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keep的產品分析報告,作者從市場分析、用戶人群、產品功能、競品分析、產品迭代和未來產品優化這幾個方面對keep展開了分析,並總結了自己的相關思考和建議,與大家分享。
Keep,一款為用戶解決運動健身需求並具有一定社交屬性的APP。
作為一個健身愛好者,使用Keep至今有將近四年的時間。現在作為一個產品經理的初學者,想要結合自己的愛好,為Keep寫一篇產品分析報告。
在全民健身的政策推動之下,我國先後出臺了《全民健身指南》,《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等來大力發展運動健身行業。鼓勵運動健身行業的創新和加大對運動健身行業的政策扶持力度。
近年來,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不斷上升,2019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990865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斷提高。隨著收入的增加,人們的需求不單單是生存的基本需求,對於休閒娛樂和運動健身的需求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國內的體育運動健康行業蓬勃發展,2018年全國體育產業總規模2.4萬億元,實現增加值8800億元,有望在2020年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
整體社會環境對於運動健康行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全民健身的熱潮之下,越來越多的人追求運動健康的生活,並在運動健身方面產生消費,而同時年輕人對身材體型的追求,促使了大量的運動健康行業的發展機會。
與此同時,由於生活壓力的增加,工作時間的延長,碎片化的運動管理和快速,方便的線上指導型運動方式,在年輕人當中非常流行。在2020疫情期間,居家隔離的生活方式,使得大量運動健身愛好者轉為線上協同健身。
目前市場上有著大量可穿戴設備,幫助人們監測自身的心率,消耗的卡路裡等。由於人們對於運動科學性和運動方便性的追求,科技產品的消費大量增加。而科技的不斷發展同時也為線上的健身模式提供了發展的基礎。
2020年1月,Keep官方發布了《國民運動生活大賞》數據報告,對Keep這一社交性的運動健身平臺上的兩億用戶進行了運動行為偏好的分析。據數據統計,Keep平臺上的用戶累計運動的總時長達到了224億分鐘,平均每周鍛鍊4. 64 次,每次鍛鍊時長平均 20 分鐘。
Keep的用戶當中35歲以下的人佔比達到了90%,其中註冊用戶為學生的比例要高於上班族,可見Keep的主要用戶組成為大學生群體和年輕的上班族。Keepers的註冊集中地主要是,北京市,上海市和四川省。與此同時活躍度大的Keepers的集中地則是,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成都市。由此可見大部分用戶集中在一線城市,這也與一線城市的大學生和年輕白領數量多相符合。
Keep的女性用戶數量超過了男性用戶數量並且在健身產品上面的消費也多於男性用戶。一方面是由於當今社會環境之下,女性對於瘦以及健康美麗體型的追求達到了一定的巔峰,另一方面由於Keep平臺上提供了大量的瑜伽課程,舞蹈課程,孕期以及產後恢復類的課程,吸引了大批的女性用戶。除此之外,女性的收入不斷提高,也更加捨得在健身和美麗上面進行投資。
keepers人均月收入8000元,擁有房產的比例達到了44.5%(不包含無收入學生群體),這也說明Keep的用戶具有一定的消費能力。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可以提出Keep的用戶畫像:
從上面的用戶畫像當中,我們可以看出:
(1)運動
作為一個線上運動平臺APP,Keep最核心和基礎的功能就是滿足用戶的運動需求,Keep的運動功能欄非常的齊全,涵蓋了基本課程,跑步,瑜伽,冥想,行走,騎行,Keep單車,keep跑步機,keep健走機,以及最新上線的keepland。滿足了用戶方方面面的運動需求,同時在搜索欄可以單獨搜索各個部位和動作的單獨訓練。並且這些功能之下又有具體的難度等級和訓練分類,適合不同程度運動者來進行選擇。
以基本的跑步運動為例,其功能內容涵蓋了1,顯示用戶的累計跑步距離;2,進行跑步類型的選擇:燃脂跑,戶外跑,跑步機;3,跑步精選活動和跑步輔助訓練;4,一周好友跑步排名情況顯示。
顯示用戶累計的跑步距離能夠給用戶帶來更大的自信心,並且更易於讓用戶分享自己的跑步裡程,從而讓產品得到一定的傳播。
進行跑步類型的選擇滿足了用戶多樣的跑步需求,並且在不同的跑步類型選擇下都可以記錄當前的跑步數據,速度,時間,消耗的熱量以及戶外跑步的路線,這可以讓用戶更加直觀的看到自己的運動量,也增加了用戶分享跑步情況的欲望。除此之外,在顯示跑步路線的時候用戶可以選擇看到附近跑步的人,這樣增加了這一運動的社交性,減少了獨自一人跑步的孤獨感,帶來更多的動力。
跑步精選活動和跑步輔助訓練可以幫助用戶更加快速的了解到Keep目前舉辦的線上和線下的運動活動,提高用戶的參與度。同時跑步的輔助訓練可以幫助用戶減少運動損傷和運動後恢復,是一個非常貼心的提示,增加用戶的使用好感,減少用戶的課程搜索,更加細心,方便。
一周好友跑步排名顯示是根據好友的跑步公裡數顯示排名,這個排名顯示放在頁面的最後,第一不容易引起短距離跑步用戶的反感,第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一些願意在好友圈展示自己跑步裡程的用戶,經常使用Keep來記錄自己的跑步運動,是一種增加用戶粘性,又不會引起用戶反感的方式。
運動作為keep的核心功能,涵蓋的運動形式非常廣泛,在每種運動形式之下,又細分了不同的類型可供用戶選擇,每一種運動都做到了儘可能的詳細和對應的訓練課程。
並且,隨著keep不斷的發展壯大,也有了越來越多的運動達人進入keep,提供相應的訓練,吸引了一批運動達人的粉絲成為用戶;並且keep的用戶能夠在運動當中直觀的看到自己的運動量,在達到一定的運動時長之後,通過頒發徽章的形式,增加用戶的活躍度。
(2)訓練計劃
在Keep發展的早期就有訓練計劃的功能,訓練計劃的周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進行調整,訓練的內容可以根據自身的健身需要和身體所能承受的運動強度進行評估之後制定的。早期的訓練計劃是免費的,現階段的訓練計劃,則是開通會員之後可以進行訓練的。
訓練計劃是非常好的一個功能,首先,訓練計劃具有一定的個性,根據每個用戶的需求進行定製。其次,訓練計劃體現了keep的專業性,用戶可以對自己的身體有一定了解,可以記錄自己的飲食並進行分析。最後,訓練計劃提高了用戶粘性,訓練計劃的時長多為4周,在4周的時間內,進行不間斷的運動,有助於用戶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使用keep進行運動的習慣。
(3)Keep商城
運動和其他的產品不同,運動最終還是需要用戶動起來,是一種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另外,隨著人們對於運動專業性的要求增加,以及科技的不斷發展。運動相關的科技產品和運動基礎產品都非常受歡迎,好看又專業的運動服飾,可以監測心率的運動手環,需要增加強度的啞鈴,以及健康輕食的食品等等產品,都為keep的商城建立提供了基礎。
那麼keep商城就圍繞運動健康方面,進行健康產品的售賣,不時推出各種促銷活動和keep專屬的款式,這種專屬定製款激起了keepers的情懷,穿著印有keep的瑜伽服進行運動,標註自己屬於keep的用戶,增加了用戶的歸屬感和對於產品的情感和自豪感。
keep還進行了」K-partners」的品牌聯盟,和眾多品牌進行合作,入住keep商城,K-partner可以得到Keep整合生態體系的優質資源,而keep也可以通過品牌授權跨界共贏等深度合作形式,擴寬品牌營銷。一起為消費者提供更加豐富,高質量的商品和活動。
(4)社區動態
Keep的產品定位當中便是帶有一定社交屬性的運動健身產品,因此社交也是keep非常重要的功能構建,不過在keep當中這個功能相對來說比較簡潔。在keep的首頁當中顯示了,用戶關注的成員動態,以及keep推薦的一些動態和keep自己設立的熱門話題頁面。
健身和減肥的用戶,大部分都很樂於分享自己的健身成果和健身方法,因此keep的社交功能建設是非常合理的,另外在短視頻發展迅速的今天,帶有話題和視頻的動態分享,更有利於用戶進行傳播和分享。
(1)keepland
Keep的基礎功能發展日趨完善,最近正在發展的功能是keepland,這一功能是增加在運動功能欄之下,與線下健身房和健身教練進行合作的項目,這一功能通過和線下健身房進行合作,給用戶提供了一些健身房門店不同健身操課和時間的選擇,探索一種線上線下運動健身相結合的新模式,可以讓線上產品落到實地,也可以為目前線下的健身場館尋求一種新的發展,達到合作共贏的模式。
(2)課程評論和共同在線運動功能
keep的每個課程下面都設置了對於該課程的評論和點讚欄,引導用戶對課程進行評價,激發了用戶對同一課程分享,推薦或者是吐槽的欲望。可以看到在等級難度比較高的課程下的評論「非常累」引起了大量用戶的共鳴,找到了用戶集體的情感出發點,是一種非常好增加產品與用戶之間情感的方式,同時讓用戶之間可以建立起聯繫,引起用戶互相關注,成為社交好友,加強了用戶和產品之間的情感聯繫。
運動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件枯燥和費力的事情,因此在運動時的鼓勵和陪伴式 的運動可以提升人們的運動積極性。keep在共同在線運動上面的功能做的非常好,在進行運動時,可以看到當前有多少人一起運動,並且可以點擊發送加油和鼓勵,這樣一種在線陪伴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運動的枯燥,並且引起用戶堅持運動的決心,增加用戶粘性。
Keep利用五個導航欄來構建每個頁面的功能,在每個頁面下,是直接呈現出一個可以左右拖拉的垂直領域項目,進行運動訓練。
keep整體的設計風格十分簡潔,底色均為白色,在一些標題欄和推送欄則選用深紫色。keep在進入頁面時的slogan「自律給我自由」是keep理念的傳遞,也非常受到用戶的喜愛。
運動健身越來越收到年輕群體的歡迎,也使得大批優秀的運動健身類APP湧現,來解決用戶對於運動健身的需求,那麼在這些APP當中,keep何以脫穎而出,收穫兩億用戶,並維持著一大部分用戶的活躍度,我將從keep的競品功能上來對其進行分析。在此挑選具有代表性的一款運動健康產品「Fit健身」來分析。
Fit的導航欄設置了四個,分別是,發現,計劃,訓練和我的。
從fit的功能結構可以看出,fit在健身運動的功能設置上種類相對較少,沒有跑步,競走,騎行等戶外運動功能。功能主要以健身課程和定製計劃為主,模擬線下健身房的營業模式,為用戶提供訓練和私人教練,顯示出了fit的專業性,同時fit不設置好友關注和動態分享的界面,因此不具有社交屬性。
在商城方面,fit僅可購買課程和一些視頻網站的會員卡,商品種類比較少。因此fit以完全的室內運動健身為主,不具有社交屬性,主打專業性和個性化健身服務。
(1)核心運動功能對比
Fit的運動功能是課程和定製服務,fit的頁面設置上區分度不夠大,發現和訓練頁面上都課程顯示,區別就是全部課程和自我訓練課程,具有一定的重複性,另外fit不設置跑步,騎行等戶外運動功能,對於課程的分類不夠明確。
keep的運動功能較多,涵蓋了除球類運動之外的幾乎所有類型。對於課程的分類非常細緻,可以根據運動的形式進行選擇,較為方便快速。
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剛剛進入的新用戶對於訓練會比較迷茫,直接就是課程庫當中的專業性課程訓練會造成用戶緊張和不知所措,設置一定的分類和導航可以引導新用戶從感興趣的運動類型和熟悉的運動方式慢慢進化成為專業級的用戶。
(2)社交和商城功能對比
Fit在產品定位上就是以個性化的定製健身計劃和提供高質量的金牌服務為主的,所以fit的功能簡潔,健身專業性比較強,模擬線下健身房的服務方式,不設置社區類的頁面,不具有社交功能。在商城方面也主要提供了課程和健身服務購買。
keep則是具有一定社交屬性的運動健身平臺,keep提供好友關注,動態分享和話題熱點頁面,引導用戶在鍛鍊結束之後,帶話題發布到動態,具有一定的社交功能,同時會顯示在好友當中的運動排名。
鑑於目前年輕用戶90後,00後等對於產品情感的需求比較大的情況之下,分享和社交功能有助於用戶保持一定的活躍度,激發用戶的運動積極性和展示自我的願望。
在商城功能上,keep一方面已經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帶有keep標識的運動產品周邊種類繁多,服飾,配飾,器材等等,另一方面,通過品牌聯盟,keep也吸引了一批優秀的品牌進駐,增加了keep的知名度,並吸引了一批原有品牌的用戶,建立起很好的協同經濟生態圈。
(3)個人中心功能對比
Fit的用戶個人中心和keep的用戶個人中心都顯示了運動數據和健康數據,不同的是,fit的訓練記錄以次數記錄為主,顯示日,周,月的訓練次數。在健康數據方面可以記錄體重和圍度,幫助用戶更好的把握身體的健康狀況。
keep的運動數據則是顯示了總的運動時間和本周消耗的卡路裡數值,在健康數據方面的顯示則是動態的顯示,以上次記錄時間較長的一項顯示,提醒用戶太久沒有記錄自己的身體數據。
Fit的用戶個人中心當中設置了「反饋」的功能,用戶可以根據分類反饋遇到的問題和體驗,這有助於後臺及時了解到用戶需求,收集用戶意見,並整理改進。
綜上所述,fit在產品功能上緊緊圍繞專業性和健身進行設置,滿足用戶基本健身運動需求的同時,給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定製訓練和健身房模式的訓練營和私教訓練。keep的功能更加廣泛並且不斷發展,也具有了定製化服務,目前的keepland和線下健身房結合,提供私教和操課的預約服務。
keep在健身社交上面做的比較好,有運動達人的健身分享和普通用戶生產的內容和一定程度的話題和熱點引導,給健身更多的樂趣,營造出線上健身的陪伴感。
從這一迭代過程可以看出,keep基於運動健身社交商城,不斷完善其功能,增加會員制度,提供增值服務,實現盈利。
給keep一些產品迭代的建議:
(1)在keep的社區動態頁面當中,必須要點開全文才可以看到下面的評論,可以適當展示一到兩條的評論,由此激發用戶點進去閱讀的興趣。
(2)短視頻暴發增長的階段,keep的短視頻頁面顯示不夠明顯,主要還是以圖片文字分享為主,建議可以建立專門的短視頻分享頁面,有助於用戶分享自身的健身動作,以及在網絡上傳播流行的健身動作。
(3)建議開放一定的訓練計劃和飲食記錄給免費的用戶,在競爭產品當中,有一部分專門做飲食記錄的APP是免費提供的,如果飲食記錄可以免費提供,可以增大用戶的活躍程度,也可以讓keep的功能更加完善。
keep作為一個具有一定社交屬性的運動健身平臺,成長非常迅速,其全面的運動訓練課程和各式各樣的運動訓練形式是keep的優勢,但同時隨著產品的成長,如何保持用戶的活躍度,讓用戶可以在使用keep的同時,源源不斷的產生內容,是keep需要完善和思考的。
從2016年開始使用keep至今,作為一個深度的用戶,陪伴了keep的成長,keep也見證了我的努力。對於keep的成長,一直都非常的開心,現在keep已經擁有了兩億用戶,也在不斷的吸引運動達人的入駐,和品牌合作,給用戶更多更好的體驗,期待keep未來的成長。
本文由 @Elaine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