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進中舉」式的失敗——我的廣州象棋甲組參賽之路

2021-02-18 深度吹牛八卦

一年一度的廣州甲組象棋聯賽,近日落下了帷幕。 

湖北籍名手、擁有「江湖象棋四架馬車」之稱的劉宗澤力壓群雄奪得冠軍;先前在「廣東十虎賽」中折桂,多次獲得廣深兩地比賽冠軍的林川博,則在勝勢局面下功虧一簣,被對手逼和痛失關鍵積分,最終屈居第二。 

每年,這個吸引了一兩百名省市級棋手蜂擁而至的年度比賽,最終會決出十二名「甲組棋手」——這十二位「甲組」,既是年度榮譽,也是終身榮耀。要知道,「廣州甲組」作為廣州乃至廣東、全國最知名的民間象棋賽事之一,它雖然冠以「廣州」這樣一個地域性的前綴,卻並未設置戶籍門檻,而是向全國各地棋手開放報名。 

在南粵象棋人的心目中,「廣州甲組」就像「年度高考」一樣神聖的存在,每年都有大批省市名手和地方豪強,趨之若鶩地奔赴「考場」,就像當年秀才和學子進京赴考一樣隆重。

從1956年至今,「廣州甲組」比賽已經走過了五六十個年頭,它是歷史最悠久的民間象棋賽事,它有許多令人銘記的歷史和生動跌宕的棋人棋事。在「廣州甲組」考場中穿梭和往復的「考生」,有的是初出茅廬的弱冠少年,而有的則是滿頭花白的老人。 

等待他們的,每年都只有區區12個「上榜」機會。有些人很輕鬆地金榜題名,而有些人則為「上榜」付諸了畢生心血,從青蔥少年「考」到了白髮蒼蒼,都仍然徘徊在「甲組」大門之外。 

也許是幸運,也許是實力,也許是宿命。三種際遇,三種結果。而筆者本人,在廣州甲組的考場中,似乎不得不承認「宿命」,多次淪為錯失甲組獎項的人肉背景板。 

常常被這樣一些提問噎得啞口無言:你都拿了兩屆深圳甲組亞軍了,為什麼打了十多屆廣州比賽還進不了一次甲組? 

你是多屆深圳甲組比賽優勝名次的獲得者,為什麼偏偏要對廣州甲組有這麼深的執念? 

你又不從事與象棋相關的職業和工作,為什麼非要弄一個廣州甲組棋手的虛名? 

今天,我就從頭說起,把這個答案寫出來。 

我大學四年是在廣州讀的。 

年輕的時候,我就有比同齡人稍高一些的象棋天賦。通過自學,我的象棋水平很快達到了「街頭霸王」級別。大學這幾年,更是我棋藝突飛猛進的時期。 

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沒有去賽場驗證一下自己實力的念頭。我一直認為,象棋比賽是專業棋手才能染指的事情,我這種街頭小棋王充其量也就只是在公園臭棋簍子中水平稍微突出一點,始終難登大雅之堂。 

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年,某一天,學校的象棋活動中心,來了一名自稱是「廣州甲組比賽資深選手」的過客。這個人棋力不錯,但總是口出狂言。 

「你們在座這些人,說的不好聽,我都可以讓個馬,你們也是包輸,你要是不相信,可以下點彩試試看。」 

「你們這些人真是沒見識,連正式比賽都不知道,比賽是需要『打鐘』的,就是拿個計時器來約束雙方的用時,哪像你們現在這樣,下一盤棋搞幾個鐘頭。」 

「不是我吹,有點本事的棋手都去參加『廣州甲組』了,只要能參加『廣州甲組』的選手,讓你們這些普通棋迷一到兩個大子是沒問題的。」 

聽著這位陌生大師的一系列說法,我感覺我進入了一個先前從來沒有了解過的新奇世界。 

原來這就是「專業棋手」的對局情景,原來這就是更高「逼格」的象棋世界!原來在「街頭霸王」之上,還有這麼多實力超群的棋手! 

自不量力、年少輕狂的我,當場就要挑戰這位從「廣州甲組」高級比賽中「下凡」到民間的超級高手。對方也欣然應戰。 

但是結果卻令人意外,我和這位「廣甲高手」分先對弈了6盤,竟然以3-3打平。對手的實力,並沒有我先前預料的這般強大。 

對手卻反而對我的水平驚呆了:你小時候是不是學過棋?你這水平完全可以參加廣州甲組了! 

受寵若驚的我,第一次得到類似的評語——原來在棋攤上混跡多年的我,竟然也有在「比賽」中打打醬油的能力。在確認了對方並不是恭維之後,我惴惴小心地再補充詢問了句:你說真的?我能參加廣州甲組這種級別的比賽?那麼你覺得我能拿什麼名次呢? 

對手認真的說,我覺得如果打8輪比賽的話,你可以保本吧(勝負場次相等) 。

「你要知道,如果在『廣州甲組』比賽中保本,那說明你至少具備了縣級棋手的實力!要知道,這比賽雖然叫『廣州甲組』,實際上除了廣州本土高手之外,珠三角、整個廣東甚至全國各地的高手都會光臨的,在這樣高水平級別的比賽中『保本』」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原來,作為棋攤上一個默默無聞的路人甲,在他人的口中,我竟然具備了「縣級」水平。

於是,小小的奢求,在我內心深處洋溢而出:是時候參加一下廣州甲組比賽,驗證一下自己的真實水平了! 

2006年,是我第一次參加正式的象棋個人比賽,我把這個「處女作」留給了廣州甲組賽場。 

各地好手匯聚一堂,可我當時並不認識他們當中的大多數人。 

看到名單表上出現了「黎德志」,哇塞,這人我聽說過,我在《棋藝》雜誌上看見過這個名字!廣州著名棋手! 

至於其他的省市名手、地方豪強,那就只有等其他棋友前來科普了。從他們的竊竊私語中,我大致知道了哪個是中山第三、哪個是珠海第四、哪個是順德多屆棋王、哪個是以前在省隊參加集訓的少年精英……總而言之,來到這個賽場,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眼前的一切都是增長見識,眼前每一個都不是等閒之輩。我心裡不禁嘀咕起來,在這種豪華陣容中,我那只能欺負下公園大爺的蹩腳水平,真的能「保本」嗎? 

但是比賽的進程,卻比我預料中的順利許多。對上甲組名手駱偉強,後手作戰的我居然輕鬆地下成了一盤優勢和局;對上惠州名手梁敏峰,我用一個完全脫譜的五九炮布局,對攻中捷足先登奪取勝利;對上當時在省隊訓練的少年精英陳俊彥,我又是僥倖取勝;後來我又遇到代表廣東隊出戰象棋團體聯賽、前一年在全國區縣賽中獲得冠軍的少年英豪張俊傑,全盤棋從布局到中局都沒有吃虧,殘局階段雖因後勁不足略有虧損,但我最終還是謀到了一盤和局…… 

這真是大喜過望,這麼多高手、名手、專業隊棋手都沒有佔到我的便宜——看來以我的實力,「保本」綽綽有餘?此時幾個棋迷觀眾也開始了對我的恭維:你對了這麼多高手,都沒有吃虧,一直都在前面臺次,我覺得你很有希望衝進甲組! 

這番吹捧的話語立刻使我膨脹了起來,在自滿情緒的支配下,加上自己對比賽「拍鍾」節奏和時間分配的不熟悉,在後來的賽程中,我終於吞下了苦果。對上河南名手黃華時,讀秒階段我突然走出昏招,在均勢局面下送出一個大子,倉惶落敗。 

不過,由於先前的積累的積分優勢還比較大,最後一輪前,我淨賺3盤,仍保持著「衝甲」的希望,對手是梅州棋王李錦雄——當然,賽前我並不了解他。 

布局階段就進入了一個非常激烈的盤面:順炮直車兩頭蛇對雙橫車,雙方大打出手,對攻激烈。利用當時還比較新穎的一步「炮五平三」的飛刀,我迅速謀得對手一車,局面形勢頓時變得非常樂觀。看起來,第一次參加甲組比賽,就直接進入甲組棋手名單的奇蹟,馬上就要上演! 

但比賽總是充滿了跌宕和意外,李錦雄作為徵戰多年的「老甲組」,作為多次在各大比賽中取得優勝名次的資深棋王,憑藉經驗和實力,總是能在下風中找到亂戰的突破口——儘管意外丟車,但他依然保持著強勁的中路攻勢,並通過再棄一子的手段換得雙卒過河。 

公允地說,這個盤面雖然黑方取得了一定「搏殺」機會,但因為先前子力虧損過多,正常而言很難翻盤。但是,他當時的對手,是一個對比賽毫無經驗的新丁,是一個對自己實力水平在「自信」和「不自信」之間反覆徘徊的菜鳥。面對勝勢,我的小心臟怦怦直跳,手也不住地發抖。加上看到計時器上「09分」的顯示,總覺得自己隨時會超時(比賽經驗不足的毛病充分暴露,現在就算剩兩三分鐘也不會太緊張)。在幾種緊張情緒的支配下,我竟然鬼使神差地走了一步送馬的壞棋,局面形勢急轉直下。 

終於,我的首次甲組比賽之旅,在臨近衝刺的終點線前崩盤了。若贏下這盤的話,我的成績將剛好位列第十二名,躋身甲組;輸掉這盤之後,我僅僅排名第二十六,連「乙組」都沒有了。 

或許這正是比賽的戲劇性所在——一盤棋、一次比賽尚未結束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會發生什麼。儘管,第二十六名的成績,已經遠遠超出了我賽前所擬定的「保本」目標。但唾手可得的榮譽失之交臂,也確實令人十分沮喪。首次參加「廣州甲組」所積累的寶貴經驗,讓我對自己、對廣州乃至廣東棋界的整體水平,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從此以後,我終於成為了一名地方賽事的「常客」,正式進入了那個我曾經望而卻步的「高手」世界。我代表過自己的家鄉,作為種子選手被選拔入地區代表隊參加縣級、市級甚至省級的比賽;後來我從廣州遷至深圳,也多次取得深圳市比賽前幾名的優異成績。應該說,這些榮譽的收穫,比賽經驗的不斷提升,和2006年那次廣甲之旅的「鍍金」是分不開的。 

但一個宿命卻始終無法被打破。首次參加廣州甲組就險些「衝甲」成功的我,本以為隨著實力和經驗的提升,很快就能將「廣州甲組棋手」的榮譽收入囊中。誰知隨後十幾年裡,我的「考甲」之路,一年比一年坎坷,年年赴考,年年比賽,年年落榜,已經成為了廣東棋壇的一大笑話。 

2012年廣州甲組,我以小分之差屈居第十三名,又一次功虧一簣;2016年,倒數前兩輪我在局面大優的形勢下惜敗於當屆冠軍、廣西大師黃仕清,最後僅得第二十二名;2018年,關鍵戰役中,我又在車馬兵士相全對車士象全的勝勢局面下錯失勝機,最後僅得第二十名…… 

不少棋友提醒我,別那麼執著了——廣州甲組就是個「摸魚」大賽,200多人比9輪,主要就是看誰籤運好、運氣好,你看看,那個誰誰誰,最多就一個縣級冠軍水平,不也因為好籤運混進了甲組嗎?比你實力弱但是又進入了「甲組」的大有人在,這個虛榮對你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不可否認,因為廣甲賽制的特殊性,每年總會有一些實力不濟的棋手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憑藉「好籤」和「好運」成功躋身甲組行列,這十幾年,我始終沒有成為這樣的幸運兒,確實是個巨大的遺憾,但我並不想屈服於這種「玄學」的安排,不想草草認命。 

畢竟,這個比賽對我有特別的紀念意義,它是我的「白月光」。 

不甘「認命」的,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名手。 

與個別依靠「運氣爆棚」闖入甲組的菜鳥相比,數量更為龐大的,是那些早就具備「甲組」水平,卻偏偏屢試不中的倒黴蛋兒。 

廣州青年名手肖越,此前多次參加廣州甲組比賽,多次獲得十幾名的成績,幾乎每次都是「臨門一腳」把近在咫尺的甲組稱號踢飛;江門名手譚琳琳、中山大學名手易詩白等等,也在「十幾名」這個名次上反覆了許多年; 

此外,還有一大批老前輩、老棋手,「衝甲」二三十年亦未能圓夢——他們,才是「廣甲」這個盛大賽事中最常見、數量最龐大的路人甲、路人乙們,廣州象棋的歷史,正是由千千萬萬「衝甲」失利卻又志在參與的棋迷一點一滴地建構起來的,而除了極少數金榜題名的優勝者之外,他們中的大多數卻無緣留名史冊。 

當然,我們要恭喜的是,經過多年的磨礪與蟄伏,青年名手肖越終於在本年度的廣甲比賽中榮獲第六名,如願以償地成為了「甲組棋手」。在「考甲」之路上屢屢挫敗,最後卻「範進中舉」的人們,這種苦盡甘來的喜悅之情,真是令人既振奮又唏噓。 

畢竟,象棋這個行當,「食物鏈」實在是太長太長了,能夠在廣州甲組賽事中立足的棋手,隨便放到任何一個市縣,都是萬裡挑一的佼佼者了,在全中國數量接近一億的棋迷當中,他們至少可以排到top0.01%-0.02%的水平(至少要有天天象棋業8-2、業8-3的水平才能在廣甲比賽中保本),但這一兩百名佼佼者又要匯聚一堂,優中選優地決出12名「中榜」者,這又是何其慘烈何其殘酷的競爭啊! 

除了「廣州甲組」,再往上還有「大師」、「特級大師」、「全國冠軍」等等更高級別、更難染指的榮耀,而一個人的天賦和努力終究又是有限的,註定棋手們最終只能停留在某一個稱號、某一個級別上,他們的追夢之路,總是會在某個階段停歇下來、中止下來,這也是無可奈何的結局。 

2019年廣州甲組聯賽最後一輪,位居第十三臺的我,賽前已經知道,即使這一輪獲勝,我的積分也不夠進入「甲組」了;我的對手,曾經獲得過七次廣州乙組稱號的濱江棋社社長郭文峰,積分與我相同,也和我一樣提前宣告本年度「衝甲」失利。同病相憐的我們,在互相對視與訕笑之中完成了一盤激烈的對攻,算是用一場酣暢淋漓、不圖結果的弈戰,為又一年的「象棋高考」劃下句號。 

廣州甲組,我們來年再戰!追夢之路,我們來年再續!

相關焦點

  • 「範進中舉」式的勝利——我為什麼在廣州甲組象棋賽場痛哭流涕?
    由於廣州甲組聯賽「開放性、包容性」的特點,它並不設置地域、戶籍方面的界限與門檻,因而每年都吸引了一大批來自全國各地的省市級高手前來報名參賽……參賽選手甚至不乏職業大師、特級大師。而「入甲」(進入廣州甲組棋手行列,每年有12個名額)則被許多棋迷視為「進士及第」、「高中金榜」的標誌。
  • 範進中舉之後
    範進中舉,《儒林外史》寫活了各色人等的表演,尤其是範進的嶽父胡屠戶。但是範進中了舉之後有怎樣的人生道路呢?一般讀者就不太清楚了。話說先是張鄉紳來拜訪,胡屠戶躲進女兒房裡,張鄉紳送上賀儀五十兩,還送了一所三進三間的宅子。自此以後,果然有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還有那些破落戶,兩口子來投身為僕,圖蔭庇的。到兩三個月,範進家奴僕丫鬟都有了,錢米是不消說了。
  • 《範進中舉》中,為何嶽父對範進的態度前倨後恭呢?
    中舉是讀書人成為上層紳士的標誌,之後舉人在地方上就可以其紳士的身份,實際上參與大量地方事務的管理,擁有相當大的權力。範進中舉之後,身份、地位都會發生質的飛躍,因此,胡屠戶才前倨後恭。中舉士子的經濟狀況也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範進在中舉之前,是窮得叮噹響的人物,連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當有報子來他家告訴他中舉的好消息時,他正抱著家裡唯一值錢的老母雞在街上換米,以解決無米下鍋的生計問題。
  • 為什麼範進中舉後會突然發瘋?放到現代範進是怎樣的職位?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名篇,大概是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們曾在語文課本上學習過範進中舉一文的節選。範進中舉講述的是範進從年輕時就參加科舉考試,直到五十四歲時終於考中舉人,從一介布衣平民青雲直上終於實現當官夢想。夢想成真那一刻範進喜極成瘋,最後老丈人胡屠戶一巴掌將其打醒。
  • 中醫角度來看範進中舉
    範進中舉的故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它講的是範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用嶽丈在範進中舉前後的極其鮮明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以及中舉後鄰居對他的前呼後擁和鄉紳贈屋的等事例重點刻畫出了一個趨炎附勢熱衷仕途,好官名利祿且世態炎涼的可恥的社會風氣,對當時社會及其陰暗的特徵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 明清小說《範進中舉》教案/賞析,咦,好了,我中了!
    《儒林外史》作為諷刺小說的代表,開創了以小說直接評價現實生活的範例,《範進中舉》就是選自《儒林外史》的第三章,作者吳敬梓。範進中舉是什麼意思?範進是封建時候一個普通的讀書人,中舉就是在封建社會,秀才參加三年一次的考試(鄉試),考中了,錄取了就叫做中舉。這篇文章就是以範進中舉前後為線索,來展開情節安排,人物刻畫的。這部小說的創作背景是怎樣的?
  • 看完範進中舉,我又笑了一遍:年少只笑範進瘋,年長方知……
    《範進中舉》是清代小說家吳敬梓創作的一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中的故事情節。記得初中階段,《範進中舉》這一節被選進了語文課本,我第一次讀到它時就興趣濃厚,主要是人物刻畫得好,語言文字太TM形象生動了。特別是胡屠夫,承包了我好些年的笑點。
  • 範進中舉後真發瘋了嗎?
    範進中舉前,飽嘗了科舉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50多歲還只是個沒有任何功名的童生,窮愁潦倒,寒冬臘月的天氣還穿著單衣,凍得直發抖,小說中說「廣東雖是地氣溫暖,這時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還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
  • 人到中年再讀《範進中舉》,發現範進的妻子才是女人的楷模
    非常佩服那些編教材的專家們,語文課本上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經典中的經典,值得一讀再讀。上過初中的朋友應該都讀過《範進中舉》,第一次讀到《範進中舉》只覺得是一個有意思的嘲諷故事,當時老師講本文的中心思想好像是封建社會下的科舉制度怎麼樣。於是範進在我腦海裡就變成了一個「中舉變瘋」的形象。
  • 「範進中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範進只是中了秀才居然會變成一個瘋癲之人,這令很多讀者都感到不解。而對於那些臉譜化的人物,例如胡屠夫,他在範進中舉前後對範進的坦度判若兩人。範進未中舉之時,胡屠夫對他明嘲暗諷,從長相樣貌到家世成就沒有一處能讓胡屠夫說出誇讚之語。範進中舉之後,範進身上又沒有任何一處是胡屠夫不滿意的,甚至在誇讚範進的同時,也誇讚了自己的眼光。
  • 範進中舉後,到底當了多大的官?
    《儒林外史》裡「中舉」後的範進,就生動展現了這「一夜暴富」的過程,這位在科考場上吃了一輩子虧的「窮書生」,老婆自嫁給他後「這十幾年不知豬油可曾吃過兩三回哩」,老娘在他中舉前更「餓的兩眼都看不見了。」可等著中舉後「瘋完了」,先是張鄉紳上門送錢送房子,接著兩三個月裡「有送田產的,有人送店房的」,財富不知不覺就暴增,連苦了一輩子的範進老娘看到這一幕,竟都驚呼「這都是我的了」,活活給「樂死了」。這「一夜暴富」的過程,就是明清時代,千千萬萬舉人們「人生大翻身」的寫照。
  • 《範進中舉》:一出絕妙的鬧劇,是書中最精彩片斷之一
    這在「範進中舉」一段情節中有所體現。「範進中舉」見於《儒林外史》中的第三回,是書中最精彩的片斷之一。童生範進從二十歲參加科舉考試,考了二十多次,直到五十四歲連個秀才都沒有撈上,但他仍不死心,又一次厚著臉皮去參加院試考秀才。當時的範進「面黃肌瘦,花白鬍鬚,頭戴一頂破氈帽」,「穿著麻布直頓,凍得乞乞縮縮」。與範進有著類似經歷的學道周進,出於同病相憐的惻隱之心,對範進格外注意。
  • 「範進中舉」反映的社會現實:讀書是「寒門學子」自救的唯一出路
    吳敬梓對於範進中舉前後鄰裡尤其是他嶽父胡屠夫的態度轉變的描述極具諷刺意味,同時也諷刺了封建社會迂腐的八股取士制度。其實,解讀時一味的批判,卻使我們忽略掉了範進作為一個貧困書生的努力掙扎,也忽略掉了科舉制度對於底層人民的重要性。
  • 為何範進中舉後會失常?你看他中舉後,會獲得哪些權力就明白了
    範進中舉 讀書人範進的一生恰是這種境遇的真正寫實。 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54歲才考中秀才的人,卻在20多次的考試落第,幾十載的考試失敗之後,成功了。當然,這其中肯定有身為主考官的周進對範進這位老童生的憐憫之心,因為周進同樣是一個備受科舉制度折磨的學子。曾經的他因為落第而傷心不已,淪為商人帳房,而在如願參觀一個貢院之時,看到求而不得的「功名」,他竟悲傷的一頭撞向號板要尋死。
  • 儒林外史:在範進中舉的故事裡,胡屠戶才是真正的主角
    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中的經典回目,講述了窮書生範進五十四歲方才考中舉人,卻因此而高興發瘋的故事。毫無疑問範進是故事裡唯一的主角,然而還有一個人雖為配角,但他的戲份絲毫不比範進少,給人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 範進中舉後為啥會發瘋?放到當代範進是什麼職位?
    所謂「中舉」,就是秀才在鄉試中考中舉人了!範進中舉後,為啥會發瘋呢?普通人突然成為百萬富翁,如果神經不夠強大,確實可能發瘋!那麼舉人到底值不值錢呢?舉人是可以購買的。光緒十六年,浙江副貢生龐元濟,捐直賑銀三萬兩,李鴻章奏準賞作「舉人」。
  • 統編版九年級上冊第22課《範進中舉》知識點
    四、課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②):寫範進進學回家到中舉前的情況———窮困潦倒、受盡侮辱。第二部分(③—⑩):寫範進得知自己中舉後喜極而瘋,眾人請胡屠戶出面打了範進一個耳光,範進因而得以清醒,然後和眾人一同回家。
  • 範進中舉後為國為民,而嘲笑他的我們如今卻活的迷茫彷徨
    範進中舉後很快富貴起來,沒想到老娘卻因窮極乍富大受刺激,歡喜的痰迷心竅,昏倒在地,請了醫生來當下就說不能治了,可憐老娘挨到黃昏便淹淹歸了西。範舉人讓丈人胡屠戶拿了幾兩銀子,去請集上庵裡舊日交往的僧官慧敏和尚,操辦請大寺八位僧人來念經,追薦老太太升天。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範進中舉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範進是範進,範進也是我們。小時候讀《儒林外史》,覺得範進中舉是一個荒誕而可笑的故事。範進在中舉之前,窮困潦倒,備受旁人的羞辱和輕視,卑微軟弱得令人憤懣。一旦中舉,境遇立即逆轉,一日之內飛黃騰達。粗俗世故的丈人胡屠夫,在範進發跡前極盡粗鄙諷刺他,在他發跡後又極盡卑微地諂媚。
  • 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讀懂了範進中舉!
    園是象牙塔,為少年阻隔外面的灰暗和殘酷,讓人誤以為悲歡只有一座塔那麼大,荒誕可笑的故事都在書中。可當少年離開了象牙塔走進社會大熔爐,才發現世界上沒有人人平等的神化,只有強者崇拜、弱者淘汰的社會規則。當你弱小,周圍都是小人,當你強大,周圍都是好人。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發現你我周圍,範進中舉的荒誕故事天天都在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