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數百年來向中國朝貢,被日本覬覦佔領,至今情況複雜

2020-12-26 文史滄海

縱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長河,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儘管中國的朝代在不斷地更替,但是中國的先進文明,卻對整個東亞,甚至的亞洲,都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而在古代,這種先進性,更是引得很多國家的朝貢。然而到了近代,隨著清王朝的逐步腐朽,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殖民進程的加速,曾經中國的屬國,也在一個個消失,被歷史長河所淹沒。而今天小編講的,便是一個已經消失的中國屬國:琉球王國。

琉球王國傳統風俗

琉球群島,位於現在我國臺灣和日本鹿兒島之間,中國史書最早就將這一地區稱為「琉球」,意思就是發光的美玉。但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這裡都鮮有人煙,這些島嶼,距離中原太過遙遠,甚至比臺灣島都還遠,作為傳統的陸權國家,自然也就沒有對這一地區進行佔領和開發。時間一長,琉球群島聚集了不少的流民,而且隨著流民數量的增加,也就逐漸形成了琉球王國。

有著中式風格的琉球建築

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時期,琉球王國正式成為中國的藩屬國,後來歷代琉球王,都是由中國的皇帝來冊封任命。而琉球王國也向中國朝貢了數百年,受到中國的庇護。然而隨著清王朝的逐步沒落腐朽,再加上西方列強的強大,刺激到了日本的野心。在日本明治維新以後,日本的國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當時的清王朝,儘管對日本而言依然是龐然大物,但是儼然已經不足以讓日本恐懼。1871年,日本終於開始對琉球群島出手了,日本當局強行冊封琉球國為日本的令制國,並在隨後幾年,逐步磨滅琉球國的印記,最終徹底廢除。在八年的過程中,儘管並沒有大規模的戰爭爆發,但是依然無法掩飾侵略者的本質。

日本明治維新

而日本之所以要佔領琉球群島,一方面是為了滿足自己對外擴張的野心,而另一方面,則是琉球的優越地理位置,引發了日本的覬覦。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出現,海權國家的崛起,讓全世界看到了島嶼的重要性,而日本作為一個島國,明顯也認識到了這一點,而琉球群島,剛好位於日本的南部,同時距離當時的寶島臺灣,也並不遠,可以為日本下一步侵略計劃,做一個鋪墊。從日本佔領琉球群島開始,就已經能夠看出,日本當時的野心。

琉球群島具體位置

琉球王國本是中國的屬國,如今卻被日本所佔領,與當時清王朝的國力衰退,和日本的強勢崛起,有著十分重要的關係。時至今日,琉球群島的情況也依然十分複雜,不少琉球人都試圖尋求復國,但是一直都受到各種阻礙,而除此之外,美國的幹預,也讓事態變得比較複雜。

相關焦點

  • 古代日本向中國朝貢時送了什麼?日本網友稱:這是奇恥大辱
    來中原朝貢的國家,需要帶上自己國家的特產,包括珍稀的玉石珠寶,或者寓意吉祥的寶物。當然,它們來華朝貢,中國也不會虧待這些國家,往往在各國使臣離開前,皇帝會加倍賞賜他們,一是為了顯示「天朝」的大度,二是為了像其他國家「炫耀」中國地大物博。朝貢體系在世界歷史上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是古代世界主要的國際關係模式之一,廣泛存在於全球各地。不過,日本曾鬧出了一個笑話,被後世稱為是「奇恥大辱」!
  • 亞洲各國為什麼爭相向明朝(中國)朝貢?
    如果單單從「朝貢」這一詞的表面意思來看,似乎是中國對周邊各國的壓迫,向中國朝貢應該不是他們的本意。但其實事實並非如此。亞洲各國不僅樂意向中國朝貢,而且是爭搶著頻繁向中國朝貢。甚至,中國政府還不得不規定各國朝貢不可太頻繁,還必須有專門的憑信——「勘合」才能來中國朝貢。而不在朝貢國家之列的其他國家,不允許向中國朝貢。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就以明朝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 美國人為何如此介意「朝貢體系」?
    光緒元年6月,日本派遣內務大丞松田道之出使琉球,明確要琉球斷絕與中國長達五百年的宗藩聯絡,停奉中華正朔,廢止福州琉球館,改用日本法律,允許日本駐軍,並諭尚泰向天皇謝恩。琉球向宗主國清朝遣使告急,清廷除了責令駐日公使何如璋去調查外,似乎並未將此事放在心上。1878年8月30日,日本政府決定改琉球為郡縣。
  • 武則天醉酒時,隨口給一國賜名,沿用至今,曾被中國人視為笑話
    為了獲得中國古代王朝的庇護和先進技術,他們也紛紛選擇向我國稱藩納貢,接受中國的冊封,並由中國賜予印璽。可以說古代的中國與周邊國家存在的宗藩關係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據歷史資料顯示,中國從西漢王朝就開始有藩屬國,而且中國歷代王朝對藩屬國多採取懷柔政策,厚往薄來很少幹預其內政,給其提供無償保護。歷史上對中國稱藩也不在少數,比如像朝鮮、越南、琉球、緬甸等。
  • 日本曾提出與中國分割琉球群島,但被李鴻章拒絕
    第一島鏈北起日本,經過琉球群島,連接臺灣島,最南端是菲律賓群島和大巽他群島。毫無疑問,島鏈是美國為了威懾亞洲大陸國家而設立的。在這條島鏈中,琉球群島的地理位置至關重要。琉球群島現在雖被日本佔領,但原本為琉球王國所有,歷史上是中國的藩屬國。
  • 【華夏攻略】揭秘朝貢體系的營銷秘訣
    如果仔細探究,你就會發現,朝貢體系在實質上是一種操作靈活的網絡會員制度。不管你距離天朝多遠,只要加入朝貢體系的會員。不管你為向天朝皇帝充值多少,都能得到相應的會員服務承諾。來唐朝時的中國朝貢絕對是一件樂事朝貢制度在這種會員等級制的運作模式下,不平等的外交待遇會體現在不同國家身上。
  • 朝貢體系的東瀛鏡像:明王朝建立東亞秩序的努力與破產
    倭寇破壞巨大,在其最為猖狂鼎盛時期:「連艦數百,蔽海而至」,在沿海數千裏海岸線上同時進擾,規模之大達數萬人。根據《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倭寇「官庾民舍,焚劫掠奪,發掘冢墳,束嬰孩竿上,沃以沸湯,視其啼號,拍手笑樂。得孕婦卜度男女,刳視中否為勝負飲酒,積骸如陵。」就東亞整體秩序而言,倭寇不僅構成了元末及明代中原政權與日本進行正常經貿交往的破壞因素,也成為朝鮮民眾至今難以平復的歷史痛點。
  • 中國古代朝貢關係研究評述
    費正清撰寫了有關19世紀朝貢制度衰落的論文,還作為編者撰寫該書序言,其中不僅簡要介紹了上述13篇論文的基本觀點,對朝貢制度也做出了如下的基本評價:「中國人與其周圍地區,以及與一般`非中國人'的關係,都帶有中國中心主義和中國優越的色彩。中國人往往認為,外交關係就是將中國國內體現於政治秩序和社會秩序的同一原則向外示範。因此,中國的外交關係也像中國社會一樣,是等級制的和不平等的。
  • 《自從有了警察》:被覬覦的警察權
    川島浪速不算日本的政府官員,只是個日本浪人,亦稱大陸浪人、國士、大男人、義盜、任俠、「英雄」,是近代日本特有的歷史現象,為日本近現代社會中十分複雜又具有一定勢力的社會階層。他們是離開主家到處流浪的窮困武士,他們以天皇的親兵自居,乗承日本帝國主義的意旨,參與對中朝蘇和亞洲國家的侵略活動。特別是在侵華戰爭中充當了諜報隊、先鋒隊和別動隊角色,堪稱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急先鋒。
  • 古代的朝貢利潤有多大,為了爭奪朝貢,日本兩大勢力直接火拼
    說起朝貢,這個體系是我國古代特有的。朝貢其實很簡單,就是你承認我中原王朝為老大,每年向我進宮一點東西就可以了。當然,作為老大,我也要回點東西給你作為安慰。這種體系就是朝廷,我國封建王朝就是憑藉著這個體系在東亞建立了霸主地位。可以說還是很和平地,並不血腥。
  • 日本衝繩首裡城大火,燒掉的是中國傳統文化
    琉球借朝貢之名,從中國獲得的利益之大、優惠之多,也引起了日本的覬覦。明萬曆年間,德川家康統一日本,建立德川幕府,希望以琉球王國作為中介重啟因戰爭和海盜而中斷的中日貿易之門。遭到琉球屢次拒絕後,之前與琉球有摩擦的日本九州薩摩藩便借為德川家康出頭之名,兵臨首裡城下。
  • 他結束了日本南北對立局面,向中國朝貢,被明朝冊封「日本國王」
    其實,一休和足利將軍都在歷史上有原型的,一休是皇族,名叫一休宗純,是日本南北朝時期後小松天皇的皇子。而足利將軍就是日本歷史上著名的足利義滿,日本第二個幕府時期室町幕府的掌權者。
  • 熱文速遞 ‖ 中暹傳統朝貢關係的終結(1869—1893)
    來使本人也強調,暹羅乃中國之藩屬,暹廷應以符合規格的禮儀,如敞開王宮正門、升旗、鳴炮等,迎接、拜受皇帝敕諭,以免外國輕視皇帝;進而表明,中國已平定四方叛亂,並力圖增強軍事力量,而皇帝歷來心存慈悲和恩德,隨時準備出兵保護屬國,主張暹羅不要堅持天津路線,應一如既往地按慣例由廣州進貢;甚至提到中國曾派兵幫助越南抵抗法國,也會就日本幹預朝鮮、琉球派兵責難。
  • 一國,祖先是中國人,在中國遭難時出動二十萬軍隊,準備打回老家
    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國,祖先是中國人,在中國遭難時出動二十萬軍隊,準備打回老家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為了表明它是要解放亞洲並與白人殖民者共同作戰,召集了亞洲國家的政府代表並舉行了大東亞會議。會議的參與者基本上是日本的偽政府,例如中國的王經緯。但是,還有一個真正的政府,即泰國。與其他亞洲國家相比,泰國是一個反常現象。
  • 亞洲唯一沒和我國建交國家,卻一直支持我國,曾向中國朝貢數百年
    看過許多史料就會發現中國附近的許多國家都曾經是中國的領土,也有許多的國家受到中國文化影響多年。大家最為熟知的就是日本跟韓國了,在中國的西南方向也有一個國家曾經是中國的領土,不過到了現在還沒有跟我國建立外交關係,也是所有的鄰國裡面唯一一個沒有跟中國建交的國家。他們的婚姻制度讓人驚嘆,甚至還有結婚有獎勵的規定,這個國家就是不丹。
  • 中國的一項制度,維護了3000年的東亞國際關係,卻被日本一戰推翻
    那麼就有一個問題:數千年來中國主導的東亞一體化,到底有什麼用?二、我們要知道一個常識,沒有外力介入的時候,東亞的國際秩序只能中國來主導。原因之前已經說了。所以中國主導東亞國際秩序,是娘胎裡帶來的基因,改都改不了。在數千年的朝貢體系裡, 中國一直是當之無愧的大哥,東南亞、朝鮮、日本等國家是小弟。中國給小弟們定下規矩,一年或者三年帶著禮物來朝拜一次,然後中國會回贈豐厚的禮物,價值往往是貢品的幾倍到幾十倍。
  • 評價朝貢,不能陷入殖民主義的陷阱
    富有四海的中國皇帝,接受了異域藩屬不遠萬裡送來的禮物,當然不能讓人家空手而回。包括明朝在內,歷代朝貢都存在「薄來厚往」的情況,中國給予的賞賜在經濟價值上遠高於藩屬國的進貢。 仍以獅子為例,帖木兒王朝曾經向明朝進貢了一頭獅子,得到了三十箱禮物的回報。由於受益太過豐厚,各國熱衷於進貢獅子,甚至出現了假冒的「獅子」。
  • 趙汀陽:是誰發明了一國多制?
    而在新書《惠此中國:作為一個神性概念的中國》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長城學者趙汀陽認為,古代中國一直是多種制度的複合政治秩序:在先秦的天下時代,是多國一體;自漢以來,是一國多制。一國多制的靈感來源應該是周朝的天下概念,但作為制度的確立是從漢朝設立都護府開始的。
  • 日本統領豐臣秀吉:我要佔領朝鮮印度,統治中國,最後葬在寧波
    在近代史上,我們經常會感到驚訝,不明白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日本居然有膽子、有能力來入侵中國,但是如果我們關注其統治者的言論,就會明白,日本對富庶的中國覬覦已久。 豐臣秀吉就是如此,在統一日本後,他很快就感到了不滿足,將眼光放到了鄰國甚至全亞洲。
  • 日本侵略軍為何沒佔領澳門
    所有人都預料,日軍將在數日之內佔領澳門,但是偏偏直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日軍也沒進入澳門。這是為什麼呢?原因還是比較複雜的,現在看來主要是以下四點: 1,澳門當時是葡萄牙佔領的殖民地,二戰中葡萄牙宣布了中立地位,不參與同盟國和軸心國之間的戰爭。二戰中西班牙獨裁者弗朗哥和德國走的很近,對德幾乎有求必應。 基於地理位置的阻隔,德國陸軍也沒法越過西班牙的國土去找葡萄牙麻煩,就順水推舟默認了葡萄牙的中立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