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反冒進被毛澤東批離右派只差50米

2021-01-15 騰訊網

1954年9月6日,陳雲同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在中南海紫光閣

  原載於《翻閱日曆》2009年第9期

1956年9月13日,中共七屆七中全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陳雲與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一起被推舉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候選人。對於陳雲這個候選人,毛澤東給出了這樣的評價:「陳雲同志,我看他這個人是個好人,比較公道、能幹,比較穩當,他看問題有眼光……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問題尖銳,能抓到要點。所以,我看陳雲同志行。」

  然而此後不久,在經濟建設速度上,穩當的陳雲與求快的毛澤東之間產生了分歧,陳雲遭遇到其財經生涯中極為困難的一段時期。

  「能人」陳雲反冒進

  陳雲有很多個稱號:紅色掌柜、中共財經第一人、開國財頭,等等,其中最引人矚目的當屬「能人」這個稱號,因為這是毛澤東親筆封的。之所以稱為能人,是源於建國初期陳雲打了一場漂亮的經濟仗。

  剛解放時,一些懷疑共產黨治理能力的人說:「共產黨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甚至有資本家叫板說:「共產黨打仗100分,政治80分,管經濟只能是0分」。

  的確,開始執政的共產黨,面對的是物價飛漲、滿目瘡痍的爛攤子。全國金融中心上海,一些不法奸商操縱市場,囤積居奇、哄抬物價。此時,被上海資本家視為「 土包子」的共產黨,把陳雲派往上海坐鎮。

  陳雲是處理麻煩的能手,不管是在陝甘寧邊區,還是在東北解放區,陳雲在複雜形勢面前總能妥善應對。走馬上任後,陳雲採取強硬手段,查封證券大樓,嚴懲銀元販子,平息銀元風波。為應對投機商的囤積居奇,陳雲打響「 兩白一黑」之戰,僅僅幾天就讓投機商賠得血本無歸。有人說,陳雲的招太狠,陳雲卻說:「不這樣,就天下大亂。」

  不到幾個月的時間,陳雲就平抑物價,安定了人心。毛澤東大喜,說陳雲的功績「不下於淮海戰役」,還提筆寫了個「 能」字。

  陳雲是搞經濟的「能人」,儘管在黨內排名第五,但論做經濟工作,誰也不敢跟他爭第一。毛澤東說陳雲有眼光,看問題能抓到要點。確實如此,當中國經濟步入正軌後,陳雲又看出了其中的問題。

  在陳雲主持的第一個五年計劃進行到第三個年頭,1955年,毛澤東嫌農業合作化速度太慢,指責某些幹部是「小腳女人」。之後,各地的經濟建設指標大幅度提速。

  當「冒進」開始在1956年出現時,引起了陳雲的高度警覺。1956年底,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針對冒進,作為中央財經委負責人的陳雲警告說:「現在馬跑得很危險。這樣騎下去,後年、大後年更危險。明年要削減投資……哪些東西不搞就是不搞。有些問題,沒有把握寧可慢些。」他明確表示「 實事求是不是小腳女人」。

  陳雲是個務實的人,多年主管經濟,他深知建設規模要和國力相適應,「建設的規模超過國家財力物力的可能,就是冒了,就會出現經濟混亂。」這些話後來看,未雨綢繆,句句在理,但當時聽起來卻十分刺耳。

  陳雲反冒進,毛澤東要速度。於是,當陳雲開始籌劃第二個五年計劃時,一場突如其來的政治風暴向他襲來……

相關焦點

  • 毛澤東批陳雲「反冒進」:一反就洩了氣
    鄧小平回憶那一段歷史說:「『大躍進』,毛澤東同志頭腦發熱,我們不發熱?劉少奇同志、周恩來同志和我都沒有反對,陳雲同志沒有說話。」①第三,還是心有餘悸。從個人而言,他擔心弄得不好,當了秋後算帳派,引起毛澤東不快,萬一如廬山會議一樣,大會改變了方向,這也是難以預料的。說起「秋後算帳」派的事情,則需要從「反冒進」講起。
  • ③毛澤東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反冒進」
    會議開了18天,毛澤東先後6次長篇講話和多次插話,嚴厲批評「反冒進」,說「冒進」是馬克思主義的,「反冒進」是非馬克思主義的;表揚河南省委提出一年就要實現《全國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的糧食生產指標,實現水利化、除四害、消滅文盲等是雄心壯志,並說讓河南試驗一年,如果河南靈了,明年各省再來一個「大躍進」運動。
  • 1958年大躍進期間毛澤東與周恩來的分歧
    從1957年起,神州大地開始發生政治大「地震」,先把50多萬人打成「右派」。到1958年,一曲共產主義「狂想曲」,把一輩子受苦受窮的人民都鼓動了起來,夢想著早日走進糧食成山、食油成河、鈔票作廢的「神仙樂園」。一個比一個大的「衛星」從土疙瘩裡升了天。毛澤東看到這一個個激動人心的「衛星」,由衷地高興。他多麼希望他的人民幸福富裕,一夜之間擺脫貧窮走進共產主義!
  • 國難思良將:毛澤東在1962年嚴重困難時期重新起用陳雲
    編者按:《世紀風採》發表文章《毛澤東與陳雲》。文中記述在國家嚴重困難時期,毛澤東重視陳雲的意見,並在經濟建設中起用陳雲,摘編如下。 從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給國民經濟造成了嚴重損害。
  • 1956年的冒進與反冒進
    眾所周知,「大躍進」運動是在批評1956年的反冒進和醞釀、制定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過程中發動起來的。那麼,1956年的冒進與反冒進究竟是怎樣一回事呢? 冒進的出現 1953年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時,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設想用三個五年計劃即15年左右的時間完成社會主義改造,但從1955年夏季開始,毛澤東決定加快社會主義改造的速度,開展了對所謂「小腳女人」即右傾保守思想的批判,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就迅速進入高潮。
  • 郭道暉:1958毛澤東系列做法導致大躍進和文革
    一、評所謂「反右必要論」2007年是反右50周年,2008年則是「處右」50周年(處理右派,即正式給「右派」戴帽、懲處、發配)。1957年的反右派鬥爭,全國被錯劃右派達55萬人。據中共中央公布的資料,1957-58年共劃右派552973人,1978年以後「改正」552877人。
  • 謝富治1968年批陳雲:只想多賺錢炒肉片
    他只講經濟,不講政治,他講的經濟政策,據我看,只是資本主義的商人經濟而已。」會後,由毛澤東批准,未經過正常選舉,產生了新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名單,陳雲位於11名常委的最後一名。全會未重選黨中央正副主席,林彪列常委第二位,成為毛澤東的接班人,陳雲同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一起,被實際免去了副主席的職位。隨後,炮轟和批鬥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造反活動在林彪、江青等人的煽動下,鋪天蓋地而來。
  • 陳雲與黨的七大
    [3]P26由於國民黨軍「圍剿」根據地,中共臨時中央被迫由上海轉移中央蘇區,加上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戰略轉移,形勢危急,七大召開的計劃未能實現。1937年1月,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局勢相對穩定後,在12月的政治局會議上,重提召開七大議案。
  • 「左派」與「右派」的由來(推薦! 解釋的很清楚! )
    2018-12-06 18:22:13 來源: 戰國的英雄 舉報   「左派」與「右派
  • 1957年6月8日 毛澤東親自起草文件反右運動開始
    1957年6月8日,中共中央發出毛澤東親自起草的《關於組織力量準備反擊右派分子的猖狂進攻的指示》。指出反動分子猖狂進攻。黨團員中的動搖分子或者叛變出去,或者動搖思叛。各省市機關、各高等學校和各級黨報都要積極準備反擊右派分子的進攻。這是一個偉大的政治鬥爭和思想鬥爭。
  • 1957年反右不存在「引蛇出洞」
    要力求兩不誤,既讀了書,又整了風,只讀書不解決思想問題,不整風,就是教條主義;只整風不讀書,就可能犯經驗主義。我們過去整風,讀書少了一些,有的甚至沒有讀書,是個缺點。這一條是值得今天注意的。」「整風整什麼?認真學習文件,聯繫實際,討論問題,檢查自己的思想。」「整風就要大講這些脫離群眾的事實,要大家想一想。好多同志對這樣一些脫離群眾的事實熟視無睹,看一看就過去了。
  • 「欽定」大右派:」領袖要向我道歉!」
    為了迎接新中國成立,每位幹部都寫了一份《對蘇聯看法的思想演變過程》思想匯報,時隔八年,這份匯報成了我「反蘇反共反人民」的罪證,我被打成「右派」。 此後二十多年,我一直努力為自己翻案,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因此,我後來受人之託,到上海著名的大「右派」孫大雨(1905—1997)教授家傳授自己豐富的翻案經驗,也算是一段因禍得福的際遇吧。
  • 錢鍾書為何沒被打成右派?
    楊絳說:「解放前,我們是讀過大量反蘇小說的。但我們不願遠走他鄉去當二等公民,仰洋人鼻息。我們愛祖國的語言文化,也不願用外文創作,所以在世局嬗變之際選擇留下。謠言傳說共產黨要『殺四十五歲以上的知識分子』,憑常情可以否定,或只算我們『短命死矣』,不願離開父母之邦。這是實話實說。」「我們發現新中國並不像反蘇小說中所說的。
  • 丁玲是怎樣被劃為右派分子的
    文藝界反右派鬥爭一開始,首先受到集中批判的,就是所謂"丁玲陳企霞反黨集團"。    7月25日復會的作家協會黨組擴大會實際就是對右派分子丁玲等人的鬥爭會。這一天開會的情形,李之璉在他題為《不該發生的故事》的另一篇回憶文中說得要詳細一點,他說:    作協黨組擴大會在休會多天後,於7 月25日復會。主要是批判丁玲等"向党進攻",指責"反黨小集團"要翻案等等。
  • 解密:毛澤東與清華大學
    12月27日,中共中央向各地轉發了毛澤東的批示及這個材料。  60年代,毛澤東則把清華大學視為實踐其「教育革命」思想的一所重點大學。1964年2月13日春節,毛澤東召開了著名的「春節教育座談會」,有5位中央領導人陪同,請了11位民主人士和文教部門負責人參加。毛澤東對教育工作作了建國以來第一次集中而又嚴厲的批評。出席座談會的蔣南翔校長只隔3天就主持清華黨委學習、討論和貫徹。
  • 左派右派都是想過好日子-左派,右派,改革開放,文革,民主-中安在線...
    左派右派都是想過好日子 發布時間:2013年05月14日10時50分   稿源:環球時報   編輯:中安在線   ???最近我主持的「中國公民政治素質調查與研究」結果在網上引起一番左派和右派的議論。有人興高採烈,說社科院的調查證明左派是右派的四倍還多。
  • 蕭乾:郭沫若48年一篇文章讓我成了右派
    可以說他是史學家,他有《廬山會議實錄》《毛澤東的早年和晚年》等力作,當時還在為主編中國共產黨組織志每日伏案工作;可以說他是水利學家,在三峽問題上他自成一派,寫了許多文章,集成《論三峽工程》;可以說他是詩人,他在秦城監獄中用紫藥水寫的《龍膽紫集》曾傳誦一時,連胡耀邦晚年都把自己的詩拿給他修改;可以說他是雜文家,從延安到五十年代,都是雜文圈聞名的高手。李老則說,「我是一個雜家。」
  • 急躁冒進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急躁冒進,想趕快達到目的,不經仔細考慮或準備就急於行動。出自:毛澤東《反對黨內的資產階級思想》:「急躁冒進或保守,都是不按實際情況辦事,都是主觀主義。」近義詞有:急躁輕進,急躁冒進是貶義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