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歷史]滇緬路上的永春人 南僑機工英雄檔案(組圖)

2021-01-10 閩南網

  一道雄渾的公路

滇緬路之72彎

  滇緬路從昆明到畹町出國境抵蠟戍同緬甸公路相接直達仰光,全長1146公裡,於1939年初建成。它是20萬雲南百姓付出巨大代價用半年時間搶修出來的一條戰時中國聯繫外部世界最主要的通道,是補給中國抗戰物資維繫中國生存命運的交通大動脈,卻也因趕工期而只是一道極為簡易的公路。

  之所以突然趕工修出這樣一道陸路,是因為沿海各省均被日軍佔領,海上運輸全被切斷,廣九鐵路亦被佔領。當時的國民政府只能在陸路上想辦法。

  可是,如果沒有車和司機,這路也只是擺設。然而,當時國內有經驗的大卡車司機及汽車修理工奇缺,臨時培訓又來不及。於是,國民政府行政院隨即致函「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簡稱「南僑總會」)主席陳嘉庚,請代招募華僑機工。「南僑總會」成立於1938年10月10日,由164名來自馬來亞、爪哇、蘇門答臘、菲律賓、香港等地的華僑代表在新加坡華人精英俱樂部——「怡和軒」舉行成立大會,以「聯絡南洋各屬華僑,研究籌賑方法,策動救亡工作」「籌款助賑祖國難民,並倡導集資發展祖國實業」為宗旨。

  1939年2月18日是除夕,在新加坡最為熱鬧的紅燈碼頭,第一批回國服務機工80人高唱著《運輸救國歌》,全副戎裝登上法國郵輪「安打拉文號」啟程,經越南抵達昆明,他們被稱為「南僑機工八十先鋒隊」。咱永春人趙文龍就是其中之一。那一年,趙文龍39歲,家住馬來亞峇株巴轄。因資料缺失,更詳細的信息有待發現。

  從1939年2月到9月間,來自新加坡、馬來亞、印度尼西亞、泰國、緬甸等地3000多名熱血青年分9批啟程回國。他們以「南僑機工」為名,在潘家灣訓練所訓練合格後就開工,1100多輛道奇、雪佛蘭、福特和GMC卡車奔走在那道還稱不上「合格」的公路——滇緬公路上。從昆明到畹町,近1000公裡,穿越6座大山,5條大江和無數的懸崖峭壁。他們開車幾乎不踩剎車,因為超長的陡坡和幾十個彎容易引起剎車皮起火,而邊塌方邊搶修的路況使得這些司機們稍有不慎就可能墜入懸崖。「初一翻車,十五到底」,機工們這樣形容路旁懸崖之高不見底。而芒市、遮放一帶的瘴氣同樣威脅著他們的健康。「當此路通車之始,華僑司機就做了開路先鋒。他們駕車馳至芒市、遮放一帶,每天遭遇流行的惡性瘧疾,平均死亡率每日約計七八人。」1941年1月27日《新華日報》這樣報導。

  他們的任務是運輸抗戰急需的汽油、槍枝、彈藥等作戰物資入中國,返程再運出國內的桐油、錫、鉛等產品。他們每次出車,至少需要連續7天日夜兼程,以至於他們稱自己的卡車為「道奇旅館」。

  隨著1940年日軍佔領越南,在河內成立「滇緬公路切斷委員會」,針對中國抗戰生命線的大轟炸開始了。「飛機來了,我將車子一停,就撲在溝裡,也不知道該怎麼躲。」林廣懷曾回憶說,隨即跟在他後面的幾部車子都被炸飛了。

  翻車、疾病和轟炸是1000多名南僑機工犧牲的主要原因。1942年3月12日,南僑機工們還肩負起運輸10萬中國遠徵軍進入緬甸北部的軍事重鎮蠟戍的重任,遠徵軍們此行恰是為了挽救被日軍包圍的滇緬公路,可惜未能如願。同年5月5日,為了阻止日軍東進,中國守軍炸毀怒江天險惠通橋(林廣懷的堂弟林財在此罹難),滇緬公路被切斷,南僑機工們失業了,貧病交加的他們成了難民,有人餓死,有人冷死,3年前回國時的意氣風發蕩然無存。

  此時被日軍四處追殺的華僑領袖陳嘉庚不顧自身安危,立即展開拯救南僑機工的行動。在摯友侯西反的奔波下,成立了「華僑互助會」,在昆明、大理的700多名南僑機工及其家屬得到了救濟。隨著抗戰形勢的好轉,南僑機工們也看到了曙光。1945年春,中國軍隊克復緬甸北部,滇緬公路重新貫通,南僑機工們再次行駛在這道熟悉的路上。日本投降後,他們開始了回家之路。

  1939年至1942年,南僑機工運輸了50萬噸軍需物資、超過1.5萬輛汽車以及無數的民用物資。據2015年9月中央電視臺《發現》欄目播出紀錄片《南僑機工》的片尾顯示,僅有14名老人健在,平均年齡超過95歲。

  「史學界一般認為,3000多名南僑機工中,1000多人為國捐軀,1000多人抗戰勝利後以難民身份復員返回南洋,再有1000多人滯留大陸分散各省。」孫建斌說,據他查閱殘缺不全的檔案史料,初步知道:永春籍南僑機工復員南返的有陳鮮、陳亞九、辜發、辜開、郭錦標、黃重水、林成、林鐵、林興健、劉貝錦、劉全、劉攸齊、蘇聯貴、吳進明、曾負重、趙文龍、鄭吉泉等人;林廣懷、顏世國滯留重慶,孫其文滯留雲南保山,劉瑞齊輾轉回永春,蔡漢良在泉州、永春當司機;李儒在滇緬公路上不幸翻車,壯烈犧牲,林廣懷堂弟林財在惠通橋炸毀時不幸罹難。而陳文火、陳章霞、辜水楊、洪國樹、李金髮、林傳芳、林金成、林燕詒、彭子安、盛雲梯、孫加油、顏永隆、張亞美、鄭逢時、鄭世泉等人則不知下落。「南僑機工檔案史料不全,有些機工復員表格中只寫籍貫福建,沒有註明縣名。永春是我省著名僑鄉,還有多少南僑機工,有待縣人繼續努力尋覓。歷史是公正的,縣人應該永遠記住這些抗日英雄。」

相關焦點

  • 南僑機工:用熱血鑄就國之幹城
    據統計,當年有1000多人犧牲在滇緬公路上,在世的南僑機工人數如今僅剩3人。光陰似箭,留給後人保存整理這段史料的時間越發緊張。  作為華僑華人代表,陳立人投身於記錄南僑機工歷史的事業已有20餘載。他一面走訪散落國內外各地的南僑機工和他們的後裔,一面致力於將過去無名英雄的名字掛在英雄榜上。
  • 海南周刊 | 最後的瓊籍南僑機工羅開瑚:永不忘卻的南僑歲月
    滇緬路上,南僑機工出生入死的歷史極大地震撼了我。從大理開始,不停有南僑機工聞訊趕來與他們相見,他們見面時悲喜交加、老淚縱橫。第一次,我走進滇緬公路,走近南僑機工。怒江惠通橋邊,我跟隨父親的生前摯友羅開瑚緩步走到橋邊,面對湍急的江水,他內心沉積多年的情感爆發了。只見他振臂高呼:「同胞們,戰友們,我們來看你們了,人民沒有忘記你們,歷史沒有忘記你們。」
  • 雲南:送別最後一位南僑機工 歷史會永遠銘記這些愛國赤子
    中新社昆明11月14日電 題:雲南:送別最後一位南僑機工 歷史會永遠銘記這些愛國赤子  作者 繆超 李曉琳  「赤心光照日月,清名永世長留」雲南最後一位南僑機工羅開瑚的遺體告別儀式14日在昆明舉行,當地各界民眾沉痛送別「抗戰英雄」,銘記一段海外愛國赤子衛國史。
  • 南僑機工回國抗日圖物展在復旦大學舉行
    」「顛沛流離 重聚生力」「抗戰勝利 英雄無悔」「赤子功勳 千秋銘記」等八個部分,通過歷史圖片、珍貴實物、紀念視頻等鮮活史料,重現了80多年前3200多名南洋華僑機工在祖國危難之際,拋家舍業、遠渡重洋、勇赴國難,用青春熱血和寶貴生命保障滇緬公路暢通、保證援華物資輸入的壯闊場景。
  • 8·15丨匹夫衛國: 《南僑機工·被遺忘的衛國者》
    甚至,多少人還知道那個跟他們有關的名詞「南僑機工」?南僑機工,他們是這個名字最後的主人。血肉築成的滇緬公路,曾是抗戰最艱難的年月,中國與外界唯一的一條交通線。1938年下半年通車,1942年5月中斷,近四年中,從緬甸到昆明,彼時國內無力生產的汽車坦克、槍炮子彈、汽油鋼材、藥品紗布等維繫幾百萬將士抗戰所需的國際援助物資,俱有賴這條道路運輸。
  • 英雄南橋機工:為了抗日三千華僑自願參加機工隊,最後犧牲一千人
    所以當時很多馬來亞跟新加坡的僑胞響應「南僑總會」號召,積極報名從參加機工隊。南僑機工前前後後一共有3000餘人,除了男性,也有不少女性參加,後來成員也從馬來亞擴展到其他地方,不過還是以馬來亞的華僑為主。
  • 「不能遺忘的衛國者——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歷史圖片實物展」在...
    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保家衛國,救亡圖存的偉大歷史洪流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南僑機工。今天上午,由復旦大學與德宏州共同主辦的「不能遺忘的衛國者——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歷史圖片實物展」在邯鄲校區光華樓志和堂開展。
  • ...衛國者——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歷史圖片實物展」在復旦大學開展
    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保家衛國,救亡圖存的偉大歷史洪流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南僑機工。今天上午,由復旦大學與德宏州共同主辦的「不能遺忘的衛國者——南洋華僑機工回國抗日歷史圖片實物展」在邯鄲校區光華樓志和堂開展。
  • 現代版南僑機工,逆行武漢護送60萬雙醫用手套
    日子很平靜,也有點枯燥,王文強又把《南僑機工》這部紀錄片仔細看了一遍,包括長長的同名電視劇。這是80年前,滇緬公路上,一群貨車司機的物流運輸往事。1939年,中國抗戰進入最黑暗時刻,偏居西南的滇緬公路,成為上國際援華物資的唯一通道, 3000多名司機日夜奔忙,通過這條抗戰生命線,搶運戰略物資至大後方。那是一場民族戰役。
  • 看了德宏這個展後 復旦師生:這是一段沉重的歷史,催人奮進
    」「顛沛流離 重聚生力」「抗戰勝利 英雄無悔」「赤子功勳 千秋銘記」等八個部分,通過歷史圖片、珍貴實物、紀念視頻等鮮活史料,重現了80多年前3200多名南洋華僑機工在祖國危難之際,拋家舍業、遠渡重洋、勇赴國難,用青春熱血和寶貴生命保障滇緬公路暢通、保證援華物資輸入的壯闊場景。
  • 為勝利騎行 重走滇緬公路
    滇緬公路,人民之路,英雄之路,歷史不會遺忘,民族不會遺忘。修路的是英雄,你們騎行的也是這個時代的楷模。」這是昨天一個網友在我微信裡的留言,今天早上讀到,依然熱血沸騰。抗日的烽火似乎還在血液裡燃燒,那種不屈的民族精神屹立在滇緬公路的每一座山頭,在召喚我們:「前世之事、勿忘歷史」。早上七點半從鳳儀鎮出發,穿過繁華熱鬧的下關,沿G320國道繼續騎行。
  • 《南僑機工英雄傳》之盜墓賊馬王爺篇
    《南僑機工英雄傳》裡有一位馬王爺宋運成老師用他精湛的演技,賦予了這個角色靈魂,感動了我,我想寫一寫他的故事。馬王爺是誰?一個盜墓賊,亦正亦邪,不知善惡,用他自己的話說「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個好人」。他曾和馬幫的人一起被日本人抓住,跟著一群工人修建滇緬公路,後來目睹了所有人的慘死(日本人黑田拿修路工人試藥),他僥倖生還,從被活埋的墳墓裡死裡逃生。他的出場是為了一個玉象,為了一座古墓——勐卯古墓。似乎只要能得到玉象,找到古墓,他什麼都願意做。
  • 《南僑機工英雄傳》之佐藤次郎篇(終結篇)
    兩方均有死傷,最後只剩下這幾人。密林中,方天海等人遇到了一個行如怪物的「野獸人」,後馬王爺認出是當年修鐵路的工人。但因為黑田純試藥的原因,神志不清。帶回軍統監獄後,佐藤得知,派人將其暗殺。方天海由畹町來到雲南追查偷運物資一事。此時,佐藤已將小寶綁至此處,威脅方天海替他拿英軍布防圖。
  • 重走滇緬公路 長沙百人會激情共畫同心圓
    瑞麗畹町是周恩來總理外交生涯中唯一一次步行入境回國的通道,也是二戰時期南僑機工運輸物資的主動脈和中國遠徵軍兩度出國抗戰的重要戰略通道,被譽為「中國邊關抗戰文化名城」。攝影/任泉)  在畹町南洋華僑機工紀念館,百人會考察團參觀了陳列著的2000餘件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照片以及400餘件南洋機工遺留實物。1938年,來自滇西近30個縣的近20萬各族人民組成了勞工隊,歷經9個月,在原始密林、高山峽谷間,用簡易工具和手,依靠純人力一寸一寸摳出了這條從怒江峽谷盤旋而上的全長1147.4公裡的滇緬公路。險要的地理位置,艱苦卓絕的築路條件,常有傷亡。