急之下,他想到了勇士荊軻。太子丹請荊軻劫持秦王,逼迫秦王罷兵。荊軻同意了,但他對太子丹提出要兩件物品:將軍樊於期的人頭,以及督亢地圖(「亢」念「剛」,或念「抗」)。
  • 古文閱讀-荊軻刺秦王
    乃為裝遣荊軻。燕國有勇士秦武陽,年十二,殺人,人不敢與忤視。乃令秦武陽為副。(秦武陽一作:秦舞陽)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留待。頃之未發,太子遲之。疑其有改悔,乃復請之曰:「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丹請先遣秦武陽!」荊軻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僕所以留者,待吾客與俱。今太子遲之,請辭決矣!」遂發。
  • 《史記·刺客列傳》品譯(五)荊軻刺秦王
    >聶政死了二百二十年後,荊軻終於可以刺秦王了。荊軻說:「很遠很遠的地方。」又過了些日子,高手還沒到位。太子丹按捺不住了,再次催請:「荊卿還去嗎,要不我讓秦舞陽自己去得了。」荊軻這陣子好吃好喝,美女環繞,哪受得了這種譏諷,大怒,斥責太子丹道:「您這樣是什麼意思,不準備好了能去嗎,什麼事都得考慮周詳不是。我沒去是因為我在等高手,高手路遠我們不能靜靜地等嗎!行,既然你覺得我拖延時間,那我現在就去行了吧!」說完,帶著秦舞陽上路了。
  • 世人兼知荊軻刺秦王,可知義薄雲天的高漸離?
    荊軻刺秦王,最終失敗身亡。沒有一個人能懂荊軻,也沒有一個人敢為荊軻復仇。就連當初任用荊軻的太子丹,最後也被自己的父親處死獻與秦。歷史上僅有一個人,敢已自己的微薄之力,不顧性命為荊軻復仇,此人就是高漸離。
  • 荊軻刺秦王 一場張揚的「表演秀」(下)
    看到太子丹慌張的神色,不急不慢的荊軻淡淡一笑,作為歷史上有名的大牌刺客,荊軻開出了自己出場不菲的籌碼:沾巨毒的匕首,樊將軍的頭顱;千金之禮品,督亢之地圖;高漸離之擊築,田先生之籌謀;最後加上燕太子丹易水邊親自把酒送行……  有如鋪排一場大戲,各種精美的道具備齊之後,荊軻才緩緩登場。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刺秦如此機密的情報,為何弄得如此興師動眾?
  • 千古傳頌的荊軻刺秦,為何司馬光大罵荊軻是盜賊,太子丹是罪人?
    荊軻刺秦的主要起因是受太子丹指使。太子丹為質鹹陽多年,聽到並看到秦王嬴政無情殺死自己的弟弟、鴆死自己的仲父、流放自己的母親,還濫殺無辜、屠戮大臣,並一舉兼併韓、魏、趙、楚諸國,因此內心對嬴政充滿了恐懼。
  • 《大秦賦》中的蒙驁一家,在荊軻刺秦王后,差點被秦始皇滅族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國滅掉了趙國,秦軍的鐵騎來到易水之濱,燕太子丹知道形勢危急,必須要想辦法阻止秦國吞併燕國的腳步,這是,通過田光的介紹,太子丹認識了荊軻。太子丹厚待荊軻,有求必應,荊軻十分感動,答應做太子丹的「死士」,到鹹陽刺秦。
  • 荊軻刺秦,秦舞陽嚇得發抖,為啥沒安排更勇敢的人做荊軻副手?
    現代人看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有時會發出一個疑問:與荊軻同去的秦舞陽,在秦王面前嚇得渾身發抖,最後只有荊軻獨自刺殺秦王。如果當時有個比秦舞陽更勇敢的人做荊軻副手,最終的結果會不一樣,秦王可能被刺死,歷史也將重新改寫……當時,為什麼沒有安排更勇敢的人作荊軻副手呢?
  • 荊軻刺秦王:菜鳥刺客加豬隊友,遇到神功護體的秦王,怎能不失敗
    為何說荊軻是一個菜鳥?我們或許能從司馬遷的筆下找到答案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群臣皆愕,……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乃引其首以摘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復擊軻,軻被八創。
  • 荊軻刺秦王·劉向
    於是整理行裝,派遣荊軻上路。燕國有個勇士秦武陽,十二歲的時候就殺過人,人們不敢同他正眼相看,於是叫秦武陽做助手。荊軻等待著一個人,想同他一起去。那個人住得很遠,沒有來,因而停下等候他。過了一陣還沒動身,太子嫌荊軻走晚了,懷疑他有改變初衷和後悔的念頭,就又請求他說:「日子已經沒多少了,您難道沒有動身的意思嗎?請允許我先遣發秦武陽!」
  • 《大秦賦》荊軻是誰演的?大秦賦有荊軻刺秦嗎?
    《大秦賦》講的是秦始皇一統天下的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也有很多歷史上著名的事件,比如荊軻刺秦事件,《大秦賦》的演員表中是有荊軻高漸離秦舞陽等演員的,那麼荊軻刺秦這件事情也必然會在劇情中有所展現。那荊軻是誰演的呢,樊於期原本是秦國將領,後來又是為何會成為秦國懸賞的對象呢?
  • 荊軻刺秦的失敗,到底是荊棘的劍術不高,太子丹謀劃不全
    眾所周知的荊軻刺秦,是荊軻的原因還是太子丹的原因呢?燕太子丹的想法是站在國家的立場的,因為當時秦國已經俘虜了韓王,又出兵攻打楚國,北進趙國。趙國擋不住秦國,一定會輸,一旦趙國臣服,那麼燕國就要大禍臨頭。燕國即便調動全國之人也打不過秦軍。
  •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到底有什麼迷人的地方?
    原創:首發於牛虻公眾號自古以來,以成敗論英雄是主流的歷史觀,然而在中國歷史上,有兩位失敗的人卻被人們津津樂道,一位是視死如歸的荊軻,一位是西楚霸王項羽。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荊軻刺秦王,視死忽如歸!
  • 《荊軻刺秦王》中,神秘人到底是誰?司馬遷留下的伏筆被誤解了
    燕太子丹督促荊軻儘快啟動刺殺秦王的計劃,而荊軻遲遲沒有上路的原因是在等一個人——他們將共同承擔刺秦的任務。這是荊軻自己選擇的搭檔。"荊軻有所待,欲與俱;其人居遠未來,而為治行。"荊軻刺秦時不我待一、司馬遷記載的三人誰是神秘人1、蓋聶這是在許多作品中設定的荊軻等待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