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是鱷魚的祖先嗎?為什麼地球「霸主」大都是兩足行走的動物?

2020-12-14 科學獵奇

這是一個小夥伴的私信的疑問,今天我們來解讀一下。鱷魚的祖先是恐龍嗎?為什麼只有兩足行走的生物才能「稱霸地球」?這是兩個比較複雜的問題,我們先說答案:鱷魚的祖先並不是恐龍,確切地說鱷魚和恐龍都有著共同的祖先,它們是同一時期不同分化的結果。從已知地球不同地質年代的「霸主」來看,確實是兩足行走的生物居多。下面我們再來詳細的解析一下這兩個問題。

恐龍和鱷魚的關係

恐龍和鱷魚從根本上看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都是爬行動物,而且它們都屬於雙孔亞綱下的成員。所以,要想知道鱷魚和恐龍的關係,我們還是要從最早的雙孔亞綱生物說起。

根據已發現的化石看,始鱷類是最早的雙孔亞綱成員,雖然從名字上,它們與鱷魚好像有著什麼關係,其實,並沒有。因為始鱷類早在距今約2.9億年前就已經出現在地球上了,那個時候既沒有恐龍也沒有鱷魚。始鱷類是一種小型的爬行動物,它們的體型與現在的小型蜥蜴差不多,靠四肢行走,而且移動速度飛快。

到了距今約2.5億年前的石炭紀,一部分始鱷類成功演化成為了中生代的「霸主」槽齒類。相比較它的前身始鱷類,槽齒類擁有更加尖長的吻部,體型也更大。到了距今約2.3億年前,一部分的槽齒類成功演化為最早的恐龍-始盜龍,它們的體長僅有1米左右,最大的特點是兩個前肢退化,由更加粗壯的後肢代替了四足行走。

而最早的鱷形超目成員則是由槽齒類爬行動物在距今約2.35億年前進化而來的,它就是生活在三疊紀早期南非的派克鱷,由於當時的槽齒類體型較小,所以初次進化後的派克鱷體長也僅有60公分左右,它們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前肢開始縮小,但依然不具備完全兩足行走的能力。

之後,派克鱷再次進化為黃昏鱷,相對派克鱷,黃昏鱷的體長更長(約1.6米),而且其前肢已經退化嚴重,完全由後肢行走。

從上面的介紹看,最早出現的鱷形超目成員比最早的恐龍都要找約500萬年,所以,鱷魚的祖先並不是恐龍,最早的鱷魚與恐龍一樣都源於中生代的槽齒類爬行動物。

為什麼兩足行走的生物更容易成為「地球的霸主」?

從三疊紀末期槽齒類爬行動物滅絕之後,雙足行走的恐龍隨即登場,並且統治了地球約1.6億年,到了白堊紀末期,恐龍滅絕以後,恐怖鳥、不飛鳥等不會飛靠雙足行走的鳥類又成為了「霸主」,之後,哺乳動物崛起,地球成為了四足行走的哺乳動物的天下。直到距今約300萬年前,南方古猿率先開始解放前肢,拉開了人類進化的序幕,從那以後,雙足行走的人類成為了地球的「霸主」。

從上面的四個階段看,有三個階段都是雙足行走的生物佔據了主要的生態位,這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有三個因素:

01 能量需求

四足行走的動物比雙足行走的動物跑得更快,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跑得更快就意味著能量消耗就越大,一旦食物上出現任何問題,四足行走的動物就容易受到牽制,而雙足行走的動物相對來說,需要的能量較少,它們更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更能適應環境的動物顯然能夠笑到最後。這是兩足行走的動物比四足行走的動物更容易成為「地球霸主」的原因之一。

02 雙足行走後的改變

對於四足行走的動物來說,它們的肩高就決定了它的視野,而四足行走的動物的肩高大都比較低,也就是說它們只能看到較低範圍內的事物。而雙足行走後,動物的肩高明顯的增加,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更高的身高有利於動物發現危險和提前應對。對於我們人類來說,從四足行走到兩足行走,最主要的好處就是刺激了大腦的發育,這也是人以小小的體型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原因。

03 數量

既然兩足行走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對危險應對能力更強了,自然就有利於生物種群的發展,一旦生物的種群發展起來,它們會搶佔各個生態位,最終造成數量和種類的急劇增多,數量多了,自然就成為了「霸主」了。

總結

從已發現的化石看,鱷魚比恐龍出現在地球上的時間都要早,所以恐龍並非鱷魚的祖先,但如果非要讓兩種動物扯上關係的話,那就是它們擁有共同的祖先了。從鱷魚的整個進化史看,它是由四足行走的動物進化成兩足行走的動物,最後又進化成為了四足行走的動物。雖然我們說兩足行走的動物更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更容易成為「地球霸主」,但是鱷魚卻是個例外,究其原因就是鱷魚由早期的陸地生活轉入了水中,水中競爭者較少,且四足顯然更利用鱷魚的水中生活。

相關焦點

  • 恐龍滅絕之後的地球霸主,主要以鱷魚為食,至今後代仍在人間
    恐龍作為地球霸主,曾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時間,相比之下人類才在地球進化了十幾萬年。恐龍時代在6500萬年前突然終結,那麼在恐龍滅絕之後,誰成為了新的地球霸主呢?首先,恐龍滅絕後地球上許多地區出現了劇烈的氣候變化,大型生物基本銷聲匿跡,但僥倖存活下來的巨獸依然有不少。當時的地球屬於群雄爭霸的時代,恐鳥和鱷魚都橫行一時。然而說到此時的地球霸主,卻是另外一種巨獸。它是一種蛇,名叫泰坦蟒。泰坦是傳說中的巨人,可想而知泰坦蟒的體型有多大了。
  • 盤點地球上比人類存活更久遠的20種動物
    在地球超過4十億歲,這是毫不奇怪,有一直生活在很多不同的物種,包括人類。但是,我們並不是在地球上行走時間最長的人。今天仍然有活著的動物與恐龍相遇,甚至在5種主要物種滅絕中倖免於難 。
  • 人類會永遠是地球的霸主,統治者嗎?可能有三種動物表示不服
    巨蟲時代過去之後,地球上又出現了一類更強大的霸主級生物,它們就是恐龍。恐龍統治地球的時間就比較長了,達到了1.6億年,在6500萬前因為一顆小行星的撞擊而滅絕了。恐龍時代結束之後,又經過了數千萬年漫長的的發展,人類終於誕生了,人類誕生之後,選擇的進化演化方向發生了很大改變,那就是放棄了身體力量的進化演化,將主要目標放在了大腦的進化演化。
  • 鱷魚吃鱷魚正常嗎?為什麼?
    那麼,鱷魚為什麼有吃同類的習性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鱷魚的習性鱷魚是一種卵生的爬行動物,而且它有著水陸兩棲的習性,而正是可以在水裡像魚兒那樣遊動,鱷魚才因此得名。作為一種兇猛的食肉動物,鱷魚是純正的機會主義者,一切出現在它視線內的動物它都不會放過,當然也包括同類。
  • 恐龍同時代的鱷魚有沒有天敵,它們最怕什麼動物?
    恐龍同時代的鱷魚有沒有天敵,它們最怕什麼動物?人類和動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中基本上任何動物都有天敵。有些弱小的動物天敵很多,而一些強大的動物則天敵很少,說道強大的動物,我們很多人都會想到鱷魚,它們是迄今生存的最原始的動物之一,在地球上已有兩億多年的歷史,是與恐龍同時代的存在。大自然講求平衡,所以它絕不會放任「無敵的」物種出現。當一個物種實在太強,強到大自然無法用生態手段控制優勢物種的爆發時,它便會開始使用病毒、火山、小行星之類的非常規手段了。
  • 地球上還有活的恐龍嗎?為什麼簡單的動物活下來了而恐龍沒有?
    地球上人類未知的地方還有太多,所以還有沒有活的恐龍存在我們也不能有一個肯定的回覆。可能我們地球沒有,在宇宙中另外一個星球上也有也說不定。雖然在地球上沒有讓恐龍漫步的土地——像史匹柏描繪的那般(至少沒有令人信服的證據)。但是想一下,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周圍沒有與滅絕的恐龍同時代的動物。
  • 最接近人類的嬰兒恐龍,幼年只有掌心大小,成年後學會兩足行走
    筆者-小文人類雖然是能夠直立行走的生物,但並不是一出生就學會用兩隻腳走路的,嬰兒時期的人類是先學會四肢爬行,然後才一點點學會走路的。而在歷史上,有一種大型生物的遭遇和人類非常相似,那就是巴塔哥尼亞鼠龍,這種恐龍在幼年時期是利用四肢爬行的,但到了成年以後,卻突然改成了兩足行走。巴塔哥尼亞鼠龍簡稱鼠龍,正如它的名字一般,鼠龍在出生時非常小,只有人類手掌心般大小,它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小的恐龍,出生時的大小僅有其它恐龍平均大小的三分之一。
  • 為什麼恐龍兩億年都沒有實現?
    第一個誤區,當代統治者人類是高級文明生物,中生代統治者的恐龍為什麼不是呢?事實上,在人類之前,所有的地球霸主都沒有高級文明。人類之前的陸地霸主是貓科、犬科等食肉目動物,再之前是鬣齒獸、安氏獸,更早是恐龍、勞氏鱷、獸孔類、離片椎兩棲類和巨型節肢動物,都是憑藉體型大、戰鬥力強統治世界的,它們也只會朝著體型更大、戰鬥力更強進化。只有人類是憑智慧統治世界的,人類是個特例,不具有普遍意義。而且,我們之前並不是世界霸主,反而只是食肉動物的獵物。
  • 雞是恐龍的後代嗎?有依據嗎?為什麼還有人說恐龍是雞的後代?
    有網友說,雞的祖先就是我們滅絕了6500萬年的恐龍。這個說法一出現,就引起了熱議。恐龍在白堊紀末期可是史前巨獸啊,那身軀有多龐大,咬合力有多強,用腳趾頭都能想得出的強大。而雞隻有那麼丁點大,它們簡直無法混為一談。但你們有發現嗎?
  • 在恐龍時代,鮮有體型巨大的哺乳動物可與之抗衡,這是為什麼?
    而等到恐龍統治陸地已成既成事實,哺乳動物就難以再有作為了。地球上資源就這麼多,恐龍先佔了,別的動物就很難擠進去了。俗語講的「一步拉下了,十步趕不上」,就是這個道理。我們祖先為什麼會錯失良機,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原因。
  • 關於古老的恐龍,你真的了解他的起源嗎?
    在距今2億多年前的三疊紀時期,地球上生活著一群像鱷魚模樣的爬行動物,每隻都長著尾巴和強有力的後肢,科學家稱這些生物為槽齒動物Q後來,有一群槽齒動物開始用它們強壯的後肢行走,在它們背後抬起長長的尾巴,以保持身體平衡。正是這些動物變成了最早的恐龍。
  • 它是恐龍之前的霸主!幸虧滅絕了,不然恐龍根本無崛起的機會
    文/行走天涯它是恐龍之前的霸主!幸虧滅絕了,不然恐龍根本無崛起的機會當我們在提到地球上的統治者的時候,總會提到人類和恐龍,大約在幾百萬年以前人類逐漸的出現在了地球上,慢慢的成為了地球上的統治者,不是因為人類的力量有多麼的強悍,而是因為人類的智慧超群,而在人類出現之前,大約是6500萬年以前的時候,恐龍曾經也統治了地球長達2億5000萬年,也就是說地球上的統治者在不同的階段是歸屬不同的動物的!
  • 為什麼恐龍兩條腿比四條腿跑得快?兩條腿的人卻跑不贏動物?
    陸地上短跑速度最快的動物是獵豹,長跑最快的是它的獵物瞪羚,這兩種動物都是四條腿奔跑的,比兩條腿跑步的人要快得多。獵豹追捕瞪羚但是你知道嗎?劍龍是典型的四足恐龍,重達數噸,背上長有大量堅硬的骨板,與它們魁梧的身體相比,劍龍的腿就顯得很短小,而且前腿特別短,它們的奔跑時速可能不足10公裡。為什麼四足恐龍跑不贏兩足的呢?跟它們的食性有很大關係。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還能掌控地球嗎?
    從3500萬~4000萬年前,地球已經有了古猿的存在,只不過那時候的我們的祖先還沒有學會統治地球,把精力全放在如何尋找更好的食物。但是歲月的變遷,古猿人的不斷進化,從猿人到智人,再到現在的我們,人類不斷地強大,使得我們成為世界上的稱霸者,不單單如此,我們還把目光開始投向地球以外的星體。這儘管是體型龐大,統治地球有1.75億年的恐龍也沒有達到這樣的高度。
  • 它被稱為史前巨獸,比恐龍還要「恐怖」,為何能存活至今?
    同樣是地球「霸主」帝鱷為什麼能躲避環境的影響,一直活到現在?人類還未誕生之前,地球上被各種巨大的生物所霸佔,像恐龍、鱷魚、鯊魚等等,陸地有恐龍,空中有飛龍,海洋中有鯊魚,它們憑藉自身優勢在地球上佔據了重要的地位,甚至當時地球上,沒有任何生物可以與它們抗衡,像恐龍在地球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一種生物是它的天敵,除了恐龍以外還有一種史前怪獸叫做鱷魚,讓人好奇的是為什麼鱷魚能夠戰勝恐龍,在地球上生存至今呢?
  • 如果恐龍沒有滅絕,人類有機會出現嗎?地球可能誕生「恐龍人」!
    根據目前的地球上現有的化石,我們初步了解恐龍的消失,才讓人類足夠幸運在地球上出現,迅速發展自身文明,成為現任地球主人,可是有一位科學家卻提到,如果恐龍沒有滅絕的話,人類應該難以出現,地球上很有可能會出現恐龍人,這是真的嗎?
  • 重慶發現恐龍足跡算什麼,你知道自己每天都在「吃恐龍」嗎?|遠讀重洋
    話說回來,為什麼那些腳印長得那麼像「雞爪子」?因為——恐龍就是鳥類的祖先,而鳥類(包括雞)其實就是活到今天的恐龍!這個說法是不是很不可思議?恐龍不是早就滅絕了嗎?想要弄明白這到底怎麼回事,有一本書可以幫你——它的名字叫做《古鳥:恐龍時代的中國古鳥類》。
  • 恐龍滅絕後人類誕生前,地球霸主是誰?多數人談之色變!
    恐龍滅絕後人類誕生前,地球霸主是誰?多數人談之色變!在地球環境逐步變化的情況下,曾經統治地球1.6億年的恐龍時代,在6500萬年前被終結。在恐龍之後又進入了人類時代,那麼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滅絕之後,統治地球的是什麼生物呢?
  • 恐龍時代那些強大的海洋霸主們
    恐龍時代顧名思義就是恐龍成為地球霸主的時期,從三疊紀晚期到白堊紀晚期,恐龍一共經歷了三個大的時期,一共統治了地球1.6億年之久。但是,恐龍的定義是中生代鳥臀目和蜥臀目的陸地爬行動物,也就是說翼龍目的風神翼龍、蛇頸龍目的蛇頸龍都不是恐龍。
  • 遠古地球曾有6個人種,為什麼只有智人進化成高智慧生物?
    但是地球上在人類誕生之前還有很多生物,這不禁會讓我們思考:地球上誕生的第一個生命體是什麼?它或許可以說是地球上所有生命體的共同祖先,而經過漫長的時間後,相信那個生命體也慢慢進化成其它的生物。距今2.3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第一任「霸主」——恐龍,隨之一起出現的還有哺乳類動物。但是在那個時代裡,恐龍主宰著地球,而哺乳類動物體型較小。如果不想被恐龍吃掉,哺乳動物只好晚上才出來覓食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